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变法通议》自序
梁启超
法何以必变?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昼夜变而成日,寒暑变而成岁;大地肇起,流质炎炎,热熔冰迁,累变而成地球;海草螺蛤,大木大鸟,飞鱼飞鼍,袋兽脊兽,彼生此灭,更代迭变而成世界;紫血红血,流注体内,呼炭吸氧,刻刻相续,一日千变而成生人。藉曰不变,则天地人类并时而息矣。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贡助之法变为租庸调, 租庸调变为两税,两税变为一条鞭。井乘之法变为府兵,府兵变为彍骑, 彍骑变为禁军。学校升造之法变为薦辟,薦辟变为九品中正,九品变为科目。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公理有固然,非夫人之为也。为不变之说者,动曰守古守古,庸讵知自太古、上古、中古、近古以至今日,固已不知万百千变。今日所目为古法而守之者,其于古人之意,相去岂可以道理计哉!今夫自然之变,天之道也,或变则善,或变则敝,有人道焉,则智者之所审也。语曰:学者上达,不学下达。惟治亦然。委心任运,听其流变,则日趋于敝;振刷整顿,斟酌通变,则日趋于善。吾揆之于古,一姓受命,创法立制,数叶以后,其子孙之所奉行必有以异于其祖父矣。而彼君民上下,犹僴焉以为吾今日之法,吾祖前者以之治天下而治,荥然守之,因循不察,渐移渐变,百事废弛,卒至疲敝,不可收拾。代兴者审其敝而变之,斯为新王矣。苟其子孙达于此义,自审其敝而自变之,斯号中兴矣。汉唐中兴,斯固然矣。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言治旧国必用新法也。其事甚顺,其义至明,有可为之机,有可取之法,有不得不行之势,有不容少缓之故。为不变之说者,犹曰守古守古,坐视其因循废弛,而漠然无所动于中。呜呼,可 不谓大惑不解者乎?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伊尹曰:"用其新,去其陈,病乃不存。夜不秉烛则昧,冬不御裘则寒,渡河而乘陆车者危,易证而尝旧方者死。"今专标斯义,大声疾呼,上循土训诵训之遗,下侬矇讽鼓谏之义,言之无罪,闻者足兴,为六十篇,分类十二。知我罪我,其无辞焉。
(《饮冰室书话》1998年2月第一版)
变法维新思潮
甲午战后,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危险局势。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出了救亡图存的强烈呼声。他们联合一批爱国士大夫,于1895年5月向光绪皇帝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主张变法图强。这就是有名的"公车上书"。变法维新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此后,维新派积极开展变法的理论宣传和组织活动。
1895年秋冬,康有为先后在北京和上海组织强学会,创办《中外纪闻》和《强学报》,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宣传变法。严复也在此时译述赫胥黎的《天演论》一书,发表《原强》、《辟韩》、《论世变之亟》和《救亡决论》等文章,宣传生物进化论和天赋人权论,批判君权神授说,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倡资产阶级民权。讲新学,求变法,一时蔚为风气,汇成一股思想潮流。而这不能不引起封建顽固派的敌视和恐惧。他们要求清廷予以取缔。但与顽固派的愿望相反,变法维新思潮,犹如春风野草,烧而不尽,吹又复生。就在清廷于1896年初勒令解散强学会、查封学会的报纸不久,维新派又在北方和南方各地办起学会、学堂和报纸,出版、发表鼓吹变法的书刊。1896年8月,维新派在上海创办《时务报》,由梁启超主笔,发表了《变法通议》等一系列文章,更加激烈的鼓吹变法。1897年2月,康有为在澳门创办《知新报》,作为南方宣传变法的真谛;还著书立说,出版《孔子改制考》,为变法提供思想理论依据。谭嗣同等维新志士在湖南设立时务学堂(公元1897年秋),组织南学会,创办《湘报》和《湘学新报》(公元1898年初),提倡新学,反对旧学,宣传变法,培养维新人才;谭嗣同 还发表《仁学》一书,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和纲常名教,发出"冲决"封建"网罗"的呼号。严复等人在天津版《国闻报》,每天登载国内外时事,开阔人们的眼界。变法维新运动在同封建顽固派的斗争中逐步走向新的高潮。德国强占胶州湾(1897年11月)和随后其他列强相继强占中国的租借地,使民族危亡不绝如线。有鉴于此,康有为再次上书言事,力陈时危,要求从速变法;又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考》、《日本明治变政考》,作为变法的借鉴。1898年4月,他又在北京组织具有政党性质的包裹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更广泛地把爱国的士大夫吸引到变法维新运动中来。在维新派的大力推动下,6月至9月,光绪皇帝发出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诏令,如:废除八股,改设学堂;广开言路,征用贤才;裁减冗员,增设变法机构;开设银行,成立铁路局和农工商会;等等。史称戊戌变法,亦称"百日维新"。变法维新运动出现了第二个高潮。但是,由于当时新旧力量对比悬殊,因而它不能不以失败告终。变法维新思潮也随之走向低潮。
变法维新思潮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努力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产物。它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重要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