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二政治 -> 高二上学期 -> 第二课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第二节 坚持发展的观点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7 22:47:22阅读:nyq
字号:|


关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运动、静止概念;一切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的基本观点;明确主观唯心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形而上学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2、  能力目标:

  从具体事例归纳出一般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正反两方面的辩证分析能力,判断正误的能力。

  3、  觉悟目标: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动观。

教学重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教学方法:具体到抽象的的归纳推理法,举例法和问题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设计思想:在教学模式上采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引导学生求知、分析、归纳、辩证的思考问题,由具体的事例概括出抽象的哲学道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等能力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联系的含义是什么?

  导入新课:

  图片: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申奥成功;APEC会议成功举办;9、11事件。

  师:这些图片告诉我们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事物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世界上有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万事万物都在动,那么,静止和运动又是什么关系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第二节   坚持发展的观点(板书)

一、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板书)

  阅读:56页、1

  提问:事物为什么会运动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万事万物由于内部和外部的联系,构成了运动、变化和发展,才使宇宙万物呈现出变化万千、五彩缤纷的生动图景。

  阅读:56页-57页楷体字

  (电脑展是:地球的运动、布朗运动、水分子的化合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人的成长过程、细胞分裂、社会的发展过程。)

  提问:以上图片说明运动有几种形式?各是什么?这些运动形式的存在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有五种运动形式。从物体位置的移动到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由生命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更替,从宏观到微观,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万事万物都在动。

  设疑:那么,什么是运动?

1、  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板书)

  设疑:刚才的图片中到底是什么在运动,假如没有运动,这个世界将会怎样呢?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板书)

  材料: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景物的运动变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人的运动变化俗语说:“稳如泰山”。意思是说泰山最稳固,似乎是不运动的。可是科学告诉我们,一百万年以来,它升高了几百米。

  “恒星”顾名思义,应该是永恒不动的。其实不然,织女星以每秒14公里的速度向地球方向急驰。

  基本粒子同样在不停的运动着。有许多基本粒子,从出生导湮灭,只有几百亿甚至几万一分之一秒,运动的速度非常快,实在称得起“瞬息万变“。

  思维的变化:图片。

  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能得出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整个世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再到思维领域,从宏观物体到微观世界,任何物质的具体形态都离不开一定的运动,万事万物都处在这样或那样的运动中。它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没有运动就没有事务,不做任何运动的事物是没有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所以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板书)

  设疑:事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没有运动就没有事物。物质离不开运动,那么,运动能否离开物质呢?世界是否存在非物质的运动呢?

  (再次展示自制课件。)

  提问:各种具体运动形式的主体到底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机械运动的主体是宏观物体,物理运动的主体是电荷、光子等,化学运动的主体是原子、离子等,生命运动的主体是生命体,社会运动的主体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认识运动的主体是人脑。这说明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2)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板书)

  总之,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然而,实际生活中有人却不这样认为。

  课件显示:惠能的观点;刻舟求剑的故事。

  提问:这两个人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各犯了什么错误?

  (学生讨论回答)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惠能的观点是典型的离开物质谈运动,属于唯心主义;刻舟求剑者则是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学。这两个观点都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都是错误的。

  (3)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板书)

  综上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学生活动:

  讨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因为人之所以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是因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河水处于不断的流动中,第二次踏入的河水和第一次踏入的河水不同了。这个观点既看到了事物是运动的,又看到了相对静止的存在。

  材料:张三向李四借钱并立字据。一日,李四向张三借钱,张三振振有词地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经不是借钱的我了,我没借你的钱,李四起的打了他一顿。二人闹到县衙,县官问张三: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你为什么借钱不还?张三把他的理由陈述了一遍。县官听了觉得很在理,又问李四,为什么要他人?李四说,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此时的我已经不是打他时候的我了,我没打他!县官只好不了了之。

  提问:你们能断这个案子吗?张三和李四究竟犯了什么错误?

