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一历史 -> 高一上学期 -> 第二章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半封社会

第五节 甲午中日战争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18:31:55阅读:nyq
字号:|


扩展资料

黄海海战

  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大东沟海战。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日本海陆军分别挑起丰岛海战和成欢之战。8月1日,中日两国政府同时宣战。此后,战事便在陆上和海上两个战场全面展开。随着日本陆军在朝鲜的作战战场北移平壤,日本联合舰队亦相应进泊仁川至大同江口一带。企图切断中国同朝鲜之间的海上联系,并寻机同中国海军主力决战,歼击北洋海军,夺取黄海制海权,为实施大本营制定的在直隶(约今河北)平原进行陆军主力决战的作战计划创造条件。
  9月16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奉命率领由战斗舰艇18艘组成的护航舰队,护送陆军4000人由大连乘运输船至鸭绿江口大东沟登陆,赴援平壤。17日,在陆军登陆后,舰队准备返航。同日,伊东祐亨司令长官率日本联合舰队本队(由“松岛”、 “千代田”、 “严岛”、 “桥立”、 “比睿”、 “扶桑”、 “西京丸”、 “赤城”8舰编成, “松岛”为联合舰队旗舰)和第一游击队(由“吉野”、 “高千穗”、 “秋津洲”、 “浪速”4舰编成,司令官为坪井航三,“吉野”为第一游击队旗舰),共战舰12艘,由朝鲜西海岸小乳纛角(长山串)出航,环绕黄海北部游弋。日联合舰队先驶抵海洋岛,继向东北方向前进。
  同日11时许,双方均发现对方舰队。日联合舰队随即准备发起攻击;北洋舰队亦启航迎敌。丁汝昌向各舰下达命令,重申按预定之三条要求行动:姊妹舰或对舰,务合而勿离,互相援助;以舰首对敌;诸舰随旗舰运动。在迎战时,其全队列成“夹缝雁行阵”(横队):装甲舰“定远”、 “镇远”居中;左翼依次为巡洋舰“靖远”、 “致远”、 “广甲”和“济远”;右翼依次为巡洋舰“来远”、 “经远”、 “超勇”和“扬威”。由于各舰航速不一,在列阵过程中实际形成了“定远”、 “镇远”突前的不规则的横队。巡洋舰“平远”、 “广丙”号及鱼雷艇2艘,位于大东沟港口,未列入迎战队列。炮舰“镇中”、 “镇南”及另鱼雷艇2艘,进入大东沟口护卫陆军上陆,未加入战斗。日联合舰队在接战时列成纵队:第一游击队4舰依次居前,本队6舰依次居后,“西京丸”和“赤城”2舰依次列于本队后尾左侧(非战斗侧)。当北洋舰队进至距鸭绿江口西12海里时,双方相距6.4海里,日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稍向左转向,企图攻击北洋舰队右翼。12时50分,双方在大鹿岛(大洋河口外)西南接近至3.2海里时,开始战斗。日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向北洋舰队右翼实施猛烈攻击,”超勇”和”扬威”二舰被击中起火,先后沉没。“超勇”管带黄建勋、“扬威”管带林履中及两舰官兵大部阵亡。日舰“吉野”亦被击伤。
  战斗开始后, “定远”舰飞桥塌毁,正在飞桥上指挥战斗的丁汝昌摔伤。北洋海军右翼总兵、“定远”舰管带刘步蟾代替指挥。随后,“定远”舰信号设备被炮火击毁,北洋舰队遂失去统一指挥。“定远”、 “来远”、 “靖远”等舰集中火力攻击日联合舰队本队后尾之“比睿”和“赤城”等舰,将其击伤,并击毙“赤城”舰舰长坂元八郎太。伊东祐亨采取机动战术对北洋舰队实施夹击,令第一游击队向右后旋回,拟自率本队向左后旋回;但坪井航三误率第一游击队向左后旋回,伊东祐亨乃临机率本队向右后旋回。北洋舰队队形被穿插兜击,顿时混乱。“平远”、 “广丙”和2艘鱼雷艇赶到现场,立即对已被击伤的日舰”西京丸”实施追击,但被日第一游击队所阻。为救援“比睿”、 “赤城”,日第一游击队第二次向左后旋回机动,并对“经远”舰实施攻击;此时,向右后回旋攻击的日联合舰队本队绕至北洋舰队背后,形成对北洋舰队夹击态势。已受重伤且弹尽的“致远”舰正遇日第一游击队,管带邓世昌指挥已侧倾的“致远”舰向日舰”吉野”猛冲,以求与敌舰同归于尽,不幸被日舰击中鱼雷发射管,舰身爆裂,邓世昌及全舰官兵250余人壮烈殉国。日舰“高千穗”、 “吉野”重新加入夹击“经远”舰,“经远”舰奋勇苦战,管带林永升、大副陈策阵亡,随后该舰被击沉,全舰官兵200余人英勇殉难。“来远”、 “靖远”两舰在夹击日舰“比睿”、 “赤城”时受伤。“来远”舰弹药舱爆炸,机舱充满浓烟,三管轮张斌元俯身舱底操纵轮机,大副张哲、炮官谢葆璋指挥官兵奋力灭火。15时30分,日舰继续夹击“定远”、 “镇远”, “定远”、 “镇远”等舰奋起还击,重创日舰“松岛”,毙伤其100余人,伊东祐亨被迫移“桥立”舰为旗舰。在“靖远”帮带大副刘冠雄建议下,管带叶祖珪自动代理舰队指挥,集合各舰。伊东祐亨见天色已晚,数舰已伤,且顾虑遭鱼雷艇攻击,遂率队向东南方向撤出战斗。北洋舰队稍事追击后,亦收队回旅顺(今属辽宁大连)。在战斗进行中,“济远”、 “广甲”两舰逃离战场,“广甲”舰至三山岛搁浅,后于23日被日舰击毁。
  此战历时5个多小时,日方因战法灵活,指挥得力,充分发挥第一游击队航速高、舰炮射速快等优势,始终掌握住战场主动权,故损失较小,只被击伤“松岛”、 “吉野”、 “比睿”、 “西京丸”和“赤城”等5舰,官兵死伤290余人。中方由于接战队形不利于机动和发扬火力,加之一度中断指挥,故损失重大, “经远”、 “致远”、 “超勇”、 “扬威”和“广甲”等5舰先后沉毁,“定远”、 “镇远”、 “来远”和“靖远”等4舰受伤,官兵伤亡约1000人。此后,黄海制海权落入日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扩展资料

