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二生物 -> 初二上学期 -> 第六部分人体生理卫生[第三章 运动]

第一节 骨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9 8:31:34阅读:nyq
字号:|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骨的结构

  新课的引入可从对屈肘动作分析开始,教师先做一个屈肘动作,问:屈肘动作是怎样完成的?有哪些结构参与?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指出,这一动作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围绕着关节活动完成的。因此,骨、骨连接和骨骼肌就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产生运动。

  板书:第三章  运动

  从屈肘动作可看出,骨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关节是支点,骨骼肌是动力。我们先研究骨。

  板书:第一节 

  提问:有关骨的知识,你们知道有哪些?你见过的骨是什么样的?(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观察各种形态的骨:长骨——股骨,短骨——跗骨,扁骨——肋骨、肩胛骨,不规则骨——椎骨

  引入:骨很坚固,骨有哪些结构特点与运动功能相适应呢?下面我们以长骨为例,研究骨的结构。

  板书:一、骨的结构(以长骨为例)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请根据人体长骨所在的位置,想一想它应该承担什么作用,这个作用需要人体长骨具备什么样的结构,是中空的管状结构还是实心的结构?当学生讨论分析,取得统一认识——人体长骨是一个中空的结实的结构后,然后提供材料让学生做实验:观察长骨的结构。学生观察时,教师先从形态上说明长骨的骨干、骨端,然后指导学生从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长骨的各部分结构(骨膜、骨质、骨髓)。每一步观察教师应提出明确具体的观察内容、及思考什么?并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在下面的表格中。

观察长骨部位

形态结构特点

作用

名称

骨的表面

     

骨干管壁及骨的两端

     

管腔

     

  观察后及时对学生检查反馈。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汇报观察结果。同时教师结合挂图讲解。尤其对学生看不到的结构要进行补充。其教学过程如下:

  (1)观察骨膜让学生用解剖刀从骨的表面分离出一层膜,注意它的颜色、坚韧程度及与骨质联系的结构。这些结构是什么?想一想:此膜有什么作用学生汇报观察结果:骨膜在骨表面,白色坚韧,内有血管、神经与骨质相连。起保护、营养骨的作用。
  教师讲述骨膜中各种结构,尤其是成骨细胞及作用, 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可以让学生解释:骨折后为什么会愈合?为什么说寒风刺骨?为什么骨会出血?

2)观察骨膜下面的骨质:要求学生观察:两端与骨干的骨质在颜色、结构、坚韧程度上有什么不同?(可让学生用解剖针扎一下,体验两部分骨质的坚韧程度)思考:骨质有什么作用学生汇报观察结果:两端骨质:红色疏松,呈蜂窝状——骨松质;骨干的骨质:白色、致密、坚硬——骨密质。骨质主要起支持作用。
  
教师可以解释骨松质的骨小梁的排列对骨的支持力的作用。

3)观察管腔中央的骨髓时:要求学生比较管腔中央的骨髓与骨松质空隙的骨髓的颜色差异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骨髓腔中的骨髓:成年人黄白色 —— 黄骨髓 骨松质空隙中:充满红色骨髓 ——红骨髓

教师讲述两种骨髓的位置、作用及转变等。

  幼年:骨松质、骨髓腔内都是红骨髓,造血;成年时,骨髓腔中的红骨髓变成黄骨髓,就失去造血功能,但骨松质内的始终存在红色骨髓,但当身体失血过多,黄骨髓又转变成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然后让学生去掉一段黄骨髓,看骨髓腔,验证长骨的管状结构。
  
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出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板书(见下表)以及长骨适于运动的结构特点。

  长骨的管状结构既坚固又轻便,可用自行车架的空心钢管作比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时,要联系前面学过的有关“组织”的知识,让学生说明:一块骨是一个器官。

  教师进一步问:我们观察的是长骨的结构,其他骨的结构与长骨有哪些异同呢?教师扼要指出;都有骨膜、骨质,扁骨没有骨髓。

  复习总结(略)

  指导学生收拾实验用具。 

第二课时  骨的成分

  复习长骨的结构及结构特点:
  
新课的引入可从观察用力折骨和敲打骨的现象分析开始。教师取一根长骨,先用力折,再敲打几下,学生观察容不容易折断和敲碎?再取一根肋骨,用手轻轻弯,观察弯曲的程度。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挤压鱼肋骨的两端,体验有什么感觉?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得出:骨既坚硬又有一定的弹性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骨有这样的特性?骨里有哪些物质使它具有这样的特性?

