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二数学 -> 高二下学期 -> 第十章 排列、组合和概率

第四节 二项式定理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8 18:03:15阅读:nyq
字号:|


教学设计方案一

10.4 二项式定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二项式定理有其推导方法以及二项展开式的有关特征,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论证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

  问题  某人投资10万元,有两种获利的可能供选择。一种是年利率11%,按单利计算,10年后收回本金和利息。另一种年利率9%,按每年复利一次计算,10年后收回本金和利息。

  试问,哪一种投资更有利?这种投资比另一种投资5年后可多得利息多少元?

  分析:本金10万元,年利率11%,按单利计算,10年后的本利和是

10×(1+11%×10)=21(万元)

  本金10万元,年利率9%,按每年复利一次计算,10年后的本利和是

  那么如何计算 的值呢?能否在不借助计算器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求出其近似值呢?这就得研究形如 的展开式。

【探索研究】

  由   

  

  那么 

  展开后,它的各项是什么呢?

  容易看到,等号右边的积的展开式的每一项,是从每个括号里任取一个字母的乘积,因而各项都是4次式,即展开式应有下面形式的各项:

  现在来看上面各项在展开式中出现的次数,也就是看展开式中各项的系数是什么?

  在上面4个括号中:

  每个都不取b的情况有1种,即 种,所以 的系数是

  恰有1个取b的情况下有 种,所以 的系数是

  恰有2个取b的情况下有 种,所以 的系数是

  恰有3个取b的情况下有 种,所以 的系数是

  4个都取b的情况下有 种,所以 的系数是

  因此

  请同学们归纳、猜想

  一般地,对于任意正整数n,上面的关系式也成立,即有

  这个公式所表示的定理叫做二项式定理,右边的多项式叫做 的二项展开式。

  在这里,教师应当指出,上面的定理严格来说是必须证明的,由于知识的局限,以后再证明。

  二项展开式有以下特征:

  (1)共有 项。

  (2)各项里a的指数从n起依次减小1,直到0为止;b的指数从0起依次增加1,直到n为止。每一项里a、b的指数和均为n

  利用二项式定理可以求二项展开式。

  例1  展开

  解:

  例2  展开

  解:先将原式化简,再展开

  

       

       

       

  例3  用二次式定理证明:

  (1) 能被100整除;

  (2) 能被 整除。(

  证明:(1)∵

  

  

  

  ∴ 能被100整除。

  (2)可先让学生仿照(1)证明,教师再讲解。

  ∵

  

  

  

  而   ∴ 是正整数。

  故 能被 整除。

【演练反馈】

  1.计算:

  (由一名学生板演后,教师讲解)

  2.求证:

  (由一名学生板演后,教师讲解)

  3.求 展开式中含x项的系数。

  (学生练习后,教师分析讲解)

  4.解决本节课开始提出的问题。

【参考答案】

1.解:

  

   

  

  

2.证明:右边

  

   左边

  故原式得证。

3.解法1:

  

  显然只有 中含有x项,其系数为

  

  解法2:由于

  

  ∴展开式中含x项的系数是

  

  4.解:

  

  

  由此可见,按年利率9%每年复利一次计算的要比年利率11%单利计算更有利,10年后多得利息1.645万元。

【总结提炼】

  1.二项式定理是初中学习的多项式乘法的继续,它所研究的是一种特殊的多项式——二项式的乘方的展开式,要理解和掌握展开式的规律。利用它就可以对二项式展开,进行计算或证明。

  2.对课本第105页这样一段话“容易看到,等号右边的积的展开式的每一项,是从每个括号里任取一个字母的乘积”,要能透彻理解,在解题中适时应用会显得很方便。

板书设计:

10.4  二项式定理(一)

(一)设置情境

问题

(二)二项式定理及其结构特征

(三)例题与练习

例1

例2

例3

练习

(四)小结



教学设计方案二

10.2 二项式定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会用二项式的通项公式求展开式中的指定项或指定项系数。

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

  问题  试判断 的展开式中有无常数项?如果有,求出该常数项;如果没有,说明理由。

  分析:这个问题仅凭观察、想象,无法判断;但展开又嫌太烦且无必要,那么有无良法呢?

