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讲解法;电教手段应用:教学课件《新文化运动》。
教学过程: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不断的从西方汲取营养,以拯救自己多灾多难的祖国。但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中国虽然有了一些进步,却仍然在黑暗中徘徊。先进的中国人还要继续探索救国救民之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三个问题:
材料一: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论》
回答:①材料表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什么情绪和要求?②这里的革命指什么?它成功了吗?为什么?③造成“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政治背景、经济基础和思想背景。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要求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前期的指导思想、活动基地、领导力量和代表人物。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四提倡、四反对。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关于民主,为什么新文化运动以“德先生”(Democracy)作为口号?它与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时期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民主制度到底新在哪里?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第一卷中指出民主就是人权。此口号源于法国《人权宣言》,也就是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但人权在中国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也是早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就开始传播了。其实,这里的人权,指的不是政府应该给人民哪些权利,而指的是人民应该学会如何使用这些权利。他认为,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反对专制。由此可以看出,这里的民主,除了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有另一层意思,指的是一种思想观念,是一种民主的思想观念。这便是“德先生”(Democracy)的“新”之所在。这也是利用“德先生”(Democracy)反专制、反封建比以前更加彻底之所在。
由此可以看出,激进民主主义者已经认识到:只在技术(器)、制度(制)上学习西方、反对封建是不够的;要想彻底反封建,还必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还要从思想观念上学习西方,反对封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们,是在更加深刻、更加彻底的角度来学习西方,反对封建。
我们也应看到,陈独秀虽然提出了“人民应该学会使用自己的权利”,但是他并没有指出如何才能让人民“学会使用自己的权利”,更没有去做这方面的工作。这就使得“德先生”(Democracy)失去了它应有的光彩。
2.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
关于科学,为了什么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们,此时又重提科学?
阅读材料:
材料二: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士不知科学,故袭阴阳家符瑞五行之说,惑世诬民,地气风水之谈,乞灵枯骨。农不知科学,故无择种去虫之术。工不知科学,故货弃于地,战斗生事之所需,一一仰给于异国。商不知科学,故惟识罔取近利,未来之胜算,无容心焉。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袭古方以投药饵,其术殆与矢人同科;其想象之最神奇者,莫如“气”之一说,其说且通于力士羽流之术,试遍索宇宙间,诚不知 此“气”之果为何物也!
——陈独秀 《敬告青年》
回答:①陈独秀所说“科学”指的是什么?②陈独秀为什么如此强调“科学”?
陈独秀所说“科学”,指的是“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其意思是说科学就是我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综合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的现象,得出主观的结论,这个结论不能与其它事物矛盾。
由此可见,这里的“科学”,并不仅指自然科学,更是指正确的推理过程——科学的推理过程,是指一种科学的思想观念,指对事物的科学态度。就是说他强调的是新的科学精神。
陈独秀之所以如此强调对事物的科学态度,是因为他认为,只有每个中国人都掌握了这种新的科学精神,才能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真正做到反对愚昧和落后;只有消除了愚昧和落后,才能真正的作到反封建,民主精神才能在中国发扬光大。由此看来,他是用科学精神来作为反封建的武器,这在中国还是首次。由此看来,中国的反封建,已经增加了一面旗帜——科学,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新之所在。
我们也应看到,陈独秀虽然提出了“人民应该学会用科学精神来反封建”,但是他并没有指出如何才能让人民“学会用科学精神来反封建”,更没有去做这方面的工作。这就使得“赛先生”失去了它应有的光彩。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们,还把反封建的矛头指向了儒家思想?
阅读材料
材料三: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回答:新文化阵营为什么反对儒家的传统道德?
