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朝的覆亡
扩展资料
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 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③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并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起了重要的作用。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④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⑤辛亥革命尽管没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节选自张连合、陈伟国《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与救国探索》(《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1-2)
扩展资料
如何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
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可以从两种角度去认识:一种是从主客观方面去认识,一种是从具体原因方面去认识。从主客观来看,一是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一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从具体原因方面来看,可从纲领、农民、政党、军队等四个因素去分析:
①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没有认清真正的敌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终归失败的原因之一。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二次革命”中国民党人虽然掌握了一些军队,但并不是统一的革命力量,护法运动则依靠军阀的力量,因此每当遇到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就不能不失败。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武昌起义爆发前实际上已名存实亡,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也与同盟会的涣散、领导成员政见不一有关。
节选自张连合、陈伟国《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与救国探索》(《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1-2)
扩展资料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从历史趋势来看,清政府在镇压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签订《辛丑条约》、实施新政破产后,其腐朽、反动的本质进一步暴露。随着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近代中国两大社会矛盾趋于汇流,集中体现为中国人民同清朝政府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由改良发展到革命已成为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所以,20世纪前十年,辛亥革命发生的条件己经成熟。具体表现在:第一,革命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经济上,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物质基础;阶级力量上,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成长起来,为量进一步壮大;思想上,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革命逐渐成为社会主要思潮;组织上,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同盟会的成立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政党统一领导的新阶段;政治上.三民主义的提出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共同的奋斗纲领,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第二,革命形势的日益高涨。清廷立宪失败后进一步孤立衰落,革命势力在收回利权的斗争和武装起义中人断壮大。第三,革命时机成熟。保路运动调动湖北新军,清廷在湖北统治空虚,为武昌起义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时机。
节选自张连合、陈伟国《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与救国探索》(《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1-2)
扩展资料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
衡量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基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基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统治,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从革命的最终结果看,这两个基本目的都没有达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扩展资料
辛亥革命彻底革了封建帝制的命
方志钦
众所周知,辛亥革命是一次不彻底的和失败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的革命。这是我国史学界公认的定论,毋庸置疑。但是不能因此推论:辛亥革命在任何方面都是不彻底的、失败的。细想起来,辛亥革命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彻底的、成功的,就是推翻了中国历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
对辛亥革命彻底推翻封建帝制的丰功伟绩,文学界历来估价不高。原因是:作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它是失败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是大前提。辛亥革命只赶跑了一个皇帝和去掉一条辫子。这是小前提。大前提没有解决,只解决了小前提,好像是无关大局。何况,赶跑了高踞全国臣民之上的大皇帝,却换来了一大批割据一方的中、小皇帝——军阀、土豪、恶霸,好像得失相当,甚至得不偿失。当然,辛亥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它的成就比起新民主主义革命。自然相差甚远。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方面是齐批判旧民主主义革命缺陷的基础上前进的,另一方面是在继承旧民主主义革命成果的基础上前进的。批判方面,过去言之甚多;而继承方面,则言之甚少。其实,在没有皇帝统治的条件下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自然要比有皇帝方便得多。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军阀割据,确给各地的红色政权的存在提供了可资利用的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是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主义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它们可以在许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于1649年处死国王,并一度成立共和国,但在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后,变为君主立宪,终于又恢复了君主。1789年开始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号称典型,但从1789至1792年并不是实行共和制,而是君主立宪制。直到1793年把国王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以后,才宣布成立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共和国成立后,出现帝制(或国王)的复辟多次,计有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1815年,拿破仑一世专政)、波旁王朝复辟(1814~1830年)、七月王朝(1830—1848年)、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路易·波拿巴专政)。说来奇怪,法国最后一个皇帝路易·波拿巴是靠普鲁士军队推翻而不是靠法国人自己打倒的。客观上是普法战争宣告了法国君主制的告终。从进攻
巴土底狱至普法战争的82年中,法兰西有过两次共和国:第一共和国(1792~1804年)享寿12年,第二共和国(1848—1852年)享寿4年。两次共和闽总共才只不过历时16年,而实行君主制的时间累计部长达66年之多。欧洲许多经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尚保留过长时间的君主制,有的甚至保留至今。其他类似情况,多得不胜枚举。虽说衡量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不应以是否保留君主制(其实有的是君主立宪制)为主要标准,但君主制毕竟是封建制度遗留下来的赘疣,保留了它,必然还要保留与之相应的大量的封建残余,终究或多或少给资本主义社会带来旧时代的消极影响。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却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女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使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在世界历史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要经过许多艰难曲折的,并没有出现过一帆风顺的情况。英、法两国可以为鉴。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力量严重不足,故虽经许多艰难曲折,还是不能完成革命的任务。对此,史学界早有共识.毋庸多言。但是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完成得比较好的英、法,一个(英)却没有完成彻底消灭君主制的任务,另一个(法)却要经过三起三落,费时82年才彻底消灭君主制。相比之下,软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却是首年起义,次年推翻帝制,其后并迅速平息了两次复辟活动,从此再无人敢问津帝制。对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这个大奇迹,能认真注意到的学者,能有几何?
摘录自《辛亥革命史论文集》,广东省民国史研究会、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一版
扩展资料
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原因
主观上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幻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他们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这些都为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提供了有利条件。
客观上:①帝国主义的支持。帝国主义和各种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力量强大,经验丰富。他们施展各种手段抵制和破坏革命,为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提供了坚实后盾。②立宪派与旧官僚的内部破坏。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在革命的紧急关头也乘机进攻革命党人,迫使革命党人向袁世凯妥协退让。③袁世凯的个人因素。袁世凯掌握了清朝全部统治大权,拥有雄厚的军事力量和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他施展反革命两手,软硬兼施,极尽欺骗之能事,最终骗取了革命党人的信任,篡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
节选自张连合、陈伟国《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与救国探索》(《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