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二语文 -> 高二下学期 -> 第二单元

5 药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15 19:28:30阅读:nyq
字号:|


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梳理明、暗线相互交织的结构,理清情节,初步理解主题。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进一步认识作品主题。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梳理情节的能力。
  2.掌握通过分析多种描写手法,剖析人物,把握主题的分析方法。
情意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感受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思考和分析。
课时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梳理情节,明确明、暗线结构对突出主题的作用。
  2.通过列出情节结构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3.初步把握文章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标题入手导入
  教师用红笔在黑板左侧写“药”
  我们在“药”的后面加“?”文中的药为何成分?用来医治何病?疗效如何?
  我们在“药”后面加“!”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震惊!凶残卑劣!愚蠢可悲!
  我们在“药”上加“”,就充满了讽刺。
  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感叹、讽刺来走进《药》中寻求答案。
二、初读课文,梳理情节
  1.给10—15分钟读书,可将自己梳理情节的重点记在书旁;可将质疑之点记在书旁,待读后和同学讨论。
  2.整理自己梳理情节的思路,小组讨论补充,教师巡视,发现优秀者。
  让一优秀者展示修改后的结果。
  教师作简要板书,或出示投影片。重点:明确明线、暗线结构。
三、从双线结构探究主题
  问: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下注释,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教师或请他生稍作补充。
  从明线——华家的悲剧,可见怎样的百姓?(愚昧!)
  从暗线——夏家的悲剧,可见怎样革命现状?(令人悲哀!)
  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作者突出了那一方面?(突出前者,可从明线安排得出。)
  假若以夏家为明线,华家为暗线合适吗?请说出依据。(不合适。以华家为立场命题,意味尤深。“药”不仅是医治疾病的药方,更是在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病态的中国要服什么“药”?写作时为五四前夕,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已退出历史舞台,一味对他们歌颂已不再符合历史需要。
四、小结
  回到导入的“?”“!”,“人血馒头”之药医治不了小拴的肺痨,小栓之死死于群众的迷信,夏瑜——革命者的鲜血制成的人血馒头,夏瑜之死死于群众的愚昧。迷信则容易受骗,愚昧则不辨是非,其病根同为封建制度。愚昧、痛苦的民众,悲哀、寂寞的革命者,均需一剂良药。这服药是什么?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析小说人物,揣摩细节面描写,深入体悟小说主题。
  2.帮助学生掌握通过分析多种描写手法,剖析人物,把握主题的分析方法。
  3.引导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思考和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鲁迅先生对旧制度下的大众是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药》深刻剖露了众人物的“不幸”与“不争”的一面。华老栓和康大叔是正面描写的人物形象,写于没有正面出场,主要是通过刽子手和茶客的谈话来侧面描写他的行为、思想。这几个人物的分析放手给学生做,安排在后半课时。前半课时一起重点分析课文的第四节中夏四奶奶的形象。