【探索研究】

  1.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

  二项展开式中的 叫做二项展开式的通项,用 来表示。即通项为展开式的第 项。

   。其中 叫做二项式系数。

  对于 的展开式,其通项公式为

  由于其通项一般记为 ,所以r不是项数, 才是项数;反过来,当已知项数时,将它减去1,才得到r

  2.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的作用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反映出展开式在指数、项数、系数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因此能运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特定项、特定项系数、常数项、有理项及系数最大、绝对值最大的项。

  3.例题分析

  例1  求 的展开式中的倒数第4项。

  

  例2  (1)求 的展开式中的第4项的系数;

  (2)求 的展开式中 的系数。

  解:(1)展开式的第4项为

    

  ∴第4项的系数是280。

  (2)设展开式的第 项为含 的项,则

  

  ∴ 

  即展开式中的第4项含 ,其系数为

  

【演练反馈】

  1.求 的展开式中a、b的指数相等的项。

  (由一名学生板演后,老师指出“某一项”与“某一项系数”的区别)

  2.解决【设置情境】中的问题。

  (由一名学生板演后,教师讲评)

  3.求 的展开式里有多少个有理项?

  (学生练习后,教师讲解)

  4.求 的展开式中第3项的二项式系数及第4项的系数。

【参考答案】

  1.解:设展开式中的第a、b的指数相等,则

  

    

  依题意得

  

  解得 

  所以a、b指数相等的项是第10项,即

  2.解:假设展开式的第 项为常数项,则

  

  依题意

  

  故在 的展开式中有常数项,它是第9项,即

  

  3.解:设展开式的第 项为有理项,则

  

  对于一切有理项, 必为整数,则r必是6的倍数。

  又   

  ∴

       解得

  故 展开式中的有理项有17个。

  思考:在本题中若问无理项有多少个,如何解决呢?

  4.解:通项公式为

  故第3项的二项式系数为

  第4项的系数为

  注意:二项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与该项的(字母)系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 ,而后者是指除字母外的部分。

【总结提炼】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反映了展开式的一般项,利用它可以求展开式中的任意指定项(如中间项、常数项、整数项、有理项等等)或指定项的系数。

板书设计

10.4  二项式定理(二)

(一)设置情境

问题

(二)探索研究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

(三)例题分析

例1

例2

练习

(四)总结提炼



教学设计方案三

10.4二项式定理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二项展开式中的二项式系数的三条性质及有关推导方法,并能简单应用。

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

  在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术》中载有一个“开方作法本源”图。如图所示,就是“杨辉三角”。那么这个图是如何得来的?它表达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探索研究】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

  在二项式定理 中, 叫做二项式系数。

  它们是一组仅与二项式的次数n有关的 个组合数,而与a、b无关,值得注意的是它们与展开式中的“系数”是有区别的。

  1.“杨辉三角”的来历及规律

   展开式中的二项式系数,当 时,如下表所示:

  

  这个表叫做二项式系数表,也称“杨辉三角”。

  由学生观察这个表的规律,表中每行两端都是1,而且除1以外的每一个数都等于它肩上两个数的和。当n不大时,可以根据这个表来求二项式系数。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依次是

  从函数角度看, 可看成是以r为自变量的函数 ,其定义域是

  2.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1)对称性

  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个二项式系数相等。这一性质可直接由公式 得到。

  2)增减性与最大值

  由于

    

  所以 相对于 的增减情况由 决定。由

  

  可知,当 时,二项式系数是逐渐增大的,由对称性可知它的后半部分是逐渐减小的,且中间项取得最大值。

  因此,当n为偶数时,中间一项的二项式系数 取得最大值;当n为奇数时,中间两项的二项式系数 相等,且同时取得最大值。

  3)各二项式系数的和

  在二项式定理中,令 ,则

  这就是说, 的展开式的各二项式系数的和等于

  同时由于 ,上式还可以写成

  这是组合总数公式,表示在n个不同元素里,每次取1个、2个、…、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数的和。

  3.例题分析

  例1  证明在 的展开式中,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的和等于偶数项的二项式系数的和。

  证明:在展开式

中,令 ,得

  就是

  

