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一地理 -> 初一上学期 -> 第三章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21:40:59阅读:nyq
字号:|


扩展资料

大陆漂移说中的几个概念

泛大陆
  又称联合古陆。大陆漂移说所指晚古生代时期全球所有大陆连为一体的超级大陆。包括北方的劳亚古陆和南方的冈瓦纳古陆。魏格纳(A.Wegener,1915)根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吻合性、地质构造的连续性、各大陆化石的相似性以及古气候和南方大陆晚古生代冰川作用等方面证据,提出了泛大陆的概念,认为从前大陆曾经是一个联合古陆,并且有过多次分裂和漂移。中生代以来,泛古陆逐步解体,遂形成现今的大陆、大洋格局。

冈瓦纳古陆
  又称南方大陆。大陆漂移说所设想的南半球超级大陆。包括今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以及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上述各大陆被认为在古生代及以前时期曾经连接在一起。“冈瓦纳大陆”是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E.Suess)于1885年在《地球的面貌》(The face of the Earth)一书中提出的。根据印度中部冈瓦纳地区石炭纪到侏罗纪地层──“冈瓦纳系”得名。休斯认为,非洲、印度等大陆具有相同的地质历史和古植物群,过去曾是一个统一的大陆。石炭一二叠纪时,南方大陆的大规模冰川活动已由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印度等地发现的冰碛岩所证实。该古陆上发育的大冰盖,其中心在南极洲东部和非洲南部,冰流由此辐散出去。古地磁资料也表明,当时这一带靠近古南极,大冰盖分布于古南纬60°以内。二叠纪时期,南方大陆占优势的植物群是种子蕨类植物舌羊齿,共分布遍及南美洲、中非、南非、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印度,而在包括北美洲、格陵兰、欧亚在内的北方大陆则没有出现这类植物。一般认为,冈瓦纳古陆在中生代开始解体,新生代期间逐渐迁移到现今位置。

劳亚古陆
  又称北方大陆。大陆漂移说支持者所设想的北半球超级大陆。1937年由南非地质学家杜德瓦(A.L.Du Toit)提出(《Our Wandering ContinentS》)魏格纳(A.Wegener)的大陆漂移说认为,在石炭纪以前全陆为一个统一的大陆,即联合古陆或泛大陆。杜德瓦则认为,有两个大陆,一是北方的劳亚古陆,一是南方的冈瓦纳古陆,两者为特提斯海(古地中海)所隔。“劳亚”为劳拉西亚(Laura-sia)的简称,系加拿大地盾其周围地区的古地理名称“劳伦提亚”(Laurentia)与欧亚大陆(Eurasia)的合称。它包括今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北美洲以及格陵兰。这个古陆在中生代期间由于北美大陆的西移和北大西洋的开启而分裂。

特提斯海
  又称古地中海。地史时期存在于劳亚古陆和冈瓦纳古陆之间的海域。今位于欧洲和非洲间的地中海为其残留部分。大体沿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褶皱带分布,自西而东包括今比利牛斯、阿特拉斯、亚平宁、阿尔卑斯、喀尔巴阡、高加索、扎格罗斯、兴都库什、喜马拉雅等巨大山脉,然后转向东南亚,并延伸至苏门答腊和帝汶,与环太平洋海域连通。古地中海可能在晚元古代就已出现,但范围在不同地史时期有很大变化。二叠纪晚期地球上出现一个南北对峙而又互相连接的泛大陆,古地中海范围缩小。三叠纪以后,西部变窄甚至封闭,东部仍很开阔。白垩纪末期开始,海水退出南欧阿尔卑斯地区和东南亚;渐新世末期至中新世,喜马拉雅地区也上升成陆。经过喜马拉雅运动,古地中海东段消失。阿尔卑斯运动形成的褶皱隆起,分割了南欧部分的古地中海,形成现在的地中海、黑海和里海。


