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一语文 -> 高一下学期 -> 第一单元

2 《物种起源》导论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15 19:28:29阅读:nyq
字号:|


教学建议

文章整体感知
文章介绍了作者创作《物种起源》的经过和付梓原因,说明了自己关于物种起源的观点,批判了创造论的错误,充分体现了一个科学家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精神。导言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语言周密严谨,有极强的逻辑性。
课文分两部分:
第一至第三段是第一部分,交代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提早发表的原因,说明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
第四至第七段是第二部分,介绍《物种起源》的内容体系。

本文对阅读《物种起源》一书有什么作用
第一部分,以远航考察、采集标本、整理材料、修改札记等一系列过程来证明自己对物种起源问题研究的科学态度,使读者知道本书产生的坚实的研究基础,了解它的内容的可靠性。摘要发表的两个原因的交代是必不可少的:第一个原因的说明使读者了解,本书为何会出现不完备的情况,避免产生误解;第二个原因的所述内容从侧面进一步说明内容的可靠性。而第三自然段中关于著作不完备性的说明,是要求读者以审慎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阅读本书,更是对于阅读方法的直接指导。
第二部分对于内容和体系的扼要介绍,使读者对于书的全貌有一个概括的了解,这样可以防止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倾向,同时,能明白《物种起源》的基本观点和研究的重点是什么,不至于被众多的材料所淹没,拣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文章的欣赏品味
  这篇“导言”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透过说明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一种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这种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文字。
学生讨论,圈点。
明确:
第1段,从“远航”(1831年)到“现在”,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二十几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第2段,“华莱斯先生……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并结合注释4,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3段,指出本书的缺陷,“还是摘要的性质”;说明今后的打算,“详尽地刊出”避免使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文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及谦虚的精神。
第4段,“仍然难以令人满意”表明作者决不轻率地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第5段,“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说明作者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6段,“很不幸”“不得不简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7段,“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确信”,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精神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板书:长期考察,实事求是,谦虚审慎,决不轻率,亲身实践,不避缺陷,毫不动摇。

  关于文章的欣赏品味,可以作为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不必占用过多时间,教师稍加讲授即可。

关于教材处理中的次序调整的教学建议
  《(物种起源)导言》分两个部分:1-3节为第一部分,说明本书的写作经过,出版原因和摘要性质;第二部分包括4-7节,说明本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这同导言的常规定法不一样,第一部分相当于通常的“后记”,第二部分才属于导言的范畴。达尔文并后记于导言中,这对当时的学术界来说是必要的,但在中学教学中,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较为困难。为此,将一、二部分的顺序调整过来,先教第二部分,后教第一部分,让学生先了解进化论学说的主要内容,再了解作者创立这个学说的种种说明。具体做法如下:
  1.布置学生预习时找出课文中进化论学说的有关语句。
  从4-7节摘出有关语句进行调整。调整后,可得出以下几点:①生物的种是变的;②变从何来(已经灭亡的种所传下来的);③怎样变异(演变);④变异中的最重要因素(自然选择);⑤变异的结果(经历变异而达到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⑥变异的思想意义(可以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⑦变异的应用价值(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积累起来)。这样,学生对进化论学说有了概括了解。经过择要勾画、排列组合,思维训练亦是多方面的。在学生对《物种起源》一书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就可以转入对第一部分的分析了。
  2.用设疑法导入1-3节的分析:
  达尔文作为神学院的学生,怎么会站到上帝的对立面,向创造论挑战,成为进化论的创立者?由此导入第一部分第一节:在环球旅行中对生物地理分布和古今生物在地质上关系的观察,由此而开始了对物种起源的探索。
  对物种起源问题,达尔文已经潜心研究了20年,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发表?由此导入第一部分第二节,交代摘要发表的两个原因:体力渐感不支;与华莱斯的论文互相配合、互相印证。
  达尔文发表的是摘要,所以具有不完备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由此导入第一部分第三节。
  在教材处理中将一、二部分次序倒过来分析,是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这是否意味着这篇导言内容安排的顺序有更动的必要呢?不是。达尔文的研究面临着两个问题:①向统治思想界的造物论挑战,②进行开创性的工作。这不仅需要理论上的高度勇气,更需要科学的精神。因此,达尔文有必要在导言第一部分先作种种说明,阐明自己的学说是“耐心搜集”、“专心思考”、“探讨始终没有间断”、“力求审慎”的产物。达尔文自己说得很清楚:“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使读者相信我的正确”。(黄昌植)

关于如何筛选关键句的教学建议

  什么是关键句?有哪些类型?
  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地体现了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结构的特点。其类型为:
  A、从内容来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点示主要事理的语句。如:
  第1段“……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第2段“……这也是使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一个原因。”
  第4段“……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B、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推进。如:
  第4段“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个总提句清晰地把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第5段“因此,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这个过渡句提示了下文的主要内容。
  第7段“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唯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简明扼要地总结了进化学说的基本观点。
  C、从出现的频率来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层次。如:
  第4段、第6段、第7段都反复说“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

如何筛选关键句?
  明确:从内容入手,找出中心句;从思路、结构入手,确认总提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需要注意的是,筛选关键句是要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好的理解所遇到的说明性文字。教师在讲授的时候不要过于强调其具体的操作步骤,因为机械的操作有可能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要注意让学生明白学会筛选关键句并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题,而是自己能够掌握更多知识的一种手段。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