二、重点研读,分析人物,进一步理解主题。
  (一)精读第四节,看作者如何写夏四奶奶的?夏四奶奶形象的意义?(要求:抓住人物描写的语言,紧扣文本分析。)
  1.学生小组讨论,解疑。
  2.全班深入讨论,明确。
要点:
  ① 前来上坟的夏四奶奶看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着她“便有些踌躇,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踌躇”“羞愧”是因为夏瑜的死并不正常,是因为造反被砍头的。“造反”在不觉悟、不反抗、甘于命运摆布的旧时代劳动妇女看来,是有损祖宗颜面的事情,她为有造反而死的儿子“踌躇”“羞愧”。这一细微神态表明了她对儿子所作所为的不理解。在她看来,造反杀头天经地义。夏四奶奶身为革命者的母亲,仍未跳出愚昧百姓的窠臼。
  ② 夏四奶奶烧过纸锭后,见到尖圆的坟顶上出现的那圈红白的花 ,便极力寻找着花环出现的“根据”——“坆上的草根还没有全合”“这是不可能开花的”;那花圈“不很精神”“没有根”“不像是自己开的”;这花圈“倒也整齐”显然是有人插上去的,但“孩子不会来玩”“亲戚本家早就不来了”……她否定了种种可能,于是她得出“显点灵,要我知道”的荒谬结论。可见夏四奶奶的迷信思想像一般百姓一样重。
  ③ 在夏四奶奶的眼中儿子是被“冤枉”,从夏四奶奶的语言“瑜儿可怜他们坑了你” 也便得知这一点。这里的“他们”指谁呢?用的是“坑”而非“杀”。在夏四奶奶的眼里,儿子是本分的,平和的,正是“他们”使儿子误入歧途。再看“他们将来总有报应,天都知道,你闭了眼睛就是了 ”。在她眼里“坑”了夏瑜的是那些引导夏瑜走上革命道路为民主共和思想而奋斗的革命者。假如夏瑜宣传民主共和的思想能深入人心并影响到母亲的话,那么母亲也就不会把怨恨的矛头指向革命者。连革命者夏瑜的母亲尚且如此不理解革命者的行动,更何况华老栓等广大民众呢?作品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严重脱离群众的弱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夏四奶奶这个普通百姓中的一员,她性格中愚昧、落后、迷信的一面。对革命的不理解构成了她慈母性格的另一面。假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能像无产阶级民主革命那样号召发动群众、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革命的主力军,就不会有革命者的血被吃,革命者的母亲把怨恨的矛头指向革命者的这样悲凉的现实了。
  之所以说夏四奶奶更能深刻的体现文章的主题,正是由她是革命者夏瑜的母亲这一身份决定的。
(二)看第四段的环境描写,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重点品读“微风早已停息”一段,这段景物的特点,这样写的用意?
  重点品读“只见那乌鸦……”,为何写乌鸦飞向天空,而不是飞向夏瑜的坆?简述理由。
  要点: ① 作者通过风、草、声来写“静”,强调坟地四周的“静”,突出夏四奶奶见到花环后迫切期待乌鸦显灵的心情。
  她以深沉的母爱,以深沉的对儿子冤屈的积郁,以这种感情期待着乌鸦飞过来。这里的静就是在写夏瑜母亲的这样一种心情,她越是希望乌鸦动,越会感到周围静得难堪。
  ② 乌鸦飞向天空包含了鲁迅深沉的悲哀(对当时的中国民众的愚昧是怀着深深的悲哀的),愚昧的梦幻一定会破灭。
三、学生自读,进一步体验分析人物,理解主题
  方式:小组合作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口头作文3分钟左右。
  例如:“茶客对话(侧重民众的精神状态)”“康大叔其人”“华老栓一家”等等。
四、布置作业
  关于《药》的人物分析//环境描写//花环的设置,从中选一写一则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人物: 夏四奶奶—— 慈母、愚昧、落后、迷信
    华老栓——勤劳、善良、胆小、愚昧
    康大叔——凶狠、贪婪、蛮横、粗暴
    夏瑜——意志坚定、大义凛然