扩展资料

海洋的八个海域及法律地位

  海洋指地球表面为海水覆益的部分,其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1%。海洋蕴含着大量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给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给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和矿物;海洋又是联系各国的纽带。迄今为止,各国主要的航行和运输还是在海洋上进行。因此,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人们在海洋上的一切活动,必须由一定的法律规则来调整。1982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签署的《海洋法公约》,就是调整海洋上的国际关系的最权威的法律。该公约已经于1994年11月16日生效。该公约把海洋划分成8个区域,即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群岛水域、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本文仅就海洋的这8个区域及法律地位作一简单介绍。
  领海 领海是沿海国领土主权向海洋扩展的部分,其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12海里,是国家领土的一部分,例如我国的领海宽度就规定为12海里。沿海国的主权及于领海的水域、上空、海床和底土,但应允许外国船舶无害通过,外国飞机未经许可不得飞越他国领海上空。
  毗连区 毗连区是指领海以外邻近领海的海域,其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4海里。我国在《领海及毗连区法》中规定,我国毗连区的宽度为12海里。沿海国在毗连区内可以为移民、海关、卫生、缉私等而行使一定的管辖权。为了执行法律,沿海国有权从毗连区开始对违犯者行使紧追权。
专属经济区 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领接领海的海域,其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这一概念的雏形,最初是由智利在1946年提出的。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有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和建造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及从事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的保护和安全的管辖权力。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有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权利。它们在行使这些权利时,必须遵守沿海国有关的法律和规章。目前,已宣布建立200海里管辖区域的国家有77个,其中55个建立了专属经济区。
  大陆架 大陆架是沿海国陆地领土从领海以外向海洋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及底土。大陆架的宽度是从领海基线量起直到大陆架的边缘。若自然延伸不足200海里,可扩展到200海里,若超过200海里,则不应超过350海里,或不应超过2500米等深线以外100海里。沿海国有在其大陆架上开发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任何国家未经沿海国同意不得在该沿海国的大陆架上从事开发资源的活动,对大陆架享有主权权利,但并不影响其上覆水域及水域上空的法律地位。相间或相邻国家之间的大陆架界限,应由有关国家以协议划定,求得公平解决。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是指连接两面公海或两面专属经济区而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海洋法公约》规定,在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中,所有国家的船舶和飞机可以通过和飞越,沿岸国不应妨碍和不应予以停止,但可为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通过中的外国船舶和飞机必须加以遵守,这制度称为“过境通行制”。但如果国际航行海峡有穿过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航道,连接领海与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由岛屿构成而在岛屿向海一面有在航行及水文特征同样方便的航道,则不适用过境通行制而运用无害通过制。
  群岛水域 群岛水域是指群岛国以连接最外缘岛屿的直线所包围的水域。群岛国的主权及于群岛水域的上空、海床和底土以及其中的资源。在整个群岛水域内,外国船舶有无害通过权。群岛国可在这水域内指定适当的海逍和其上的空中航道对外国船舶和飞机通过,但行使此种权力的外国船舶和飞机不得对群岛国使用武力威胁或武力。
  公海 公海是指海洋上除了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依据《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公海不能由任何国家占有,在其中实行公海自由制度,公海自由包括航行自由、捕鱼自由、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飞越自由、建造人工岛屿和设施的自由和科学研究的自由。公海自由制度适用于所有国家,包括内陆国。
  国际海底区域 国际海底区域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20世纪以后,海底多金属结核的发现极大地吸收了各国的注意,为了不让少数国家垄断海底矿物资源,1967年,马耳他的帕多大使在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海床和洋底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获得大多数国家的支持,这一原则在《海洋法公约》中又得到了具体体现。该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任何国家不得占为己有或主张权利。区域内的资源由国际海底管理局进行管理,采用平行开发制。在该区域内活动所取得的经济利益由管理局公平分配。