  板书:二、骨的成分

  板书:[问题] 骨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假设。

  提问:使骨坚硬的物质可能是什么?具有柔性的物质可能是什么?
  板书:[假设]骨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

  板书:[设计并完成实验]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提示:先把骨中的无机物去除,剩下有机物,观察骨的特性,再将骨的有机物去除,剩下无机物,观察骨的特性。
  原理:无机物——不能燃烧,溶于酸            有机物—— 能燃烧,不溶于酸。

  学生根据实验设计实验步骤:
  
提示:实验类型——对比实验法。
  
提问学生至少需要几根骨?什么与什么的对比?哪是实验组,哪是对照组?
  
反馈:至少需要三根骨,  煅烧骨与正常骨的对比, 脱钙骨与正常骨的对比 ,煅烧骨与脱钙骨均是实验组,正常骨是对照组。
  
教师提供实验材料与用具:培养皿(装15%的稀盐酸,盖上盖)、筷子、酒精灯、镊子、                                鱼肋骨(每组三根)清水(装烧杯里)。

  指导学生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有条件的学校最好两人一组)
  
1.取三根鱼肋骨,把第一根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浸泡15分钟,然后用筷子取出,用清水冲洗。
  
2.第二根用镊子夹牢,至于酒精灯的火焰上烧至灰白色,冷却。
  
3.第三根作对照。

  观察内容:
  
       1.煅烧时骨的颜色有何变化?
         2. 骨放在盐酸中时有什么现象产生?
  
       3.煅烧的骨用镊子敲一敲怎样?与对照的骨作对比。
  
       4.酸泡过的骨用手摸一摸质地与对照的骨有何不同?试一试能否打结?

  教师出示下面表格让学生边观察实验现边填写:

         处理

现象

稀盐酸浸泡

火焰煅烧

骨的硬度

骨的弹性

骨的硬度

骨的弹性

实验组

       

对照组

       

  思考:
  
1.用盐酸浸泡鱼肋骨的目的是什么?
  
2.用火焰煅烧鱼肋骨的目的是什么?
  
3.骨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学生动手实验中要指导学生注意:用酒精灯的正确方法;盐酸不要弄到手上、别碰翻,从酸中取出的骨要用清水冲洗;观察时要仔细,且边观察边思考。
  
实验完毕,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骨在煅烧后,变得脆硬,用盐酸浸泡后,骨变得柔软有弹性,能弯曲打结。

  实验结果的分析:骨在煅烧时,烧掉的有机物,剩下的是无机物。骨变得脆硬。骨放在15%的盐酸中浸泡后把骨中的无机物溶解出来,剩下有机物,骨变得柔软有弹性。

  [得出结论]:骨由脆硬的无机物和柔软的有机物组成。(板书)

  总结:无机物和有机物按一定比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骨既有一定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
  骨的物理特性表现在硬度和弹性两个方面。

  提问引入:那么骨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各占多少呢?人一生中骨成分是否都一样?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骨成分各个时期变化表。学生看完后,让学生总结出人一生骨成分的变化及物理特性的变化。然后让学生解释:
  
1.为什么儿童少年时期要养成正确的坐立行姿势?
  
2.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

  教师可进一步强调:儿童和少年的骨中有机物稍多于1/3,因此,骨的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但易变形,所以,青少年要特别注意坐立行走的姿势,以使身体长得健康端正。老年人骨中的无机物增多,因此,骨的弹性变小,易骨折。所以,我们要特别关照老年人行走、坐车的安全,防止他们跌倒骨折。这也是青少年文明礼貌的具体体现。

  讲述:骨的成分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其物理性质也随着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表明,骨是生活器官。骨的生命活动还表现在能够生长。

  板书:三:骨的生长

  讲述骨的生长主要表现在长长和长粗两方面,出示挂图讲解:指出骨端软骨层在儿童少年时不断产生骨组织,使骨长长,骨膜中成骨细胞不断产生骨质使骨长粗。同时注意讲清随着长骨增粗,骨髓腔也增大,以保持轻便的特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演示骨生长的多媒体软件)

  板书:三、体育锻炼对骨的影响

  教师主要阐明锻炼促进血液循环,使骨各部分增强了营养,改善骨的结构,使骨密质增厚,骨松质排列更加整齐、有规律,这样骨更加坚固。

  板书:四、骨折和骨折后的急救教师提醒同学,主要骨折部位多发生在四肢,不要活动骨折部位,可用夹板或其它材料把骨折部位两端关节固定,立即送往医院及时治疗。

板书设计

返回顶部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