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俄罗斯
俄罗斯的芭蕾舞
芭蕾舞起源于民间舞蹈,16世纪开始形成于意大利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在俄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而且具有自己的风格。
1670年,外国舞蹈家和俄罗斯学生在彼得堡的米哈伊洛夫宫上演了俄罗斯第一部芭蕾舞剧——《关于奥菲欧与叶甫里狄亚的舞剧》。18世纪30年代,开始经常性的芭蕾舞演出。1776年成立的乌鲁索夫公爵和梅道克斯歌剧舞剧团,既吸取了西欧芭蕾舞剧的长处,又把俄罗斯的民族音乐和舞蹈结合到芭蕾舞,使之成为俄罗斯民族喜闻乐见的舞蹈艺术。
在18世纪,俄罗斯主要上演外国芭蕾舞剧,如《新维特》、《爱斯米拉达》和《海马》。19世纪下半叶,柴可夫斯基创作了俄罗斯自己的芭蕾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和《天鹅湖》。后来,格拉祖诺夫的《莱蒙达》,哈恰图良的《加雅奈》和《斯巴达克》,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灰姑娘》,又丰富了俄罗斯芭蕾舞剧。
近百年来,俄罗斯芭蕾舞坛上群星灿烂。从1899年安娜·巴甫洛娃在彼得堡玛丽因斯剧院首次登台演出,到1910年她率团在世界许多国家巡回演出古典剧目和圣桑的《天鹅之死》;从18岁的加林娜·乌兰诺娃192年5月16日在列宁格勒举行毕业演出,到1960年12月29日她50岁生日前夕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告别演出;从马雅·普利谢茨卡娅1943年在大剧院首演,到1995年她70岁生日时仍在大剧院舞台上演出;从纳塔利娅·别斯梅尔特诺娃到叶卡捷琳娜·马克西莫娃;从《青铜骑士》中第一个扮演叶夫根尼的康斯坦丁·谢尔盖耶夫到第一个扮演斯巴达克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各领风骚很多年,对俄罗斯和世界芭蕾舞艺术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经常到国外演出,誉满全球。俄罗斯芭蕾舞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是这个国家重视芭蕾舞的发展,建立了一些很好的芭蕾舞学校。例如,莫斯科芭蕾舞学校成立于1773年,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它每年招收60具有舞蹈天才的10岁儿童入学,经过具有高超舞蹈技艺的教师的科学和全面的训练,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独舞演员。
俄罗斯的交通运输
交通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俄罗斯是一个交通发达的国家,它的陆、水、空庞大的交通体系四通八达,运行着各种各样的现代化交通工具。
俄罗斯大地正在运营的铁路总长度达85000多公里。人们都知道世界上最长的铁路——横贯西伯利亚的大铁路,这条1891~1916年建成的干线,由中西部的车里雅宾斯克起,经鄂木斯克、伊尔库茨克、哈巴罗夫斯克至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全长约7000公里。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又建起了由东西伯利亚到远东的贝阿铁路,它全长4300公里,起自泰谢特,经乌斯特库特、共青城至苏维埃港,是第二条通向太平洋的干线。它对开发广阔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条由苏尔古特通向乌连戈依和扬布尔格的铁路投入远营后使秋明州北部形成了一个有良好前景的天然气开采区。同时,还有从贝阿铁路正在北伸的支线将有助加速南雅库特地区煤田的开采。原有的铁路线进行了技术改造,强牵引力的内燃机车和电气机车的普遍采用、重轨和钢筋混凝土枕木的铺设保证了载重9000吨、时速120公里的列车顺利运行,从而大大提高了铁路的远输能力和降低了运输成本。许多由中央通往全国各经济区的铁路都修了复线,大部分铁路网都安装了自动封闭装置。在大的铁路枢纽,管理和服务实现了自动化,建立了计算机网络来完成售票和计算列车座位,旅客可以在全国任何一个铁路售票窗口买到任何线路上的车票。
同许多国家一样。交通运输服务的多样性也是今天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特点,仅仅铁路已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了。
近几年来,海运在俄罗斯国内和对外运输方面的作用在增长。俄罗斯的海洋船队也在不断地补充具有高新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的多用或专用船只。一艘又一艘原子破冰船扩展了北部海域的航线,现在从欧洲部分到北部台米尔自治州的杜金卡,全年任何时侯都可以通航了。如果说过去有破冰设备的轮船的功率只有2000马力的话,那么今天的现代化原子破冰船则拥有75000马力。俄罗斯各海港的吞吐能力不断增长,其装卸作业大多实现了机械化。在太平洋修建的深水港——东方港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达98%。
经过多年的水利工程建设,在俄罗斯已经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内河水路网络。在改造一些河道的基础上人工开凿了17000公里的行船水道。现今全国通航的内河水道达118000公里,其年货运量在5亿吨以上,年客运量在1亿人次以上。在许多河道上,除内燃机船只外,大量的运输任务已由时速70公里的水翼船来担当。
航空在交通系统占有特殊的地位。俄罗斯有几千个城市、市镇和农村居民点建有机场。其国内航线的总长度相当于地球至月球距离的一倍半。在远程运输方面,航空的旅客运载量已占第二位而仅次于铁路。
俄罗斯民航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它的国内国际航线上所使用的飞机都是本国制造的,既未花大量外汇去买外国客机,其航空事业也不受制于他人,这本身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它的大型客机有许多型号,而且一代一代不断更新。伊尔62型客机虽然仍在使用,但已过时,即将退出历史舞台。运载量大的涡轮喷气机伊尔76型早已在各航线上使用,在许多航线上还运行着可载客350人的伊尔86型客机。新的图204、图214型中远程客机将取代图15型,新的远程宽体大客机伊尔96型已在展览会上露面,很快就会投入航运。与此同时,民航的地面服务设施也不断得到技术改造和更新。许多机场已安装能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保证飞机起降的自动化设备,全国建立了网络售票订座自动化系统。
在工农业生产、建设和日常工作中使用最广的还是汽车运输。目前俄罗斯的硬面公路的总长度超过55万公里。城市间的公共汽车路线有近万条,每年可运送旅客7亿人次。但是,俄罗斯公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现有的公路大多比较狭窄,有许多地方路面年久失修,全国没有一条像样的现代化高速公路,公路的基础设施已经落后。公路上行驶的各种车辆虽然都是本国生产的,但客车不舒适,其他运输车辆品种少,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还有一种非常经济和高效的运输工具在俄罗斯得到广泛运用,那就是管道运输。目前,俄罗斯90%的石油和几乎全部天然气都是通过管道来运输的。管道运输1吨石油比铁路运输要便宜4倍。现在俄罗斯铺设的1420毫米口径、75个大气压的天然气管道较之过去的1220毫米口径、55个大气压的管道输送能力提高了一倍。俄罗斯通过“友谊”油管和“联盟”天然气管道向东欧国家输送石油和天然气,还建了专用的天然气管道向西欧国家出口“蓝色燃料”。与此同时,俄罗斯还日益广泛采用气动运输,例如通过数十公里的管道把精选矿输送到冶炼厂,一个工厂通过管道把机器零部件输送到另一个地方去组装,等等。