摘自:《地理教育》1996年第4期




扩展资料

漫谈死亡之海

  亚洲、欧洲和非洲接壤的地方,过去号称为“五海三洲之地”,以多海而著称,大家熟悉的有地中海、红海、黑海和阿拉伯海以及波斯湾,除此之外,这一地区还有许多湖泊由于面积比北大,也被人们称之为“海”。例如里海、咸海和死海。在上述所有以海相称的水城中,有些由于受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影响,正在走向灭亡,本文择其主要者向大家介绍一下现状。
  地中海 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海,它东西长约3800千米,南北最宽处为1800千米,总面积250万平方千米左右,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岬湾,沿海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每年排入海中的污水过17亿立方米左右,如果加上倾入的垃圾以及过往船只投弃的废物、泄漏的原油就更多了,海水被污染,生态环境遭到了十分严重的破坏,地中海失去了往日的美丽,生物大量地死亡,前不久就有1500多只海豚死于与高浓度污染有关的病毒,蓝鲸死亡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生物学家对此十分忧虑,他们说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地中海将会成为死海。同时从地质学的观点来看,地中海已处于海洋演变的晚期,在地质年代里,地中海属于古特提斯洋的一部分,特提斯洋曾东起亚洲的苏门答腊、经我国的云南、喜马拉雅山系、小亚细亚到欧洲南部,后来由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不断向北推移,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东部连为一体,西部仅剩下地中海以及黑海,目前非洲板块正在不断地向北推移,苟延残喘的地中海终将消失,千百万年以后欧、非大陆连为一体,地中海将彻底地成为历史的遗迹。
  黑海 位于欧洲和中亚之间,面积为41.3万平方千米,仅有博斯普鲁斯海峡与地中海相通,是一个半封闭性的水城,注入黑海的大小河流有300多条,这些河流大多流经欧洲经济发达地区,每年都有大量的工业污染物和农田中的化肥、农药随河水进入海中,据有关资料表明,仅多瑙河一年注入的污染物就有:铬1000吨、磷4万吨、氮50万吨、铜900吨、铅4500吨、水银60吨和石油5万多吨。土耳其人估计:每年进入黑海的工业废弃物达1.7亿吨,如果加上各种船舶倾入的污物和泄漏的油类以及数以百计的沉船所释放出来的化学物质就更严重了。有人称黑海是“欧洲最大的垃圾桶”,黑海海水是越来越黑,海中的生物纷纷死亡。以乌克兰为例,25年来沿岸的海藻有95%的已经消失;罗马尼亚海洋专家统计指出,1950年以前黑海中有海豚100万只,1995年只剩下13万只,海中常见的37种鱼类仅存5种左右,1975年商业捕鱼量为10.3万吨,1995年下降到1.6万吨。拯救黑海目前已经提到了沿海各国的议事日程上来,有关国家签署了《黑海公约》和《敖德萨部长宣言》,制定出了有关让黑海变得清洁的行动方案,要达到这一目的,可能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地努力。
  咸海 咸海位于中亚西南部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交界处。1961年以前平均水位53米,面积为6.65万平方千米,曾是世界上的第四大湖,流经中亚沙漠地区的锡尔河与阿姆河是该湖的主要水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原苏联为了发展经济,把开发中亚地区的土地资源提上了议事日程,他们开凿了卡拉库姆大运河,利用锡尔河与阿姆河的水资源,将两河沿岸的620多万公顷沙漠变成了良田,棉花产量成倍地上升,由于入湖水量的减少,使湖面水位下降了15米多,蓄水量只有过去的1/4左右,有3万多平方千米的湖底干涸后成了盐土沙漠,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土壤盐碱化日趋严重,频繁发生的沙暴把1亿吨以上的盐尘抛向方圆近1000千米的地区,至少有200万公顷的农田、1.5万公顷的牧场被含盐的沙尘所掩埋;森林以及野生动物不断减少,沿湖地区的气温比过去上升了2℃以上,夏季越来越炎热,湖中盐类物质含量达32‰~35‰,相当于过去的3倍以上,湖中的鱼类几乎绝迹,昔日的渔港现在已经离湖边100多千米。与此同时,农田中使用的化肥、农药以及一些工业废水也加重了湖水和地下水的污染,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当地人患呼吸器官疾病、传染性疾病、寄生性疾病和血液病的比例不断地上升,人 均寿命不到60岁,新生儿的死亡率高达10%。有人称这种后果是灾难性的,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咸海大概在2010年前后将从地球上消失,而改变成海目前恶劣的环境大约需要数十亿美元的资金,这对咸海周围几个并不发达的国家来说,还是一幢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
  死海 死海位于约旦与以色列之间,平均水面大约低于海平面395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内陆湖。死海南北长约80千米,宽度在3千米~18千米之间,面积1000多平方千米,最深处约400米,死海地区夏季炎热、冬季温暖,气候十分干燥,年降水量只有年蒸发量的1/3,约旦河水是死海的主要水源。死海中的水分大量蒸发后,盐类物质不断地积累,盐度高达300‰~340‰,是世界上最咸的湖泊之一。由于湖中盐度太高,湖中的动植物无法生存,从约旦河里随流水进入湖中的鱼虾因不能耐受如此之高的盐度而纷纷死亡,近几十年来,随着以色列和约旦灌溉农业的发展,大部分约旦河水被引入干旱的农田,使流入死海的河水越来越少,而海面的蒸发量却依然如故,其直接结果就是水位以平均每年半米的速度下降,很多人都担心若干年后死海会干涸,变成一块盐碛地。前不久,约、以两国设想合开一条运河,将红海的海水引入死海,以补无部分蒸发损失的水量,预计投资将达50亿美元,这一拯救死海的设想,也遭到了部分人的反对,其一,是认为需要的资金太多,得不偿失;其二,是认为红海海水入死海,会改变死海的生态环境,同时运河中的海水有可能渗入地下,使运河沿途的地下水变咸,这些说法孰是孰非,目前还 无定论。

