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白崇禧
白崇禧 1893.3.18~1966. 12.2 民国时期军事家,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字健生。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回族。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7~1922年任桂军连长、营长、统领。1923年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讨贼军参谋长。1924年任定桂讨贼军前敌总指挥兼参谋长,提出先攻陆荣廷后击沈鸿英之策得手,于1925年结束旧桂系军阀对广西的统治,成为新桂系首领之一。1926年3月两广统一,桂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任参谋长。北伐战争开始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在攻取南昌之际,奉命指挥2个师、1个旅,于滁槎附近追歼孙传芳3个军1.5万余人。1927年1月任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率部以佯动手段占领杭州。3月兼任上海警备司令,积极参与策划和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8月,果断参与指挥,击败占领南京城郊龙潭车站的孙传芳军。10月任西征军第3路前敌总指挥,于1928年初击败由湖北退集湖南的唐生智部,将其收编为4个军。5月任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率部参加第二期北伐,扩张了桂系势力。蒋桂战争中失败后逃往越南。1930年在蒋冯阎战争中参加反蒋军第1方面军,出兵湖南被击败。1932年4月任广西绥靖公署副主任兼民团司令,提出并实行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的“三寓”政策,得李宗仁支持,巩固了广西势力地盘。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任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参与制定对日作战计划。太原失守后,鉴于武器装备敌强我弱,以正规战与敌硬拼难以持久,提出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作战指导思想,为蒋介石所采纳,故在国民党军队中素有“小诸葛”之称。1938年7月代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参与指挥武汉保卫战。12月任桂林行营主任,负责指挥第三、第四、第九战区对日军作战。1939年底至翌年初指挥桂南会战,在昆仑关战役中,取得了抗战以来首次攻坚战的胜利。此后主持编写《游击战纲要》一书,认为游击战是长期抗战,消耗敌人,争取主动地位之战法。1945年10月晋陆军一级上将。抗日战争胜利后,编著了《现代陆军军事教育之趋势》,认为科技日新,战术日异,军事训练内容由战场需要而决定,应融讲堂、操场、战场三者于一体。1946年5月任国防部部长,积极执行蒋介石反人民的内战政策。1948年5月任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华中“剿总”总司令。在国民党大势已去情况下,1949年初仍主张与共产党划江而治。4月任华中军政长官,指挥20余万兵力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华中南,所部在解放军发动的衡宝战役、广西战役中被歼。9月任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2月由海南岛去台湾。
邓演达
邓演达1895年3月1日生于广东惠阳,字择生。
胡耀邦在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邓演达列为“一贯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
邓演达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对革命忠勇奋发,两次率兵讨伐陈炯明叛军,深得孙中山的信任和嘉许。
1927年3月10日,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汉口召开。 这次全会是挽救大革命的一次壮举。为了限制蒋介石独裁的恶性发展,会议通过了《统一党领导机关案》、《统一革命势力案》、《裁撤中央军人部案》、《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条例》和《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等决议案;同时免去蒋介石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
会上,经邓演达提议,决议成立由邓演达、毛泽东、谭平山、徐谦和顾孟余为委员的土地委员会。邓演达还和毛泽东、陈克文以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常务委员的名义,提出并由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对农民宣言》。宣言指出:“解决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要解决的根本问题”,重申国民革命的方针是扶助农工运动。
由于邓演达忠实遵循中山遗教,认真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被全会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和中央农民部部长,并任中央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主任等职。
1927年6月30日,邓演达鉴于革命形势逆转,又感到无力挽回狂澜,就怀着沉痛的心情,决心出走。
临走前,他给国民党中央委员写了一封告别信。信中说:“我以为总理的三民主义是我们革命的张本,照着总理的三民主义去做,必然可以得到大多数民众——尤其是农工群众的拥护,可以完成革命。不幸到了今日,总理的三民主义受了不少的曲解和背叛……我因为这个,所以离开了目前的工作,而且希望我们党的领袖们反省”。信中最后说,“同志们,革命是我们的职业,三民主义的国民革命是我们的立场。同志们大家奋斗!我们一定在最近的将来和大家再见!”
邓演达将信发出后,即化装为检查电线的工人,离开武汉,沿京汉线北上郑州,再转西安。在西安会合了由武汉回国的俄国顾问,经五原、榆林,越沙漠,到西伯利亚,最后抵达莫斯科。
邓演达于1927年8月15日抵达莫斯科后,一直在思考中国革命问题。他认为大革命的失败,首先是领导机构的罪恶;要继续进行农工的解放工作,只有否定这一领导机构,建立一个革命的、代表农工利益的和能战斗的指挥机构。1927年10月,他和正在莫斯科考察的宋庆龄、陈友仁交换了意见。他们一致认为,为了不中断中国革命,有必要成立一个临时性的革命领导机关——临时行动委员会。其任务在于宣告南京、武汉的国民党中央之罪恶;迅即筹备召集全国各省市代表大会,选出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以行使中央执行委员会职权;筹备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以解决一切革命问题。临时行动委员会到全国各省市代表大会成立日起,即行取消。根据这一精神,由邓演达起草了《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名义于1927年11月1日在莫斯科发表。
1930年5月,邓演达回到上海。他一到上海,就与同志们酝酿成立新组织的问题。1930年8月9日,在上海法租界召开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成立大会。到会的有10个省的代表,包括黄琪翔、章伯钧、季方、朱蕴山等30余人。会议由邓演达主持,通过了六项信条和邓演达起草的纲领《我们的政治主张》,选举了中央机构——干部会,由邓演达任中央干部会总干事。至此,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这一组织便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1947年始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
1931年2月,宁粤分裂,国民党中有不少中央委员不愿与蒋介石合作,而纷纷去广州,另组国民政府。在这样的形势下,邓演达同陈铭枢、杨杏佛等密商起义反蒋的军事行动。他们商定:陈铭枢到江西吉安把“围剿”红军的十九路军调广东,树起停止内战和反蒋的旗号;邓演达去江西临川一带,策动“围剿”红军的十八军起义;同时,联络武汉驻军以及西安和华北方面原西北军一齐响应,以推翻蒋介石的统治。
1931年8月17日,邓演达临启程去江西前,不幸在上海被捕了。
邓演达被捕后,蒋介石立即从南京打来电话,命令将邓押往南京。邓演达在南京关押期间,蒋介石要他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宣布解散组织;又提出由蒋任总司令、邓任副总司令,一同去江西剿共,或者派他出国考察。这一切,都被邓演达一句话挡回了:“我要为中华民族维护正气!”
