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二历史 -> 高二上学期 -> 第一章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第二节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18:31:56阅读:nyq
字号:|


扩展资料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l-1506年)是西班牙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哥伦布年轻时就是地圆说的信奉者,他十分推祟曾在热那亚作过监狱的马可.波罗,立志要做一个航海家。
  他在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哥伦布是个意大利人,自幼热爱航海冒险。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想往印度和中国。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都遭拒绝。一方面,地圆说的理论尚不十分完备,许多人不相信,把哥伦布看成江湖骗子。一次,在西班牙关于哥伦布计划的专门的审查委员会上,一位委员问哥伦布:即使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回到出发港,那幺有一段航行必然是从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么能爬上来呢?对此问题,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哥伦布也只有语塞。另一方面,当时,西方国家对东方物质财富需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黄金。其中香料是欧洲人起居生活和饮食烹调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产。当时,这些商品主要经传统的海、陆联运商路运输。经营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团也极力反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计划。哥伦布为实现自己的计划,到处游说了十几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后慧眼识英雄,她说服了国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资助哥伦布,使哥伦布的计划才得以实施。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哥伦布以为到达了印度。后来知道,哥伦布登上的这块土地,属于现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他当时为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
  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回到西班牙。此后他又三次重复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后来,一个叫做亚美利哥的意大利学者,经过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伦布到达的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新的大陆。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但是,这块大陆却用证实它是新大陆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亚美利加洲。
  后来,对于谁最早发现美洲不断出现各种微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结论是不容置疑的。这是因为当时,欧洲乃至亚洲、非洲整个旧大陆的人们确实不知大西洋彼岸有此大陆。至于谁最先到达美洲,则是另外的问题,因为美洲土著居民本身就是远古时期从亚洲迁徙过去的。中国、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达美洲也是极为可能的,但这些都不能改变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
  哥伦布的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使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那以后,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 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一种全新的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扩展资料

好望角为什么好望不好过

  位于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重要陆地标志。好望角的发现,是一场海上风暴送给葡萄牙探险巴塞少缪·迪亚士意外礼物。
  1487年7月,32岁的迪亚士奉葡萄牙国王之命,率3艘探险船沿非洲西海岸南下,踏上了驶往印度洋的未知之路。当船队到了南纬33度的地方时,突然遇上了风暴,在海上漂泊了13个昼夜。风暴停息以后,迪亚士决定向东航行,可一连行驶了好几天仍未发现非洲西海岸的影子。迪亚士凭着丰富的航海经济推断,船队已在风暴中绕过了非洲的最南端。于是船队改变航向朝正北航行,几天之后果然看见了东西走向的海岸线和一个海湾(即今南非的莫塞尔湾。)但船员们都不愿继续东行冒险,迪亚士只好率船队返航。
  返航途中接近一个伸入海中的海角,不料风暴再次降临,海面巨浪滔天。船队在风浪中经过两天奋力拼搏,才绕过骇人的海角,驶进风平浪静的非洲西海岸。望着令人生畏的海角,迪亚士将它命名为"风暴角"。1488年12月,船队回到里斯本,迪亚士向国王裘安二世描述了自己的探险经过和命名为"风暴角"的海角,国王认为,绕过这个海角就有希望进入印度洋,到达朝思暮想的黄金国印度,于是就将"风暴角"改名为"好望角",并一直沿用至今。
  此后,好望角就成为欧洲人进入印度洋的海岸指路标。但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好望角海域几乎终年大风大浪,遇难海船难以计数,以致有"好望角,好望不好过"的说法,1500年,"好望角之父"迪亚士正是在此走完了人生旅程,好望角成了他的绝望之角,葬身之所。自迪亚士发现好望角以来,这里就以特有的巨浪闻名于世。据海洋学家统计,这一海区10多米高的海浪屡见不鲜,6米~7米高的海浪每年有110天,其余时间的浪高一般也在2米以上。好望角不仅是一个"风暴角",还是一个"多难角",从万吨远洋货轮到数十万吨级的大型油轮都曾在此失事,其罪魁祸首就是这一海区奇特的巨浪。1968年6月,一艘名叫"世界荣誉"号的巨型油轮装载着49000吨原油,当它驶入好望角时遭到了波高20米的狂浪袭击,巨浪就像折断一根木棍一样把油轮折成两段后沉没了。据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不完全统计,在好望角海区失事的万吨级航船已有11艘之多。在南部非洲的海图上,都有关于好望角异常大浪的警告。
  好望角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巨浪呢?水文气象学家探索了多年,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好望角巨浪的生成除了与大气环流特征有关外,还与当地海况及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好望角正好处在盛行西风带上,西风带的特点是西风的风力很强,11级大风可谓家常便饭,这样的气象条件是形成好望角巨浪的外部原因。南关半球是一个陆地小而水域辽阔的半球,自古就有"水半球"之称。好望角接近南纬40度,而南纬40度至南极圈是一个围绕地球一周的大水圈,广阔的海区无疑是好望角巨浪生成的另一个原因。
  此外,在辽阔的海域,海流突然遇到好望角陆地的侧向阻挡作用,也是巨浪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西方国家常把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称为"咆哮西风带",而把好望角的航线比作"鬼门关"。

