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二生物 -> 初二下学期 -> 第六部分 人体生理卫生[第九章 神经调节]

第四节 人类的神经调节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9 8:31:34阅读:nyq
字号:|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步骤

  (一)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反射和反射弧的知识,不同的反射其反射弧上的具体神经结构也不相同。脊髓具有低级的神经中枢,而大脑皮层具有高级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不同,导致反射的类型也不相同。由此引出的反射的类型。

  反射的类型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按照反射的形成过程可以将反射分为两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教师请一位同学走上讲台,并伸出一只手,教师突然用针扎一下他的手,他的手会立即缩回,这就是我们前面学过的缩手反射。

  同样的这位同学,教师告诉他,要用针扎他的手,当教师突然作出扎手的动作,但不一定扎着了手,这位同学的手立即缩回了。

  请同学们分析前后两次缩手的区别和联系。

  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前一次缩手是因为具体的刺激引起的,是生来就会的非条件反射。后一次缩手是后天学会的(因为被扎过一次)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反射条件。

  下面对吃梅、看梅、谈梅时都有唾液分泌的情况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展示吃梅、看梅、谈梅的投影片(或挂图)。当人吃梅时,就会发生唾液腺分泌唾液的反射,这种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这种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

  吃过梅的人,只要看到或谈到梅时,也会发生唾液腺分泌唾液的反射。这种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这就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条件反射提高了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能力。

  条件反射的建立

  教师提出:条件反射是如何建立的?

  实验:探究条件反射的形成

  请学生阅读有关内容。教师展示实验过程中积累的资料(投影片)同时教师应指出本实验所需时间长,故已提前与生物兴趣小组进行。学生将甲乙两组经过训练的鸡分别做上标记,然后饲养在一起。

  观察教师吹哨时,两组鸡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讨论:

  1.结合实验,说明条件反射是怎样建立的?

  2.动物建立了某种条件反射后,如果总是只给无关刺激,对已建立的条件反射会有什么影响?

  3.你的实验结果与假设一致吗?

  教师进行归纳总结,首先要使无关刺激(铃声)与条件刺激(喂食物)适时地结合,在此基础上实验无关刺激向条件刺激的转化;条件刺激可做为非条件刺激的信号,单以条件刺激即可引出相应反射性反应。教师还应用强调人类在形成条件反射的能力上比其他所有的动物都强。在这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人类的神经调节的特征

  提问:为什么人类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述。动物和人都具有条件反射。但动物的条件反射是由各种具体刺激(如食物的外形、气味、声音、光等)引起的。人类除了有这类因具体刺激而引起的条件反射以外,还有一类特有的条件反射。例如人们只要看到梅字或谈到梅时,唾液就往往增多,说明人类能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另一类人类所特有的条件反射,教师要强调,这类特有的条件反射与人类的大脑皮层具有语言中枢有关。

  (二)总结、扩展

  1.总结本节主要介绍了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鸡为实验对象探究了条件反射的形成。最后讲述了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2.扩展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学习知识,就是如此,如对某一知识的学习要反复地进行,使这些知识在你的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条件反射。

  布置作业

  1.饲养员可以采用什么办法,使成群养的猪或鸡去到一定的地点吃食?

  2.马戏团的小狗会表演简单的计算,人也会计算(见下图),这两种情况一样吗?为什么?

  3.举出一个对语言、文字建立条件反射的实例。

  板书设计

第四节人类的神经调节

  

  2.条件反射的建立

  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适时结合→无关刺激转化为条件刺激→条件刺激引起条件反射。

  3.人类神经调节的突出特点:能建立由语言。文字抽象信号引起的条件反射。




教学设计方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概念;

  2.掌握条件反射的建立,并理解其意义;

  3.理解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重要特征。

  说明:目标3是本节教学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要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明了: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是使人类具有特殊条件反射(对言语、文字信号发生特有反应)能力的生理基础。为此需要在认识上能够区别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并掌握建立条件反射的一般规律,理解条件反射作为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使动物和人类具有适应环境的更强能力的生理基础。所以,在教学中行认识的递进规律,要从反射调节的特殊范例中首先抽提出二种不同性质反射的概念,然后强调对两类反射性质的理解,再来分析建立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最后提出人类特有条件反射能力是什么。