蒋介石无计可施,便把邓演达转移到紫金山麓的茅屋内,严加看守。当时,有位看守递出邓演达写的一张字条,大意是:他已移至南京郊外,难再联系,愿做白发囚徒,要同志继续为革命努力。
邓演达在紫金山麓被囚禁一个月后,适值蒋介石要宣布下野。据说,蒋介石清楚地知道,他下野后,邓演达很有可能上台。邓如上台,对他威胁最大。于是,他便在下野之前,迫不及待地下令将邓演达秘密杀害于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时为1931年11月29日,邓演达时年36岁。
前排左起第六人为宋庆龄。中排左起第八人为毛泽东。后排左起第八人为邓演达。
1927年冬,邓演达(右一)与宋庆龄(中)、王人达(前坐)等在南俄合影
邓演达戴着手铐临上囚车前所摄
济南惨案的真相
1928年4月,日本侵略者借口保护日本侨民制造了举世震惊的"济南惨案"……
日本右翼分子制造的"大东亚战争肯定论",在电影《战争和人》中,有明显的表现。在这部电影中,竟把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的责任从中国方面去找,似乎战争是由中国引起的:在说明1928年日本制造的"济南惨案"时,绝口不提侵华日军武装干涉中国的北伐战争,只说"日中两军在济南发生冲突",事情完全被弄颠倒了。让我们来看看事情真相:蒋介石1928年1月复任北伐军总司令之后,频频向美国暗送秋波,对美、英帝国主义炮轰南京打死打伤2000多人的“南京事件"说成是共产党煽动而发生的,承认美、英为保护本国侨民"而不得已开炮轰击"。这样,蒋介石以颠倒是非的手法,扫除了他对英、美的外交障碍。
“南京事件"的解决标志着蒋介石政府和美、英帝国主义的结合。在美国的支持下,蒋介石率军北伐,攻入山东。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止"以美国为背景的南军北上",不让英、美势力向中国北方发展,借口保护日本侨民,决定再次出兵山东,并不顾国民政府外交部的抗议,于1928年4月下旬进攻济南,制造了举世震惊的"济南惨案"。
那时,奉系军阀的"狗肉将军"张宗昌盘踞济南。这位直鲁联军大帅有三不知:一不知自己的家产和钱财;二不知有多少姨太太,见了漂亮女人他就命部下抢来收为侍妾;三不知道有多少兵员,因他搞募兵制,"会说掖县话,便把洋刀挎"。到处有他的官兵。
张宗昌见蒋介石率北伐军来攻山东,知道自己的"狗肉部队"不堪一击,便要率军逃走,倒是他的四姨太亚仙拽着他的仁丹胡子讥笑道:“你平时不是老说日本的福田司令官最讲义气吗?你何不请他来对付蒋介石。"张宗昌将大腿一拍,夸四姨太说得有理,就派参谋长金寿良到青岛请日本快发救兵。
日本第六师团长福田彦助中将进占青岛后,正愁没有进兵济南的借口,现在见张宗昌前来搬兵,便满口答应驱赶北伐军,扰乱革命军的后方;但要求将青岛、济南、龙口、烟台等地都交日军负责"防守"。
“狗肉将军"眼看地盘不保,哪管爱国还是卖国,便全部答应日军的要求。福田彦助又得到日本首相田中义一要他抢占济南的训令,于是便于4月25日派先头部队向济南进发。
日本侵略军被张宗昌引入济南,占领了济南医院、济南报社等地,并用沙袋筑起堡垒,设置活动电网,不许华人接近。
“狗肉将军"哪知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反而觉得日本人"够朋友",将福田彦助及手下将领请来赴宴,并把他的姨太太全都叫来侍候作陪。
宾客正与主人喝得酒酣耳热,参谋长金寿良忽报北伐军已占领济南门户万德,胶济铁路也被截断。
张宗昌吓得魂不附体,忙向福田彦助求援,岂料福田彦助将金鱼眼一翻冷笑道:“大日本皇军只管驻地防守,不干涉中国内政!”这家伙不但不帮张宗昌的忙,反而和"狗肉将军"的四姨太动手动脚,肆意调笑。
张宗昌气得直想骂娘,但又惹不起日本人,只得哼其他写的大风歌以泄胸中烦闷:“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安得巨鲸兮吞扶桑!"参谋长金寿良哭笑不得,见形势迫在眉睫,不容再加延宕,便上前小声劝道:“大帅,现在不能吞扶桑了,北伐军已攻进济南,我看还是归隐扶桑吧!"张宗昌见大势不妙,赶忙结束筵席,命令家眷尽快收拾金银财宝,带着四姨太,坐上挂着日本国旗的小轿车,连夜逃离济南至烟台,后乘船经大连亡命日本去了。
话说张宗昌退走逃亡,北伐军于5月1日占领济南,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当日下午到达济南,任命第四军团总指挥方根武为济南卫戍司令,任命战地政务委员会外交处主任蔡公时兼任山东特派交涉员,负责与日本驻济南领署联系交涉。
国民党当局接管济南后,多次声明保护外侨,要求日本政府从济南撤军。随后,蒋介石率众视察济南军情,发现日本军队在许多路口修起防御工事,摆出一副临战架势,荷枪实弹,待机而动。又见遍地都是日本散发的传单,落款是“日侨义勇团",传单中写道:“济南一处,中外杂居,战线缩小,有所扰乱,良民恐慌。