(摘自中国海洋报1038期)

返回


扩展资料

教皇子午线的划定


  哥伦布和达·伽马的地理发现提出了关于新发现地区的主权归属问题。当时流行两种观念:第一,基督教国家有权力占领异教徒的国土;第二,教皇有权力决定尚未被基督教统治者所占领的土地的主权归属。早在1454年,教皇尼古拉五世就颁布一道敕书,把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发现的领土送给葡萄牙人。
  当哥伦布在第一次探险中发现美洲后回到西班牙时(当时他相信他所到达的地方就是印度),西班牙宫廷害怕葡萄牙和它争夺这个新发现的“印度”,便要求教皇亚历山大六世承认西班牙对于这块土地的主权。1493年5月4日数是确定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约等于3英里)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并且把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西班牙,该线以东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葡萄牙。1494年,西、葡两国又缔造托得西拉斯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当时西班牙人认为自己在这个条约中占了便宜,相信到印度去的航路是在西方。但是实际上这条分界线使得葡萄牙人取得了绕非洲到印度去的航路上的所有据点。

 


扩展资料

麦哲伦生平

  麦哲伦1480年生于葡萄牙北部的一个破落的骑士家庭。10岁左右进入王宫服役,充当王后的侍从。16岁时进入葡萄牙国家航海事务厅,因而熟悉了航海事务的各项工作。
那时哥伦布已经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达·伽马也从印度返航并带回了巨大的东方财富。怀着对东方财富和远洋探险的向往,麦哲伦1505年参加了海外远征队,从此开始了远洋探航的生涯。在这次远征印度、马六甲、马来群岛的过程中,为了与阿拉伯人争夺贸易地盘、取得亚洲南部海洋的霸权,远征队与阿拉伯商人和沿途的居民打过几仗,麦哲伦因而也三度负伤。
  麦哲伦伤愈后,在返回葡萄牙的途中船只触礁。在大家心灰意冷之际,麦哲伦挺身而出,带领幸存的海员克服重重的困难,直到得到援救。由于这次事件,麦哲伦被提升为船长,被留在了印度。此后,麦哲伦在印度和东南亚一带参加了殖民战争,并在这一带进行了探索和游历
  他从实地了解到在东南亚群岛的东面是一片汪洋大海。他坚信地球是圆形的,并猜测在这片大海的东面,肯定是哥伦布发现的美洲大陆。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次环球探航。1513年麦哲伦回到葡萄牙。他一再请求国王允许他组织船队进行环球探险,然而国王却不理睬他,绝望的麦哲伦只好在1517年离开祖国,投奔西班牙塞维利亚城的要塞司令。要塞司令非常欣赏他的才能和魄力,不仅把女儿嫁给他,还向西班牙国王举荐了他。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计划得到西班牙国王的批准,与他签署了远洋探航协定。
  按照协定,麦哲伦被任命为探险队的首领,所率船队的船只由国家提供,航海费用由国家负担。探险过程发现的任何土地,全部归国王所有,麦哲伦充任总督,新发现的土地的全部收入的二十分之一归麦哲伦所有。为了监督麦哲伦,国王又派了皇室成员作为船队的副手。
  1519年9月,麦哲伦率领一支由200多人、5艘船只组成的浩浩荡荡的船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城的港口出发,开始了环球远洋探航。
经过两个多月的海洋飘泊船队,越过大西洋来到巴西海岸。船队沿海岸向南继续航行,在第二年一月来到了一个宽阔的大海湾。
  “海峡找到了!”“海峡找到了!”
  海员们高兴地欢呼起来,以为已到达了美洲的南端,可以进入新的大洋了。然而随着船队在海湾中的前进,发现海水变成了淡水,原来此处只是一个宽广的河口,这就是今天乌拉圭的拉普拉塔河的出口处。
  船队继续向南前进。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刚好相反,三月的南美洲已临近冬季,风雪交加,航行极其困难。月底,航队来到圣胡利安港,并在这里抛锚过冬。
由于几次探索海峡的失败,大多数海员都感到灰心丧气,有三个船长也借机反对麦哲伦。麦哲伦设下计谋平定了这次叛乱,避免了探航半途而废的结局。
  经过近5个月的休整,到了8月,又到了这个地区春暖花开的季节,麦哲伦又率领船队出发了。由于有一艘船在5月份的探航中沉没,此时只剩下4条船了。
  两个月后,船队在南纬52度处又发现了个海口。这个海峡弯弯曲曲,忽窄忽宽,港汊交错,波涛汹涌。麦哲伦派出一艘船去探航,然而这艘船却调转船头逃回了西班牙。麦哲伦只好率领着剩下的3条船像钻迷宫似的在海峡中摸索着前进。麦哲伦以坚强的意志率领船队前进。在这个海峡迂回航行1个月后,他们终于走出海峡西口,见到了浩瀚的大海。向来以沉着、坚定著称的麦哲伦激动地掉下了眼泪。
