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人生价值;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关系;运用具体事例说明只讲索取不讲贡献是片面的,错误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为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打下基础,使学生努力培养热爱平凡岗位,踏实肯干的良好品质,向先进人物学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方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媒体展示《伊索寓言》中“鹿与狮子”的故事:(或者教师口述故事)
鹿在喝水时,望着水里的影子,看见自己的角长得很优美,它洋洋得意;看见自己的腿细而无力,它闷闷不乐。鹿正在思考着,一头狮子突然向它扑来,鹿转身就跑。在空旷的平原上,鹿一直跑在前面,保住了性命。到了丛林地带,鹿的角被数枝绊住了,狮子出现了……在临死时,鹿又意识到,它的腿比它的角更有价值。
思考:该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学生发言略。
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在进行着价值判断,或者说都在用已有的尺度来评价事物的价值那么对人生价值,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尺度来进行价值评价呢?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屏幕显示课题: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结合我们从高一到高二所学习过的内容以及你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人们对价值一词的理解和定义是多方面的。请分别从日常生活、经济上以及哲学上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价值的?
媒体辅助显示:
日常生活中——事物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相当于经济学讲的使用价值。)
经济学上——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哲学上——价值就是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从哲学上讲,价值是从人的需要与事物的属性之间的关系引申出来的。那么人的价值又应当如何理解呢?一个人的人生是否有价值,不可能从他自身得到说明,必须放到某种关系中去考察:即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来加以说明。哪位同学能由以上的分析概括出人生价值的含义?
媒体显示:1、人生价值的含义:
学生回答后总结:人生价值——人的一生对他人、对社会、对集体的积极意义。
由此引出第一个问题: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内容。
屏幕显示:“个别我+集体我=完整的我”
这是原北京大学方正电脑集团总经理王选的人生价值公式,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道人生价值公式呢?
学生发言略。
教师引导:这道公式辩证地说明了人的存在具有双重性:人即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作为社会成员而存在。个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之中,作为一种“事物”,必须也可能以自己所具有的属性去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不同个性、利益和需要,要求得到满足。人生价值就是从这种关系中产生出来的。因而,人生价值也就包含了两个方面:社会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我们把它称之为贡献,自我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我们把它称之为索取。
媒体显示:
2、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
1)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贡献)
2)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自我价值(索取)
我们如何理解贡献与索取的关系呢?试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内容分析以下材料。
背景材料: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中国科技界的两位杰出代表吴文俊和袁隆平两位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奖金500万元,体现了中华民族尊重人才的优良传统。评审委员会专家认为,吴文俊院士和袁隆平院士分别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都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虽然吴文俊已经82岁高龄,袁隆平也已71岁,但他们至今都仍活跃在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第一线。他们荣获大奖受之无愧。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正是因为袁隆平院士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体现了其社会价值所在,他才获得了社会的尊重和满足,500万元的巨奖就体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由学生回答后总结:贡献与索取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个人对社会做出了贡献,推动了社会发展,就为个人索取打下了基础;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又会激发起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人生价值的内容及其关系的原理解决下面的问题:
课堂训练:判断正误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R)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F)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F)
使学生明确,应首先“我为人人,”做出贡献,然后才能考虑“人人为我”,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满足。所以第一句对,第二、三句错。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贡献与索取的密切联系是不是说二者的地位是平等的?由此进入第二个问题:人生的真正价值。
媒体显示:3、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
学生发言。
教师引导:人类社会要存在和发展需要什么?个人要生存和发展也需要什么?
