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动物学习的方式
一、习惯化
蜘蛛第一次听到音叉的声音时会迅速躲避,次数多了,就不再躲避了。类似蜘蛛这样,动物受一种信号的反复刺激,反应逐渐减弱直至完全消失,称为习惯化。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学习方式。
二、印随学习
有些鸟类,新孵化出来的雏鸟对于第一次接触的能活动的较大的物体能紧紧追随,这即印随。
行为学家K.Lorens利用人工方法孵化鹅蛋。雏鹅最先接触的是Lorens,他成了雏鹅的印随对象。当他走开时,雏鹅竟排成一长列跟随其后,并随其下水游泳。几个月后,雏鹅长大了,鹅群中的雄鹅竟然对雌鹅不感兴趣,却对Lorens或别的人作求爱的表示。
印随学习在进化上有重要意义。动物出生后首先接触的一般是它的母亲。雏鸟追随母鸟,能有效地得到母鸟的保护和抚育。许多哺乳动物通过印随学习建立亲子联系。母兽因此而不至于认错子女,从而有利于自身基因的传播,有利于保护本物种的基因库。
三、联系学习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联系起来,诱发同样的行为,即联系学习。如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就是一种联系学习。将食物和铃声联系起来,引起狗分泌唾液,多次训练后,铃声能引起狗分泌唾液。
四、洞察学习(insight learning)
教材中介绍的黑猩猩取食香蕉的例子属于动物的洞察学习。洞察学习是动物利用存在于脑中的、从其他性质的刺激取得的经验来解决当前的新问题的能力,是动物最复杂的学习形式。
学习能力的高低与基因基础有关
R.Tryon曾于1940年用大鼠做迷宫实验。Tryon从众多的大鼠中选出最快走到出口和最慢走到出口的大鼠,前者称为“迷宫敏”大鼠,后者称为“迷宫钝”大鼠。他让两种大鼠分别进行交配,经过多代选择后,得到了在走迷宫的本领上能力很强和很差的两群大鼠,说明学习能力的高低是有基因基础的、是遗传的。
但是,基因并不直接决定行为。基因决定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和建成,再由神经系统决定行为。
S.Benzer在研究果蝇遗传时发现,野生型果蝇在黎明时分羽化,成虫活动有24小时周期节律。S.Benzer和他的同事培养了三个突变株:一个突变株羽化时间不规则,比野生型的羽化时间或长或短;一个突变株比野生型羽化时间长;另一个突变株比野生型羽化时间短。这一节律性的差异可以代代遗传。这3个突变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的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