甲午军魂邓世昌

  邓世昌(1849-1894),近代著名海军将领,祖籍广东番禺,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在1894年9月17日海战中捐躯报国。
  邓世昌及其将士壮烈殉国后,举国上下一片悲愤,威海百姓自发出海打捞英雄们的尸体,当地流传着“通商卖国李鸿章,战死沙场邓世昌”的歌谣。
  海战失利,朝廷震动。光绪皇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鸿章也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
  邓世昌有三儿两女,长子邓浩鸿,1947年去世;次子邓浩洋,青年早逝;三子邓浩乾是遗腹子,曾在民国海军部供过职,1969年逝于无锡。

邓世昌是怎样牺牲的

  说起中日甲午海战,我国民族英烈中当首推一代海军名将邓世昌。因其为国捐躯,被称为“邓壮节公”。他的名字和忠勇之举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受到我国人民的影仰。
  但是后人对邓世昌殉难时的情景说法不一,现有搜集到的史料和民间传说叙述如下:
  一曰:在中日海战中,致远舰不幸舰体受伤,弹药断绝。管带(舰长)邓世昌沉着镇静,指挥部下“快车”冲向日先锋指挥舰吉野,决计同归于尽。吉野大怖躲避,并以快炮及鱼雷攻击致远,于十五时没入黄海,仅余7人。
  二曰:致远舰不幸鱼雷出中,锅炉迸裂,舰体下沉,全舰250名将士落海。随从刘忠投救生圈给他,不受,表示“阖舰俱尽,义不独生”。邓的爱犬游到他身边,衔着他的胳膊,也被他推开。爱犬不忍离去,又衔住他的辫发。最后邓世昌“望海浩叹,扼犬竟逝”,沉入海底。
  三曰:邓世昌虽被救起,但他看到全舰官兵身葬大海,“义不独生”,复沉大海,壮烈牺牲。
  在龙须岛的居民中流传着这样的传说:邓世昌落水后,随身爱犬衔住他的衣服,不让主人沉入海中。邓世昌看到全舰官兵壮烈牺牲,誓不一人独存,便把狗按入水中。自己也沉入海中。狗见主人溺水,不忍心让主人漂流海上,便拖着主人奋力向岸边游去。它终于把主人拖上了岸。邓世昌苏醒过来后发现自己躺在海滩上,爱犬依然守在身边,回想起发生的一切,他“义不独生”,重又投入海中,爱犬见主人复投大海,亦随之。
  “邓壮节公”之死种种,尽管说法不一,但其英勇忠烈,世人共赞,万古流芳。

