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二历史 -> 初二下学期 -> 第五单元 共和国史

第19课 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18:31:54阅读:nyq
字号:|


典型例题

  1.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C.解放农村生产力       D.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答案:C

  分析:审题的关键词是“根本目的”。建国后,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必须进行土地改革来解放生产力。

  2.阅读下列材料:

   第三次战役,中朝军队突破“三八线”后,李奇微为避部队被歼的厄运,不惜放弃汉城,训令部队节节后撤,直逼到“三七线”附近组成新防线。因此,中朝军队只歼敌一万五千余人。

   彭总注意到:我军进攻时,敌人虽有“三八线”防线,但没有拼死固守。有的部队一经接触即迅速后撤。而且其撤退又呈节节阻击。有计划后撤的状态。他判断,敌人是在诱我继续南下,拉长我军战线,以造成反攻的有利态势。而我军由于连续作战,部队极需休整。特别是战线由鸭绿江畔迅速推至“三七线”,后方交通线一下拉长到近700公里,供应发生困难,东西海岸防御部队木足。如果继续南进,不仅十分勉强,而且一旦敌军以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向我反扑,将造成很大麻烦。

   彭总权衡再三,果断下令停止战役追击,部队转入休整,并准备打击敌人反扑。

   果然,第三次战役结束刚刚一个星期,敌人即开始反扑。如果不是彭总判断准确,处置果断,真不知会发生什么情况。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指出彭总是指何人?指挥的此战役发生在何处?

   (2)根据材料指出彭总依据什么下令停止战役追击。

   (3)你对此命令有何看法?并说明理由。

   解题思路

   本题是分析题。此材料是对教材中抗美援朝运动的补充。试题设计新颖,难度不大。材料涉及内容只限于对第三次战役前后的情况介绍。试题第一问很简单,就是通过材料判断“彭总”是谁,然后再通过材料判断出彭德怀所指挥的战役:在“三八”线和“三七”线附近的战役,这就表明了是在抗美援朝的朝鲜战场。此题的第二问是在新材料、新情景的情况下,提出了新问题:分析出彭总为什么要“下令停止战役追击”?首先要找到作为军事家的彭德怀,在敌人节节败退,很轻易的就丢掉了朝鲜的重要城市汉城等地的情况下,已经看到敌人是“有计划后撤的状态”,从而判断出敌人在败中实施“诱我”继续南下,这种“诱我”之计的目的是将我方的交通线拉长,使我军供给发生困难。而且敌人还会以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向我反扑。由此可见,彭总下令停止战役追击是完全正确的。试题第三问是要求说一说自己的“看法”。此题的关键是不能以简单的感情来判断这次“停止追击”。因为感情不能代替科学的推断和分析。此命令正是彭总科学的判断,而且史实也证实了此命令是完全正确的。在第三次战役结束刚刚一个星期,敌人果然开始了反扑,事实证明,正是由于彭总的准确判断,不仅保住了第三次战役的 成果,而且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答案要点

   (1)彭总是指彭德怀。此战役是抗美援朝时,发生在朝鲜战场上。

   (2)依据歼敌不多,敌人没拼死固守,就连汉城都撤出了,敌人的节节败退阻击,说明了敌人是有计划的后撤。敌人企图拉长我军供给线,以有利于反扑。

   (3)此命令是根据战争的具体情况做出的正确判断。事实证明,敌人果然很快反扑,正因为我军战略战术得当,才避免了重大损失。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