摘自:《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8年7─8期




扩展资料

大陆漂移说中的几个概念

泛大陆
  又称联合古陆。大陆漂移说所指晚古生代时期全球所有大陆连为一体的超级大陆。包括北方的劳亚古陆和南方的冈瓦纳古陆。魏格纳(A.Wegener,1915)根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吻合性、地质构造的连续性、各大陆化石的相似性以及古气候和南方大陆晚古生代冰川作用等方面证据,提出了泛大陆的概念,认为从前大陆曾经是一个联合古陆,并且有过多次分裂和漂移。中生代以来,泛古陆逐步解体,遂形成现今的大陆、大洋格局。

冈瓦纳古陆
  又称南方大陆。大陆漂移说所设想的南半球超级大陆。包括今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以及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上述各大陆被认为在古生代及以前时期曾经连接在一起。“冈瓦纳大陆”是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E.Suess)于1885年在《地球的面貌》(The face of the Earth)一书中提出的。根据印度中部冈瓦纳地区石炭纪到侏罗纪地层──“冈瓦纳系”得名。休斯认为,非洲、印度等大陆具有相同的地质历史和古植物群,过去曾是一个统一的大陆。石炭一二叠纪时,南方大陆的大规模冰川活动已由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印度等地发现的冰碛岩所证实。该古陆上发育的大冰盖,其中心在南极洲东部和非洲南部,冰流由此辐散出去。古地磁资料也表明,当时这一带靠近古南极,大冰盖分布于古南纬60°以内。二叠纪时期,南方大陆占优势的植物群是种子蕨类植物舌羊齿,共分布遍及南美洲、中非、南非、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印度,而在包括北美洲、格陵兰、欧亚在内的北方大陆则没有出现这类植物。一般认为,冈瓦纳古陆在中生代开始解体,新生代期间逐渐迁移到现今位置。