日军临此,固期保护日侨,而日侨混在华境,日军保护之法,不得不选择中外侨期一并而护,实为常法。本日纬十一路日侨万屋商店、大马路日侨山东仓库会社、二马路航空处,纬十一路总监部制造处等,流氓便袭掠一空。日军治扰,流氓误损其命,诚可悯也。由来日军不放空弹,不用空喝,无论中外不逞,若有接近日军所守地域,非有预先派人表示诚意,不然枪杀不论。特此布告。"蔡公时期愤地说:“济南商埠本是中国领土,日本竟敢公然出面声称保护,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蒋介石面露愤愤不平之色,俄顷问道:“传单中说'流氓误损其命',是指什么事情?"蔡公时回答道:“今天早晨,有个叫宋占光的饥民,到纬十一路中国人开设的食品厂内拿了点吃的,被日本兵看见枪杀!"蒋介石听了甚感气愤,于是便对蔡公时说:“请日本驻济南领事来司令部谈判"第二天,即5月2日,日本驻济南领事西田畊一偕日军参谋应邀而来。蒋介石寒暄后正面提出要求说:“贵国士兵在济南市区高筑防御工事,实是引起我国人民之恶感,易招纠纷。为防止意外冲突,请贵军先行撤除一切防御工事。"日本领事西田畊一当
即回答道:“总司令言之有理,我军马上照办。"当天晚上,日军在济南马路上建的防御工事迅速撤去,日军撤回原驻地点,济南城内顿时不见日军巡逻车踪影。
蒋介石喜不自禁,以为日本人给了他好大面子,岂知日本早已视满洲为日本第二故乡,视山东为第二满洲。为实现日本内阁决定的第二次出兵山东计划,日军第六师团司令福田与第十一旅团司令斋藤多次密谋,故意装出接受蒋介石要求之态,麻痹对方,处心积虑导致"五·三济南浩劫"之发生。
且说5月3日清晨,泉城济南城内各处商店相继开门,生意兴隆,市面熙熙攘攘,一片太平景象。但不料在上午9时许,北伐军一名徒手士兵经过日军警戒区时,被无故射杀;北伐军一部移往基督医院时,日军又突然开枪,与此同时又向国民北伐军第四十军第三师第七团的两个营发起攻击,北伐军损失惨重。
九十二师、九十三师奋起还击,立即制止住日寇的嚣张气焰。日军指挥官福田彦助见事不好,急派佐佐木到一去会见蒋介石,并威胁说"如不停火,中日将全面开战"。蒋介石便派出10个参谋组成的传令班,分头到各部队传令,对日军停止还击。
不久,蒋介石派外交部长黄郛到侵华日军司令部交涉。黄郛到了设在正金银行的日军司令部,福田彦助避而不见,只派其参谋长黑田出面接见。
黑田蛮横地提出,北伐军必须立即停火,一律退出日军警戒区。黄郛回来后便向蒋介石汇报,蒋介石为顾全大局,严令北伐军不许还击。
但是日本侵略者却得寸进尺,一面以武力将商埠区的北伐军全部缴械,一面派部队占领设在济南路局的外交部长办公处。堂堂外交部长,号称"隐身仙人"的黄郛及其卫士亦被缴械,乖乖退出其办公处,迁往北伐军总部办公。正当中国派人与日本人交涉时,恰有两个日本兵被流弹打死。
日本侵略军这下找到了挑衅借口,大举向中国军队驻地进攻。日本侵略军更凶焰万丈,不论官兵,见人就杀,一时尸体遍街,血流成河,哀声动地,中国军队7000余人被迫缴械。
此时,蒋介石仍下令不准抵抗,只命战地政务委员会外交处主任蔡公时速去交涉,要求日军迅速撤退。
蔡公时正要与日本方面交涉,但见交涉署已被日军包围。
蔡公时只得拿起电话,要通日本驻济南领事西田畊一,询问因何发生冲突。
西田畊一狡黠地回答:“不知何故互起误会,双方现应立即停战。"蔡公时再派人出去,但全被日本兵开枪打回。全署人员被围困一天,又饿又乏。到上午9时左右,传令兵跑来报告:“外面日本兵撞门,势极凶猛,怎么办?"蔡公时略一沉吟,随即毅然决定:“开门,请他们进来!"还没等传令兵转身,交涉署大门已被日军枪托撞开,20多个日本兵撞了进来,不容分说,剪断电灯、电话线,交涉署顿时陷入黑暗之中。
在日本兵的手电筒照射下,日本兵直入寝室,搜查枪械。
一个穿西服的日本人首先说:“我们是为搜查械弹而来。白天被打死的两个日本皇军,必是你们署里的人干的,你们的主管是哪位?"蔡公时挺身而出,婉言解释说:“上午被打死的两个日本兵,确系为流弹所击,彼此不误会。我们是外交人员,从来不带枪支,请不必搜查,免滋纷扰!"那日本军官,一声令下,除蔡公时外,其他工作人员全部被绑了起来。日本兵翻箱倒柜,抢了五大包文件,扬长而去。
不一会儿,又来一个日本军官厉声高叫:“我们已经查明,大日本皇军确系署中人员所枪杀,非交出枪弹不能了结!"蔡公时据理辩争,请释放被绑人员。日本军官恼羞成怒,命令日本兵也将蔡公时绑缚起来。蔡公时忍无可忍,便操日语叱责道:“汝等不明外交礼仪,一味无理蛮干!此次贵国出兵济南,说是保护侨民,为何借隙寻衅,肆行狂妄,做出种种无理之举动!实非文明国所宜出此。至于已死之日本兵,若果系敝署所为,亦应由贵国领事提出质问,则中国自有相当之答复,何用你们如此喋喋不休耶?若你们果系奉日本领事之命令而来,则单人即到领事馆交涉,亦无不可!"一个会说中国话的日本军官冷笑道:“你们的蒋总司令都不敢骂大日本皇军半句,他想找我们谈判,我们都没有兴趣。
“你的官儿有多大,再大也大不过蒋先生!”那日本军官还不解气,一巴掌掼在蔡公时的脸上,顿时打得鼻青脸肿,鲜血直流,还咬牙切齿骂道:“你不要命啦,竟敢辱骂皇军,把你送到蒋总司令手里,他也得杀了你,再向大日本皇军道歉!”“蔡公时一腔爱国热血似烈火般熊熊燃烧,义愤填膺,痛斥他们说:你们这些强盗!我早就看透你们。现在我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痛斥你们这帮强盗。”
日本军官兽性大发,便命日本兵将中国人绑在柱子肆意毒打。为向蔡公时施行法西斯攻心战术,命日本兵挥动刺刀割耳、切鼻。顿时鲜血喷流,血肉模糊,惨不忍睹。日本强盗大声狂笑,形同禽兽!
