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一语文 -> 高一下学期 -> 第二单元

8 米洛斯的维纳斯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15 19:28:29阅读:nyq
字号:|


教学建议

文章的自读程序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罗马神话中维纳斯(即古希腊神话中阿佛洛狄忒)的故事,找到古希腊后期雕塑杰作《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图像资料并欣赏。在此基础上,朗读这篇课文。(如果条件允许,配上一段合适的音乐)
  2.作者认为,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有哪些?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来回答这个问题。
  3.对于“残缺”与“完美”,你如何认识?
  就此话题开展全班即兴演讲。
  (解说:读书贵在一个“悟”字,而悟的程度是和每个人的经历、学识、修养分不开的。有的文章,一个人读,未必悟得透,但经与旁人的切磋沟通,思维碰撞,即会豁然开朗。即兴演讲贵在参与,要能大胆而又真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人云亦云。)  

《米洛斯的维纳斯》讨论式教学法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首先,我让学生们在通读全文后找出作者清冈卓行的观点及理由。一位学生回答的好:“作者认为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其理由是: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米洛斯的维纳斯失去了两条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也就是说,双臂残缺的维纳斯可以唤起人们无穷的想象。”我马上对他的观点回答的正确以及引用原文与自己的语言相结合加以肯定,然后继续追问:“那么作者为何偏偏认为‘丧失的部分必须是两条胳膊’呢?”这位学生立刻回答:“作者清冈卓行认为是手在人的存在中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它有着实体和象征之间的一定程度的调和,但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
    “很好,回答完全正确。”接着,我启发性地说,“艺术的美往往在于存在想象空间,作者清冈卓行认为是这样,有没有其他同学不这样认为?难道中只有是失去双臂,身体其他部位行吗?有异议的同学不妨说说看。”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众说纷纭:
  “我说,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鼻子……”
  “我说,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一头秀发……”
  “我说,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腿……”
   ……
  每一种说法,学生无不捧腹:每一种说法,理由都很好。其中一位学生的观点与理由引起同学们雷鸣般的经久不息的掌声。他说:“我认为,为了如此秀丽迷人,维纳斯必须失去双眼。因为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更何况是这样一位倾城倾国的绝代女郎,更需要两扇与外界沟通的窗户。她若失去双眼,同样能引发人们的想象。比如,这是怎样一双明亮而又硕大的眼睛,抑或是一双睡意朦胧的眼睛,抑或是一双望穿秋水的眼睛,抑或是为纷飞战火所弥漫的眼睛等等,它也孕育着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掌声停歇,我欣慰地说:“这位同学说得好,很有见地,此所谓百家争鸣,只要能自圆其说,是允许不同观点存在……”还没说完,另一位学生站起来抗议道:
  “老师,同学们,维纳斯为什么一定要失去身体某一部分呢?难道必须某一部位失去才能引发人们的想象吗?我认为,维纳斯如果是一完整的一尊雕像,也能引发人们的想象。比如说,给维纳斯完好的双手,她的左手掌上托着一个苹果,那么苹果是托给谁呢?这个美女是把苹果托给荷锄回归的丈夫,还是托给放学回家的孩子?是托给可怜兮兮的乞丐,还是托给唇焦舌燥的战士?再说,请大家,假如大家去买维纳斯石膏像,商店有两种,一种是双臂残缺的。一种是双臂复原的,你要选择哪一种呢?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必须源于生活,假如生活中的维纳斯有双臂与没有双臂的,哪一个将得到更多的想象与赞美?所以,我看不一定非要失去什么,才如此秀丽迷人!”
  教室先是鸦雀无声,紧接着掌声迭起,学生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道:“说得好!说得好!”这位学生的发言把戏争议推向高潮。
  我见时机成熟,最后欣喜地加以总结道:“这位同学运用的是逆反思维,不囿于作品及老师既定范围,而且反驳有效!同学们,现在我们需要的是这种能力与胆魄。大家回去之后动笔写成一篇文章,立论也好,驳论也好,或许有些同学的文章将不亚于清冈卓行的!”
  一堂课就在这样轻松而又愉快中结束了。我认为,这堂课努力实践了教材新大纲的要求和特点:发挥学生主动性,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本文的结构及论证方法
  
本文属于艺术随笔。作者借断臂的维纳斯阐释了美学中的残缺美。
  开篇提出论点:“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接着从正面论述了个人缘由:借舍弃部分来获取整体美——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这是文章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从反面论述,各种复原双臂的方案都倒人胃口——受限制的“有”不敌不尽梦幻的“无”。
  第三部分从手的象征意义论述维纳斯,只能失去双臂而不能失去其他部分。
  本文主要论证手法是对比。第一、第二部分是“失”与“不失”(复原)的对比,从而证明必须“失”;第三部分是失双臂与失其他部分的对比,从而证明只能失“双臂”。三部分舍一不可,即是论点的全部内涵:必须失双臂。

关于“残缺”与“完美”
  
文章中与之对应或关联的词语有:“特殊”与“普遍”、“部分”与“完整”、(“具象”)与“抽象”、“有”与“无”……对包含这些词语的句子要深入体会,发表己见。尤其是“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是何等地精美绝伦”一句,深含道家思想,有兴趣的话,可追宗溯源,悟其真义。
  可以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残缺”与“完美”,也可以用人生的体验来谈独到的感受。追求完美的人,总会发现许多不足,不断弥补,接近完美。绝对的完美是不存在的,于是,人类的追求也永无止境。也许,这正是完美的价值所在。

关于“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文章第一部分从正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重要的语句有:“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理解把握这些重要语句,要懂得进行上下文之间的勾连。如第一、第二句的“飞跃”与“追求”,和上文的“遗忘”与“隐藏”,以及再上文的“发掘”、“购下”、“搬进”,三组动词巧妙呼应,给人予强烈的印象。从写实到写虚,从平叙到拟人,形象地突现了“断臂美神”的艺术震撼。
  文章第二部分从反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重要的语句是:“人们对丧失了的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之后,恐怕再也不会被以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所打动了吧。”理解这句话,要注意作者字里行间倾注的感情:“自找烦恼”,“恐惧、空虚”,“怀着一腔怒火”……,并且注意,所有的这一切,作者“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
  文章第三部分从侧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重要的语句是:‘“除了两条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丧失不得”,“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这可真是一个全新的视角!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