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三语文 -> 初三上学期 -> 第三单元

14 “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15 19:28:28阅读:nyq
字号:|


《“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
教学过程设计示例

  一、导入新课

  本文作者黄树则,多年从事医务工作,他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又在文化大革命中同“四人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不仅表现出了共产党人的坚定立场和信念,而且为开创我国的卫生工作新局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不仅长期从事中央领导同志的保健工作,而且热心于科普工作;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医生,而且还是中国作家协会的成员。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课,就是他所做的科普小论文。

  二、预习课文

  学生各自默读课文,自学生疏的词语,领会文章内容并做如下练习:(先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各自完成对词语的阅读和理解,然后老师再打字幕或出示小黑板指正)

  ①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A、痉(luán) B、()如 C、())今 D、(ǒu)吐 E、()多 F、病(jūn) G、(zháo)凉 H、(qīng)犯

  ②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A.病:招致、导致。

  B.因素:构成事物本质的成分。

  C.略:不注意。

  D.日益:更加。

  E.相克:互相抵制,相克与相容意义相反构成反义词。

  F.过敏:有机体对某种药物或外界刺激的感受性不正常地增高的现象。

  三、研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第1-3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析概括段意,并回答问题:

  ①批驳“敌论”的突破口有三种,即批驳论点、批驳论据和批驳论证,本文是属于哪一种?

  明确:本文批驳“敌论”的突破口属于第一种,即批驳论点。文章首段就摆出错误的观点:“食物相克”。

  ②文章的第2、3段与第1段有什么关系?怎样理解?

  明确:如果说文章的第1段是设置的“靶子”,有的放矢的“的”,那么,第2、3段就是箭,即有的放矢的“矢”。第2段单刀直入“这种想法不对”;第三段概括不能从表面现象论是非。

  让5名学生依次朗读课文第4—8段,然后通过讨论,分析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老师适时指导并修正。

  ③分别概括这几段的段意,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明确:

  第一部分,摆出错误的论点:“食物相克”(1)

  第二部分,概括不能从表面现象论是非(2)(3)

  第三部分,阐述致病的真正因素往往被忽视(4—8)

  ④用一句话总括这几段的意思,说明它们之间运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回答并互相纠正,最后得出明确的答案)

  明确:这几段主要是阐述致病的真正因素往往被忽视,主

  要是运用举例论证。

  ⑤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最后3个自然段并概括段意。

  明确:9、10两段是批驳食物“相克”论;11段是在前面批驳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观点:普通食物中没有“相克”,致病源不全是“病从口入”。

  四、归纳小结(先让学生主动谈学习本文的体会,教师指导并归纳)。

  明确:本文是一篇科普小论文,论证过程逻辑性强,文章的层次清晰,条理分明,通俗易懂、简洁明快,是一篇典型的驳论论文。

  五、课后作业(略)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