那日本军官原以为会把蔡公时吓得屁滚尿流,低声下气求饶性命,却见蔡公时虎目圆睁,大声怒骂:“日本强盗禽兽不如,此种国耻,何时能雪!"交涉署庶务张麟书、参议张鸿渐、书记王炳潭等在蔡公时激励下,争相痛骂,怒斥强盗。但这帮丧心病狂的法西斯强盗先将张麟书耳鼻割下,又断其腿臂,血肉狼藉,不成人形!
日本侵略者仍不放手,又将蔡公时等人的绑绳砍断,三人一组,拽出屋外。蔡公时被第一批拖到交涉署院内,枪声一响,可怜蔡公时正值英年,未见国家统一,竟牺牲在倭寇的乱枪之下。勤务兵张汉儒乘枪声一响,应声倒地,后找机会死里逃生。他作为现场见证人,写下了《蔡公时殉难始末记》,揭露了日寇犯下的滔天罪行!
日寇屠杀了蔡公时和交涉署人员后,听说北伐军蒋总司令仍在济南城内,于是派兵又包围了北伐军总部办公楼。
日军情报非常准确,此时蒋介石正和"隐身仙人"黄郛密商逃脱之计,听见外面枪声渐紧,急忙吩咐黄郛与日本交涉。黄郛要求日军停止射击,日寇哪里肯听,还公然侮辱黄郛,把南京政府的堂堂外交部长扣压一天。
面对日本的蛮横态度,这时蒋介石已知日本人根本没有给他面子。为了委曲求全,蒋介石气急败坏地吩咐说:“给我下令,停止向日军还击。真把日本人激怒了,我的面子往哪里放。不要慌,务必采取镇定、和平态度,要顾全大局。"蒋介石说罢,又派熊式辉深夜赶往日军司令部交涉,但被日军轰了回来。
5月4日,蒋介石命外交部长黄郛致电日本首相兼外务大臣田中义一,指出“似此暴行,不特蹂躏中国主权殆尽,且为人道所不容。今特再向贵政府提出严重抗议,请立即电令在济日兵,先行停止枪炮射击之暴行,立即撤退蹂躏公法、破坏条约之驻兵,一切问题当由正当手续解决。"日本政府根本不把这个抗议照会放在眼里,不予置理,反而扩大济南事态,更疯狂地向中国公民开炮射击。
蒋介石一味忍耐,连连派出黄郛、熊式辉、罗家伦、赵世暄、崔士杰、王正廷与日本谈判,都被日本轰了回来。于是,蒋介石又急电在东京的张群直接找日本当局谈判。
日本方面的意图是很明显的,他们想先把蒋介石势力控制在济南,其他签订城下之盟,阻止北伐军北上,从而日军控制华北大平领土。为此目的,日寇不但没有把事态平息下来,相反还加紧进攻,企图消灭蒋介石的部分力量。
蒋介石见济南的事态不但平息不下来,相反有越来越紧急的势态,于是他整顿了北伐军,拉着黄郛等人在混乱中溜出了济南。
蒋介石、黄郛等从济南逃出后,来到党家庄住下。梳洗己毕,急忙修书一封,送给日军:福田师团长惠鉴:自本月3日之不幸事件发生,本总司令以和平为重,严令所属撤离贵军所占区域。现在我各军已一律离济,继续北伐,仅于城内留相当部队,借维秩序。本总司令亦于本日出发,用特通知贵师团长查照,并盼严令贵军立即停止2日以来一切特殊行动,俾得维持两国固有之睦谊,不胜企盼之至。专布顺颂公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中正事前,福田已通过安插在蒋介石身边的顾问佐佐木,得到蒋介石的传话:“革命军为避免糜乱地方,决不与日军冲突。"现接到这封来信,才知道蒋介石改道北上,继续北伐,并得悉已离开济南,急得顿着脚咆哮道:“糟了,北伐军继续北上,以后的事更难办了!"福田彦助恼羞成怒,便于5月7日下午向蒋介石提出最后通牒:蒋总司令阁下:贵总司令屡违对于中外之声明。此次由贵部下之正规军实现此不忍卒睹之不祥事件,本司令官不胜遗憾。平加诸帝国军部及居留民之一切损害,以及有关毁坏国家名誉之赔偿等,虽有待于帝国政府他日之交涉,本司令官不欲置喙,然敢对贵总司令要求左列事项:
一、有关骚扰及暴行之高级武官,须严厉处罚。
二、对抗我军之军队,须在日军阵前解除武装。
三、在南军统辖区域之下,严禁一切反日宣传。
四、南军须撤退济南及胶济路沿线两侧20华里之地带,以资隔离。
五、为监视右列事项之实施,须于12小时以内开放辛庄及张庄之营房。
盼右列事项,于12小时以内答复。
临时山东派遣第六师团长福田彦助
北伐军将领见到这个最后通牒,简直把北伐军当作战败国看待,把抗日将士作为投降的战俘,大都气炸心肺;但蒋介石不愿以"小不忍而乱大谋",因此除第二条外,准备全部接受。当下拟定六项答复,并派熊式辉、罗家伦前去交涉。
福田彦助看了蒋介石的六项答复,并不满意,他横眉怒目回答:“规定时间已过,不必再谈!"福田彦助蛮横地赶走派去的使者,随即下令对济南发动攻击。济南军民在济南卫戍副司令苏宗辙的指挥下,与日寇奋战,特别是邓殷藩团第九连连长郭德芳与部属发誓说:“我们生为军人,死当卫国。今天的事,日本人逼得我们实在忍不下去了!为国家,为人民,正是我们牺牲报国的时候了!我们不忍心,也不愿意亲眼看到祖国河山破碎,而束手被擒!我们要本着'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精神和决心,与敌人拚一个你死我活!"北伐军将士以散兵战术抗击日寇的立体战术,打得敌人闻风丧胆。留守济南的李延年、邓殷藩两团将士,与日寇激战三昼夜,打得日寇不敢轻举妄动,直至接到蒋介石令他们撤退的密电后,才撤出济南。
