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16—18世纪的亚洲
第八节 16 至 18 世纪的亚洲
重点: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难点:德川幕府对日本社会的封建统治、日本的幕藩体制
教学手段:网络教学或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前几节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点明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先后在英、法、美等国确立,人类正迎来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同一时期亚洲的状况如何,是本节要涉及的内容。
2.日本
对封建社会后期的日本的讲述,教师应多利用些原始材料来说明问题,其中注意讲清三点。一,幕藩体制,实际上是日本社会封建统治的基础。援引《武家法令》有关条文提出问题,幕府将军对大小名(封建主)的控制表现在哪些方面,前后规定有何变化?其用意是什么?这样做会带来什么隐患?在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的基础上认清幕藩体制的实质。二,幕府将军的对内统治。这里会涉及日本城市商业的发展,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这与西欧城市商业的崛起有本质区别,它是封建地租的附属品,它的出现只能说明封建制度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在讲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举些生动的例子,比如讲大米作为封建地租的表现形式,其作用的变化,说明封建领主经济的商品化。三,幕府颁布的“锁国令”。给出一段原始材料,通过共同分析,讲清颁布锁国令的目的,锁国政策对日本社会的利弊。有时间的话,可让学生联系清朝前期闭关锁国政策及影响,谈谈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
3.朝鲜
教材这一目介绍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朝鲜王朝的建立,一是16世纪末朝鲜社会的矛盾激化,此外就是中朝友谊和联合抗日斗争。教师仅把握这几点,不要多做补充,以免使问题复杂化。其中在讲到李舜臣和邓子龙时,注意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立志向英雄人物学习。
4.印度
印度这一目在教材中要点也就是三点。一是莫卧儿帝国的建立,一是阿克巴和奥朗则布的改革。其中后两点可用对比的方法,他们都用武力扩大了疆域,都推行了自己的宗教政策,都产生了不同的结果,说明遵循历史规律得天下,违反历史规律失天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教学设计思想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网上资源共享;课下,个人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板书计划
第七节 16 至 18 世纪的亚洲
一、亚洲国家衰落的表现 东 亚 |
南 亚 |
||
日本(德川幕府) |
朝鲜(李氏王朝) |
印度(莫卧儿帝国) |
|
社 会 状 况 |
政治: 经济: 对外政策: |
政治: 经济: 对外政策: |
政治: 经济: 对外政策: 宗教: |
二、亚洲国家衰落原因、衰落的影响
思考:比较三国政治、经济、对外政策的异同点?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