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文学和艺术
扩展资料
《伏尔加河纤夫》
作品表现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的苦难生活。这幅画以有力的造型和豪放的笔法,揭示了劳动人民所受的野蛮剥削,同时也表现了蕴藏在他们身上的力量。为了创作这幅画,列宾住到了伏尔加河畔,和纤夫们交朋友,对纤夫生活作了长时间的观察,才最后完成。画中11个贫苦辛劳的纤夫,个性极为分明,虽然人物与背景的关系不够自然,影响了整个画面空间的真实感,但人物形象本身,确实能使人联想到民歌《船夫曲》里所表达的那种低沉雄壮而又悲怆的境界。
扩展资料
《日出·印象》
莫奈(1840—1926)是法国著名画家。15岁时就以画漫画而出名。后来,他认识了青年画家欧仁·布丹,在布丹的影响下,他逐渐了解了千变万化的大自然是最好的绘画题材,于是他放弃了漫画。1859年,他到巴黎学画。1874年,他同其他二十多位法国画家一起组成了一个“无名画家协会”,在巴黎举行一个画展,引起了很大轰动。其中,莫奈的画《日出·印象》更是令人瞩目。这幅画表现了在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透过晨雾观看太阳初升的瞬间印象。在晨曦的笼罩下,天空和海水都呈现出一种橙黄和淡紫的色彩。海上和岸边的景物模糊不清:三只小船由近及远,似沉似现,海面平静,水浪轻摇,小船似乎在缓缓地前进,船上的人物依稀可见;远处的吊车、工厂的烟囱,隐隐约约,迷漫在雾气之中,融化在太阳初升时的朦胧光色里,生动地表现了日出时的情景。有一位评论家在看了画展后,写了一篇文章,借这幅画的题目大加嘲讽,说莫奈等画家是一群“印象主义者”。不料,“印象派”这个名称从此在画坛上确立,《日出·印象》成了这一画派的标志。
扩展资料
《向日葵》
凡高的大量作品是响亮和明朗的,好像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凡高的妹妹说,他自小即理解“花魂”。他画的《向日葵》用变化丰富的黄颜色和有力的笔触,表现出花朵的飞动的神态和秋天成熟了的葵子饱满沉实的质感。而淡蓝色的背景与黄花相衬,更加强了欢快嘹亮的调子。人们如果确能真诚相爱,生命则将是永存的。这是凡高的愿望和信念。在凡高和他的兄弟的合葬墓地周围,种满了象征凡高理想的向日葵。
扩展资料
拾穗者
时 期:1857年
创作者:让-弗朗索瓦·米勒 法国
这是米勒最著名的一幅油画。三位农妇在收割完的土地上拣拾麦穗,长时间的弯腰劳动,使她们有些不支。远处打谷场上那丰收的景色并没有使她们得到快慰。或许因为所拾的,才是她们真正的收获。整个画面用色明快,鲜亮。而近处的三个农妇周围色调变重,这无疑是作者表现主题的一种手段。
扩展资料
睡莲
时 期:1916-1923年
创作者:克洛德·莫奈 法国
睡莲是莫奈晚年最重要的作品。在群青、湖兰的水面上,“睡莲”的红花白蕊简洁、飘逸。几笔涡形的绿色勾画出水的波动,造成闪动的效果。画面上的蓝、白、红等色彩充分体现出来,视觉印象非常强烈。这幅作品用率意的方法,以超出写实的严谨,达到一种中国艺术“写意”的形态,体现出一种精神自由状态中的梦幻感。无疑,它构思的奇特、笔触的灵动、境界的高远,都美妙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