北伐军撤出济南后,日军于5月11日上午举行"显扬国威"的入城式,开始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见人就开枪射击,见女人就割去双乳,乱刀刺死。济南死伤军民1.1万有余,真是血流成河,尸横遍地,惨不忍睹,举世公愤!
当时,作为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在日军血腥屠杀面前,也作了如下表示:“5月3日,日本帝国主义者在济南横阻我们北伐,残杀我们同胞,霸占我们土地,这是中国民族最耻辱的一个纪念日!临到这个纪念日,凡是中国人,凡是我们的黄帝子孙,对于这种耻辱,是永不能忘怀的,日本种种野蛮行动简直就是禽兽,如果不谋报复,我们就不能算是中国人!我国国民政府是绝不会因为他们的压迫而对他们屈服的!"蒋介石当时的这一讲话,虽然反映了他对日本军队野蛮行径的痛恨和谴责,但在日寇野蛮屠杀之际,他却下令:“须知我们报仇雪耻的敌忾心,绝不能暴露出来,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原来,张群奉蒋介石之命已于5月4日到达东京。后来蒋介石电告张群,告诉他发生了"五·三济南惨案"。张群奉命与日本外务省亚洲局长有田八郎和日本参谋第二部长松井石根联系,求见日本外务省次官出渊胜次和军部首脑伊藤安之助少将,发现日本军方气焰极为嚣张,叫嚷“中国北伐军必须投降","要蒋介石自己来日本交涉"等。
张群跟日本军政官员无法会谈,又通过老关系见到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会见中,张群用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方表示说:“中、日两国必须友好,而要达到全面亲善之目的,必须让国民革命军完成北伐,统一中国。因此,国民政府希望日本政府不仅对北伐不加阻挠,更应站在正义的立场上,同情并帮助中国革命。对于济南事件,不要任凭当地双方军队直接冲突,应该通过外交交涉予以解决。"田中义一对张群的话根本听不进去,但为掩盖日本政府业已通过的增兵山东的决议,他便通知张群,说日本将派参谋本部第二部长松井石根作为日本的全权代表,赴山东处理济南事件,希望中方与松井进行谈判。
5月8日,张群再次会见日本首相田中义一,说明"中国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来电表示:'如果日本出兵只意在保护日侨,不影响国民革命军北伐,则我们必将尽力完成北伐,达成统一中国之使命。至于济南惨案,如果查明其曲在我,我们亦愿向日本道歉。总之,对于一切事件,我们均将以光明磊落的态度来了结。"张群又说:“福田师团长曾提出要蒋总司令往他的师团部与他直接谈判,对那种'城下之盟'的要求,中国方面当然不能接受。既然田中首相决定协派松井中将前往济南,则福田所提出的无理要求当已作罢。"田中义一不得已接受张群的意见,催其速返中国。
张群于5月8日离开日本,13日到达上海。张群到沪后,接到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一封信,希望他担任与日本代表松井石根的谈判任务。他正要赴徐州向蒋介石汇报东京之行情况,忽然接到蒋介石派赴济南的谈判代表何成浚的报告,说尽管中方完全答应日方提出的最后通牒条件,但日方福田彦助师团长仍坚持要中方接受其无理要求:在侵华日军撤退前,中国必须将抵抗日军侵略的方振武、贺耀祖、陈调元三军团,在日军面前解除武装,将抗日军官处以严刑,如不照日方条件处理,日方即不再接见中方代表。
张群认为这是节外生枝的要求。于是他又根据蒋介石的指令,一面催促国民政府向国际联盟秘书长德兰孟、美国总统柯立芝,要求根据国际联盟盟约第十一条第二项规定立即召集理事会会议,要求日军停止暴行并立即撤军;一面于5月14日致电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严肃指出:“查福田师团长此等态度,与首相及诸公对张群之表示,大相径庭,不知何故!且当日张群与首相面谈后,复承佐藤先生赴参陆各部传述首相意旨,想福田师团长必已接洽,何尚坚决若是?(张)群意拟请松井先生遵照首相意旨,克日首途,一面电达福田师团长,静候和平解决,两国幸甚!迫切陈词,伫候电音。”日本政府对张群的交涉电不加理睬,反而于5月18日送来日本政府第三次出兵山东声明书,声称济南事件是"日本为保护山东日本侨民及确保胶济路之交通而为之。"1928年6月8日,国民革命军进入北京,6月15日宣告北伐成功并发表对外宣言。对外宣言明确提出,要求同各国“遵正当之手续,实行重订新约"。美国和西方诸国先后签订了有关条约,日本则因济南惨案与中国"处于邦交断绝状态",对华贸易陷于困境,而田中内阁在国内外失掉人心,声名狼藉。在这种形势下,日本政府才被迫同