  为了纪念麦哲伦这次探航的功债,后人把这条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峡”。如果你打开世界地图,就可以在南美洲的南端,南纬52度的地方找到它。
  船队在这片大洋中航行了3个多月,海面一直风平浪静。因此,他们就为它取了个名字叫“太平洋”。
  1521年3月初,在水尽粮绝、人人疲乏虚弱之际,航队来到了富饶的马里亚那群岛,受到当地居民的热情款待。3月底船队来到了菲律宾群岛。当麦哲伦原来从马六甲带走的仆人亨利用马来语与当地土人对上话时,麦哲伦是多么激动啊!他的环球航行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他从西方向西航行终于到达了东方,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地球的的确确是圆形的。
  为了征服这块盛产香料的富饶土地,这个坚韧果敢却满怀野心的麦哲伦,企图利用当地部族间的矛盾来达到他的目的,然而在一次与当地部族的冲突中,麦哲伦被杀害了。最后,麦哲伦的助手烧掉一条破烂不堪的船,带领仅存的两条船载满香料越过马六甲海峡,经印度洋、过好望角,辗转一年多,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了西班牙。这时,整个船队仅剩下一条船与18名船员了。
  从1519年9月到1922年9月,麦哲伦和他的船员们,花了整整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人类的第一次环球一周的航行。麦哲伦虽然死去了,但是他对后世航海和科学事业所做的贡献,却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忘记的。




扩展资料

近代早期的殖民征服

  地理大发现只不过伊比利亚人民进行海外扩张的序幕,葡萄牙和西班牙很快就走上了殖民征服的道路,分别在东方和新大陆建立了各自的殖民帝国。
  葡萄牙东方殖民帝国的建立
  葡萄牙人从15世纪起就在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刚果、安哥拉等地设立了许多据点。6世纪初,葡萄牙又占领了东非海岸的莫桑比克、索法拉、基尔瓦等地,并把这些据点作为从西欧到达东方这条航线上的补给站。为了控制绕非洲到印度的航路,葡萄牙夺取了作为红海和波斯湾锁钥的索科特拉岛和霍尔木兹岛。1509年,葡萄牙人在阿拉伯海的第乌港附近击败了数量上占优势的穆斯林舰队,进而确立了印度洋上的海上霸权。为了控制印度而夺取卡利卡特的企图虽然失败了,但却于1510年攻占了果阿,建立自己在东方的殖民据点。接着入侵了锡兰(今斯里兰卡)。1511年,它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这是通往东南亚的交通咽喉。后来,葡萄牙人继续侵占了印度西海岸的第乌、达曼及孟买。此外,还在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及摩鹿加群岛(今马鲁古群岛)建立商站。在中国又夺取澳门,作为经营东亚贸易的中心。
  随着葡萄牙帝国在东方地位的确立,往日与印度进行贸易的阿拉伯商人和威尼斯商人的地位逐步下降。这个帝国由少数岛屿和散布于绕非洲去东方的航道上的沿海商埠组成,它们在战略上都是重要的据点。葡萄牙人依靠它们得以控制伸展到东半球的航路,保证了葡萄牙商船畅通无阻地往来于欧亚之间,在航路上每隔一定距离都有一个停泊处,以补充食物和修整船只。葡萄牙就这样成为垄断欧亚之间及中国、日本和菲律宾之间贸易的霸主。
  为什么人口只有200万的葡萄牙人能够入侵有高度文明的、人力物力并不匾乏的亚洲诸国?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葡萄牙有强大的海军,特别是其战舰上的大炮及射击技术,是举世无敌的,能摧毁对方的舰只,这就使葡萄牙人能打败阿拉伯商人的势力,能够控制印度洋。第二,葡萄牙人征服的成功,也是由于利用印度内部的弱点。当葡萄牙人到来时,北印度正在被莫卧儿人征服,而莫卧儿人对商业又不感兴趣。而南印度,特别是马拉巴海岸则处在互相争夺不已的印度地方势力的控制之下。
  但是葡萄牙人的力量也有其局限性,他们不擅长陆地作战,(人力有限),因而未能征服印度次大陆,它们只能控制沿海据点。
  葡萄牙人也插手美洲新大陆,它入侵美洲是在1500年。这一年葡萄牙国王派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去印度,但是途中在赤道海流的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飘流到南美洲巴西登陆,于是巴西就成为葡萄牙的领地。