俄罗斯的饮茶文化
众所周知,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人饮茶的历史由来已久。俄国人饮茶的历史虽不算太长,但茶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却占有重要位置。俄国人不但喜欢饮茶,而且逐步创造并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茶文化。
历史上,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直接传入俄罗斯,这一过程没有西欧国家的介人。据一些史书和百科全书的记载,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茶是在1638年。当时,作为友好使者的俄国贵族瓦西里·斯塔尔可夫遵沙皇之命赠送给蒙古可汗一些紫貉皮,蒙古可汗回赠的礼品便是4普特(约64公斤)的茶。品尝之后,沙皇即喜欢上了这种饮品,从此茶便堂尔皇之地登上皇宫宝殿,随后进入贵族家庭。从17世纪70年代开始,莫斯科的商人们就做起了从中国进口茶叶的生意。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167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关于俄国从中国长期进口茶叶的协定。但是,从中国进口茶叶,路途遥远,运输困难,数量也有限。因此,茶在17、18世纪的俄罗斯成了典型的“城市奢侈饮品”,其饮用者的范围局限在上层社会的贵族、有钱人,喝茶则一度成了身份和财富的象征。直到18世纪末,茶叶市场才由莫斯科扩大到少数外省地区,如当时的马卡里叶夫,如今的下诺夫哥罗德地区。到19世纪初饮茶之风在俄国各阶层始盛行。
然而,事实上,有关史料证明,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茶的时间还要早些,是在1567年。当年到过中国的两位哥萨克首领彼得罗夫和亚雷舍夫曾经描述过一种不知名的稀奇的中国饮品,这种饮品在当时的西伯利亚东南部及中亚地区已经比较普及。但可能因为哥萨克首领的描述没有引起沙皇贵族的注意,因此,这段历史也就鲜为人知了。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饮茶习俗。从饮茶形式上来看,中国人饮茶一向是香茗一杯,细品慢饮;俄国人喝茶,则伴以大盘小碟的蛋糕、烤饼、馅饼、甜面包、饼干、糖块、果酱、蜂蜜等等“茶点”。从功能上看,中国人饮茶多为解渴、提神亦或消遣、待客;俄国人喝茶则常常为三餐外的垫补或往往就替代了三餐中之一餐。当然,喝茶之际谈天说地是必不可少的,俄罗斯人把饮茶当成一种交际方式,饮茶之际达到一种最好的沟通效果,而独自饮茶则可以给自己一个沉思默想的机会,进行一种“我”与“我”的交流。
从饮茶的品种来看,中国人喜喝绿茶,俄罗斯人则酷爱红茶。有趣的是红茶在俄语是“чёрный чай”,直译为"黑茶"。之所以称之为“黑茶”,似乎有合乎逻辑的道理:一来红茶在没泡入水中时呈黑色,二来俄罗斯人喜喝酽茶,浓浓的酽红茶也呈黑色。从饮茶的味道看,俄国人更喜欢喝甜茶,喝红茶时习惯于加糖、柠檬片,有时也加牛奶。因而,在俄罗斯的茶文化中糖和茶密不可分,人们用Спасибо за чай-сахар(直译谢谢糖茶)来表示对主人热情款待的谢意。从饮茶的具体方式看,俄罗斯人喝甜茶有三种方式:一是把糖放入茶水里,用勺搅拌后喝;二是将糖咬下一小块含在嘴里喝茶;三是看糖喝茶,既不把糖搁到茶水里,也不含在嘴里,而是看着或想着糖喝茶。第一种方式最为普遍,第二种方式多为老年人和农民接受,第三种方式其实常常是指在没有糖的情形下,喝茶人意念当中想着糖,一边品着茶,结果是似乎也品出了茶里的甜味,很有些“望梅止渴”的感觉。
俄罗斯人还喜欢喝一种不是加糖而是加蜜的甜茶—— чай с мёдом。在俄国的乡村,人们喜欢把茶水倒进小茶碟,而不是倒人茶碗或茶杯,手掌平放,托着茶碟,用茶勺送进嘴里一口蜜后含着,接着将嘴贴着茶碟边,带着响声一口一口地吮茶。喝茶人的脸被茶的热气烘得红扑扑的,透着无比的幸福与满足。这种喝茶的方式俄语中叫“用茶碟喝茶”。有时代替蜜的是自制果酱,喝法与伴蜜茶一样。在18、19世纪的俄国乡村这是人们比较推崇的一种饮茶方式。
俄罗斯人重视饮茶,也就常常赋予饮茶以更多的文化内涵,从而使俄语里的“茶”(чай)一词有了更多的意义。俄罗斯人中常以пригласить (звать) на чай (на чашку чая)(请来喝杯茶)向友人发出作客的邀请,同时也是向对方表示友好诚意的一种最佳方式。另外,旧时俄国人有喝茶给小费的习惯,俄语里称之为“давать на чай”,后来俄语这一表达方式转义表示指在任何场合的“付小费”。
中国的茶文化讲究茶具。谈到俄罗斯的茶文化,也不能不提到有名的俄罗斯茶炊(самовар)。俄国有“Какой же чай без самовара”(无茶炊便不能算饮茶)的说法。在民间,人们还把“самовар”(音译“萨马瓦尔”)亲切地称作“Иван Иванович Самовар”(伊万·伊万诺维奇·萨马瓦尔),或是“Золотой Иван Иванович”(金子般的伊万·伊万诺维奇),以表示对茶炊的钟爱和尊崇。在古代俄罗斯,从皇室贵族到一介草民,茶炊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器皿,同时常常也是人们外出旅行郊游携带之物。俄罗斯人喜爱摆上茶炊喝茶,这样的场合很多:当亲人朋友欢聚一堂时,当熟人或路人突然造访时;清晨早餐时,傍晚蒸浴后;炎炎夏日农忙季节的田头,大雪纷飞人马攒动的驿站;在幸福快乐欲与人分享时,在失落悲伤需要慰藉时;在平平常常的日子,在全民喜庆的佳节……在不少俄国人家中有两个茶炊,一个在平常日子里用,另一个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启用。后者一般放在客厅一角处专门用来搁置茶炊的小桌上,还有些人家专门辟出一间“茶室”,茶室中的主角非茶炊莫属。茶炊通常为铜制的,为了保持铜制品的光泽,在用完后主人会给茶炊罩上专门用丝绒布缝制的套或蒙上罩布。
俄罗斯茶炊出现于18世纪,是随着茶落户俄罗斯并逐渐盛行而出现的。茶炊的制作与金属的打造工艺不断完善密切相关。何时打造出的第一把茶炊已无从查考,但据记载,早在1730年在乌拉尔地区出产的铜制器皿中就有外形类似于茶炊的葡萄酒煮壶。直到18世纪中下期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俄罗斯茶炊。在当时,有两种不同用途的茶炊:茶壶型茶炊和炉灶型茶炊。茶壶型茶炊的主要功能在于煮茶,也经常被卖热蜜水的小商贩用来装热蜜水,以便于走街串巷叫卖且能保温。原理在于茶炊中部竖一空心直筒,盛热木炭,茶水或蜜水则环绕在直筒周围,从而达到保温的功效。炉灶型茶炊的内部除了竖直筒外还被隔成几个小的部分,用途更加广泛:烧水煮茶可同时进行。这种“微型厨房”式的功能使它的使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家庭,而且深受旅游、旅行者青睐。无论在森林还是草场,在能找到作燃料的松果或木片的地方,人们都可以就地摆上炉灶型茶炊,做一顿野外午餐并享受午后茶饮的惬意。到19世纪中期,茶炊基本定型为三种:茶壶型(或也称咖啡壶型)茶炊、炉灶型茶炊,烧水型茶炊(只用来烧开水的茶炊)。
茶炊的外形也多样化。有球形、桶形、花瓶状、小酒杯形、罐形,以及一些呈不规则形状的茶炊。谈到茶炊就不能不提到它的产地。19世纪初,莫斯科州的彼得·西林先生的工厂主要生产茶炊,年产量约3000个。到19世纪20年代,离莫斯科不远的图拉市则一跃成为生产茶炊的基地,仅在图拉及图拉州就有几百家加工铜制品的工厂,主要生产茶炊和茶壶。到1912、1913年,俄罗斯的茶炊生产达到了顶峰阶段,当时图拉的茶炊年产量已达66万只,可见茶炊市场的需求量之大。