中国由军事交涉转入外交谈判。
在中日谈判"济南惨案"的过程中,田中内阁提出三项无理要求:其一,日方不派全权代表,只派日本驻沪商务领事矢田七太郎为代表;其二,谈判地点在济南;其三,谈判的前提是先向日本道歉、赔偿损失、惩罚凶手、保障侨民安全。不答应这三条,不进行谈判。
在全国人民的抗议浪潮中,南京国民政府拒绝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本代表矢田又三次赴南京联系,均未谈成。
1929年1月23日,田中义一亲自向日驻华公使芳泽谦吉面授机宜,命他作为日本的全权谈判代表到达南京,与外交部长王正廷开始外交谈判。
在开始阶段,王正廷坚持主张,日军如不从山东撤军,"济南惨案"就不能解决,并郑重提出解决"济南惨案"的四项条件:(一)日本政府郑重道歉;(二)赔偿中国财产损失;(三)严惩主凶;(四)日本保证此后不发生此类不幸事件。
对此,芳泽谦吉小眼一瞪,荒谬地提出所谓"对等要求"。日本提出的所谓"对等要求"是什么货色呢?就是中国政府要向日本政府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惩办肇事人。
王正廷严辞驳斥说:“济南惨案的发生出自日本兵枪杀中国百姓,向日本道歉、赔偿,这完全是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芳泽词穷耍赖,结果不欢而散。
在11月29日的谈判中,芳泽开始接受撤兵条件,但又借口请示,从南京跑回上海。
芳泽谦吉刚回到上海,便接到日本政府指示,令其"相机行事",蒋介石也命谈判代表王正廷、崔士杰"因事赴沪"。
这样,双方代表继续在上海谈判。
中日双方达成三项决定:(一)日本无条件从山东撤军;(二)"济南惨案”责任及赔偿问题,由双方组织调查委员会,赴济南调查后再定处理办法;(三)蔡公时等被害之事,日方另行向中国道歉。
蒋介石为推行其外交政策,在"济南惨案"的责任问题上放弃了原来立场,同意日方提出的"对等要求",即双方互相道歉。道歉的方式,由于日本坚持不愿到南京政府外交部,而日本驻南京领事馆又与外交部不对等,最后双方决定,两国代表都到南京鸡鸣寺会晤,以同样的辞令各自向对方表示歉意。
谁知到2月8日芳泽谦吉又奉命推翻了上述三项决定,别有用心地耍赖声称:“日本政府对三项协定提出了异议,日本方面不准备索取赔款,也反对对方要求赔款。"日本方面为何在赔款问题上出尔反尔呢?对于其中的奥妙,当时的日本驻上海的总领事、后任此次谈判的日本代表重光葵在《外交回忆录》中讲得十分清楚:“日本又生怕中国方面提出诸如要求日本修复济南战争中被破坏的城墙,要求日本支付巨额赔款,赔偿在战争中丧生的中国居民的生命财产。据报道,当时中国方面遭受的损失达数亿元。"2月18日,日本外务省召开会议研究对策,外务次官给重光葵下达训令说:“企图完满地解决'济南事件'是一个根本性错误。正因为芳泽公使(当时他已任命为驻华公使)已经与中国达成了协议,所以才会发生今天这样的障碍。
……我提请你注意,脑子里必须经常记住一点:必须破坏这次谈判!"日本首相兼外务大臣田中义一更老谋深算,他指示重光葵在谈判中要压中方做出更大的让步,从而打开中日关系的僵局",全面推行"积极政策"--即侵占中国,灭亡华夏。
这时,日本驻华公使芳泽和驻上海总领事重光葵派出特务四下活动,蒋介石身边的日本间谍佐佐木到一更把国民党内部各派系的底细了解得清清楚楚。他们分析认为:“蒋中正为了与当时还残存在北方的军阀,尤其是与冯玉祥、阎锡山的势力相对抗,完成中国的统一,蒋在解决‘济南事件'时,必将会符合日本方面希望的意向,采取全面退让态度。"重光葵回到上海,蒋介石就派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周龙光到上海租界的三井别墅拜访了重光葵。周龙光小心翼翼地请求道:“听说总领事阁下负有日本政府赋予的重大使命,对于解决'济南惨案'定有高明打算,请给予关心,设法加以解决。"重光葵老谋深算,见这个外交官素质如此之低,态度又这样卑下,就像精明的投机商人一样不露日本当局交给他的底牌,玩弄权术先行狠命压价说:“我是大日本帝国驻上海总领事,与日中谈判无关。但依我看来今天的(日中关系)状况真是太糟糕,太愚蠢了!”“本人奉命找到一条打开僵局的道路,请阁下运用影响大力帮助。”“如果中方向日本索取赔款,那么,日中关系只会恶化。"重光葵威胁说。
周龙光闻听此言,赶忙兜底说:“中方无意要求日本赔款!"重光葵如获至宝,马上紧紧抓住不放,迫不及待地追问道:“这是真的吗?”“当然是真的,我以外交官身份担保!”“你跟我说的是不是新任外交部长王正廷所希望达成的?
