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典型例题
一、单项选择
例1 在我国,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这体现着:
A.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合一性
B.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
C.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制约性
D.权利和义务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分析:劳动和受教育集权利和义务于一体,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体现了公民某些权利和义务是合一的。因此,A选项是正确的。
例2 小明今年13岁,正在上初中二年级。小明的父亲自己办了一个食品加工厂,因为舍不得花钱请帮工,就决定让小明辍学回家,到自己的食品加工厂帮忙。老师知道后,劝小明的父亲送孩子上学,小明的父亲却说让不让孩子上学是自己的权利,别人管不着。小明的父亲没有依法行使权利,因为他:
A.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
B.超越了合法权利的范围
C.没有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利
D.没有事先同老师商量
分析:这是一个综合运用知识的问题,学生要在明确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的基础上,运用本课知识解答这一问题。小明正在接受义务教育,他受教育的权利,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应予保障。小明的父亲让他辍学回家,超越了合法权利的范围,是没有依法行使权利的表现。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
二、多项选择
例3 我国公民权利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
A.公民享有的权利不受任何限制
B.公民享受的权利的范围极为广泛
C.规定公民权利的法律法规很广泛
D.我国享有公民的权利的人占人口的绝大多数
分析:我国公民权利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享有权利的主体,即享有权利的人占人口的绝大多数。二是公民权利包括范围很广,涉及的方面很多。因此,B、D两个选项是正确的。
典型例题
一、判断改错
例1: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只是执法机关的任务。
例2:凡年满18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分析】:以上两题就是典型的缺项型错误命题。
在例1中,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不只是执法机关的任务,还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同时,积极地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也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命题中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删去,形成了错误命题。
在例2中,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在此命题中,把“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删去,形成了缺项型命题错误。
答案:
例1:×。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不只是执法机关的任务,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例2:×。凡年满18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材料分析
例3:1998年,国家颁布《献血法》,推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周岁到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有些地方性法规还明确了公民用血的权利和献血义务的一致性,对无偿献血者给予优先用血、免费用血等优惠。对本人不参加无偿献血,单位也不完成献血任务者,在用血时要给予制约。
请运用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阐明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分析】: 该题用实例说明公民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互相依存的,可以用所学的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进行理解,把二者结合点找到。这样结合分析能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权利和义务观念。
答案:
(l)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公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互相依存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这种一致性表现为二者的对等性、制约性和合一性。
(2)我国《献血法》及一些相关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表明:我国血资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对无偿献血者给予优先用血、免费用血等优惠,反映出公民既是献血的主体,又是用血的主体。对不遵守《献血法》和相关法规的人和单位,在用血时给予必要制约,反映出享受权利是在履行义务基础上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3)不遵守《献血法》规定的行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都不利,是缺乏法律意识和社会公德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