教学设计示例(二)

邓丽娟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小说单元中有鲁迅名著《药》,像这样的名篇,无论思想成就或是艺术成就,在高中阶段所选的课文,乃至整个现代文学作品中,都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作品。《药》主题蕴义深邃,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具有很高的典型性。讲好经典作品,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及鉴赏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药》的主题,学术界一直有争议,对早期课文“预习提示”中主题表述方面,我早就有不同看法。(一九九二年曾写文章与同行交流。)由于教学受考试规范制约,有时不得已只能“照本宣科”。现根据本人的理解,谈谈对《药》主题的看法,以祈得到同行的指正。
关于《药》的主题思想,历来较为流行的观点是:
  “小说通过华老栓、夏瑜形象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不仅从政治上压榨人民,经济上剥削人民,而且从精神上奴役劳动人民的罪行,批判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者脱离群众,革命不彻底的错误,唤醒人们觉悟起来,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组《鲁迅作品分析:〈药〉分析》1973年2月号)
  一九八七年前所版高中语文课本“预习提示”内容更强调“批判了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者脱离人民群众,革命不彻底的错误”。这方面认为是“更为重要”,对此,我有不同的意见,前者嫌杂,后者则偏。
  “辛亥革命”这一近代时期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以失败而告终?这是一个复杂的政治学与历史学问题,当中有革命者的自身问题,也有敌我力量对比的问题。而较多的政治学家把失败的主要原因归咎于革命者的自身问题,认为革命者自身性质决定了其“革命的不彻底性”及“脱离群众”。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到底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不是本文讨论的范围,我所不同意的是某些人把《药》的主题说成是“更重要的是”暴露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者“革命的不彻底性”和“脱离群众”。其实这种说法带有观念性,而不是从具体作品的分析来得出结论的,因而显得牵强和武断,脱离作品实际,有“强加于文”之嫌。
  本人认为,鲁迅先生的《药》是从某一特定角度去剖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以期引起人们思考和注意。《药》所描绘的是辛亥革命之前清末封建社会的现实,封建势力猖獗,人民群众在封建势力重压之下处于麻木落后,不觉悟的精神状态,他们不懂得反抗自救,不理解革命者为之奋斗,流血牺牲的目标是什么,更谈不上以实际行动支持革命。一句话,《药》暴露了人民群众在封建压迫下麻木愚昧的精神状态,呼吁人们寻找唤醒他们的“药方”。
  我们试从《药》的人物形象分析入手来把握这个主题。《药》共描写了十一个人物,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华老栓”与“夏瑜”。华老栓是市镇市民,夫妻辛勤操持着一个小茶馆,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他的儿子华小栓患有严重的痨病,他不去求医,却相信别人说人血馒头可以治病,于是千方百计去找人血,他拼命积攒铜钱,只想着尽快把人血馒头取到手,好医治儿子的痨病,至于流血的是谁?为什么被杀?他不用也根本没有想这些问题,什么“革命” “造反”就更没有关心的必要了。华老栓迷信、麻木、毫无反抗意识,只图家庭平安便心满意足了。为了医治儿子的病,他糊里糊涂地与杀害革命者的刽子手交易。华老栓是旧中国千千万万人民的代表,是在长期封建重压下变成这样愚昧、麻木的,为了突现这一时期人民群众的精神状态,作品还描写了一组群像:在杀害夏瑜时,有“一堆”看得起劲的观众,“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他们除了看热闹的好奇心外,毫无别的感觉,在议论夏瑜之死时,“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等人听说夏瑜在狱中的表现后,把他当成“疯子”。烈士的母亲觉悟比起华老栓他们并不见得高,她觉得儿子被杀,是无脸 见人的事,上坟时“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这些描写把辛亥革命前夕在封建势力重压下人民群众的精神状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夏瑜”是作品中另一个重要人物,他是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是一位勇敢的革命战士,他有一定的觉悟及政治理想,他知道“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他有革命热情和大无畏精神,“关在牢里,还劝牢头造反。”