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诗五首
教学建议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简析
这首五言律诗是王勃在长安生活时期所作的,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谊,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诗中不作寻常的伤别语,表现了诗人的宽阔的胸襟,洋溢着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首联即事写景,点明送别的地点和杜少府“之任”的处所,其中已隐含惜别的意思,气象雄浑开阔,为全诗奠定了乐观开朗的基调。颔联在点出“离别”二字后,忽然又转到“宦游”上来。意思是,都是“宦游”之人,别中送别尤其可悲。颈联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说理以言情,作者将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的朋友声息相通,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在近邻一样。这是进一步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成为千百年来胶炙人口的名句。 最后两句是再次劝慰友人,不必伤别,不要学儿女之态,更显得情深意长。
二、《黄鹤楼》简析
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渺然的感觉,表现了人们登黄鹤楼常有的感受,气势苍莽。后四句转而实写楼上所见所感,一变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描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引起的乡愁。尾联以烟波江上日暮思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前半首与后半首相互映衬而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这首诗意境开阔,思接千载,沟通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情味悠长,在艺术上出神入化,读后不禁令人心入其境,怅然生情,确实不愧为唐诗中的佳作。
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简析
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一篇优秀之作,感情真挚深切,沉郁中见豪放,时间由过去到现在和未来,情调由低沉到高昂,波澜起伏,发展极其自然,充分显示出结构的巧妙。恰当用典,含义十分丰富,耐人寻味。诗中借用景物描写,创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人生哲理,做到景、情、理三结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在诗中不仅表达了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而且表示了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精神。特别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这两句诗因有相当高的思想、艺术境界和深刻的哲理,而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现在人们赋予它新的意义,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四、《泊秦淮》简析
《泊秦淮》是杜牧游经金陵,夜泊秦准时所作。流经城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悲愤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五、《夜雨寄北》简析
这是脍炙人口的一首诗作。写留滞期间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本篇构思巧妙之处在于写思念而生发异想,遥想他日与友人重逢共话今日之景的情形。笔调清新流畅,使人“心有戚戚焉“,与作者一同悠然神往他日重逢,乃见今宵思念之深重绵长。首句设问而自答,微显归日无期的惆怅。次句”涨“字最妙。“涨”字本有二义,一为水面高起来,扣本句字面夜雨之情弥漫心头,蕴含无尽之意;二为弥漫,乃是暗指秋夜怀思之情弥漫心头,蕴含无尽之致,极富情味。末两句转笔遥想重逢情形而不直写今宵之孤寂凄清,曲折含蓄而不失滞重,“共剪西窗烛”真正令人心驰神往!全诗宛转隽永,情调美极。
六、引导学生品味诗歌意境的教学建议
要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诗的意境。教师不一定向学生讲“意境”和与之有关的“物象”“意象”等术语和知识,但不可不注意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要求学生看注解,查词典,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理解每个词的含义.抓住关键词语读懂诗句,以及适当地了解时代背景和诗人的境遇、心情,都是必要的。但尤其要特别注意的是指导学生体察诗中的物象,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物象的意蕴即把握意象,进而从整体上体悟诗的思想感情,进入诗的意境,品出“诗味”。
七、“点拨法”诗歌教学方法建议
一首短诗,可讲的不过一二处,面面俱到地讲,反而会淹没重点,使学生不知所云:把可讲之处讲清楚了,学生有了确实的收获,学诗的兴味才能增浓。根据初中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情况,点拨式的讲法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1.着重讲一两个周可以提挈全诗的词、语、句。例如《泊秦淮》,可以着重讲“犹”字,以此提挈全诗,又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较》。可以着重讲“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在春”,以此深入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并体会语言的精妙。
2.着重讲诗人的思想感情。例如《黄鹤楼》 前四句,从传说入笔,生发联想、给人以岁月悠悠、世事茫茫之感。这四句与后四句虚实相映,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愁,这样将前四句与后四句联系起来,才能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也可以讲讲诗的句法特点。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所谓“流水对”,跟一般的对仗不一样,出句和对句须合解,“意”就是“同是宦游人”的离情别绪。
给初中学生讲诗之大忌是考证,例如王勃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本人是否在长安。只要按一般解释讲清楚即可,一加考证,非但无益,反而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