你说不打算要求赔款,这是外交部长王正廷的意思吗?中国方面是否真有此想法,请你回去商量商量,再把结果告诉我。"为了迫使蒋介石继续退让,重光葵眼珠一转鬼话连篇地说:“我虽是总领事,但为解决'济南惨案',也要再考虑一下不赔款的做法是否行得通。"重光葵打发走周龙光,忙与日本驻华公使芳泽谦吉商量。
芳泽大喜,两人决定相机行事,压蒋介石再作让步。
不久,重光葵从南京回到上海法租界的三井别墅,屁股还没坐稳,紧接着周龙光就气喘吁吁跑了进来,并开门见山地说:“总领事,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王外长也打算按这种办法谈判。”“好,那可请王外长立即与我方取得联系,重开谈判!”“那好,但必须进行秘密谈判。”“这又为何?”“南京老百姓听说王部长要对日本人让步,就会群起捣毁了他的住宅,因此,这个谈判只能秘密进行。要让老百姓知道了谈判内情,肯定是会弄砸的。”“地点选在何处?”“在我亲戚家。“不久,重光葵和王正廷先后来到周龙光的亲戚家。他们在吸鸦片的床上对坐着,手里摆弄着吸大烟的各种工具,稍事寒暄,便开始谈判。
王正廷一改对上海新闻界发表激昂慷慨讲话的冠冕堂皇言辞,不再摇晃革命旗帜了,奴气十足地向日本人表态说:“周龙光是我的部下,他所说的一切都是本外交部长的意见。"重光葵盛气凌人地讲出日本驻华公使芳泽谦吉提出的条件:“我认为日华双方所受损失相差无几,相信完全可以立即抵销。"王正廷在蒋介石指使下,不顾日寇在"济南惨案"中惨杀6123人的血的事实顺水推舟说:“由于'济南惨案'之发生,中方已蒙受损失,而芳泽公使亦屡陈日方也有损失。由于以上皆属事实,凡属中方义务者,国民政府自当履行。"就这样,在吸鸦片床上,王正廷与重光葵、芳泽谦吉初步达成了有利于日本政府的解决方案。
对中日初步达成的方案,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内部存在强烈的意见分歧。为此,芳泽谦吉、重光葵一面对王正廷软硬兼施,施加压力,一面又会晤宋子文,要蒋介石亲自出面“抑制不同意见",最后,终于在南京政府内部消除了异议。
3月28日,王正廷和芳泽谦吉在南京政府外交部签署了解决"济南惨案"的文件:《济南惨案协定》协定规定:一、撤兵之实行与正式会议同时开始,至多两个月内将山东现有日本军队撤去,接受办法由双方各派委员就地协商办理;二、此后国民政府对于日侨之保护,视为当然之事;三、共同组织调查委员会;四、双方损害赔偿问题,俟调查委员会共同负责清查后,互以名义上声明,采取宽大主义办理之。双方视此不快之感情,悉成过去,以期两国邦交益臻敦厚。
这个协定是蒋介石国民政府向日本政府屈服的一个协定,当然遭到国人的愤怒谴责。但作为当时的北伐军总司令,掌握实权的蒋介石,却要中国人民忍受这种耻辱,他说:“图报国仇,谋雪国耻,要使中国不受帝国主义的欺侮,真正达到独立自由的目的,今日只有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效法往哲先贤的志节,深信失土必能收回,国耻必可洗雪!”
李宗仁
李宗仁 1891.8.13~1969.1.30
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字德邻。广西临桂(今桂林)人。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入广西陆军小学堂。1910年(清宣统二年)加入同盟会。1913年于广西陆军速成学校毕业,任南宁广西将校讲习所教官。一年后,该所停办,返回桂林,应聘为省立模范小学高级班军训教官。1916年夏,投护国军第6军任排长,参加护国战争,后又参加护法战争,由排长递升至营长。第6军改称为粤桂第1路边防军后,1921年6月升任统领。7月,从边防军中率千余人在粤桂边境六万大山自图发展。
不久,所部接受粤军改编,任粤桂边防军第3路司令。1922年春,粤军撤离广西。5月,改所部为广西自治军第2路,自任总司令,积极扩大势力范围,先后控制广西郁林(今玉林)、容县等7个县。1923年秋,所部改称定桂军,联合黄绍竑、白崇禧之广西讨贼军消灭盘踞浔江一带的陆云高部,占据西江上游。1924年5月,乘桂系军阀陆荣廷与沈鸿英在桂林交战之际,与广西讨贼军采取联沈攻陆,得手后再歼沈的策略,于6月歼陆荣廷部主力,进占南宁。随即两军合并组成定桂讨贼联军,任总指挥。
11月,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省绥靖督办公署督办兼广西陆军第1军军长。1925年初发动讨伐沈鸿英战役。在粤军李济深部协同下先后占领柳州、桂林等地。尔后,回师南宁,击退假道广西企图进攻广东的滇军唐继尧部。7月,统一广西,成为新桂系首领。1926年两广统一,桂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任军长。5月,派所部第8旅先期入湘,增援唐生智部。7月率部入湘参加北伐战争,会同第4、第8军攻占长沙等地。8月底,参与指挥第4、第7军攻占贺胜桥,直抵武昌城下。在第8军攻克汉阳、汉口后率第7军入赣,与其他各军协同击溃孙传芳军在赣主力。1927年1月,任中路军江左军总指挥,率部沿长江东下。3月,攻占安徽安庆。后参与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4月下旬任国民党军第3路总指挥,指挥所部先后攻克蚌埠、徐州等地。8月,与何应钦部相策应击败孙传芳军,获龙潭大捷。10月,南京国民党政府西征讨伐唐生智,任西征军总指挥兼第3路军总指挥,击败唐部,控制湖北、湖南。1928年3月,任武汉政治分会主席。5月,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指挥所部沿京汉铁路(北京-汉口)北上。6月,进占天津、北京等地。至此,新桂系已控制南起广西,北达京、津的广大地区,总兵力达20余万人。新桂系势力的兴起,严重地威胁到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蒋桂矛盾激化。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桂系兵败后出走香港。11月,返回广西,任护党救国军总司令。1930年3月,与阎锡山、冯玉祥联合反对蒋介石,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兼第1方面军总司令。5月,蒋冯阎战争爆发,挥军入湘,策应冯、阎军作战,失利后退守广西。1931年5月,与陈济棠等通电要求蒋介石下野,在广州成立反蒋的国民政府,改所部为第4集团军,自任总司令。“九一八”事变后宁粤息争,与白崇禧合力治理广西,制定“三自”(自卫、自治、自给)政策和赞同白崇禧提出的“三寓”(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政策。1935年4月,被授为陆军一级上将。1936年6月,与广东陈济棠等发动“两广事变”,反对蒋介石。