作者对这个革命战士予以肯定,没有丝毫的批判。作者写夏瑜主要是为了表现群众怎样对待革命和革命者,以此来揭示当时的社会现实。从“华老栓”到“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华大妈”、“夏四奶奶”,组成一组群像:人民群众长期处在封建统治重压下,变得愚昧麻木,对革命毫无知觉。当然,我们不能因此而过分责怪群众。但毕竟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作品向人民展现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的一个侧面,关于这一点,鲁迅先生意识是很清楚的,且看先生的活:
  “我们中国本不是发生新主义的地方,也没有容纳新主义的处所。”“新主义宣传者是放火么,也须别人有精神的燃料,才会着火;是弹琴人么,别人的身上必须有弦索,才会出声,是发声器么,别人必须是发声器,才会共鸣。中国人都有些很不像样,所以不会相干。”(鲁迅《随感录·五十九“圣武”》)
  鲁迅这段话最好解释了《药》的主题,而这篇讲话,恰恰与《药》刊印在同一期《新青年》上,鲁迅先生的看法是实事求是、冷静而清醒的。至于夏瑜为代表的革命者“没有发动群众”、“脱离群众”的说法,很难让人信服:一个被囚在牢中尚且劝“牢头”造反的革命者,难以想象他平时没有做宣传鼓动工作,因此,与其说“革命者没有发动群众”,毋宁说“群众难以发动起来”,甚至是“发而不动”更为确切些。
  综上所述,《药》的主题可以这样归纳:作品通过描写华夏两家的悲剧,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毒害劳动人民的罪恶,暴露了人民群众在统治阶级长期重压下陷入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呼吁人们寻找唤醒民众觉悟的“药方”。
  对作品理解了,教学设计思路就清晰了。《药》的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主题。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实事求是,从作品实际出发,从人物形象分析入手,根据不同类型人物的精神面貌去理解整个社会面貌。所以我确定教学重点是“人物形象分析”,教学难点是理解主题思想,教学过程必须通过讲授重点来突破难点,因而我讲授此课时采用“人物形象分析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华老栓”、“夏瑜”二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社会意义,以此达到理解作品主题这一教学目的。下面是“人物形象分析”的板书设计:
华老栓:小城市市民 [正面描写]
  (一)社会地位
  (1)开茶馆为生— — 辛勤劳苦 、善良安分、普通民市
  (2)用自己积蓄的钱买“药”— — 善良、安分守己
  (二)精神状态
  (1)不求医、相信“人血馒头”可治病— — 迷信、愚昧
  谁流的血? 不闻不问 迷信愚昧、
  (2)别的事情都置之度外 为什么流血? 不了解 麻木落后
  什么人流血? 无知道的愿望
  [分析]
  华老栓是小城市贫民,是特殊历史时期群众的代表,其主要性格特征是迷信愚昧、麻木落后,要发动这样的人起来革命,极之困难。
夏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战士  [侧面描写]
  (一) 自身表现
  (1)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 — 大无畏精神
  主观上:进步
  (2)“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 — 有政治理想
  (二)别人对他的态度
  (1)嘲讽他、说他“疯了”
  (“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等人)
  (2)行刑时许多人只是看热闹 客观上:
  (3)他的血用来“治病” 群众不理解革命
  (4)夏三爷爷告密 愚昧不觉悟
  (5)夏四奶奶上坟面露羞愧颜色
  [ 分析] 
  在夏瑜身上,体现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者有革命的热情和献身精神。但群众及亲人不理解,不知革命是怎么回事,反映了他们的愚昧和不觉悟。
康大叔:封建统治阶级的鹰犬、走狗(这个人物形象由学生自己分析,引导学生从肖像、行为、服饰三方面来分析人物性格,然后板书)
  (一)肖像:“眼光像两把刀”    “满脸横肉” 凶恶
  (二)行为:“抢”、“扯”、“裹”、“塞”  “抓”、“捏”、“哼”、“闯” 贪婪 穷凶极恶的反动势力代表
  (三)服饰:“披着玄色布衫” “散着纽扣” “胡乱捆在腰间”  粗鲁
  [分析] 
  “康大叔”是反动派的爪牙、鹰犬,代表王朝权威,从他身上看到封建势力的强大。
小结
  