在现代俄罗斯人的家庭生活中仍离不开茶炊,只是人们更习惯于使用电茶炊。电茶炊的中心部分已没有了盛木炭的直筒,也没有其它隔片,茶炊的主要用途变得单一烧开水。人们用瓷茶壶泡茶叶,茶叶量根据喝茶人数而定,一般一人一茶勺。茶被泡3-5分钟之后,给每人杯中倒入适量泡好的浓茶叶,再从茶炊里接煮开的水入杯。在现代俄罗斯的城市家庭中流行趋势是,用茶壶代替了茶炊,茶炊更多时候只起装饰品、工艺品的作用。但每逢隆重的节日,现代俄罗斯人一定会把茶炊摆上餐桌,家人、亲朋好友则围坐在茶炊旁饮茶,只有这样,节日的气氛、人间的亲情才得以尽情渲染。而传统意义上的пить чай за самоваром(围着茶炊饮茶)在俄罗斯乡村的木屋里一直流传至今。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森林工业
森林工业始终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如何发展、巩固和加强该地区森林工业的对外经济联系;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开发森林资源,搞好以林为主的多种经营,加强政府间地区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保持清醒头脑,始终不渝地贯彻执行行之有效的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并保持政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地区性产业发展优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为森林工业的复苏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和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的共同繁荣都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与此同时,上述这些问题也始终是这些年来该地区令人注目的焦点。
一、木材出口贸易概况
俄罗斯远东地区不但森林资源丰富,而且地理位置优越。该地区一向是俄罗斯通往亚太地区,开展对外经济联系的重要门户。
俄罗斯木材出口总额的40%是来自于其远东地区。据有关专家评估,该地区的木材出口创汇的效益一向比俄联邦其他任何地区都高。同时,出口木材有助于大多数木材工业企业持续、稳定生产,利用生产能力,居民安居乐业。
但是,因生产出口商品的国内费用成倍增长,运费提高和个别出口商之间的不公平竞争等因素,经济效益一直呈下滑趋势。其结果是,在能源相对比较便宜的西伯利亚企业生产的木材,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向太平洋地区国家出口的传统的远东木材市场。
木材出口始终是该地区出口产品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哈巴罗夫斯克地区和萨哈林州是两个主要出口地区,出口额占远东地区的一半以上。但是,在该地区第三个主要木材出口地区的滨海边疆区,木材产品的出口仅占1996年出口总额的8%。
最近几年,个别州的木材产品在出口产品中的份额呈增长势头,如萨哈林州。这是因为这里的木材深加工搞得较好,产品附加值高,基本实现了以林为主的多种经营。而其他各州木材产品的出口结构单一,主要是原木和锯材,而且占出口商品的3/4,居首位。此外,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也出口部分纸浆,但比重不大,仅占全边疆区木材产品出口的1.2%。而萨哈林纸张出口却提高了100%。其实,该州的造纸浆用的针叶林数量有限,以前多半是要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其他地方调进原料。
多年来,远东的木材产品出口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东北亚的日本(占俄罗斯远东地区木材出口的60-65%)、中国及韩国等国。但是,近年来该比例略有变化。原木出口到其合资企业、外资独资企业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从此,奄奄一息的木材工业又看到了一线生机。
二、举步维艰的合资企业
建合资企业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森林工业对外经济联系的重要途径之一。1992年,俄罗斯远东各主体获权独立注册资金为1亿卢布的合资企业。该地区合资企业在俄合资企业总数中的比重,由1989年的2%增加到1996年的7%。至1997年该地区共注册了208家与外国公司的合资企业,其中有76家木材采伐和出口原木的企业,38家是生产锯材、家具和出口成品的企业。几乎占 68%的合资企业从事木材采伐、生产和出口原木。
吸引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参加经营的木材来代企业占有特殊地位。表面上看,这算不上什么合资企业,因为其主要资金均属于俄罗斯。但主要由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出劳务,而且俄朝两国之间的产品分配形式也类似于合资企业。这是俄罗斯远东地区建立时间最长、劳动人员规模最大、生产产品最多的企业。
最近几年,合资企业的工作效益在某种程度上持续下降。如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以北120公里的一家已经经营了8年的俄日合资企业就是如此。该企业于1989年由远东木材工业总公司和日本的伊腾忠商社为生产出口阔叶硬木材及其产品而创办的。注册资金俄日伙伴为90:10。初步方案是在附近的林场购买阔叶类原木,然后在合资企业加工锯材。当初,原料主要是榆木、水曲柳和部分柞木,另外还有少量的云杉和冷杉。而1996年实际采伐的只是以单价每立方米60-300美元购买的1—3等水曲柳原木。而加工好的锯材却以每立方米700美元的高价在日本市场销售。使用了少量的柞木。大部分由日本伙伴销往日本市场赚取高额利润,俄方伙伴的义务却是保证供应原材料。然而好景不长,合资企业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1991年和1992年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如实行交纳增值税,增加利润税、养老基金提成、社会保险基金和医疗保险基金,额外征收地方税。这些新法规同样适用于外国投资企业,其减免税的优惠政策又被全部取消。除了原来存在的伐木费之外,新征使用木材的各种费用。由于这些变化,各种支出就要占预算的80—90%。毫无疑问,整个经济环境远远比合资企业建立之初更加复杂和进一步恶化。
美国企业也不甘心落后,争相角逐俄罗斯远东木材工业的投资市场。尤其是最近一段时期,美国投资者投资于远东木材行业的积极势头有增无减。这是因为美国公司从国家海外投资担保机构那里成功地获得了投资风险的担保。这无疑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创举。美国公司致力于实现一系列大规模的出口和改造基础设施的具体方案。
目前,尽管困难重重,日本投资兴建的合资企业还是为远东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真正贡献。在日资企业里安装有现代化的设备。合资企业扩大和丰富了地区性出口,其作用是其他合资企业所无法比拟的。经营活动总的来说相对比较稳定。
