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是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事政治集团。清政府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来所依靠的湘军和淮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一败涂地,腐朽不堪。为了支撑危局,清政府于1894年冬天任命淮系官僚胡燏棻到小站训练新式陆军。1895年,清政府派袁世凯接统这支军队,旧例兼北洋大臣的直隶总督节制,这就是北洋军建立的开始。北洋军按照德国的营制和操典进行训练,与旧式军队不同。北洋军阀就是随着北洋军的建立和发展而产生的。为了控制北洋军,袁世凯从一开始就注重搜罗党羽,拼凑班底。其中最终要的有袁世凯的老朋友徐世昌和被称为"北洋三杰"的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的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等人,构成了后来的北洋军阀的骨干。1898年,袁世凯依靠北洋军,出卖维新派,换得西太后和荣禄的信任,袁世凯和北洋军初露头角。1899年和1900年,袁世凯又依靠北洋军镇压山东义和团,得到中外反动派的赏识。1901年,袁世凯继李鸿章后,担任举足轻重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利用职权,竭力扩充自己的实力,到1905年,北洋六镇全部练成,兵力六、七万人。随着北洋军的扩张,袁世凯和他的亲信逐渐形成了以袁世凯为头子的封建军事政治集团--北洋军阀。1911年武昌起义后,袁世凯
依靠北洋军的实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一方面迫使清政府交出实权,另一方面又迫使革命党人妥协。1912年,袁世凯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从此开始建立起北洋军阀对中国长达17年的反动统治。1913年,用武力镇压了"二次革命"建立并巩固了专制独裁统治,北洋军阀的势力达到了鼎盛时期。1915年复辟帝制失败,1916年,袁世凯死后,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北洋军阀分为直、皖、奉三系,各派军阀争权夺利,混战不已。1926年,皖系军阀段祺瑞被赶下台,1927年,直系军阀被国民革命军消灭,1928年奉系军阀政府垮台,北洋军阀对中国17年的统治结束。
蔡锷
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13岁参加科举考试,因生的又瘦又小,由父亲扛在肩上挤进考场并中了秀才。15岁时,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在那里与领一代风骚的梁启超结下师生、同志之谊。1898年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在他人的资助下,在梁启超的邀请下,蔡锷东渡日本,1900年再次东渡日本后,决心投笔从戎,并改名蔡锷。锷,即剑刃刀锋,以此为名,表明了蔡锷决心为祖国冲锋陷阵的精神。他抱着为振兴祖国而学习军事的信念进入陆军成城学校,毕业后,曾经进入日本仙台骑兵第一联队,1903年又毕业于东京士官学校,
有"穷于资而富于学"的美誉,最后以令同校的日本人汗颜的优异成绩毕业,人?quot;东亚之杰"。曾经做过蔡锷学生的李宗仁,在回忆中对于蔡锷严谨的军人作风和高超的技能赞不绝口。1904年,蔡锷由日本回国后,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云南等地清军任职,升为协统(旅长)。武昌起义后,1911年10月30日蔡锷亲自指挥云南起义,被推为云南都督。云南起义的成功对于辛亥革命在南方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蔡锷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云南都督任上,他进行了一些进步的改革,采取了一些民主措施,整顿经济和政治,后被袁世凯削去兵权,在认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后,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揭起了反袁的大旗,通电全国,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恢复共和。袁世凯下令撤消蔡锷的所有职务,并查抄家产。但当时的县令却非常为难,他在报告中写道"查蔡锷本籍,无一椽之屋,无立锥之地,其母现尚寄食乡人家,实无财产。"
宋教仁
1882年出生于湖南桃源。1904年,与黄兴一起组织华兴会,并担任副会长。1905年,参加发起同盟会,并被推举为司法部检事长、湖南分会的主盟人。1911年,武昌起义后,迅速赶往武昌前线,领导革命斗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被任命为法制局总裁。宋教仁充分发挥自己在法律、政治方面的特长,协助孙中山等人制定了一系列的法令,来巩固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袁世凯窃取政权后,宋教仁在袁世凯政权中担任农林部长。面对共和制的危机,他积极主张由议会中的多数党组阁,实行责任内阁制,钳制袁世凯,避免使中国重蹈专制复辙,后来因为不满袁世凯的独裁专制,愤而辞职。辞职后,他在各派政治力量间积极活动,1912年8月,在征得孙中山同意后,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几个中间党派,组成了国民党。1912年底,国会选举开始。国民党取得多数席位。宋教仁提出了一整套革新政治、发展资本主义的宏伟计划,还亲自到长江各省游历演讲。在演讲中,他尖锐的抨击袁世凯的黑暗政治,以雄辩的口才宣传责任内阁的主张,描绘未来宪政共和国繁荣昌盛的远景。袁世凯以五十万重金贿赂宋教仁,要他放弃责任内阁的主张,被宋教仁言辞拒绝后,1913年3月20日晚袁世凯派人将其暗杀。在悼念宋教仁的挽词中,
孙中山写到:"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