社会现实:革命者— — 勇敢、有革命热情、有政治理想
  群众一愚昧麻木、迷信落后
  敌人— — 穷凶极恶
  这样的社会现实,革命力量如此薄弱,发动革命必然失利。作品旨在提醒人们必须寻找救治群众的“药方”,以唤起民众的觉醒,壮大革命队伍,最终推翻封建统治。




《药》--鲁迅作品阅读

汪佳敏  叶冲

导言:
  
药,当人生病无助的时候,自然需要药的帮助,让他帮你解除病痛还你健康。可是有人却将蘸着人血的馒头当药,主人公是鲁迅《药》笔下的人物。鲁迅先生仅仅是告诉我们这么一个吃人血馒头的故事吗?难道那个时代的老百姓都中了法轮功的毒害了?真希望看见大家阅读此篇小说的感受。
任务:
  
典的文学作品能够告诉我们那个年代的故事,又能引领我们对现实生活的思索,因此经典性的意义就在于它的历史性与恒久性。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究竟《药》经典在何处?
  
1.走近1919,走近鲁迅
  
(1)作品写于19194月,在这之前与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有没有对鲁迅产生影响?
  
(2)《药》描写的社会现象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系吗?
  
2.感悟智慧,思考现实
  
(1)当作者写小说反映当时现实生活时,常常带有作家自身的观念与判断。对于华家、夏家及众茶客、鲁迅先生的态度分别是什么呢?
  
(2)《药》是不是又让你想起了曾经读过的其它作品?为什么会想到这些作品呢?
  
(3)你认为《药》对于我们的现代社会和将来的社会有什么警示的作用吗?将来的人还会不会读这部小说呢?
  3.展示作品,显现才华
  
(1)假如你是编剧或者导演,你会挑选哪段场景,你会给这部小话剧起个什么题目呢?
  
(2)小说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会挑选谁扮演这个角色?给演员什么演出提示呢?假如你扮演其中一个角色,你会扮演谁呢?
成果形式:
  
(1)请提炼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理解、认识,参阅相关资源,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关于《药》的文章。可以是小型学术论文,鉴赏评论文字,也可以是读后感,随想,等等。 
  
(2)将你的文章的提纲制作成PPT,讨论时一并展示。
  
(3)组织班级的同学一起排练课本剧,在展示课上公演。
过程和资源:
  
本单元集中活动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准备阶段,个别阅读

  1.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一课时自习,研读教材为主,附课文的写作背景的介绍和鲁迅《随感录五十九圣武》)
  
(1)《药》的标题深含的意义。
  
(2)”“姓名的意图考究
  (3)结合阅读提示,夏瑜的生活原形是谁呢?
  (4)《药》的主人公是谁?
  
(5)结尾应不应该出现花环
  
(6)夏母理解夏瑜吗?
  
(7)作品中华小栓一直咳嗽的描写作用何在?
  
(8)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几个人物,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按他们的性格特点进行组合,并说明组合的依据,给每一个组合起一个名字
  
(9)在课文中,鲁迅先生有对围在刑场周围的群众有句非常形象生动的比喻,请找出来。这句比喻让你想到了什么呢?
附1 背景简介
  这篇小说写于
1919.4.25五四运动爆发前夕,小说以1907年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秋瑾被害事件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 
  1907
年,光复会的成员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事败被捕,恩铭的亲兵残酷此挖出徐的心肝炒食。不久,光复会的另一成员秋瑾被捕于绍兴城的古轩亭口 
2
  “
我们中国本不是发生新主义的地方,也没有容纳新主义的处所。”“新主义宣传者是放火么,也须别人有精神的燃料,才会着火;是弹琴人么,别人的身上必须有弦索,才会出声,是发声器么,别人必须是发声器,才会共鸣。中国人都有些很不像样,所以不会相干。(鲁迅《随感录·五十九圣武》)

第二课时 课堂研读讨论(小组讨论、全班教学)

  研读一部作品,问题意识很可贵。我们要学会带着问题去深入,重视在阅读中质疑生疑,这样就能不断地在读过读懂读透读出自己的过程中收获能力,得到感情的体验与审美的熏陶了!参看下面的问题,请你们选择几个或者自拟一个值得你研究的题目,进行讨论,20分钟后,请将你们的讨论结果与其他小组的同学交流。
  
1)鲁迅是如何创作《药》的?《药》中的生活原形是谁?作品是如何暗示生活原形的?这些情况对我们理解作品有什么帮助?
  
2)在你看来,《药》究竟是华家的悲剧还是夏家的悲剧?
  
3)透过《药》,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时代?
  
4)夏瑜被杀时,周围的人是什么态度?这些态度让你想到了什么?
  