劳亚古陆
  又称北方大陆。大陆漂移说支持者所设想的北半球超级大陆。1937年由南非地质学家杜德瓦(A.L.Du Toit)提出(《Our Wandering ContinentS》)魏格纳(A.Wegener)的大陆漂移说认为,在石炭纪以前全陆为一个统一的大陆,即联合古陆或泛大陆。杜德瓦则认为,有两个大陆,一是北方的劳亚古陆,一是南方的冈瓦纳古陆,两者为特提斯海(古地中海)所隔。“劳亚”为劳拉西亚(Laura-sia)的简称,系加拿大地盾其周围地区的古地理名称“劳伦提亚”(Laurentia)与欧亚大陆(Eurasia)的合称。它包括今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北美洲以及格陵兰。这个古陆在中生代期间由于北美大陆的西移和北大西洋的开启而分裂。

特提斯海
  又称古地中海。地史时期存在于劳亚古陆和冈瓦纳古陆之间的海域。今位于欧洲和非洲间的地中海为其残留部分。大体沿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褶皱带分布,自西而东包括今比利牛斯、阿特拉斯、亚平宁、阿尔卑斯、喀尔巴阡、高加索、扎格罗斯、兴都库什、喜马拉雅等巨大山脉,然后转向东南亚,并延伸至苏门答腊和帝汶,与环太平洋海域连通。古地中海可能在晚元古代就已出现,但范围在不同地史时期有很大变化。二叠纪晚期地球上出现一个南北对峙而又互相连接的泛大陆,古地中海范围缩小。三叠纪以后,西部变窄甚至封闭,东部仍很开阔。白垩纪末期开始,海水退出南欧阿尔卑斯地区和东南亚;渐新世末期至中新世,喜马拉雅地区也上升成陆。经过喜马拉雅运动,古地中海东段消失。阿尔卑斯运动形成的褶皱隆起,分割了南欧部分的古地中海,形成现在的地中海、黑海和里海。


扩展资料

海洋的八个海域及法律地位

  海洋指地球表面为海水覆益的部分,其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1%。海洋蕴含着大量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给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给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和矿物;海洋又是联系各国的纽带。迄今为止,各国主要的航行和运输还是在海洋上进行。因此,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人们在海洋上的一切活动,必须由一定的法律规则来调整。1982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签署的《海洋法公约》,就是调整海洋上的国际关系的最权威的法律。该公约已经于1994年11月16日生效。该公约把海洋划分成8个区域,即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群岛水域、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本文仅就海洋的这8个区域及法律地位作一简单介绍。
  领海 领海是沿海国领土主权向海洋扩展的部分,其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12海里,是国家领土的一部分,例如我国的领海宽度就规定为12海里。沿海国的主权及于领海的水域、上空、海床和底土,但应允许外国船舶无害通过,外国飞机未经许可不得飞越他国领海上空。
  毗连区 毗连区是指领海以外邻近领海的海域,其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4海里。我国在《领海及毗连区法》中规定,我国毗连区的宽度为12海里。沿海国在毗连区内可以为移民、海关、卫生、缉私等而行使一定的管辖权。为了执行法律,沿海国有权从毗连区开始对违犯者行使紧追权。
专属经济区 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领接领海的海域,其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这一概念的雏形,最初是由智利在1946年提出的。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有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和建造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及从事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的保护和安全的管辖权力。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有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权利。它们在行使这些权利时,必须遵守沿海国有关的法律和规章。目前,已宣布建立200海里管辖区域的国家有77个,其中55个建立了专属经济区。
  大陆架 大陆架是沿海国陆地领土从领海以外向海洋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及底土。大陆架的宽度是从领海基线量起直到大陆架的边缘。若自然延伸不足200海里,可扩展到200海里,若超过200海里,则不应超过350海里,或不应超过2500米等深线以外100海里。沿海国有在其大陆架上开发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任何国家未经沿海国同意不得在该沿海国的大陆架上从事开发资源的活动,对大陆架享有主权权利,但并不影响其上覆水域及水域上空的法律地位。相间或相邻国家之间的大陆架界限,应由有关国家以协议划定,求得公平解决。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是指连接两面公海或两面专属经济区而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海洋法公约》规定,在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中,所有国家的船舶和飞机可以通过和飞越,沿岸国不应妨碍和不应予以停止,但可为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通过中的外国船舶和飞机必须加以遵守,这制度称为“过境通行制”。但如果国际航行海峡有穿过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航道,连接领海与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由岛屿构成而在岛屿向海一面有在航行及水文特征同样方便的航道,则不适用过境通行制而运用无害通过制。
  群岛水域 群岛水域是指群岛国以连接最外缘岛屿的直线所包围的水域。群岛国的主权及于群岛水域的上空、海床和底土以及其中的资源。在整个群岛水域内,外国船舶有无害通过权。群岛国可在这水域内指定适当的海逍和其上的空中航道对外国船舶和飞机通过,但行使此种权力的外国船舶和飞机不得对群岛国使用武力威胁或武力。
  公海 公海是指海洋上除了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依据《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公海不能由任何国家占有,在其中实行公海自由制度,公海自由包括航行自由、捕鱼自由、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飞越自由、建造人工岛屿和设施的自由和科学研究的自由。公海自由制度适用于所有国家,包括内陆国。
  国际海底区域 国际海底区域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20世纪以后,海底多金属结核的发现极大地吸收了各国的注意,为了不让少数国家垄断海底矿物资源,1967年,马耳他的帕多大使在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海床和洋底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获得大多数国家的支持,这一原则在《海洋法公约》中又得到了具体体现。该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任何国家不得占为己有或主张权利。区域内的资源由国际海底管理局进行管理,采用平行开发制。在该区域内活动所取得的经济利益由管理局公平分配。