远东韩国公司的经营活动暂时在与中日公司的竞争角逐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显而易见,在不久的将来,韩国公司的地位将有所巩固和加强。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萨哈林州和犹太人自治州的外国投资企业,都为本地区的对外贸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91—1996年注册的外国投资企业的数量,主要是靠中国投资的企业数量有所增加,而且效益相当可观。如滨海边疆区1996年底注册的22家企业中仍有17家坚持继续生产,其中就有7家为中国投资兴办的。而新加坡投资的有两家,芬兰、菲律宾、澳大利亚、英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里斯本等国家或地区投资兴办的仅各一家。
1996—1997年,中国在远东地区新投资创建合资企业的力度有所加强。这首先得力于两国已建立起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领导人定期高级会晤的磋商机制已经形成,两国东部边界已经确定。这些客观因素使中俄投资于远东地区的合作前景越来越广阔。同时,中国,尤其是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睦邻友好关系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尽管如此,但总的来说,最近几年远东外国投资企业的经营结果表明,不但地区经济不稳定,而且在俄罗斯普遍存在着制约投资规模、部门结构不合理、地区性经济发展不平衡等诸多不利的重要因素。投资政策朝令夕改、论证不足,而且不能始终不渝地贯彻执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
三、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随着在前苏联,而后是全俄罗斯范围内的经济开放,俄联邦远东地区的森林工业连续制定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外国投资方案。其中,美国最大的木材公司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制定的方案就是其中之一。该方案前前后后几乎进行了五年的艰苦谈判。然而,最后却以彻底失败而告终。滨海边疆区曾酝酿制定一个重大举措。该方案拟年采伐木材100万立方米,不仅要建立五个采伐场,而且还要建立一系列相关配套的木材加工和机械制造企业。而最后却与位于光明海湾的一家中等规模的木材企业携手经营。
1995年初,美国Clobal Forest Management Group的投资方案格外引人注目。该方案得到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美国政府为此已拨款50万美元。并与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政府签订了协议书。这为着手制定开发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六个行政区内的每年总采伐量为200万立方米木材的浩瀚林海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了新契机。该可行性研究方案的总值为76万美元。前不久有消息说,本方案的外国投资者和俄罗斯合作伙伴的积极性再度受挫。
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还实施了与森林工业有关的国际生产规划。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俄美1994-1997年《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规划》,该规划包括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南部。由这两个边疆区的政府和美国国际开发署在戈尔-切尔诺梅尔金政府间框架协议的范围内根据协议组织实施。规划书总值为1670万美元。完善俄远东森林工业部门,发展民主和市场关系是该规划的主导思想。
目前该地区森林工业的对外经济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形成多种多样,几乎包括森林工业的各个部门。如能抓住机遇,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种不可多得的有利形势,有望摆脱地区性经济不景气的被动局面。
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一座具有神奇力量的城市!它是几个世纪的浓缩,是一座丰碑,是一座激动人心的纪念塔,它又是一座艺术的殿堂,美丽的花园。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是欧洲第二大城市。莫斯科全城以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为中心,是一个辐射形的大蜘蛛网,几条环形路由市区到城郊一环接一环地围住莫斯科市。市内的莫斯科河像条蓝色的缎带,佩在它多姿多彩的躯体上。作为首都,它既是前苏联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交通枢纽,工业中心和文化科研中心。
在莫斯科发生过许多惊天动地的事,最辉煌,最令世人瞩目的,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穷凶极恶的希特勒向莫斯科发动了“闪电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头几年,德军一直认为消灭苏军,占领莫斯科,关系到战争的前途和命运。攻占这座城市,标志着德国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决定性胜利。当时,德国的兵器,兵力远远超过苏军,力量对比悬殊,一开始德军就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德军的一个侦察营居然进抵到莫斯科近郊,看到了克里姆林宫的尖顶,柏林各家报刊甚至还奉命给登载攻下莫斯科的消息留下版面。希特勒对战争前景感到乐观,竟然还下令禁止接受莫斯科投降。并建立一个特别工程指挥部。准备炸毁克里姆林宫。在德军兵临城下的严重时刻,莫斯科人民于11月6日,在地下铁道马雅可夫斯基车站举行纪念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4周年庆祝大会,第二天,在红场举行传统的阅兵式。随即直接开赴前线。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战火硝烟中举行纪念十月革命的庆祝活动,在国内国际产生了重大影响,它鼓舞了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使一切正义的人们坚信法西斯一定会失败。
在全国人民支援下,再加上莫斯科民兵和市民的英勇参战,德军一直被阻止在莫斯科城外,在那硝烟弥漫的日日夜夜,莫斯科人民度过了许多浸满血泪和艰辛的难忘岁月。他们组建了民兵和游击队,担任各种战勤任务,配合或参加战斗,开展游击战争。首都人民在恶劣的天气和敌机空袭下,修筑了几百公里的防坦克壕,设置了许多障碍物。在莫斯科近郊的森林内设置了1000多公里的树干鹿岩。战争期间,莫斯科人忘记了自己的年龄、职业,甚至忘记了自己的生和死,男女老幼,只有一个念头:“杀法西斯!”为什么莫斯科能屹立不动呢?因为有英勇的苏联士兵,有的全身挂满了手榴弹滚到敌人的坦克下。还有妇女们、孩子们的支援。
终于,举世瞩目的莫斯科保卫战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这一胜利使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莫斯科人民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俄罗斯的芭蕾舞
