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岳阳楼记
教学建议
一、重难点分析
重点:
1.根据文章的脉络理解主旨。
文章从“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写到“重修岳阳楼”,点明写作目的——“属予作文以记之”,再通过写洞庭胜景引出迁客骚人的“悲”和“喜”,最后说到“古仁人”的“忧”和“乐”,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理解本文中骈散结合的句法。
例如文章的第三、四段,前一句为骈句,四字一句,排比铺陈,富有节奏感。后一句骈散结合,音节有起有伏,富于音乐美。
难点:如何理解一般的“迁客骚人”和“古之仁人”的两种不同心境。“古之仁人”的心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般的“迁客骚人”的心境:因为物喜,因为己悲。
二、思路结构
全文共6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策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第2~4段)描绘岳阳楼的景象及不同天气状态下的不同之景,人们因景而“异”的“览物之情”。
第三部分(第5段)抒发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政治抱负。
第四部分(第6段)点明文章的写作时间。
三、写作特点
借助表达方式,牵动文脉向前发展。本文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由事入景,由景生情,由情化理,由理造境,层层蓄势,环环相扣,一气呵成。
1.剪裁得体,突出中心。第一段写作“记”缘起,不能不写,但决不多写。写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前提条件只用了八个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重修的规模,一句话带过: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没有夸饰,没有华章丽句。因为与主题关系不大,作者能省则省。第二段写洞庭胜景,也是寥寥几笔,可谓惜墨如金。一是因为“前人之述备矣”,二是因为作者的旨趣并不在此。第三、四段则集中笔墨描写了两类迁客骚人面对不同的景致产生的“览物之情”,极尽铺叙之能事,节奏紧凑,句式整饬,繁辞丽句,可谓泼墨如注。如此转辗蓄势,正好与下文写“古仁人之心”形成强烈的反差,使中心不言自明。
2.情景相生,悲喜消长。文章写迁客骚人,看到阴暗凄凉的景象,便顿生悲情,联想到的是命运多舛、时运不济,仕途不顺。触景生情,自然“满目萧然”,反过来,景为情染,所睹之景物也就更加凄凄惨惨凄凄。当看到光明豁亮的景象,他们便喜不自禁,联想到的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因景动情,自然“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相反,心欢意畅,所睹之景物也就金灿灿、银闪闪、亮晶晶。
3.对比反衬,骈散结合。文章第三、四两段,写景一暗一明,对比鲜明:从天气状况看,一边是霪雨霏霏、阴风怒号,一边是春和景明;从湖水的起落看,一边是浊浪排空,一边是波澜不惊;从可视效果看,一边是日星隐耀、山岳潜行,一边白昼时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夜晚时长烟一空、皓月千里;从生命的活动看,一边是商旅不行、虎啸猿啼,一边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渔歌互答;从湖面看,一边是樯倾楫摧,一边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写迁客骚人的反应,一悲一喜:悲则“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喜则“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这些对比性描写正好反衬出了下文“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凸现了文章的主旨。从句式看,本文多用骈句、对偶句、排比句,对仗工整,节律明快;间或穿插散句,又使文章摇曳多姿。
四、思想感情理解教学建议
理解本文作者思想感情生发的过程是难点,要结合表达方式、文段内容的逐层推进来加以理解,还要联系现实生活和个人的成长谈谈怎样才能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怎样树立“忧国忧民”的意识。
五、课文诵读教学方法建议
本文生字词较多,一定要先读准音,认准字形。从句式看,骈散结合,读起来琅琅上口,要进一步加强诵读训练,有可能还可以开展背诵比赛,培养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