摘自:《地理教育》1996年第4期




扩展资料

漫谈死亡之海

  亚洲、欧洲和非洲接壤的地方,过去号称为“五海三洲之地”,以多海而著称,大家熟悉的有地中海、红海、黑海和阿拉伯海以及波斯湾,除此之外,这一地区还有许多湖泊由于面积比北大,也被人们称之为“海”。例如里海、咸海和死海。在上述所有以海相称的水城中,有些由于受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影响,正在走向灭亡,本文择其主要者向大家介绍一下现状。
  地中海 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海,它东西长约3800千米,南北最宽处为1800千米,总面积250万平方千米左右,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岬湾,沿海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每年排入海中的污水过17亿立方米左右,如果加上倾入的垃圾以及过往船只投弃的废物、泄漏的原油就更多了,海水被污染,生态环境遭到了十分严重的破坏,地中海失去了往日的美丽,生物大量地死亡,前不久就有1500多只海豚死于与高浓度污染有关的病毒,蓝鲸死亡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生物学家对此十分忧虑,他们说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地中海将会成为死海。同时从地质学的观点来看,地中海已处于海洋演变的晚期,在地质年代里,地中海属于古特提斯洋的一部分,特提斯洋曾东起亚洲的苏门答腊、经我国的云南、喜马拉雅山系、小亚细亚到欧洲南部,后来由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不断向北推移,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东部连为一体,西部仅剩下地中海以及黑海,目前非洲板块正在不断地向北推移,苟延残喘的地中海终将消失,千百万年以后欧、非大陆连为一体,地中海将彻底地成为历史的遗迹。
  黑海 位于欧洲和中亚之间,面积为41.3万平方千米,仅有博斯普鲁斯海峡与地中海相通,是一个半封闭性的水城,注入黑海的大小河流有300多条,这些河流大多流经欧洲经济发达地区,每年都有大量的工业污染物和农田中的化肥、农药随河水进入海中,据有关资料表明,仅多瑙河一年注入的污染物就有:铬1000吨、磷4万吨、氮50万吨、铜900吨、铅4500吨、水银60吨和石油5万多吨。土耳其人估计:每年进入黑海的工业废弃物达1.7亿吨,如果加上各种船舶倾入的污物和泄漏的油类以及数以百计的沉船所释放出来的化学物质就更严重了。有人称黑海是“欧洲最大的垃圾桶”,黑海海水是越来越黑,海中的生物纷纷死亡。以乌克兰为例,25年来沿岸的海藻有95%的已经消失;罗马尼亚海洋专家统计指出,1950年以前黑海中有海豚100万只,1995年只剩下13万只,海中常见的37种鱼类仅存5种左右,1975年商业捕鱼量为10.3万吨,1995年下降到1.6万吨。拯救黑海目前已经提到了沿海各国的议事日程上来,有关国家签署了《黑海公约》和《敖德萨部长宣言》,制定出了有关让黑海变得清洁的行动方案,要达到这一目的,可能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地努力。
