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林黛玉进贾府
教学目标的确定
本单元是古代小说单元,是古代小说在中学阶段的一个总结性单元,本文又是节选自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因此从课文所处的位置看,教学本文时,应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有关知识,了解和《红楼梦》相关的常识:从课文内容来看,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线索,着重写了林黛玉在贾府的所见所闻,在整部小说中,这是作者第一次正面展示贾府这个小说的典型环境,第一次让贾府的一大批重要人物出场,因此,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理解贾府这个典型环境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把握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等几个主要人物的特点,及对众多人物不同的刻画方法;考虑到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时间少,阅读面不广,兴趣不很浓,因此有必要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对《红楼梦》有个大致的了解,并尽可能地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重点:文章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通过揣摩人物的出场方式、语言、肖像、动作来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
解决的方法:
1.通过介绍《红楼梦》的作者及故事梗概,帮助学生对文章重要人物性格牲的把握。
2.可适当补充《红楼梦》中能反映人物性格的诗词。
3.强化对重要人物的出场、语言、肖像、动作、心理等的揣摩与分析,可使用比较法,通过比较文中对贾宝玉和王熙凤出场描写,来加强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
4.尽量调动学生对《红楼梦》已获得的信息进行融会贯通。
关于课前准备的建议
方案一,对《红楼梦》,学生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建议教师课前摸摸底,发现对《红楼梦》有一些了解的学生,将他们组织起来,让他们各有侧重做些研究,再用一节课时间,请他们展示研究结果。
方案二,未学习本篇课文前,先组织学生收看电影《红楼梦》或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有关片段,帮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
关于小说人物形象赏析的教学处理
课文节选的部分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在迎客声中让众多人物相继亮相,人物的出场也各具特色,详略得当,教师在教学中不必一一提及,可以以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三个人的形象赏析作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找出并诵读作者对三人所作描写的部分,然后让学生据此作个性化分析,教师稍加总结即可。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及特点
第三单元是中国古代小说单元,在未进行本单元教学前,可组织学生自读本单元后的《古代小说鉴赏》,让学生归纳出其中的要点,使他们对古代小说有个基本的了解。(或印发吴组缃文《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让学生自读)。
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补充总结。
小说起源于劳动
鲁迅先生说:人在劳动时,既用歌咏以自娱,借它忘却劳苦了,则到休息时,亦必要寻一种事情以消遣闲暇。这种事情,就是彼此谈论故事,而这谈论故事,就是小说的起源。
中国古代小说经历的几个阶段
①古代神话:世界上所有的民族最早的文学,几乎都是神话,其次是诗。中国古代的神话名篇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wā)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
②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有生动的形象,有较完整的情节,促进了小说的孕育和形成,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
一、志怪小说。志怪小说以《搜神记》为代表。《搜神记》有《干将莫邪》、《南柯太守传》、《韩凭夫妇》等名篇。
二、轶事小说:《世说新语》开我国轶事小说的先河,有一定的艺术成就和思想道德价值。作者刘义庆(403-444)是南朝刘宋王朝的宗室。
④唐人传奇。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唐代传奇大都形象鲜明、情节曲折,结构完整,文辞华美,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陈鸿的《长恨歌传》都是名篇。
⑤宋人“话本”。话本,即民间说书人所用的故事的底本。《京本通俗小说》中的《碾玉观音》、《错斩崔宁》,《清平山堂话本》中的《董永遇仙传》、《快嘴李翠莲》都是“话本”名篇。明代出现“拟话本”,《灌园叟晚逢仙女》就是拟话本名篇。
⑥明清小说。明清时代,我国古典小说,特别是章回小说发展到了高峰,产生了大批不朽的名篇,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
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
①重视情节描写,情节曲折,故事完整。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独特的艺术传统。如《水浒传》,它包含了许多故事,每个故事又有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但又与其它故事紧紧相连,一环扣一环,互相牵制,从而展示了农民起义的如火如荼的广阔画面。
②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现人物心理,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
③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如《世说新语》中“管宁割席”的故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草,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歆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只六七个字,细致地描绘了两件生活小事,显示了两人对金钱权贵的不同态度,突出地表现了管宁蔑视金钱权贵,严于择友的品质。
④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我国古代小说原本就是“说书”,它的叙述方式,总是带有说书人的印记。“看官听说”、“闲话休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就是古代小说典型的叙述语气。古代小说由“话本”发展为章回小说,结构上形成一种模式。回目往往是一副对子。
《红楼梦》第1—5回的情节梗概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3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展开,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第1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在“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第2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3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4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5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摸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教法建议
考虑到学生的阅读情况,有关文学常识,可采用讲授法;考虑到学生对小说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关课文环境、人物的分析,可采用“发现法”,由学生自己“发现”并确定学习目标;具体落实时,可适当运用比较法,把课文和电视连续剧中的相关镜头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把握;为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可把收集到的和课文相关的文学、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制成课件,使学生能在这立体的享受中学好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