学生:需要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承担应有的责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做出更多的贡献。所以,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贡献等于索取,社会会是什么状况呢?会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止步不前;如果贡献小于索取呢?社会就会萎缩退化,因此,只有贡献大于索取时,社会才能存在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实,就一个具体的人而言,包括极其伟大的人物,他所能向社会做出的贡献,都很难抵偿社会给予他的一切。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天我们使用火,擦一根火柴是非常轻易的事,但从原始人学会利用火、保存火和钻木取火,再到发明了现代的火柴,这其间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积累则是一笔很难计算的巨大财富。所以,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应从贡献多少去衡量,贡献越多,价值越大,雷锋、焦裕禄之所以得到人们的崇敬和效仿,也是因为他们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要求。
媒体展示:1)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要求
媒体显示:十月革命初期,苏联曾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粮食人民委员(相当于粮食部部长)瞿鲁巴因饥饿而晕倒在人民委员会会议上。在饥荒时期,瞿鲁巴拥有调拨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普特粮食的权力,但是,他却没有从中留下能填饱自己肚子的一小口粮食。他的崇高品质使在场所有的人无不动容。
德国诗人歌德于1814年5月8日给叔本华写的题词:“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添价值。”
我们如何看待瞿鲁巴?如何理解歌德这句话?
学生发言略。
分析:食品有价值是因为它能满足我们吃的需要;花卉、绘画有价值,是因为它能满足我们审美的需要;文学艺术有价值,是因为它能满足我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那么,当我们讲到人生价值时,最主要的也是要看个人对他人、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即看他为社会做了些什么。农民、作家、科学家的价值是以什么做标志的?
学生回答。
让我们进一步延续想一想,作为学生的价值标志是什么?作为班长、科代表、宿舍长、班干部的价值又是通过什么体现和标志的呢?
因此,
媒体显示:2)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列举自己所知道的古今中外有着杰出贡献的人物的故事,并说说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发言略。
媒体展示:
雷锋、焦裕录、李向群等人的图片
由此可见,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
媒体显示:3)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是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这两种形式。进入第三个问题: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关系
媒体显示:4、必须正确处理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是什么?你认为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哪一方面价值更大些?学生回答后总结,要说明必须注意:不能说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哪一方面的贡献更大、更突出,只能因人而异,进行具体分析。
媒体显示:
1982年7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共产党员张华为抢救一个沼气中毒落入粪池的老农,光荣地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事情发生后,全国上下广大青年掀起了学习张华事迹的热潮。可是有人却说: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为了抢救一个普通农民而牺牲,是“金子”换了“石头”,太不值得了。这种观点对不对?这件事情虽已过去了十几年,但十几年后的今天,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们重新讨论这个问题是否还有意义?
学生活动:课堂讨论,张华救老农,是否有价值?
学生讨论3分钟。
教师总结:
(1)这种行为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人生在世,就是要为社会和人民服务,必要时为他人、为社会牺牲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评价人生的价值不能用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去理解和利己主义的天平去衡量。
(2)这种行为体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张华奋不顾身地抢救遇险的老农,发扬了人道主义精神。那种用大学生比普通农民高贵的观点去评价张华的行为的人,显然无法理解其崇高的精神价值。
(3)精神价值可以转化为物质价值。张华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千百万有志青年,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奋努力,开拓创造,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在这件事上,我们应坚持社会主义义利观,反对实用主义人生哲学。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要发扬奉献精神。人们的贡献可以表现为具有重大突破的发明创造或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大量的贡献则表现在平凡工作中默默无闻的奉献中。所以我们学生也应该自觉培养热爱平凡岗位、踏实肯干的良好品质,在为社会为人民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课堂小结:
出示本课时所讲授的三个问题
结束课程:
屏幕显示图片:手举托着地球,同时播放韦唯的歌曲《爱的奉献》片断。然后出现文字:如果每个人都能为这个世界付出点什么,那么地球就将像天堂一样。
课堂训练:
选择题:
1.下列关于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关系的观点,正确的叙述是(C)
A.物质贡献大于精神贡献 B.物质贡献是主要的,精神贡献是次要的
C.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大小因人而异
D.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没有区别,二者可以互相转化
2.雷锋同志有一句名言: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这句话体现了(BC)
A.每个人活着都是为了他人 B.人活着就应该有崇高的价值追求
C.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D.人生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
课后作业:
“人人应该以服务为目的,不当以夺取为目的。”——孙中山
请同学们课后运用本课学习的人生价值的有关观点,分析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