芭蕾舞起源于民间舞蹈,16世纪开始形成于意大利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在俄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而且具有自己的风格。
1670年,外国舞蹈家和俄罗斯学生在彼得堡的米哈伊洛夫宫上演了俄罗斯第一部芭蕾舞剧——《关于奥菲欧与叶甫里狄亚的舞剧》。18世纪30年代,开始经常性的芭蕾舞演出。1776年成立的乌鲁索夫公爵和梅道克斯歌剧舞剧团,既吸取了西欧芭蕾舞剧的长处,又把俄罗斯的民族音乐和舞蹈结合到芭蕾舞,使之成为俄罗斯民族喜闻乐见的舞蹈艺术。
在18世纪,俄罗斯主要上演外国芭蕾舞剧,如《新维特》、《爱斯米拉达》和《海马》。19世纪下半叶,柴可夫斯基创作了俄罗斯自己的芭蕾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和《天鹅湖》。后来,格拉祖诺夫的《莱蒙达》,哈恰图良的《加雅奈》和《斯巴达克》,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灰姑娘》,又丰富了俄罗斯芭蕾舞剧。
近百年来,俄罗斯芭蕾舞坛上群星灿烂。从1899年安娜·巴甫洛娃在彼得堡玛丽因斯剧院首次登台演出,到1910年她率团在世界许多国家巡回演出古典剧目和圣桑的《天鹅之死》;从18岁的加林娜·乌兰诺娃192年5月16日在列宁格勒举行毕业演出,到1960年12月29日她50岁生日前夕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告别演出;从马雅·普利谢茨卡娅1943年在大剧院首演,到1995年她70岁生日时仍在大剧院舞台上演出;从纳塔利娅·别斯梅尔特诺娃到叶卡捷琳娜·马克西莫娃;从《青铜骑士》中第一个扮演叶夫根尼的康斯坦丁·谢尔盖耶夫到第一个扮演斯巴达克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各领风骚很多年,对俄罗斯和世界芭蕾舞艺术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经常到国外演出,誉满全球。俄罗斯芭蕾舞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是这个国家重视芭蕾舞的发展,建立了一些很好的芭蕾舞学校。例如,莫斯科芭蕾舞学校成立于1773年,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它每年招收60具有舞蹈天才的10岁儿童入学,经过具有高超舞蹈技艺的教师的科学和全面的训练,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独舞演员。
俄罗斯的交通运输
交通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俄罗斯是一个交通发达的国家,它的陆、水、空庞大的交通体系四通八达,运行着各种各样的现代化交通工具。
俄罗斯大地正在运营的铁路总长度达85000多公里。人们都知道世界上最长的铁路——横贯西伯利亚的大铁路,这条1891~1916年建成的干线,由中西部的车里雅宾斯克起,经鄂木斯克、伊尔库茨克、哈巴罗夫斯克至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全长约7000公里。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又建起了由东西伯利亚到远东的贝阿铁路,它全长4300公里,起自泰谢特,经乌斯特库特、共青城至苏维埃港,是第二条通向太平洋的干线。它对开发广阔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条由苏尔古特通向乌连戈依和扬布尔格的铁路投入远营后使秋明州北部形成了一个有良好前景的天然气开采区。同时,还有从贝阿铁路正在北伸的支线将有助加速南雅库特地区煤田的开采。原有的铁路线进行了技术改造,强牵引力的内燃机车和电气机车的普遍采用、重轨和钢筋混凝土枕木的铺设保证了载重9000吨、时速120公里的列车顺利运行,从而大大提高了铁路的远输能力和降低了运输成本。许多由中央通往全国各经济区的铁路都修了复线,大部分铁路网都安装了自动封闭装置。在大的铁路枢纽,管理和服务实现了自动化,建立了计算机网络来完成售票和计算列车座位,旅客可以在全国任何一个铁路售票窗口买到任何线路上的车票。
同许多国家一样。交通运输服务的多样性也是今天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特点,仅仅铁路已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了。
近几年来,海运在俄罗斯国内和对外运输方面的作用在增长。俄罗斯的海洋船队也在不断地补充具有高新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的多用或专用船只。一艘又一艘原子破冰船扩展了北部海域的航线,现在从欧洲部分到北部台米尔自治州的杜金卡,全年任何时侯都可以通航了。如果说过去有破冰设备的轮船的功率只有2000马力的话,那么今天的现代化原子破冰船则拥有75000马力。俄罗斯各海港的吞吐能力不断增长,其装卸作业大多实现了机械化。在太平洋修建的深水港——东方港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达98%。
经过多年的水利工程建设,在俄罗斯已经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内河水路网络。在改造一些河道的基础上人工开凿了17000公里的行船水道。现今全国通航的内河水道达118000公里,其年货运量在5亿吨以上,年客运量在1亿人次以上。在许多河道上,除内燃机船只外,大量的运输任务已由时速70公里的水翼船来担当。
航空在交通系统占有特殊的地位。俄罗斯有几千个城市、市镇和农村居民点建有机场。其国内航线的总长度相当于地球至月球距离的一倍半。在远程运输方面,航空的旅客运载量已占第二位而仅次于铁路。
俄罗斯民航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它的国内国际航线上所使用的飞机都是本国制造的,既未花大量外汇去买外国客机,其航空事业也不受制于他人,这本身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它的大型客机有许多型号,而且一代一代不断更新。伊尔62型客机虽然仍在使用,但已过时,即将退出历史舞台。运载量大的涡轮喷气机伊尔76型早已在各航线上使用,在许多航线上还运行着可载客350人的伊尔86型客机。新的图204、图214型中远程客机将取代图15型,新的远程宽体大客机伊尔96型已在展览会上露面,很快就会投入航运。与此同时,民航的地面服务设施也不断得到技术改造和更新。许多机场已安装能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保证飞机起降的自动化设备,全国建立了网络售票订座自动化系统。
在工农业生产、建设和日常工作中使用最广的还是汽车运输。目前俄罗斯的硬面公路的总长度超过55万公里。城市间的公共汽车路线有近万条,每年可运送旅客7亿人次。但是,俄罗斯公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现有的公路大多比较狭窄,有许多地方路面年久失修,全国没有一条像样的现代化高速公路,公路的基础设施已经落后。公路上行驶的各种车辆虽然都是本国生产的,但客车不舒适,其他运输车辆品种少,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还有一种非常经济和高效的运输工具在俄罗斯得到广泛运用,那就是管道运输。目前,俄罗斯90%的石油和几乎全部天然气都是通过管道来运输的。管道运输1吨石油比铁路运输要便宜4倍。现在俄罗斯铺设的1420毫米口径、75个大气压的天然气管道较之过去的1220毫米口径、55个大气压的管道输送能力提高了一倍。俄罗斯通过“友谊”油管和“联盟”天然气管道向东欧国家输送石油和天然气,还建了专用的天然气管道向西欧国家出口“蓝色燃料”。与此同时,俄罗斯还日益广泛采用气动运输,例如通过数十公里的管道把精选矿输送到冶炼厂,一个工厂通过管道把机器零部件输送到另一个地方去组装,等等。