扩展资料

瓦斯科·达·伽马

  瓦斯科·达·伽马1460年出生,是葡萄牙的著名航海家,他开辟了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
  14—15世纪时的西欧,发展迅速,对外贸易交流也发展起来。由于《马克·波罗游记》对中国和印度的精彩描述,使西方人认为东方遍地是黄金、财宝。然而原有的东西方贸易商路却被阿拉伯人控制着。为了满足自己对黄金的贪欲,欧洲的封建主、商人、航海家开始冒着生命危险远航大西洋去开辟到东方的新航路。
  1497年夏天,达·伽马奉葡萄牙国王之命,率领着由四艘船只组成的远征队,从里斯本南部的海港出发,开始了前往印度的航行。
  船队由到过非洲南端好望角的航海家迪亚士领航,经过整整四个月的航行,终于抵达好望角。好望角犹如一个死亡角,在遭受3天3夜狂浪骤雨的袭击之后,船队终于绕过好望角,进入了印度洋。
  1498年4月,远征队来到肯尼亚的马林迪。在这里,他们得到了一位有经验的阿拉伯领航员。在他率领下,达·伽马一行得以安全地横越印度洋,于5月20日抵达印度西洋岸重镇科泽科德。
  达·伽马他们一上岸,便被这里的繁荣富庶与异国风光给惊呆了。当一个会讲葡萄牙语的阿拉伯人告诉他们,这里有很多红宝石、绿宝石、有很多香料、丝绸时,他们是多么高兴啊!他们用国内带来的物品和金钱与印度人交换当地的土产、宝石、香料等,价格的便宜,让达·伽马他们的心里都乐开了花。
  达·伽马在科泽科德竖立了一根显示葡萄牙权力的标柱,正如他在这次航行的途中所竖的其它标柱一样,暴露了他殖民者的强盗嘴脸。长期垄断这里贸易的阿拉伯商人,把他们视作自己的竞争对手,并逼迫他们在8月底离开了科泽科德。
  回国途中,由于没有向导,达·伽马他们历尽千难万险。坏死病在船员中漫延,不少人因而病倒、死亡。由于暴风雨袭击,船队被冲散。当达·伽马于1499年9月带领船队回到里斯本时,人员已经不到出发时的一半了。
  达·伽马首航印度的成功,使葡萄牙举国为之欢腾,国王也极为高兴,下令授予达·伽马贵族称号,并赐给他许多的钱财和地产。此外,从海外带回的各种财物,也卖了许多钱,使船队中每个活着回来的人都发了大财。
  这次航行的成功,激起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的疯狂热情,从此开始了一个殖民掠夺扩张的新时代。
  1502年2月,达·伽马奉命向印度洋做第二次航行,以便建立葡萄牙在印度洋的霸权。达·伽马率领十艘船组成的船队,一路上耀武扬威,向沿途居民进行挑衅、威胁、宣布宗主权,还截掠商船、屠杀船员、商人与渔民。到达印度后,又攻占了那里的重镇科泽科德和权钦,使它们成为葡萄牙在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的根据地。
  1503年9月,达·伽马回到葡萄牙,成了全国最富有的贵族。
  1524年9月,达·伽马又被任命为葡萄牙在印度的总督,第三次到达印度。然而,此时他已年老体衰,到任不足3个月便病逝,了,此时正是1524年12月24日。达·伽马的一生既是航海家的一生,也是早期殖民者掠夺的一生。他开创的新航线,开辟了欧洲进行殖民掠夺扩张的新时代。




