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亚洲革命风暴
教学设计方案(一)
第六节 亚洲革命风暴
重点:欧洲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主要方式及其危害;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与作用
难点: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
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地图、历史图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亚洲革命风暴形势图”。提问:世界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上半期时,亚洲哪些国家的领土已不再完整?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引入新课。
二、亚洲革命风暴:
1.亚洲革命风暴的起因
提问:欧洲列强何时踏上殖民亚洲之路的?
回忆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方殖民历史,结合地图,简介19世纪上半期亚洲一些国家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提问:工业革命前后,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方式、特点有哪些不同?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明显的历史阶段性特点。
通过比较商业利益和工业利益的结果不同,引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危害。可结合教材中资料部分所引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的一段话进行分析。
2.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
依据教材,重点分析其双重性。
3.亚洲革命风暴的五次重大起义及意义
结合地图由学生概括起义名称,分析起义的意义。教师简介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三、印度民族大起义
本目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如下:
首先,由学生阅读教材中本目内容,归纳起义的原因、概况和意义。
其次,教师设置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起义的特点和失败的原因。例如:
印度民族大起义有哪些人参加?起义的主力是谁?领导者是谁?
印度的封建王公为什么要参加起义?发挥了什么作用?
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并可扩展、引申:
探讨印度人民怎样才能取得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胜利?印度的独立最终采取了什么方式?
四、小结
亚洲革命风暴之所以发生在19世纪中期,是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结果。它是亚洲人民掀起的第一次争取民族独立的高潮,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和本国的封建势力,体现了亚洲人民争取改变现状的进步的历史要求。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板书设计:
第六节 亚洲革命风暴
一、亚洲革命风暴
1.亚洲革命风暴的起因
2.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
3.亚洲革命风暴的五次重大起义及意义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2.起义的爆发与发展
3.起义的失败
4.起义的意义
教学设计方案
第六节 亚洲革命风暴
重点:欧洲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主要方式及其危害;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与作用
难点: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
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地图、历史图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有关欧洲列强的侵略扩张活动,由此,导入新课。
二、亚洲革命风暴:
1.亚洲革命风暴的起因
利用幻灯片,以下面图示的形式,并结合教材中资料部分所引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的一段话,引导学生分析亚洲革命风暴爆发的原因。
2.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
依据教材,重点分析其双重性。
3.亚洲革命风暴的五次重大起义及意义
利用幻灯片,展示亚洲革命风暴中的五次重大起义,以加深学生对此的印象
三、印度民族大起义
由学生阅读教材中本目内容,归纳起义的原因、概况和意义。
利用幻灯片,展示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经过,并展示历史图片:《德里保卫战》和《印度民族大起义》。
利用下面表格,引导学生比较印度民族大起义和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的异同。以帮助学生分析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特点和失败的原因。
印度民族大起义 |
太平天国运动 |
|
领导 |
||
参加者 |
||
对象 |
四、小结
亚洲革命风暴之所以发生在19世纪中期,是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结果。它是亚洲人民掀起的第一次争取民族独立的高潮,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和本国的封建势力,体现了亚洲人民争取改变现状的进步的历史要求。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板书设计:
第六节 亚洲革命风暴
一、亚洲革命风暴
1.亚洲革命风暴的起因
2.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
3.亚洲革命风暴的五次重大起义及意义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2.起义的爆发与发展
3.起义的失败
4.起义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