  咸海 咸海位于中亚西南部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交界处。1961年以前平均水位53米,面积为6.65万平方千米,曾是世界上的第四大湖,流经中亚沙漠地区的锡尔河与阿姆河是该湖的主要水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原苏联为了发展经济,把开发中亚地区的土地资源提上了议事日程,他们开凿了卡拉库姆大运河,利用锡尔河与阿姆河的水资源,将两河沿岸的620多万公顷沙漠变成了良田,棉花产量成倍地上升,由于入湖水量的减少,使湖面水位下降了15米多,蓄水量只有过去的1/4左右,有3万多平方千米的湖底干涸后成了盐土沙漠,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土壤盐碱化日趋严重,频繁发生的沙暴把1亿吨以上的盐尘抛向方圆近1000千米的地区,至少有200万公顷的农田、1.5万公顷的牧场被含盐的沙尘所掩埋;森林以及野生动物不断减少,沿湖地区的气温比过去上升了2℃以上,夏季越来越炎热,湖中盐类物质含量达32‰~35‰,相当于过去的3倍以上,湖中的鱼类几乎绝迹,昔日的渔港现在已经离湖边100多千米。与此同时,农田中使用的化肥、农药以及一些工业废水也加重了湖水和地下水的污染,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当地人患呼吸器官疾病、传染性疾病、寄生性疾病和血液病的比例不断地上升,人 均寿命不到60岁,新生儿的死亡率高达10%。有人称这种后果是灾难性的,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咸海大概在2010年前后将从地球上消失,而改变成海目前恶劣的环境大约需要数十亿美元的资金,这对咸海周围几个并不发达的国家来说,还是一幢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
  死海 死海位于约旦与以色列之间,平均水面大约低于海平面395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内陆湖。死海南北长约80千米,宽度在3千米~18千米之间,面积1000多平方千米,最深处约400米,死海地区夏季炎热、冬季温暖,气候十分干燥,年降水量只有年蒸发量的1/3,约旦河水是死海的主要水源。死海中的水分大量蒸发后,盐类物质不断地积累,盐度高达300‰~340‰,是世界上最咸的湖泊之一。由于湖中盐度太高,湖中的动植物无法生存,从约旦河里随流水进入湖中的鱼虾因不能耐受如此之高的盐度而纷纷死亡,近几十年来,随着以色列和约旦灌溉农业的发展,大部分约旦河水被引入干旱的农田,使流入死海的河水越来越少,而海面的蒸发量却依然如故,其直接结果就是水位以平均每年半米的速度下降,很多人都担心若干年后死海会干涸,变成一块盐碛地。前不久,约、以两国设想合开一条运河,将红海的海水引入死海,以补无部分蒸发损失的水量,预计投资将达50亿美元,这一拯救死海的设想,也遭到了部分人的反对,其一,是认为需要的资金太多,得不偿失;其二,是认为红海海水入死海,会改变死海的生态环境,同时运河中的海水有可能渗入地下,使运河沿途的地下水变咸,这些说法孰是孰非,目前还 无定论。

摘自:《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8年7─8期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