扩展资料

西班牙对中南美洲的殖民征服

  西班牙在海外建立的殖民地,要比葡萄牙的殖民地大得多,其主要部分在美洲新大陆。新大陆盛产金银,与东方香料有同等或更大的价值,因此西班牙便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到这里。以后,西班牙殖民势力向太平洋西南角的延伸是1564—1571年完成对菲律宾群岛的入侵和征服。
  1500-1518年是对新大陆的探险时期,在这个时期,继西班牙人之后,西方各国派来的许多航海家在新大陆上到处探索。1519年,西班牙贵族出身的赫南多·科泰斯离开十年前已被征服的古巴,去远征北美大陆上的印第安人阿兹特克帝国,这就开始了大陆殖民地征服的时期。科泰斯1519年3月在离今韦腊克鲁斯不远的大陆海岸登陆,率领的队伍只有600人,携带少数小型炮及13支步枪,16匹马。为了表示决心,在登陆后他就凿沉了船只。
  科泰斯十分阴险狡诈。在与印第安人进行一些战斗后,他就和与阿兹特克帝国为敌的印第安人部落达成协议,得到他们的种种帮助,如供应粮食及人力等等。同时,他又诱使阿兹特克“皇帝”接待他,允许他进入“帝国”首都。乘这位皇帝不备之际,科泰斯背信弃义地擒获了他,作为人质。于是他轻而易举地征服了这个帝国。但是他毁坏印第安人寺庙的行为激起了印第安人的愤慨,他们于1520年起义反抗。阿兹特克“皇帝”在战乱中被杀,科泰斯趁黑夜仓皇逃出首都。这次起义使他失去1/3的人力及大部分辎重。但是和地结盟的印第安人继续援助他,古巴也派来增援部队。数日后,他带领800名西班牙士兵, 25000名印第安人,与阿兹特克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1521年8月,阿兹特克残余的守城者被迫投降,阿兹特克帝国就这样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西班牙对于印加“帝国”的征服更为残忍恶毒。西班牙征服者的首领是弗兰西斯科·皮萨罗,他从西班牙国王取得了侵占巴拿马以南太平洋沿岸的权利,并且事先就被封为秘鲁的统治者。1531年,他和他的四个兄弟一道率领远征军入侵印加帝国。当时他只有比180人,大炮2门,马27匹。1532年11月15日他的队伍到达卡贾马卡城。第二天印加的统治者阿塔华尔巴应皮萨罗的邀请前来赴会,后者却乘机抓住了这位手无寸铁的“皇帝”,当场屠杀了“皇帝”的许多随从。这位“皇帝”被迫拿出大量赎金——22英尺长17英尺宽的一间屋子里堆满7英尺高的金银财宝。在夺取了这些财物后,皮萨罗背信弃义地杀死“皇帝”。在打败印第安人的抵抗后,皮萨罗进入“帝国”首都库斯科城大肆抢劫。这样,印加“帝国”也被西班牙人征服了。1535年,在海岸建立了利马城,作为秘鲁的首府。
  科泰斯和皮萨罗的征服鼓舞了西班牙的许多冒险家,他们也都通过阴谋、暴行以及欺骗等手段在各地建立西班牙的统治。到1550年为止,西班牙已征服葡属巴西以外的整个南美、整个中美及北美一部分土地。1565年西班牙又征服了佛罗里达,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
  西班牙的征服者们多半是不通文墨的武人,他们恃强凌弱,在征服各地的过程中,作出种种伤天害理的事。在完成征服后,他们个个都成为各霸一方的统治者,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西班牙政府不能容忍长久的混乱局面,决定委派官吏到美洲接管各个地方政府,由此建立一个严密的多层次的统治机构,以加强对美洲殖民帝国的控制和榨取。
西班牙殖民帝国的最高机构是印度等地事务委员会,设在西班牙本国,由国王密切监督。该委员会负责任命殖民地官吏,对殖民地事务行使总的管辖权。在美洲殖民地置两个总督管区,一为新两班牙总督管区,它包括北美所有的西班牙领土、四印度群岛、委内瑞拉及东方的菲律宾,首府在墨西哥城;一为秘鲁总督管区,它包括南美的全部西班牙领土,首府在利马。两个总督管区的首脑就是总督,拥有管区内军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总督管区下又分设委员会管区,16世纪两总督区共有十个委员会管区。委员也由国内委派的律师担任。
