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一政治 -> 初一下学期 -> 第七课 待人真诚热情 建立真挚友谊

第二节 交友要讲原则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7 22:47:21阅读:nyq
字号:|


教学设计示例

  导入新课:

  音乐:《阳关三叠》

  学生或老师介绍此音乐的背景,说明这首曲子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写的一首琴歌,表现了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如果有时间详细介绍,教师可以参看扩展资料。)

  师:

  其实从古到今,歌颂友谊、赞美友谊的文章、音乐数不胜数。有人说:友谊,是一把雨伞下的两个身影,是一张课桌上的两对明眸;是理想土壤中的小花,是宏伟乐章上的两个音符。没有友谊,生命之树就会在时间的涛声中枯萎;心灵之壤就会在季节的变奏里荒芜。友谊,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但什么样的友谊才真正值得我们付出所有,值得我们吟哦称颂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问题。

  第二框  交友要讲原则(板书)

  一、交友三原则(板书)

  投影:

   v        友谊是药品。有一些朋友是中药,扶正培元,与之趋近,渐然可以得道;有一些朋友是西药,止痛止痒止泻,立杆而见影,饮雪而冰心,这样的友人可有而不可无。

   v        友谊是化妆品。男人也虚荣,但不在皮草唇膏之中。好友如顶级化妆品,是衣服、皮带、打火机与古龙香水。哪一个男人不为自己优秀的友人为荣?“我的朋友胡适之”古已有之。虽然蔺相如司马相如各不相如,但与高明人结交,是男人一大幸事。朋友中找不出一个名人、能人、奇人,就成了无妆上街的黄脸婆。

  学生分析这两段话所要表达的意思,说明交友要善交益友,结交能够帮助自己进步的朋友。

  1、善交益友(板书)

  举例:《老舍和赵树理》(详见扩展资料)

  教师用此例子说明两人之间真挚的友谊,也进一步说明什么才是益友。

  那么如何才能交到益友呢?学生分析梁实秋《谈友谊》中的几句话:

   v        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我想一来只是指品学而言,二来只是说不要结交比自己坏的,并没有说一定要我们去高攀。友谊需要两造,假如双方都想结交比自己好的,那就永远交不起来。

  通过分析,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想结交益友,这就需要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缩短自己与所仰慕的人物的差距,在成为别人心目中益友的同时,才能真正交到有益的朋友。

  2、不交损友(板书)

  举例:割席断交

  管宁与华歆原是好朋友,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共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一天,有达官贵人的车仗从门外经过,引起喧哗,华歆赶出去看热闹,管宁就把席子割为两半,不再与华歆坐在一起,并对他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学生分析,为什么要与他断交?

  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慎择友的含义。

  学生讨论:自己在交友过程中有没有遇到损友,为什么会和他成为朋友?他对自己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父母或师长平时对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指导?今后如何避免遇到这样的朋友?

  通过讨论,让学生知道:与损友相交是有害的。要避免损友,首先需要自己有辨别能力,其次要多听师长有益的指点。

  3、乐交诤友(板书)

  学生针对下面的观点展开讨论:

   v        规劝乃是朋友中间应有之义,但是谈何容易。名利场中,沆瀣一气,自己都难以明辨是非,哪有余力规劝别人?而在对方则又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谁又愿意别人批他的逆鳞?规劝不可当着第三者的面前行之,以免伤他的颜面,不可在他情绪不宁时行之,以免逢彼之怒。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我总以为劝善规过是友谊的消极的作用。友谊之乐是积极的。只有神仙和野兽才喜欢孤独,人是要朋友的。假如一个人独自升天,看见宇宙的大观,群星的美丽,他并不能感到快乐,他必要找到一个人向他述说他所见的奇景,他才能快乐。共享快乐,比共受患难,应该是更正常的友谊中的趣味。(梁实秋《谈友谊》)

  通过讨论,学生可能会认为这种观点对,觉得朋友间有适当地规劝即可,不可因此伤了朋友之谊;也可能认为既然是为朋友好,就要力争使其改过;还有可能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即对方要善于听取朋友的批评,主动改过。总之,讨论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作为真正的朋友,就要做到一方敢于批评,一方勇于接受,双方互为诤友,这样的友情才更纯洁,更珍贵。

  二、交友中应注意的问题(板书)

  学生自由发言,说明自己、同学、班级中在交友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学生不爱说或者说不出,教师应该提前准备,了解本校学生交友方面的误区,选取典型进行课堂分析,然后让学生围绕以下三点进行讨论:

  1、“以我为中心”难建长久的友谊(板书)

  2、圈子太小难建广泛的友谊(板书)

  3、“哥儿们义气”不是真正的友谊(板书)

  通过讨论分析,解决学生交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