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二政治 -> 高二下学期 -> 第八课 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第二节 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7 22:47:22阅读:nyq
字号:|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一节内容的深化。以第一节的世界观为基础,围绕方法论展开论述。本节包括三个框题,第一框讲述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第二框分析青年学生要同人民群众相结合,同实践相结合,第三框阐述要在实践中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最终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原理。二者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

  区别是: ①认识世界就是正确地认识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正确认识我们所要了解的具体对象;改造世界是指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联系是指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人们进一步认识世界。

  ②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的关系原理。改造自然的活动推动着生产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从而也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发展;正确改造社会的活动调整和改变了经济、政治、思想等各个领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然推动着科学文化的进步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从而也就推动着改造自然的活动越来越向纵深发展。

  ③在改造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处于核心地位的原理。改造思想主要是指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的其他精神要素都受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并在它们的支配下形成特定的精神活动的指向性。正常的人在社会生活中,虽然都有白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在实践基础上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克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以及消极颓废人生观的影响,抵制—切腐朽思想的侵袭。才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④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原理。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这种相互作用之中,人们不断地改善着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的不断完善这样双重的目的。

  第一框题 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主要内容是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对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认识,往往由于学生对人民群众含义的片面认识,由于突出强调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导致对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创造者的误解和不能全面把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在社会精神财富创造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第二框题 同群众实践相结合

  本框中心是说明青年学生应该同群众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内容。包括树立群众观点、青年学生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的原因和青年学生怎样才能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的要求等三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青年学生必须同群众的实践,尤其是同工农群众的实践相结合。是本框题的重点,也是难点。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看,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知行统一是社会对青年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同群众实践,尤其是同工农群众实践相结合,也是青年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和需要。

  使学生真正认识个人的成才、发展必须同群众的实践,尤其是同工农群众的实践相结合,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的问题。

  第三框题 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本框题内容是上一框内容的继续,中心讲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世界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包括改造客观世界的内容,改造主观世界的内容。还包括《哲学常识》全课的总结。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是本框题的重点和难点。从青年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意义和直接目的看,主观世界的改造——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教法建议

  (1)“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和“同群众实践相结合”内容的教学可尝试采用讨论研究学习。讨论的主题是人民群众与实践的关系。内容包括:我们现在生存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怎样(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这些有利条件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其中人民群众对于这些有利条件的形成发挥的巨大作用的主要表现有哪些?仅仅有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这些有利条件是否能够形成?思考和讨论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个人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关系。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首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在此基础上,小组代表发言,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教师进一步引导分析得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结论。通过讨论用事实教育学生,使学生形成对于同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认识。

  (2)“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辩题:如改造客观世界重于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重于改造客观世界;没有主观世界的改造就没有客观世界的改造,没有客观世界的改造就不可能有主观世界的改造;改造客观世界是最终目的,人的主观世界的发展是最终目的等。在辩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