7月,与蒋妥协,就任广西绥靖公署主任。1937年9月,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1938年1月,兼安徽省政府主席。1~6月,指挥约60万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徐州会战,以阵地战、运动战、游击战相结合,获台儿庄大捷。6~10月,参与指挥武汉保卫战。1939年起,先后指挥随枣、枣宜、豫南等会战,抗击日军。1945年2月,任军事委员会汉中行营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北平行营主任,支持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1948年4月,当选为中华民国副总统。1949年1月蒋介石“引退”后,任代总统。4月,派代表团到北平(今北京)与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进行和平谈判。和谈破裂后,于12月去美国。
1955年8月,在美国公开提出《对台湾问题的具体建议》,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两党再度和谈,中国问题由中国人自己协商解决。1965年7月,在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亲自关怀下,冲破重重险阻,毅然回归祖国大陆。著有《李宗仁回忆录》。
(江永平)
张 学 良 将 军
1901年6月3日(清光绪二十七年4月17日)出生于今辽宁省台安县桑林子乡詹家窝堡。名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后改小六子。7岁从师学儒学。11岁生母赵氏病逝。15岁随父进入奉天城,步入社会,参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二十一条”运动。
1919年3月进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一期炮兵科就读,任营长,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
1920年4月毕业,任团长,6月晋升为东三省巡阅使署卫队旅旅长,11月授陆军少将衔。1925年4月授陆军中将衔,10月升任镇威军第三军团军团长,1926年6月擢拔为安国军陆军第三方面军军团长,1927年授陆军上将衔。同时还兼海空军司令要职。期间奉父命参加了军阀混战:1920年的直皖战争,1922年和1924年的两次直奉战争,1927年10月至1928年1月同晋军傅作义的涿州之战。此外还参加了1920年秋吉林的剿匪战争,1925年平定郭松龄倒戈的战争,1926年8月同国民军冯玉祥南口之战,1927年春对抗北伐军的河南之战等。
1928年5月至12月,主持京津易帜、热河易帜、滦东易帜和东三省易帜。东北易帜后,出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和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929年1月枪毙杨宇霆、常荫槐,巩固了执掌东北军政大权的地位。为收复国权,1929年7月挑起中东路事件,发动“抗俄”战争。1930年武装调停中原大战。10月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11月就任国民政府委员。1931年4月在北平成立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行营,除主管东北军政外,还兼理华北军务。
他在主政东北期间,大力倡导“东北新建设”。整军经武,振兴实业,修筑铁路,建筑港口,提倡教育,推广体育,发展科技,开垦农业,诸多方面,立下奇功。
“九·一八”事变,奉蒋介石之命,执行了对日不抵抗命令,东三省迅即失守。但他的主导思想是“全国抗战论”。并在困境中作了大量的局部抗日战争工作。他是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创议者、支持者,更是东北军抗战的领导者和指挥者。东北军进行了北大营突围战、长春突围战、海拉尔抗战、榆关激战、热河保卫战、长城抗战等11次重要战役,揭开了东北军14年抗日战争史的光辉一页。1931年11月任北平绥靖公署主任,1932年11月改任代理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1933年3月通电下野,出洋考察。
1934年3月复出,任“豫鄂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1935年3月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昌行营主任,4月授陆军一级上将衔,10月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1936年1月至4月经过与李克农、周恩来会谈,走上了联共抗日的新道路。1936年12月12日,与杨虎城一道,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成立了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任主任委员,实现了东北军、十七路军、红军三位一体的大联合。西安事变制止了国内战争,促成了第二次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局面的初步形成。
1936年12月25日,为表示联合抗日的诚意,促蒋实现诺言,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蒋介石背信弃义,导演了“一审”、“一赦”的丑剧,将张学良长期幽禁起来。1964年7月4日,于台北与赵一荻正式举行婚礼。1991年3月,张学良携夫人赵一荻赴美国探亲观光,从此结束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幽禁生活。1995年4月,美国移民局正式核发“绿卡”,张学良夫妇移居夏威夷。
2001年10月15日14时50分张学良将军因病抢救无效,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
张学良将军是一位对中国现代史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人物。爱国主义是张学良人生乐章的主旋律,他不愧是一个彻底的无私的爱国主义者、大无畏的热血男儿。他是抗日爱国的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