  难点、重点分析

  1.难点:条件反射的建立。

  分析: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是使无关刺激经过多次同非条件刺激结合之后,通过高级神经活动转化为条件刺激的过程。怎样结合才能实现转化?认识这一问题,需要对无关刺激的性质、非条件刺激的性质、非条件刺激引发的非条件反射现象及其意义有所领悟之后,再来分析二种刺激结合的具体方式才能有一定理解。但是在举例说明上述问题时,由于学生个体经验的差别以及对教材或教师讲述的事例可能有许多不同的情景想象,这就给总结规律、理解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造成一定困难。

  突破难点的方法,一是要使实验范例的呈现和介绍生动、直观,二是要对刺激形式出现的时间规律加以强调,使学生对建立条件反射实验的情景有较明确的了解。教学中可以这样进行:

  教师介绍小狗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实验:(1)给狗喂食物,狗分泌唾液(这是非条件刺激引起的非条件反射);(2)铃声,不能引起狗分泌唾液(铃声是唾液分泌反射的无关刺激);(3)先有铃声,再给狗喂食物,狗分泌唾液(如此重复多次);(4)在实验(3)之后,只给予铃声,狗也分泌唾液(铃声已成为食物的信号,即成为狗分泌唾液反射的条件刺激)。

  教师按如上步骤介绍实验的同时,配合以图像资料,最好使图示活动起来,使铃声真的响起来。

  然后教师可提问题:铃声在引起狗分泌唾液的反射时,对狗的意义是什么?启发学生理解,铃声作为分泌唾液反射的条件刺激,能引起唾液分泌是为进食做好准备的反应。再进一步提出,如果先喂食物,后给铃声刺激,是否还能建立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呢?这样来启发学生认识建立条件反射的意义是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

  2.重点:两类反射的主要区别和人类具有对语言刺激建立条件反射能力的特征。

  分析:本节教学目标的实现,关键是理解条件反射。在此基础上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的语言功能在形成人的特有条件反射中的重要意义。

  比较和鉴别是认识事物的基本心理过程。因此,突出重点就要特别强调:(1)将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特点加以比较;(2)将人的语言性条件反射与一般的具体刺激信号条件反射加以区别。

  教学过程设计

  一、基本内容与程序:

  两类不同特点的反射→条件反射是怎样建立的→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可以指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但不同的反射,反射弧上的具体神经结构是不同的。特别是神级中枢,从脊髓到大脑,由低级到高级的中枢结构,在整体的神经调节管理功能上,应该是具有等级区别的,越是高级中枢参加的反射,越应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整体性。我们人类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发达程度是十分突出的,那么在认识我们反射的不同方式上、在认识我们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特征上,有些什么更值得注意的本质问题呢?

  由此便引出本节的课题。

  2.分析两类不同性质的反射: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我请两位同学前来,帮助我完成一项实验。”……

  “××同学,请你闭上眼,向前伸出你的手臂。”

  教师拿出一个课前准备好的“刺激盒”给另一个同学看:盒是鲜红色的,两面颜色一样,只是有一面上露出由里刺出的几枚按钉尖。(如图)然后将有刺尖的一面对正被试学生手指,举在距指尖20~30cm处。

  “××同学,现在请你慢慢向正前方走,手臂要伸平。”

  当被试同学手指无意碰到盒上的刺尖时,他会突然缩回手臂并睁眼察看情况。这一切被旁观者们看个明白。

  这时教师问大家“发生了什么?”然后请被试者看一下有刺尖的红盒子。但注意不要让他看到另一面。

  教师对被试同学:“现在,如果我让你睁开眼睛,再伸直手臂,我用这有刺尖的盒子再碰你的指尖,你会怎样呢?……现在我们就来试试。”

  这次教师只让另一位同学看清,使用盒子没有刺的一面来继续做实验。

  教师对被试:“你不用紧张,我并不用力,只是轻轻地……”然后突然用刺激盒敲向被试同学的手指。于是引起他再次缩回手臂。但可能盒子还没有碰到手指。“现在大家又看到了什么?”……

  然后,教师请另一个同学将他看到的情况一一介绍给全体观察者。

  现在教师可以提出:“我们从刚才的实验中看到了××同学两次‘缩手’反应,让我们分析一下,这先后两次缩手的反应,在刺激方式、反应规律、生活意义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吗?”

  ……

  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概括出,有两类不同性质的反射性调节:一类是先天就会的,一类是后天学会的。学会的反射是在本来就会的反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前者被称为条件反射,后者则叫做非条件反射。

  3.分析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教师提出,建立条件反射有什么规律呢?下面,就来分析教材中介绍的训练狗建立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过程(见“难点分析”内容)。

  然后总结出:(1)首先要使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适时地结合;(2)在(1)的基础上实现无关刺激向条件刺激的转化;(3)条件刺激可做为非条件刺激的信号时,单以条件刺激即可引出相应反射性反应。并且着重强调,建立条件反射具有提高人和动物适应环境能力的意义。所能建立的条件反射水平越高,适应环境的生活能力也必然越强。由此再进一步提出,我们人类在形成条件反射的能力上比所有其他动物都强。在这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呢?

