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扩展资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拉丁美洲
独立后的拉丁美洲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经济上大地产的扩大和加强;一是政治上考迪罗独裁统治的盛行。
早在西班牙、葡萄牙统治时期,封建的大地产和大庄园制就是殖民主义在拉美的殖民统治基础。独立后,靠独立战争起家的将军和新官僚变成了新的大地主。他们不仅霸占了西葡殖民原来占有的土地,而且利用特权,巧取豪夺,大肆兼并印第安人的土地。因此,大地产制反而更为加强和扩大了。在20世纪初的墨西哥,一般在园的土地很少在2500英亩以下。占地2.5万英亩以上的庄园在300个,占地6.25万英亩以上的庄园有160个,7.5万英亩以上的庄园有51个,还有11个庄园各占地25万英亩之多。巴西的大种植园面积更为惊人,2000个大地主拥有的土地超过了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丹麦四国面积之和。19世纪后期,随着土地资源新开发,铁路的兴建,单一作物制的进一步发展,外国公司也在拉丁美洲大肆掠夺土地,建立大庄园。1899年在中美洲建立的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占有了中美洲七国全部耕地面积的约28%。
大地产制是产生考迪罗独裁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考迪罗”是西班牙文(Caudillo的音译。意即霸主或军人独裁者。由于大地产制的加强和扩大,严重阻碍了拉美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软弱无力。大地主在政治上一直占有优势。他们同封建教会结成同盟,利用独立战争中发展起来的军队作为夺取政权和维护统治的工具。这种军阀独裁统治是拉美各国大地主专政的一种特殊形式。独立后的拉美各国,除巴西外,名义上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成立了议会,大多数国家还组织了两党制,但都形同虚设,实际上是考迪罗的军阀独裁统治。考迪罗主要通过武装政变夺取政权,并利用暴力维持统治。他们搜刮民财,残酷压迫人民,严重破坏了拉美各国经济的发展。又由于考迪罗代表了不同大地主集团的利益,相互之;同争权夺利,致使政变频仍、内乱不断。墨西哥在1824-1848年间,发生了250次军事政变,更换了31个总统。秘鲁在独立后的100年中,更换了50多个总统。帝国主义入侵后,各国的考迪罗为了维持既得利益,往往勾结和投靠帝国主义,有些国家的考迪罗还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上台。因此,考迪罗独裁统治又是帝国主义侵略拉丁美洲的政治支柱。
扩展资料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民族运动形式和性质不相同
由于各个地区、各个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外来资本刺激下产生的新的经济因素或强或弱,阶级结构的变化有大有小,因而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运动的斗争水平高低不一,形式和性质不尽相同。在亚洲,是一场新型的运动,其主流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同时也存在着处于次要地位的旧式的反帝反封建起义,如朝鲜的甲午农民战争和义兵运动、中国的义和团运动等),列宁称之为“亚洲的觉醒”;在非洲,斗争水平相对落后,主要仍为旧式的反帝民族独立斗争(同时也存在着不居主导地位的新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独立运动,埃及抗英战争等);在拉丁美洲,则主要是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扩展资料
民族解放运动呈现出新特点的历史条件
首先,瓜分世界是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从总体上说,这一时期的亚、非、拉美民族解放运动,是在帝国主义疯狂强占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帝国主义同被压迫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都已空前尖锐的情况下发生的。其次,帝国主义从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列强向亚、非、拉美国家进行大量的资本输出,这种输出客观上程度不同地促进和加速了这里新的社会经济关系——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壮大;新的意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出现和日趋成熟。逐渐成长起来的民族资产阶级成了运动的领导者,要求摆脱帝国主义的限制和突破本国封建势力的阻碍,进一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这就必然给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赋予反帝反封建的新内容和新特点。
扩展资料
亚洲的觉醒的主要特点和重要意义
主要特点有:第一,它的主要内容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尤其是资产阶级革命;第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建立了本阶级的革命团体甚至政党,提出了自己的斗争纲领,以此来领导和联合社会各阶层,进行更自觉、更明确和更有组织的斗争;第三,各被压迫民族在争取独立斗争中互相声援和支持。
重要意义是:首先,争得了不少成果,特别是开辟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新时期。其次,它标志着亚洲各国人民已作为一支反对帝国主义的强大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斗争的舞台,在客观上成了西方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亚洲变成反帝的重要阵地。最后,它为后来的革命提供了历史经验和教训,指明了方向,传播了民主思潮,给亚洲各国走上独立道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扩展资料
亚洲革命风暴”与“亚洲觉醒”的比较
赵 华 王继伟
19世纪中期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分别掀起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分别被称为“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的觉醒”。这两次运动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史上都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世界民族解放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现就这两次运动做一简要比较,看一下这两次民族解放运动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差别。
1.相同之处
(1)背景和任务方面:①两次民族解放运动都是在面临西方殖民侵略,许多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兴起的。②都具有新的时代特点:亚洲革命风暴时,许多国家既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又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这种任务上的双重性,是亚洲各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之前所不具备的;亚洲觉醒时,各国的斗争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反映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中外反动势力日益走了勾结的时代特点。
(2)性质方面:两次民族解放运动大都担负着反对外国资本主义殖民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因此,往往都具有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
(3)影响方面:①都沉重打击了殖民者;②为后来各国的革命运动提供了经验教训;③客观上具有相互支援的作用,一方面亚洲各国的斗争之间具有这个特点,另一方面,亚洲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对欧洲各国工人运动也起到了客观上的声援作用,正如马克思在谈到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对英国的影响时所说的:“如果有一个大市场突然缩小,那么危机的来临必然加速,而目前的中国的起义对英国正是会引起这种影响的。”“可以大胆地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这个普遍危机一旦扩展到国外,直接随即而来的将是整个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2.不同之处
(1)背景方面:①所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不同,亚洲革命风暴时,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亚洲觉醒时处于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帝国主义时期)。②外国资本主义殖民侵略的手段有别:前者时主要是进行商品输出,后者时主要是进行资本输出。③19世纪中期时,亚洲国家基本上没有产生新的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基本都是旧式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出现了新的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新的革命纲领,即在反侵略和反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增加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的内容。
(2)性质方面:亚洲革命风暴属于旧式的民族解放运动,没有超出传统的农民战争的范畴;而亚洲觉醒则是指亚洲的斗争由旧式的农民起义的斗争开始,逐渐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所代替的亚洲历史的新发展,尤其是按照列宁的解释,则“亚洲的觉醒”的根本含义是指当时亚洲的资产阶级革命。
(3)领导力量方面:亚洲革命风暴由农民领袖或封建王公领导;亚洲觉醒则除了由农民领袖领导以外,更多的是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
(4)主要参加者不同:亚洲革命风暴时,主要参加者为封建王公、农民;亚洲觉醒时主要参加者是民族资产阶级、工人和社会其他阶层。
(5)斗争方式不同:亚洲革命风暴以武装起义为主要斗争方式;而亚洲觉醒时则是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相结合,呈现出由改良到革命的转变过程。
(6)结果方面:亚洲革命风系基本上都被镇压下去;亚洲觉醒时各国革命虽然也基本上最终归于失败,但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一中华民国,使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7)地位方面:亚洲革命风暴是亚洲各国人民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亚洲觉醒则开创了亚洲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新时期,标志着亚洲各国人民作为一支反帝斗争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为后来各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