俄罗斯的饮茶文化
众所周知,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人饮茶的历史由来已久。俄国人饮茶的历史虽不算太长,但茶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却占有重要位置。俄国人不但喜欢饮茶,而且逐步创造并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茶文化。
历史上,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直接传入俄罗斯,这一过程没有西欧国家的介人。据一些史书和百科全书的记载,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茶是在1638年。当时,作为友好使者的俄国贵族瓦西里·斯塔尔可夫遵沙皇之命赠送给蒙古可汗一些紫貉皮,蒙古可汗回赠的礼品便是4普特(约64公斤)的茶。品尝之后,沙皇即喜欢上了这种饮品,从此茶便堂尔皇之地登上皇宫宝殿,随后进入贵族家庭。从17世纪70年代开始,莫斯科的商人们就做起了从中国进口茶叶的生意。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167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关于俄国从中国长期进口茶叶的协定。但是,从中国进口茶叶,路途遥远,运输困难,数量也有限。因此,茶在17、18世纪的俄罗斯成了典型的“城市奢侈饮品”,其饮用者的范围局限在上层社会的贵族、有钱人,喝茶则一度成了身份和财富的象征。直到18世纪末,茶叶市场才由莫斯科扩大到少数外省地区,如当时的马卡里叶夫,如今的下诺夫哥罗德地区。到19世纪初饮茶之风在俄国各阶层始盛行。
然而,事实上,有关史料证明,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茶的时间还要早些,是在1567年。当年到过中国的两位哥萨克首领彼得罗夫和亚雷舍夫曾经描述过一种不知名的稀奇的中国饮品,这种饮品在当时的西伯利亚东南部及中亚地区已经比较普及。但可能因为哥萨克首领的描述没有引起沙皇贵族的注意,因此,这段历史也就鲜为人知了。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饮茶习俗。从饮茶形式上来看,中国人饮茶一向是香茗一杯,细品慢饮;俄国人喝茶,则伴以大盘小碟的蛋糕、烤饼、馅饼、甜面包、饼干、糖块、果酱、蜂蜜等等“茶点”。从功能上看,中国人饮茶多为解渴、提神亦或消遣、待客;俄国人喝茶则常常为三餐外的垫补或往往就替代了三餐中之一餐。当然,喝茶之际谈天说地是必不可少的,俄罗斯人把饮茶当成一种交际方式,饮茶之际达到一种最好的沟通效果,而独自饮茶则可以给自己一个沉思默想的机会,进行一种“我”与“我”的交流。
从饮茶的品种来看,中国人喜喝绿茶,俄罗斯人则酷爱红茶。有趣的是红茶在俄语是“чёрный чай”,直译为"黑茶"。之所以称之为“黑茶”,似乎有合乎逻辑的道理:一来红茶在没泡入水中时呈黑色,二来俄罗斯人喜喝酽茶,浓浓的酽红茶也呈黑色。从饮茶的味道看,俄国人更喜欢喝甜茶,喝红茶时习惯于加糖、柠檬片,有时也加牛奶。因而,在俄罗斯的茶文化中糖和茶密不可分,人们用Спасибо за чай-сахар(直译谢谢糖茶)来表示对主人热情款待的谢意。从饮茶的具体方式看,俄罗斯人喝甜茶有三种方式:一是把糖放入茶水里,用勺搅拌后喝;二是将糖咬下一小块含在嘴里喝茶;三是看糖喝茶,既不把糖搁到茶水里,也不含在嘴里,而是看着或想着糖喝茶。第一种方式最为普遍,第二种方式多为老年人和农民接受,第三种方式其实常常是指在没有糖的情形下,喝茶人意念当中想着糖,一边品着茶,结果是似乎也品出了茶里的甜味,很有些“望梅止渴”的感觉。
俄罗斯人还喜欢喝一种不是加糖而是加蜜的甜茶—— чай с мёдом。在俄国的乡村,人们喜欢把茶水倒进小茶碟,而不是倒人茶碗或茶杯,手掌平放,托着茶碟,用茶勺送进嘴里一口蜜后含着,接着将嘴贴着茶碟边,带着响声一口一口地吮茶。喝茶人的脸被茶的热气烘得红扑扑的,透着无比的幸福与满足。这种喝茶的方式俄语中叫“用茶碟喝茶”。有时代替蜜的是自制果酱,喝法与伴蜜茶一样。在18、19世纪的俄国乡村这是人们比较推崇的一种饮茶方式。
俄罗斯人重视饮茶,也就常常赋予饮茶以更多的文化内涵,从而使俄语里的“茶”(чай)一词有了更多的意义。俄罗斯人中常以пригласить (звать) на чай (на чашку чая)(请来喝杯茶)向友人发出作客的邀请,同时也是向对方表示友好诚意的一种最佳方式。另外,旧时俄国人有喝茶给小费的习惯,俄语里称之为“давать на чай”,后来俄语这一表达方式转义表示指在任何场合的“付小费”。
中国的茶文化讲究茶具。谈到俄罗斯的茶文化,也不能不提到有名的俄罗斯茶炊(самовар)。俄国有“Какой же чай без самовара”(无茶炊便不能算饮茶)的说法。在民间,人们还把“самовар”(音译“萨马瓦尔”)亲切地称作“Иван Иванович Самовар”(伊万·伊万诺维奇·萨马瓦尔),或是“Золотой Иван Иванович”(金子般的伊万·伊万诺维奇),以表示对茶炊的钟爱和尊崇。在古代俄罗斯,从皇室贵族到一介草民,茶炊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器皿,同时常常也是人们外出旅行郊游携带之物。俄罗斯人喜爱摆上茶炊喝茶,这样的场合很多:当亲人朋友欢聚一堂时,当熟人或路人突然造访时;清晨早餐时,傍晚蒸浴后;炎炎夏日农忙季节的田头,大雪纷飞人马攒动的驿站;在幸福快乐欲与人分享时,在失落悲伤需要慰藉时;在平平常常的日子,在全民喜庆的佳节……在不少俄国人家中有两个茶炊,一个在平常日子里用,另一个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启用。后者一般放在客厅一角处专门用来搁置茶炊的小桌上,还有些人家专门辟出一间“茶室”,茶室中的主角非茶炊莫属。茶炊通常为铜制的,为了保持铜制品的光泽,在用完后主人会给茶炊罩上专门用丝绒布缝制的套或蒙上罩布。
俄罗斯茶炊出现于18世纪,是随着茶落户俄罗斯并逐渐盛行而出现的。茶炊的制作与金属的打造工艺不断完善密切相关。何时打造出的第一把茶炊已无从查考,但据记载,早在1730年在乌拉尔地区出产的铜制器皿中就有外形类似于茶炊的葡萄酒煮壶。直到18世纪中下期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俄罗斯茶炊。在当时,有两种不同用途的茶炊:茶壶型茶炊和炉灶型茶炊。茶壶型茶炊的主要功能在于煮茶,也经常被卖热蜜水的小商贩用来装热蜜水,以便于走街串巷叫卖且能保温。原理在于茶炊中部竖一空心直筒,盛热木炭,茶水或蜜水则环绕在直筒周围,从而达到保温的功效。炉灶型茶炊的内部除了竖直筒外还被隔成几个小的部分,用途更加广泛:烧水煮茶可同时进行。这种“微型厨房”式的功能使它的使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家庭,而且深受旅游、旅行者青睐。无论在森林还是草场,在能找到作燃料的松果或木片的地方,人们都可以就地摆上炉灶型茶炊,做一顿野外午餐并享受午后茶饮的惬意。到19世纪中期,茶炊基本定型为三种:茶壶型(或也称咖啡壶型)茶炊、炉灶型茶炊,烧水型茶炊(只用来烧开水的茶炊)。
茶炊的外形也多样化。有球形、桶形、花瓶状、小酒杯形、罐形,以及一些呈不规则形状的茶炊。谈到茶炊就不能不提到它的产地。19世纪初,莫斯科州的彼得·西林先生的工厂主要生产茶炊,年产量约3000个。到19世纪20年代,离莫斯科不远的图拉市则一跃成为生产茶炊的基地,仅在图拉及图拉州就有几百家加工铜制品的工厂,主要生产茶炊和茶壶。到1912、1913年,俄罗斯的茶炊生产达到了顶峰阶段,当时图拉的茶炊年产量已达66万只,可见茶炊市场的需求量之大。