(天津黄河摘自《海洋》一九八五年第4期)




扩展资料

威海卫之战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在山东半岛抗击日本陆海军侵犯威海卫(今山东威海)的战役。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11月下旬,日军侵占旅顺 (今属辽宁大连)后,其大本营鉴于渤海湾即将进入冰封期,不便于登陆作战,遂决定暂缓执行直隶(约今河北)平原作战计划,而将战略进攻方向转至山东半岛,海陆配合攻占威海卫,企图歼灭北洋海军。为此,陆军在其第2集团军基础上组成"山东作战军",下辖第3、第4旅和原属第6师的第11旅,共计2.5万余人。清廷因对日军主攻方向判断错误,集重兵于奉天(今沈阳)、辽阳和京津一带,山东半岛防御薄弱。
  威海卫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遥对旅顺、大连,建有拱卫渤海门户的北洋海军基地。北洋海军各舰艇于旅顺失陷前即撤返威海港,尚有大小舰艇27艘;港区陆上筑有炮台23座,安炮160余门,守军19营;烟台、酒馆(今牟平东)、荣成(今旧荣成)等处另有驻军41营。此时慈禧太后起用恭亲王奕訢,令其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共筹和议。当得知日军企图后,始作迎战准备。李鸿章令北洋舰队水陆相依,陆军固守大小炮台,舰船依托岸上炮台进行防御。
  日军为避开从威海港正面进攻,决定在荣成登陆,由陆路抄袭威海卫之背。1月20日晨,日"山东作战军"在联合舰队护送和支持下,于荣成湾龙须岛登陆,占荣成。21~23日,清廷命北洋海军乘间出击,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守港待援,未予执行。25日,日军分兵两路进攻威海卫。26日,总兵孙万龄率部2000余人阻击南路日军于桥头以东,但北路日军已进至鲍家村、崮山后。28日,山东巡抚李秉衡令戴宗骞率所部北岸炮台守军协同孙部夹击北路日军,戴军未进,孙部孤军力战后退却。南路日军占桥头,逼近温泉,于30日晨同北路日军夹攻南岸炮台。守军奋勇抗击,丁汝昌率"靖远"等5舰在港内以舰炮火力支援。日军多有死伤,少将旅长大寺安纯被击毙。战至13时,南岸炮台失守。2月1日,日军向威海卫以西迂回攻击孙万龄部,孙率部抗击,但因部将阎得胜临阵脱逃,被迫撤退酒馆。日军遂占威海卫城。同日夜,丁汝昌令敢死队登北岸破毁炮台,以免资敌。2日凌晨,日军占北岸炮台。坐困威海港的北洋舰队遂陷于日军海陆包围之中。从4日起,南岸炮台日军和联合舰队连日轰击北洋舰队各舰及日岛、刘公岛炮台;并在夜间以鱼雷艇小队连续突入港内实施袭击,装甲舰"定远", 巡洋舰"来远"、"靖远",练习舰"威远",布雷船"宝筏"等,先后被击沉、击毁。7日,北洋海军鱼雷艇11艘擅自从北口突围逃跑,遭日舰追击,或搁浅,或被掳。洋员瑞乃尔等劝逼丁汝昌投降,丁严正拒绝,仍坚持战至船没人尽。9~11日,右翼总兵刘步蟾、提督丁汝昌、护理左翼总兵杨用霖等先后自杀殉职。陆将戴宗骞、张文宣亦自尽。洋员马格禄等怂恿威海营务处候选道牛昶昞于12日假丁汝昌名义向日联合舰队投降。17日,日军占领刘公岛,威海卫海军基地完全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此役,日军从侧后登陆,成功地对威海卫实施水陆夹击。清军由于兵力单薄,陆海军缺乏协同,北洋舰队困守港内,终遭全歼。




