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二物理 -> 初二上学期 -> 第三章 声现象

第三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5 10:02:58阅读:nyq
字号:|


教学设计示例

示例1:

教学重点: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难点: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

教具:录音机、录制好的磁带

教法:学生阅读讨论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用录音机放一首学生中流行的歌曲,在演唱进行一半的时候逐渐有了杂音,最后只有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或用户装修房屋时的电锯声.
  
学生指明这是噪声.
  
点明课题:我们这节课将学习有关噪声的知识.

 (二) 新课教学

  阅读提纲:
  
1.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2. 优美的歌曲一定是乐音吗?(举例说明)
  
3.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4. 上课时间教室里和教室周围有无噪声?如果有噪声,这些噪声的来源?
  
5. 你知道城市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哪些?
  
6. 噪声的等级用什么计量?
  
7. 你知道噪声对人的身体有哪些危害?(除影响听觉外的其它危害你还知道什么?)
  
8. 你认为应怎样减弱噪声?
  
9. 你知道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在控制噪声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规定?
  
10.你对学校环境改善有哪些建议?
  学生阅读后,进行讨论,讨论中不限于课文中已提到的事例.

 (三)小结
  
1. 噪声应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两个角度来认识.
  
2. 噪声的等级划分——分贝.
  
3. 噪声是当今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有损人们的身心健康.
  
4. 减弱噪声的途径

示例2:

 (一)新课引入
  
教师提问引入:作为学生,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受“当课堂纪律很好时,我们会对老师所讲的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较为深刻;但是当某一节课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课堂纪律较乱时,这节课的听讲效果也就特别差,好象对老师讲过的知识没有什么印象”这是为什么呢?
  
引出:安静的环境容易使人注意力集中;吵闹的环境(噪音)分散人的注意力,→由学生的切身体会引入

 (二)  新课教学

  一、             噪声
  
举出不同事例
  (1)工地机器的轰鸣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
  
(2)在音乐厅听音乐
  (3)入睡时有人放声歌唱
  问题:上述声音是否是噪声?噪声如何界定?
  
指出:噪声应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两个角度来认识.

  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指导学生读表:书第40页(或用投影仪打出)
                    一些声音的分贝数和人的感觉

      常  闻  声

       贝  数(dB)

       感   觉

   微风吹动树叶沙沙声
        耳语

          10
         20

        极静

         静夜
   室内一般说话声

          30
         50

        安静

      大声说话
    嘈杂的闹市

          70
         90

       较吵闹

       电锯

         110

       很吵闹

       响雷
  螺旋桨飞机起飞

         120
        130

       鼓膜震痛

   喷气式飞机起飞
  火箭、导弹发射

         140
        150

       无法忍受

  通过阅读表格,让学生感受到:噪声是个我们人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回给人类造成很大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的必要的教育,保护环境要从自身做起.
  教师指出:在现代化都市中,噪声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都是当代社会的重大公害,减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噪声的控制
  
与第一节教材中相应知识相连系:
  
在第一节中,我们已经学习过关于人耳听到声音所经过的物理过程:
  
声源的振动介质(空气)的振动 →  鼓膜的振动引起神经反应听到声音
      ①              ②                 ③

  联系这个物理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从声源的振动发出声音,到鼓膜的振动引起神经反应听到声音.
  问题:针对上述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可以从几个环节减弱噪声?
  总结出可以从三条途径减弱噪音污染.并分别举出事例:安装消音器或隔音罩;植树造林(重点讲解其优越性);带耳塞等.
  
学生参与:举出生活中不同的噪声并提出减弱噪声的方案.
  
请同学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

 (四)总结、扩展
  
教师应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五)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完成书后练习,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

板书设计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