这里所说的儒家传统道德,从主要方面讲,是封建统治之护符,是封建统治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正如吴虞所说的那样,是培养“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的工具,是科学的精神、理性的精神传播的阻碍力量。不打倒它,就无法从骨子里反封建,科学的精神就无法发扬,理性的精神就无法光大。不打倒它,我们所追求的民主也好,科学也罢,对于中国人来讲,通通永远都是不能真正实现的。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儒家的传统道德,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如此绝对否定,是不可取的。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阅读材料
材料四: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今欲革新政治,势不得不革新盘踞于运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学。使吾人不张目以观世界社会文学之趋势,及时代之精神,日夜埋头故纸堆中,所目注心营者,不越帝王、权贵、鬼怪、神仙与夫个人之穷通利达,以此而求革新文学,革新政治,是缚手足而敌孟贲也。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回答: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是“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在文学革命中,鲁迅做的最为突出。
5.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
俄国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到中国后,新文化运动中的一批先进分子,开始极力宣传十月革命。最早提出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的是李大钊。他发表了一系列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文章。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为在中国实现“劳工社会”而奋斗。
李大钊的文章敏锐地看出同法国大革命预示着世界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一样,俄国十月革命预示着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到来,这是不可抵挡的历史潮流。如果说举起民主和科学近代启蒙大旗的第一人是陈独秀,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社会主义新因素的却是李大钊。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2.作用: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落实在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②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落实在新思潮传播和科学事业的发展。③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④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⑤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应举例说明。
设计思想
通过学生对于学生看书分析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列表分析整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教师分析相关问题,补充相关材料,设计相应表格,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政治方面
2.经济方面
3.思想文化方面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标志:陈独秀,《青年杂志》创刊号,1915年,上海
2.前期指导思想: 民权、平等、进化论
3.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4.领导力量:代表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
5. 代表人物:陈、李、胡、鲁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李大钊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重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历史条件;②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难点: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讲解法;电教手段应用:电影资料剪辑《武昌起义》。
教学过程:
首先提问学生:“为什么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由此引入本课主题。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关于“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教师可以首先提出设问:五四爱国运动对于如火如荼的新文化运动会产生什么影响?然后教师介绍新文化运动发展到新阶段,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这个阶段的主流的表现。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这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研究、比较,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武器”?让学生自由回答。然后教师可以从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的力量等方面进行补充说明。
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教师首先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中发展的,在当时,论战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方式。然后教师介绍论战产生的原因是新文化阵营的分化。最后教师介绍论战的经过和结果
二、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关于“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教师要讲清三个问题:①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内因、外因、组织基础。
教师最后引导学生总结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并列图示表达。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关于“中共‘一大’的召开”,教师要讲明以下几点: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正式代表、会议的内容。在讲一大代表时,建议教师有选择的介绍一些代表,以便说明参加中共“一大”代表,后来发生了分化,了解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党员的质量,以此来维护她的先进性,革命性。
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教师首先要提问:中共“一大”的意义是什么?“新型”政党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指导思想与以往的不同;奋斗目标与以往的不同;阶级基础与以往的不同;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与以往不同)?然后进行小结。
四、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关于“中共‘二大’召开时的国内外形势”,教师与学生共同回忆关于华盛顿会议和军阀混战局面的有关内容。
关于“中共‘二大’ 的主要内容”,教师让学生看教材,依次回答中共二大的时间、地点、革命的敌人、革命的性质、革命的动力、最高革命纲领、最低革命纲领等内容。教师指出:最低革命纲领就是民主革命纲领,其内容主要有
“打倒军阀”、“反帝”、“统一、真正、民主共和国”三个方面。
关于“中共‘二大’ 的历史意义”,教师引导学生从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这方面分析:①这个纲领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的重大标志,表明了党对国情了解的加深。
五、工人运动的高潮
关于“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成立”,教师依照教材简单介绍即可。
关于“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教师重点强调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是其顶点即可。
关于“‘二七’惨案及其教训”,教师重点强调其教训即可。
教学设计思想
①通过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的分析和对于民主革命纲领制定的意义的分析,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通过教师对于相关问题的设置,学生答问的补充,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二、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共“一大”的召开
2.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四、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1.中共“二大”召开时的国内外形势
2.中共“二大”的主要内容——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3.中共“二大”的历史意义
五、工人运动的高潮
1.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成立
2.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3.“二七”惨案及其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