在现代俄罗斯人的家庭生活中仍离不开茶炊,只是人们更习惯于使用电茶炊。电茶炊的中心部分已没有了盛木炭的直筒,也没有其它隔片,茶炊的主要用途变得单一烧开水。人们用瓷茶壶泡茶叶,茶叶量根据喝茶人数而定,一般一人一茶勺。茶被泡3-5分钟之后,给每人杯中倒入适量泡好的浓茶叶,再从茶炊里接煮开的水入杯。在现代俄罗斯的城市家庭中流行趋势是,用茶壶代替了茶炊,茶炊更多时候只起装饰品、工艺品的作用。但每逢隆重的节日,现代俄罗斯人一定会把茶炊摆上餐桌,家人、亲朋好友则围坐在茶炊旁饮茶,只有这样,节日的气氛、人间的亲情才得以尽情渲染。而传统意义上的пить чай за самоваром(围着茶炊饮茶)在俄罗斯乡村的木屋里一直流传至今。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森林工业
森林工业始终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如何发展、巩固和加强该地区森林工业的对外经济联系;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开发森林资源,搞好以林为主的多种经营,加强政府间地区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保持清醒头脑,始终不渝地贯彻执行行之有效的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并保持政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地区性产业发展优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为森林工业的复苏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和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的共同繁荣都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与此同时,上述这些问题也始终是这些年来该地区令人注目的焦点。
一、木材出口贸易概况
俄罗斯远东地区不但森林资源丰富,而且地理位置优越。该地区一向是俄罗斯通往亚太地区,开展对外经济联系的重要门户。
俄罗斯木材出口总额的40%是来自于其远东地区。据有关专家评估,该地区的木材出口创汇的效益一向比俄联邦其他任何地区都高。同时,出口木材有助于大多数木材工业企业持续、稳定生产,利用生产能力,居民安居乐业。
但是,因生产出口商品的国内费用成倍增长,运费提高和个别出口商之间的不公平竞争等因素,经济效益一直呈下滑趋势。其结果是,在能源相对比较便宜的西伯利亚企业生产的木材,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向太平洋地区国家出口的传统的远东木材市场。
木材出口始终是该地区出口产品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哈巴罗夫斯克地区和萨哈林州是两个主要出口地区,出口额占远东地区的一半以上。但是,在该地区第三个主要木材出口地区的滨海边疆区,木材产品的出口仅占1996年出口总额的8%。
最近几年,个别州的木材产品在出口产品中的份额呈增长势头,如萨哈林州。这是因为这里的木材深加工搞得较好,产品附加值高,基本实现了以林为主的多种经营。而其他各州木材产品的出口结构单一,主要是原木和锯材,而且占出口商品的3/4,居首位。此外,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也出口部分纸浆,但比重不大,仅占全边疆区木材产品出口的1.2%。而萨哈林纸张出口却提高了100%。其实,该州的造纸浆用的针叶林数量有限,以前多半是要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其他地方调进原料。
多年来,远东的木材产品出口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东北亚的日本(占俄罗斯远东地区木材出口的60-65%)、中国及韩国等国。但是,近年来该比例略有变化。原木出口到其合资企业、外资独资企业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从此,奄奄一息的木材工业又看到了一线生机。
二、举步维艰的合资企业
建合资企业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森林工业对外经济联系的重要途径之一。1992年,俄罗斯远东各主体获权独立注册资金为1亿卢布的合资企业。该地区合资企业在俄合资企业总数中的比重,由1989年的2%增加到1996年的7%。至1997年该地区共注册了208家与外国公司的合资企业,其中有76家木材采伐和出口原木的企业,38家是生产锯材、家具和出口成品的企业。几乎占 68%的合资企业从事木材采伐、生产和出口原木。
吸引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参加经营的木材来代企业占有特殊地位。表面上看,这算不上什么合资企业,因为其主要资金均属于俄罗斯。但主要由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出劳务,而且俄朝两国之间的产品分配形式也类似于合资企业。这是俄罗斯远东地区建立时间最长、劳动人员规模最大、生产产品最多的企业。
最近几年,合资企业的工作效益在某种程度上持续下降。如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以北120公里的一家已经经营了8年的俄日合资企业就是如此。该企业于1989年由远东木材工业总公司和日本的伊腾忠商社为生产出口阔叶硬木材及其产品而创办的。注册资金俄日伙伴为90:10。初步方案是在附近的林场购买阔叶类原木,然后在合资企业加工锯材。当初,原料主要是榆木、水曲柳和部分柞木,另外还有少量的云杉和冷杉。而1996年实际采伐的只是以单价每立方米60-300美元购买的1—3等水曲柳原木。而加工好的锯材却以每立方米700美元的高价在日本市场销售。使用了少量的柞木。大部分由日本伙伴销往日本市场赚取高额利润,俄方伙伴的义务却是保证供应原材料。然而好景不长,合资企业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1991年和1992年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如实行交纳增值税,增加利润税、养老基金提成、社会保险基金和医疗保险基金,额外征收地方税。这些新法规同样适用于外国投资企业,其减免税的优惠政策又被全部取消。除了原来存在的伐木费之外,新征使用木材的各种费用。由于这些变化,各种支出就要占预算的80—90%。毫无疑问,整个经济环境远远比合资企业建立之初更加复杂和进一步恶化。
美国企业也不甘心落后,争相角逐俄罗斯远东木材工业的投资市场。尤其是最近一段时期,美国投资者投资于远东木材行业的积极势头有增无减。这是因为美国公司从国家海外投资担保机构那里成功地获得了投资风险的担保。这无疑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创举。美国公司致力于实现一系列大规模的出口和改造基础设施的具体方案。
目前,尽管困难重重,日本投资兴建的合资企业还是为远东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真正贡献。在日资企业里安装有现代化的设备。合资企业扩大和丰富了地区性出口,其作用是其他合资企业所无法比拟的。经营活动总的来说相对比较稳定。