扩展资料

平壤之战

  中日甲午战争中,中日双方陆军在朝鲜平壤进行的一次重要作战。
  丰岛海战后,中日两国政府于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8月1日同时宣战。
  清政府为增援先期入朝清军,先后调遣总兵卫汝贵部盛军、马玉崑部毅军、左宝贵部奉军和副都统丰升阿部奉天、吉林练军入朝。8月上旬,各部抵达平壤,加上从成欢败退下来的直隶提督叶志超部芦榆防军,总兵力达1.3万人,拥有野炮4门、山炮2门、快炮6门。叶志超奉命总统诸部。平壤为朝鲜平安道首府,位于大同江西岸,是朝鲜北部水陆交通枢纽。日军在成欢获胜后,为彻底击败在朝清军,陆军第1集团军分兵四路,北攻平壤。日军总兵力为1.6万人,拥有各种火炮约30门。9月14日,日军完成对平壤的包围。次日晨,从三个方向发起攻击。少将大岛义昌率混成第9旅向驻守平壤城东南、大同江沿岸的盛军、毅军阵地进攻;少将立见尚文率朔宁支队、上校佐藤正率元山支队向玄武门外牡丹台左宝贵部奉军堡垒进攻,为主攻方向;中将野津道贯率第5师主力进攻大同江北、平壤城西北方向叶志超部芦榆防军阵地。激烈的战斗持续到午间,日军第5师主力因遭清军顽强反击,伤亡较大,遂停止进攻。防守大同江沿岸的卫汝贵、马玉崑所部清军,互相配合,英勇作战,在船桥里附近击退日军混成第9旅的多次进攻,毙伤日军430余名。混成第9旅旅长大岛义昌少将亦被击伤。城北战事更为激烈,奉军在牡丹 台山地与日军激战,山顶数垒先后失守,遂退守玄武门。日军居高临下,集中炮火轰击玄武门,左宝贵中炮身亡,玄武门失守,清军退至内城。叶志超乃率部乘雨夜弃城沿义州大道北逃。途中遭日军伏击,人马自相践踏,伤亡甚众,至26日,残部北渡鸭绿江退入中国境内。
  平壤之战日军死伤705人,清军阵亡2000余人,被俘683人,以清军的惨败而告结束。日军在占领朝鲜后,不久便把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扩展资料

致远舰

  致远舰是钢壳巡洋舰,英国Armstrong厂建造,造价84万5千两白银,1887年完工,于当年11月回国。全长250呎,宽38呎,吃水15呎,排水量2300吨,穹面装甲2至4吋厚;四座锅炉7500匹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8节。乘员202人,管带相当陆军副将。装备三门21公分Krupp主炮(舰首双联装,舰尾单管,在半封闭式炮塔中),两门15公分Armstrong主炮,八门57公厘炮,六门轮转式(Gatling)机炮,四支18吋鱼雷发射管。
  本级舰在订造之初即根据济远舰的缺点加以改进,由于同时又向德国订造了经远与来远二舰,所以英德两国在暗中较劲,互相批评对方的缺点。在设计方面英国认为封闭式炮塔被击中时将造成更大的伤亡,所以致远、靖远二舰的主炮塔都是后面开敞的半封闭式。英国的设计概念应是有实战经验为根据,因为到了丰岛海战后,连济远舰都把原有的炮塔给拆除了。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致远舰激战五小时弹尽且受重创后,舰长邓世昌欲冲撞日舰吉野与之同归于尽,结果被鱼雷击中锅炉爆炸而沉没,同舰官兵246人同殉职,邓与其爱犬同沉。仅7人获救。
  致远舰沉没地点是现今辽宁省东港市大鹿岛西南16.9公里的海域,近年国家已开始计划打捞。其实最初致远的主桅在低潮时仍露在海面上,后被当地渔民锯掉变卖了,二战期间日本人亦曾打捞一些物件。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