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导入的过程
教师放映一段与“文化大革命”与“红卫兵”运动相关内容的教学录像(或照片、画片等),然后教师小结:1957年中共中央“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开始,中央“左”倾错误思想开始突飞猛进,这种思想在经济领域表现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政治领域又出现了“反右倾”斗争。这种“左倾”思想的泛滥,最终酿成了十年“文革”的空前浩劫。那时一个“史无前例”、动荡不安的年代。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这十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文革的发动不是偶然的,当时中国周边国际形势趋于紧张,中国面临各方面的公开和潜在的威胁,导致对这一时期国际范围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严峻的估计,从而成为发动文革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蕴涵着深刻的历史教训和民族的悲剧,今天我们就去揭示它。
2.新课知识内容的学习指导和“探究”过程
关于“九·一三事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中国抗日战争以来取得首次大捷是?它是由谁领导的?”由此,引出林彪。再由学生介绍关于林彪的生平。(可以在讲述该课前布置学生事先预习)然后教师简单介绍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形成情况(1968年末,毛泽东在“造反派”全面夺权已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情况下,开始考虑如何结束“文化大革命”的问题了。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林彪借“文化大革命”逐渐形成的权势巨大的反党阴谋集团,在没有完全达到篡党夺权目的之前,是不会善罢甘休的。1969年4月,党的九大在强烈的个人崇拜和“左”的气氛中召开。林彪被确定为毛泽东的接班人,部分地实现了篡党夺权的野心。但是,他的野心是没有止境的。1970年8月,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会上,林彪一反善于迎合毛泽东的常态,用设国家主席一事向全会发难,抢班夺权的马脚一下子显露出来。毛泽东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对林彪集团的阴谋活动予以压制。林彪妄想当国家主席、用“和平过渡”的办法篡权活动受到沉重打击以后,铤而走险,准备采取武装政变的方式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然后指导学生看教材“林彪外逃机毁人亡”照片,阅读教材“九·一三事件”内容。
关于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教师出示补充材料
材料一:毛泽东认为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材料二:1964年,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进一步指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在阅读完有关材料后,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从而得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
思考:
1、两则材料表明了什么政治倾向?(左倾思想的倾向)
2、材料一中对阶级斗争问题的提法是否符合实际?材料二比之有何发展?(把阶级斗争无限夸大,形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把阶级斗争引入党内,为"文革"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据。)
3、 综合两则材料,分析"文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的恶果。)
教师总结学生的答案,总结文革产生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的恶果。
主观原因:毛泽东对党和国家的政治形势作出的错误判断。其出发点是为了防止资本主义的复辟。
客观原因:林彪、江青一伙阴谋家的利用;长期以来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个人崇拜现象的存在。
关于对“大革命文化”的评价:教师出示下列材料:
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是我党历史上“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阶段。首先,它使我国的国民经济损失近5000亿元。其次,党的组织和国家政权遭到极大削弱,大批干部和群众惨遭迫害,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危机之中。第三,我国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科学技术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拉得更大,历史文化遗产遭到巨大破坏。第四,对我国传统美德、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毁弃,使无政府主义、唯心主义、教条主义、板墙个人主义、宗派主义严重泛溢,……“文化大革命”给我国造成的无形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不过,正像恩格斯所讲的: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惨痛教训,充分暴露了我国政治体制和党的领导体制的弊端,使人们进一步认清了“左”倾错误的巨大危害,从面彻底地醒悟过来,这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文化大革命”被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使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了。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问题,坚决摒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倾向。要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防止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的出现。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坚决维护社会稳定,防止动乱的发生。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3.归纳总结的过程
教师通过板书,把全课的内容加以归纳、总结。
一、发动阶段(1966年)
1、原因——毛泽东对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
2、标志——1966年夏,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
3、全面开展——红卫兵运动兴起
二、高潮阶段(1967 1971年)
1、动乱升级——“一月革命”和全面夺权
2、“二月逆流”——老一辈革命家挺身抗争
3、我党历史上的最大冤案——刘少奇蒙冤遭迫害
4、林彪集团的覆灭——“九·一三”事件(1971年)
三、调整阶段(1971—1971年)
1、周恩来和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2、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就
四、结束阶段(1976年)
1、“四五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群众基础
2、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文化大革命”结束(1976年10月)
4.课后学生活动的提示
课后每人搜集1至2项有关“文化大革命”的材料,文字、图像、实物均可。要求:与课内知识有联系,典型、能说明问题,有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