远东韩国公司的经营活动暂时在与中日公司的竞争角逐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显而易见,在不久的将来,韩国公司的地位将有所巩固和加强。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萨哈林州和犹太人自治州的外国投资企业,都为本地区的对外贸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91—1996年注册的外国投资企业的数量,主要是靠中国投资的企业数量有所增加,而且效益相当可观。如滨海边疆区1996年底注册的22家企业中仍有17家坚持继续生产,其中就有7家为中国投资兴办的。而新加坡投资的有两家,芬兰、菲律宾、澳大利亚、英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里斯本等国家或地区投资兴办的仅各一家。
1996—1997年,中国在远东地区新投资创建合资企业的力度有所加强。这首先得力于两国已建立起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领导人定期高级会晤的磋商机制已经形成,两国东部边界已经确定。这些客观因素使中俄投资于远东地区的合作前景越来越广阔。同时,中国,尤其是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睦邻友好关系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尽管如此,但总的来说,最近几年远东外国投资企业的经营结果表明,不但地区经济不稳定,而且在俄罗斯普遍存在着制约投资规模、部门结构不合理、地区性经济发展不平衡等诸多不利的重要因素。投资政策朝令夕改、论证不足,而且不能始终不渝地贯彻执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
三、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随着在前苏联,而后是全俄罗斯范围内的经济开放,俄联邦远东地区的森林工业连续制定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外国投资方案。其中,美国最大的木材公司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制定的方案就是其中之一。该方案前前后后几乎进行了五年的艰苦谈判。然而,最后却以彻底失败而告终。滨海边疆区曾酝酿制定一个重大举措。该方案拟年采伐木材100万立方米,不仅要建立五个采伐场,而且还要建立一系列相关配套的木材加工和机械制造企业。而最后却与位于光明海湾的一家中等规模的木材企业携手经营。
1995年初,美国Clobal Forest Management Group的投资方案格外引人注目。该方案得到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美国政府为此已拨款50万美元。并与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政府签订了协议书。这为着手制定开发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六个行政区内的每年总采伐量为200万立方米木材的浩瀚林海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了新契机。该可行性研究方案的总值为76万美元。前不久有消息说,本方案的外国投资者和俄罗斯合作伙伴的积极性再度受挫。
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还实施了与森林工业有关的国际生产规划。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俄美1994-1997年《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规划》,该规划包括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南部。由这两个边疆区的政府和美国国际开发署在戈尔-切尔诺梅尔金政府间框架协议的范围内根据协议组织实施。规划书总值为1670万美元。完善俄远东森林工业部门,发展民主和市场关系是该规划的主导思想。
目前该地区森林工业的对外经济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形成多种多样,几乎包括森林工业的各个部门。如能抓住机遇,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种不可多得的有利形势,有望摆脱地区性经济不景气的被动局面。
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一座具有神奇力量的城市!它是几个世纪的浓缩,是一座丰碑,是一座激动人心的纪念塔,它又是一座艺术的殿堂,美丽的花园。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是欧洲第二大城市。莫斯科全城以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为中心,是一个辐射形的大蜘蛛网,几条环形路由市区到城郊一环接一环地围住莫斯科市。市内的莫斯科河像条蓝色的缎带,佩在它多姿多彩的躯体上。作为首都,它既是前苏联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交通枢纽,工业中心和文化科研中心。
在莫斯科发生过许多惊天动地的事,最辉煌,最令世人瞩目的,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穷凶极恶的希特勒向莫斯科发动了“闪电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头几年,德军一直认为消灭苏军,占领莫斯科,关系到战争的前途和命运。攻占这座城市,标志着德国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决定性胜利。当时,德国的兵器,兵力远远超过苏军,力量对比悬殊,一开始德军就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德军的一个侦察营居然进抵到莫斯科近郊,看到了克里姆林宫的尖顶,柏林各家报刊甚至还奉命给登载攻下莫斯科的消息留下版面。希特勒对战争前景感到乐观,竟然还下令禁止接受莫斯科投降。并建立一个特别工程指挥部。准备炸毁克里姆林宫。在德军兵临城下的严重时刻,莫斯科人民于11月6日,在地下铁道马雅可夫斯基车站举行纪念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4周年庆祝大会,第二天,在红场举行传统的阅兵式。随即直接开赴前线。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战火硝烟中举行纪念十月革命的庆祝活动,在国内国际产生了重大影响,它鼓舞了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使一切正义的人们坚信法西斯一定会失败。
在全国人民支援下,再加上莫斯科民兵和市民的英勇参战,德军一直被阻止在莫斯科城外,在那硝烟弥漫的日日夜夜,莫斯科人民度过了许多浸满血泪和艰辛的难忘岁月。他们组建了民兵和游击队,担任各种战勤任务,配合或参加战斗,开展游击战争。首都人民在恶劣的天气和敌机空袭下,修筑了几百公里的防坦克壕,设置了许多障碍物。在莫斯科近郊的森林内设置了1000多公里的树干鹿岩。战争期间,莫斯科人忘记了自己的年龄、职业,甚至忘记了自己的生和死,男女老幼,只有一个念头:“杀法西斯!”为什么莫斯科能屹立不动呢?因为有英勇的苏联士兵,有的全身挂满了手榴弹滚到敌人的坦克下。还有妇女们、孩子们的支援。
终于,举世瞩目的莫斯科保卫战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这一胜利使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莫斯科人民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