  4.分析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能力:

  教师可以问同学们:“谁吃过杏?”……“我们请××同学说说他吃杏的体验。”

  “现在哪些同学有了分泌更多口水的反应?”

  “我这有两枚杏,”教师拿出课前准备的教具——两只真的杏或仿真模型,“一只红杏,一只是青杏,哪只杏更会使你流口水呢?”教师示“杏”给学生们看。“我敢说,现在有好多同学看到这么好的杏已经流了不少口水了。”

  ……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吃杏时流口水,看到‘杏’也流口水,甚至听说‘杏’也流口水。这三种唾液分泌反射有何区别?”

  学生应指出,不同唾液分泌反射的刺激性质有何不同,神经中枢参与的范围、水平可能有何区别。

  然后总结出,人的特有条件反射能力,是对语言这类抽象信号的刺激能建立复杂的条件反射。

  最后,可以讨论教材中“动动脑”部分的三个思考题。通过对类似问题的分析和解释,及时反映一下学生对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指导学生讨论中的思想发展。比如在讨论“怎样训练小鸡到一定地点吃食?”的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一个问题进行分解:“你愿意选择什么刺激做为后来的条件刺激方式?”“训练的第一步你打算怎样做?”“喂食的时间、地点等因素,你认为是否会影响训练?”等等。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有意对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学习能力进行培养。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3

  知识结构

  

  教学目的

  1.理解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

  2.了解条件反射的建立及其意义

  3.理解人类神经活动的特征

  重点难点

  重点: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概念;二类反射的区别和关系;人类神经活动的特征。

  难点:条件反射的建立

  教学准备

  可于课前几周用小鼠、小兔或小鸡等动物训练其建立条件反射,并将训练过程录像,预备在课上演示。

  教学过程

  (观察反射活动的不同情景→讨论不同反射方式的基本过程→归纳反射的类型→讨论条件反射的形成与消退→总结两类反射方式的主要特征→认识到人类条件反射的特殊性)

  引入新课: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的话题出发,提出:“反射的具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但各种方式的反射有何本质区别?”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反射的类型。

  主体内容: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材中图Ⅳ-78,然后引导他们发言,依次明确:①正确恰当地描述图中三个情景;②这是三个不同形式的反射方式;③三个反射的具体刺激和反应方式;④三个反射所涉及的反射弧,特别是神经中枢的位置水平。以板书形式归纳比较三个反射的特点,总结出反射的类型。

  鼓励同学们举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条件反射比非条件反射更加提高了人或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提出:条件反射是怎样建立的呢?通过观看建立条件反射实验的录像等资料,启发学生理解条件反射建立的“条件性”。

  接着提出: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是否会像非条件反射那样被固定下来呢?举出实例,说明巩固条件反射需要“强化”的过程,否则就会消退。启发学生认识到条件反射的易变性。再分别从几个方面比较两类反射的主要区别,同时以板书形式简明扼要地表示出来。

  最后特别提出人类特有的“语言”高级神经活动特征,使人的条件反射不仅能从具体信号刺激引起,而且也能因抽象的语言而产生。注意比较动物的与人的条件反射形式的本质区别。

  小结:本课的重要知识点——反射的两种类型及其概念;条件反射的意义;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两类反射的几点区别;人类神经活动的特征。

  课外实验与思考:

  实验:对自己饲养的小动物建立一种条件反射的方式。要求记录实验过程,写出对实验结果的看法。(教师在以后的课上组织同学讨论。)

  思考:用铃声与食物相结合使狗建立条件反射。若在时间上分别采用三种结合方式:①先给铃声后给食物;②给铃声同时给食物;③先给食物后给铃声,请你预测三种结合方式的结果。(教师可以组织同学讨论,鼓励同学们说明自己做出预测的理由。)

  附:板书设计(可预先设计成表)

二、条件反射的建立、强化、消退及意义

1.建立过程: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结合多次→无关刺激转变为条件刺激(信号刺激)

2.强化与消退:已建条件反射与相应的非条件反射再结合即强化。不强化的条件反射可以消退(也可以改建或重建)

3.条件反射的意义:大大提高了神经调节方式的适应能力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