  土著印第安人是帝国的基本居民。在如何对待印第安人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征服者及其后代主张实行以强迫印第安人劳动为基础的地方领主的统治。但是强大的天主教会出来反对,著名的多明我会的修道士拉斯·卡萨斯宣称印第安人也是国王的臣民,也应享有西班牙臣民的权利,欧洲人应该自食其力,不应靠印第安人的劳动生活。结果建立了一种折衷的制度:地方殖民当局有权向印第安人的村庄定期抽取贡税,并可在付给相应工资的条件下强迫印第安人服徭役。但是这个有偿徭役制不久变质。西班牙人在墨西哥及秘鲁区开办银矿,征发印第安人入矿劳动,实际等于奴隶。银矿中繁重的劳动,使印第安人成批地死去。但是银矿主却靠此发了大财,西班牙政府也得到了额外的财政收入,矿主向国王政府纳税的税率为产量的1/5。1500-1650年间从美洲流到西班牙的金银多得令人咋舌,有16000吨白银,180吨黄金。
  在西属殖民地上,畜牧业和农业也发展起来。大牧场使用印第安人劳动,这些印第安人实际上沦为农奴。大种植园生产单一农作物,使用的是从非洲贩运来的黑人奴隶。
西班牙一开始就对美洲殖民帝国实行杀鸡取卵的政策。它不像后来的英国,不知道怎样对北美殖民地实行那种有系统的榨取,也不知道怎样使殖民地成为宗主国的工业品市场和廉价原料供应地,而是一味贪婪地搜刮美洲的金银财富。当然,这种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客观条件所决定的:一方面美洲有大量金银可采,另一方面西班牙国内的经济发展,还没有达到向殖民地提供工业品的水平。西班牙国内之缺少工业,与阶级结构有密切关系。贵族和高级教士只占全部人口的2%以下,但是所拥有的土地却占全国土地总数的95%~97%,并且享有免税的特权;占总人口95%的农民几乎都是无地的;占总人口3%的商人、下级牧师和自由职业者都够不上中等阶级,他们经济力量薄弱,社会地位低下,还不足以发挥新兴资产阶级在发展经济上的作用。商人一旦富有,所渴望的是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借以分享贵族的特权,对投资工业则望而却步。美洲金银的大量涌入,对工业发展也起了消极甚至破坏作用:金银数量的激增造成通货膨胀,工资上涨,工业成本随之昂贵,产品因而无力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这样,美洲金银的榨取,与国内工业的落后形成恶性循环。同时,精力充沛的西班牙人都奔向美洲去做发财梦 ,相应地忽视了发展国内工业。
  西班牙国内工业落后,再加上它的航运业落后,结果导致荷、英两国经济势力向西属美洲殖民地的渗透。荷兰和英国这两个工业及航运业都日趋发达的国家,不但用自己的船只把自己的工业品向西属美洲殖民地输出,而且几乎垄断西属美洲工业品的进口,据统计这类进口约有90%是由荷、英两国商船运往的。本来,西班牙法律禁止外国商人从事对西属美洲的贸易,这次贸易为塞维利亚的商人公会所独占。但是法律的屏障终于抵制不了荷、英两国的经济渗透力,结果在对美洲贸易中荷、英商人排挤了西班牙商人。塞维利亚商人公会也变为荷、英商人的代理人。
  在殖民地贸易方面,西班牙之所以在同荷、英两国角逐中相形见拙,可以说,是自食掠夺美洲的恶果。其原因主要在于:西班牙对于美洲殖民地墨西哥及秘鲁的榨取,使西班牙获得很大的收入,因而无须对其半封建的、以土地为基础的贵族的经济和社会进行重新改组。在1600年以后,当欧洲的近代化国家正在对特权、好战的教会、以权谋私利、重视金银而忽视生产的倾向提出异议的时候,这些做法却在西班牙和西属美洲更加突出了。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