  ∴ 

  即在 的展开式中,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等于偶数项的二项式系数的和。

  例2    已知 的展开式中,第4项的二项式系数是倒数第2项的二项式系数的7倍,求展开式中x的一次项。

  解:依题意

    

  整理得   

  ∴

  设展开式中含x的项是第 项,则

  

  ∴   

  解得

  故展开式中含x的项为第3项,即

  

【演练反馈】

  1.已知 的展开式中的系数和比 的展开式中的二项式系数和大240,求 的展开式中的第3项。

  (由一名学生板演后,教师讲评,着重指出“二项式数”与“系数”的区别)

  2.在二项式 的展开式中,求系数最小的项的系数。

  3.求 的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是第几项?

  (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分析,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不是中间一项)

  4.设:

  求: 的值。

  (学生练习后,教师讲解,指出“取特值”是二项式定理中常用的方法)

【参考答案】

  1.解:依题意有

    

  解得

  于是 的展开式中的第3项是

    

    *   

  2.解:因为在 的展开式中,各项的二项式系数与项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又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有两项,分别为第六项 、第七项 ,所以系数最小的项的系数为

  3.解:设展开式中第 项的系数最大,则

  

  即     整理得

  解得   

  ∴

  故第18项的系数最大。

  4.解:在

  令 ,得   

  令 ,得 

  两式相乘得

    

【总结提炼】

  二项展开式中的二项式系数都是一些特殊的组合数,它有三条性质,要理解和掌握好,同时要注意“系数”与“二项式系数”的区别,不能混淆,只有二项式系数最大的才是中间项,而系数最大的不一定是中间项,尤其要理解和掌握“取特值”法,它是解决有关二项展开式系数的问题的重要手段。

板书设计

10.4  二项式定理(三)

(一)设置情境

(二)探索研究

1.“杨辉三角”的来历及规律

2.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3.例题分析

例1

例2

练习

(三)总结提炼



教学设计方案四

104 二项式定理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用二项式定理与二项式系数的性质解答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

   ,是二项式展开式定理,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展开式。

  (2)通项公式。

  (3)二项式系数及其有关性质。

  本节课我们就来应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探索研究】

  例 展开式的项数。

  解:

  

  ∴ 展开式的项数是

  

  例已知 的展开式中,第3项的系数与第5项的系数之比是14,且第4项等于-1600,求x的值。

  解:由于

  

  依题意有

      

  ∴

  这时

  

  ∴

  解得

  例 的展开式中 项的系数。

  解:在 项的系数为 ,常数项为1

  在 项的系数为 ,常数项为1

  故在 的展开式中 项的系数为

  (另解)

  

  由于积的展开式的每一项,是从每个括号里任取一个字母的积,故展开式中 项的系数为

【演练反馈】

  1.已知 的展开式中x的系数为19,求:

  (1)展开式中 系数的最小值;

  (2)当 的系数最小时,求 的系数。

  (由一名学生板演后,教师讲评)

  2.已知二项式 中, 。若展开式中的最大系数项是常数项,求 的取值范围。

  (学生练习后,教师讲解)

  3.求证:

  (学生思考后,教师讲解)

【参考答案】

  1.解:(1)由已知得 ,即

  展开式中 的系数是

  

      

     

     

  

  ∴当 时, 的系数有最小值81

  (2)当 的系数有最小值81时, ,这时 的系数是       

  2.解:设展开式中第 项为常数项,由于

 

   

  依题意有

   

  又

  ∴ 代入上式得

  

  而

  ∴

  即展开式中第五项为常数项。

  由于第五项系数最大,则

  

  解得 

  3.证明:左边

  ∴ 右边

  故原式得证。

【总结提炼】

  二项式定理主要涉及展开式、通项公式、二项式系数或系数,要注意它们的综合运用,对于组合恒等式要分析其特点,正确地选择适当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

  1.已知 的展开式中的前三项系数的和为129,这个展开式中是否含有常数项、一次项?如果没有,说明理由;如果有,求出它们的值。

  2.设 ,求 的展开式中 的系数。

  3.已知数列 满足 ,是否存在等差数列 ,使 对一切自然数n均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板书设计

10二项式定理(四)

(一)问题引入

(二)例题分析

1

2

3

练习

(三)小结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