  (学生讨论回答)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张三和李四都看到了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这一点是正确的。但是,事物在发展变化的同时,还具有一定时期的相对的稳定性。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板书)

  提问:现在教室里,什么在动?什么处于静止的状态?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教室里所有的东西都在动。但如果相对于教室、桌椅来说,你的位置没有发上变化,从每个同学本人来说,性质没有发生变化。这就是静止的两种情形。

  (1)静止的两种情形(板书)

  (边看自制课件边分析)

  一是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事物某一方面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设疑:这里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还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学生讨论回答)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虽然从空间位置来看,我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地球时时刻刻在运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静止不是绝对的不运动,不是完全的景致,而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的稳定和平衡状态。所以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刚才故事中的张三和李四,尽管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但他们一直是张三和李四,没有变成王五和赵六,即事物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保持不变,他们的理由完全是诡辩。

  学生活动:

  讨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这个观点否认了静止的存在

  阅读:60页、3

  思考: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板书)

  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运动的含义、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请同学们在这节课的指导下,学会树立科学的运动观。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坚持发展的观点
一、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 运动的含义

  2、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3) 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3、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 静止的两种情形
  (2)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能力训练

(一)探究活动:西部大开发知多少

  1、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历史存在和过分扩大,是一个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支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作为跨世纪的一代学生,将来国家的建设者,我们对西部大开发了解多少呢?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就这一专题进行一些探究。

  2、探究活动的程序:全班按自愿原则分成8个组,围绕8个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准备2-3个星期的时间。调查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进行成果交流,教师给与相应的指导和评价。

  3、探究的内容:

  (1)提出四部大开发的背景是什么?在西部大开发问题,我国三代领导人的观点是什么?

  (2)西部大开发的范围是什么?你所了解的西部的文化和历史?

  (3)西部的生态环境状况怎样?在西部大开发中,西部的生态环境怎样保护?国家的相关政策是什么?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你认为还应注意什么问题?

  (4)国家在西部的重点工程包括哪些?它们的建设状况怎样?它们建成后的意义将是什么?

  (5)西部的旅游资源状况怎样?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发展西部的旅游经济?

  (6)在西部大开发中,东部地区如何帮助西部地区发展经济?西部地区如何正确对待东部地区的帮助?

  (7)中国加入WTo后,西部地区在发展中如何吸引外国公司投资?

  (8)西部地区在吸引人才方面有何优势?你将来大学毕业后,打算到西部工作吗?原因是什么?

  (9)请你为国家的西部大开发的工作献计献策?

(二)习题精选

1、单项选择题

  (1)“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它形象地指出了(     )

   A.     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

   B.     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C.     客观事物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     万事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中

  (2)寓言《刻舟求剑》中得楚国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     )

   A.     否定了物质的客观性

   B.     否定了物质是运动的

   C.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     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

  (3)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主要说明

   A.     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B.     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

   C.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D.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2、辨析题:事物的运动是一种变化,事物的变化即发展。

3、材料说明题:

  江泽民主席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年轻的同志要立志学习,赶上并超过年长的同志;年长的同志则要热情帮助,勉励并真诚提携年轻同志。我相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必将是知识不断创新,新事物、新业绩不断涌现的时代,必将是百舸争流,人才辈出的时代。

  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要提倡不断创新?

参考答案:

  1、(1)D   (2)  B

  2、(1)事物的运动是一种变化,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为运动是指事物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作为物质存在的方式,是一般的变化。(2)“事物变化即发展”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它只看到了事物变化和发展的统一性,而忽视了它们对立的一面。变化和发展是有区别的。发展是一种变化,但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是发展。发展又前进的、上升的变化,也有后退的、乡下的变化。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所以,只有那些前进的、上升的变化才是发展。

  3、此题考察的使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的实质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前大生命力和发展前途的东西。所以,要促进事物的发展,就要有创新精神。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