5)为什么把议放在茶馆?为什么茶客要说夏瑜疯了?
  
6)夏瑜挨打了,为什么还要说阿义可怜?阿义为什么说夏瑜疯了,还要恍然大悟地说?为什么阿义的形象要设计成红眼睛?
  
7)为什么茶客选择驼背、花白胡子、20多岁的人?为什么茶客中有两个驼背,难道那个时代佝偻病是一种常见病吗?为什么20多岁的人不用黑头发借代?
  
8)你认为康大叔和华老栓或者其他的茶客是一类人吗?他的特点是什么?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能证明你的观点。
  
9)结尾乌鸦没有按照夏四奶奶的意愿飞到坟头上去,你觉得这样是不是对夏四奶奶太残酷了?
  
10)请将小说中出现的人物都罗列出来,能不能发现什么呢?
每个小组请做好记录:
记录(一):

问题:
  
解决问题的要点:
  
他小组值得借鉴的建议:
  讨
论后,我又想起了什么,我准备就哪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记录(二)A--我想做编剧(导演):
剧名是:
  
挑选的场景是:
  剧本附:

记录(二)B--我想做演员:
  扮演剧中的人物:

  
我对于这个人物是这样理解的:
  我给人物设计了一些动作或语言是小说中所没有的:

第三课时 深入研读(查阅资料,小组合作)

  教师将第二课时的学生作业进行分类,将研究相类似的学生分在一组同组讨论,各自的观点是什么,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论证观点。同学请学会倾听同学的意见,记录下他们的要点:
记录三:
  
你们哪些意见是一致的:
  
同学的哪些意见给了启示:
  
哪些意见引起了争议:
  
你们可以共同合作完成论文(或剧本)吗?
  
你有没有将查得的资料来源告诉同学?同学有没有将资料告诉你呢?
资源:
3 教师提供的网上资源研读:
  
鲁迅研究网 http://luxun.top263.net/
  
评读鲁迅 http://luxun.myrice.com/
  
鲁迅的介绍 > http://member.netease.com/~niehui/
  
鲁迅传记与作品 > http://thunderbird.myrice.com/
  
大鲁迅网 > http://go7.163.com/%7Eluxun2/
4 文献列举:
  
《名作重读》(钱理群,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外名著解读丛书·解读〈呐喊〉〈朝花夕拾〉》(京华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北京大学出版社)
  
《鲁迅评传》(曹聚仁,东方出版中心)
  
《话说周氏兄弟》(钱理群,山东画报出版社)
  
《鲁迅传略》(吴中杰,上海文艺出版社)
  
《关于鲁迅》(周作人著,新疆人民出版社)
  
《艺术··真诚》(钱谷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荒原野狼——鲁迅》(杨兹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心灵的探索》(钱理群,北京大学出版社)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王晓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课时、交流展示

  宣读论文的同学,请带上你们的PPT
  
在读论文前,请看看老师给你们的一些提示:
记录四:
  
1.我(我们小组)的论文是否具备了相应的论证结构? 
  
2.论文中援引材料是否注明了作者、文章名称、书籍杂志等的名称以及出版社等版权信息? 
  
3.我(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对作品进行理解与阐述的?这些方面能够说明我试图要阐述的观点和内容了吗?能自圆其说了吗?
  
4.我(我们)的观点是否独具一格,和其他的论述不同?
  看完了同学的课本剧演出,你认为他们改编演出的成功吗?好在何处?哪些地方的改编你有不同的意见,请说明理由。
记录五:
  
对于同学改编的《药》,我的意见是
  
成功之处:
  不
足之处:
作业:
  
1.需要递交的作业包括:研究报告、学习记录、Powerpoint演示文稿。
  
2.作业递交注意事项
  
doc格式的研究报告电子作业文档命名为学号+wr.doc”
  
doc格式的学习记录电子作业文档命名为学号+n.doc”
  
ppt格式的演示文稿文档命名为学号+p.doc”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