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灯
本文的主题
《灯》是巴金1942年完成的作品,那时正是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继续深入,蒋介石政府置民族危亡于不顾,“亡国”的论调颇为流行。对此,作者虽然感到窒闷压抑,但是他对祖国的前途充满了信心,坚信抗战必胜。正是在这种情景下,作者创作了《灯》,这里的“灯”不是普普通通的照明物,而是希望与信念,是人们坚信抗战必胜的信念。
本文的思路分析
作者从眼前的灯给“我”和夜行者带来光明、温暖和勇气写起,先写“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起来“呼吸寒夜的空气”,看到“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光和热”。
接着作者写记忆中的灯,雪夜中“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就是那一点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扑灭的灯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长长的路”,这是强调灯光曾经给“我”和在人生道路上的奋进者带来光明、温暖和勇气。
然后,作者又回到现实,写今晚的灯光让自己“感到安慰”,“得到鼓舞”,“心渐渐地安定了,呼吸也畅快了许多。”
再往下,作者由灯展开联想,写到哈里希岛上的长夜孤灯,古希腊女教士的火炬和友人投江被救的故事,通过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人们进一步认识灯的作用,灯不仅能够指路,更是人的精神的依托。
在此基础上,作者最后又回到现实,写到眼前的灯光“在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这是作者的结论,也是他带给人们坚信抗日必胜的信念,是人民心中燃起的希望与理想。
本文的艺术特色
1.象征手法的运用:
象征手法是指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本文作者就是以“灯”为具体形象,着力描写它能带给人们光明和温暖,给人指路,给人带来勇气,灯的“光”与“热”与理想信念有相近之处,由此就可以突出灯光的象征意义,以突出文章的主旨。
2.运用联想深入主题:
本文用长夜孤灯、爱之火炬、友人投江三个故事展开联想,内容涉及古今中外。三个故事中的灯光内涵不同,逐层深入,作者联想灯光,借此剖析挖掘灯的内涵,让人们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中认识灯的作用,这自然比用议论抒情的语言来讲灯的内涵更形象,更能开阔人的思维,更具有启发力。
本文的教法建议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本文的“形”较散,起笔便写感受;接下去又从对眼前灯光的观察写到与灯光有关的故事与传说,议论感慨杂列其间,学生很难把握作者的思路。象征手法连贯全篇,含蓄抒情的语句也较多,增加了学生理解作品主旨的难度。
因此,在讲解课文之前,要让学生了解巴金先生写这篇文章时的思想状况及有关的时代背景。课上应指导学生梳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体会象征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重点语句赏析
1.如何理解“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的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中的比喻内容?
解析:从表层看,这个句子只是景物描写,把宁静的黑夜比喻为沉睡的大海;把因视觉逐渐适应黑夜而朦胧看到马路比喻为浪花浮起。从深层挖掘,我们会发现作者把黑夜比作大海除了加深黑暗背景的浓重之外,还有营造大的黑暗强化灯光作用的目的;浮起来的马路也巧妙地暗写了灯光。
2.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山”,试分析其深刻的思想含义(或作者的设计意图是什么)。
解析: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设计了“山”,主要是用以表现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以及作者不畏“山”的阻隔,满怀希望和胜利的自信与乐观。
3.透视作者所举的“简单”例子:“是的,那边不是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吗?谁从城里走回乡下来了?过了一会儿,一个黑影在我眼前晃一下。影子走得极快,好像在跑,又像在溜,我了解这个人急忙赶回家去的心情。那么,我想,在这个人的眼里、心上,前面那些灯光会显得是更明亮、更温暖罢。”
解析:这个例子看似平淡粗糙,但意义重大。这段文字虽然不多,但描写得细腻传神。从听觉、视觉、动作、心理等多方面进行了描写,突出夜行人具有明确的目的——家,用急促的行动衬托灯光的重要。以无名人对家的正常感受为例,具体而微,从小处入手说明追求目标、希望等所产生的动力,喻示只要心里有灯,就会有信心。
4.如何理解“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这句话?
解析:简单理解这句话就是,我们活着就要吃米,但米并不是我们惟一的需要。那我们还需要什么呢?那就是精神,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理想,是光明,是超越生物、生理需求的社会的、哲学的需求。——朴素的语言,深刻的哲理,鞭策人们奋进。
5.许多同学都很欣赏“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这个句子,你对此句子是怎样理解的?
解析:我们可以从结构、内容、政治思想和人生哲理等4个方面来考虑。结构上,黑暗的大海照应开头;内容上,用“常常、黑暗、大海、漂浮”表现长期险恶的环境对我的折磨;政治上,表现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带给人无限的痛苦;人生哲理上,灯光就是光明,就是希望,它指引和鼓舞我,使我的信念变得执著,帮我战胜黑暗。
6.结合句子“但是我想,那一点微光一定还在他的心灵中摇晃”谈谈为什么“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
解析:微光已经由“爱之光”变为了“他”的“心灵之光”,人间的灯光则更是光明与希望的象征了。“灯”已经由物质变为了精神,精神是不灭的,所以,胜利一定会来到。主题在这儿得到了完全的升华,同时,作者含蓄的结尾,又让人回味无穷。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