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一地理 -> 初一下学期 -> 第十六章 北美

第三节 加拿大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21:40:59阅读:nyq
字号:|


扩展资料

港口城市-温哥华

   19世纪初温哥华还是一片荒野;只有一些土著过着原始的渔猎生活。在19世纪时,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及新的矿产资源的发现;因此加拿大的经济从此开始发展。在19世纪末期时,成为加拿大的主要港口。1867年时,绰号“Gassy”的贾大顿来到此地,他在盖士镇的华特尔街,即现址的盖士镇,盖了一个木造的沙龙酒吧供四面八方来的拓荒者憩息,这就是温哥华的第一家饭店的起源。在城市西迁后盖士镇的经济便开始走下坡,在1971年时,卑诗省政府将盖士镇划为文化保留区,古老建筑物因而得以保存;如今,盖士镇已成为独特的观光区,维多利亚式的建筑,铺着圆石的街道,露天咖啡座,以及古董店、精品店和餐厅,使盖士镇成为逛街、购物及用餐的好地方。在盖士镇有难得一见举世仅有的蒸气钟,每15分钟喷出蒸气一次。温哥华在1886年正式成为城市,并公推贾大顿为第一任市长,同时温哥华是贾大顿与他的幕僚决定为纪念白人船长乔治·温哥华,于1792年为找寻西北通路而来到此地,故将此城市命名为温哥华。而盖士镇则是为了纪念他的贡献而命名的。

  温哥华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内,是全省的工业中心,也是加拿大的第三大城,三面环海。温哥华的中心坐落于朝西扩展的英伦湾,而成为一个向东北突出的半岛。半岛的前端为史丹利公园,以狮门桥与对岸的北温哥华相连接。它的下方为英伦湾,上方为贝立德湾。而市区以贝立德、格兰佛两座桥相连接。

  温哥华的中国城邻接于盖士镇的南侧,号称北美第二大中国城。住在这里的中国人是19世纪中,为了至加州淘金因寻找金矿而北上至加拿大,后来便在此落地生根的。现在温哥华已有华人移民四十多万,为北美华人人口比例最大的城市。所以加拿大从国会议员到政府部长都有华人出任,最近更有华裔女性伍冰志,代表英国女皇出任加拿大总督,由此可见加拿大华人在该国的影响有多大。温哥华的中国城应是北美最具规模的中国人社区,这里不但有整洁的商店,还有一个坐落于中国城内中华门牌坊后面的中山公园,这个由加拿大政府与中国合作建造的明朝风格的花园,悬挂着明朝式样的灯笼,据说是在苏州以手工打造的,中国风味十足。还有碧绿的池水,和园中花草相互辉映。

  温哥华紧邻美国,是东西横贯加拿大全境的大铁路的终点,是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重要港口,也是加拿大最大的港口城市。由于受太平洋季风和赤道暖流的影响,这里四时不冻,因而一年四季航运繁忙,港口每小时装卸煤炭9000吨、粮食7000吨、硫磺6000吨、钾肥2500吨。加拿大是著名的粮食出口国,尤以出口大宗小麦着称;温哥华港有10个运粮码头负责处理加拿大40%以上的粮食出口任务,其中两部传送带每小时可装运小麦1000吨以上。在世界9个最重要的小麦装运港口中,温哥华首屈一指,每年出口小麦800万吨左右。目前,全港的吞吐量高达8000万吨以上,相当于我国上海港的水平。



扩展资料

加拿大的华人社会

  中国移民到加拿大已有140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第一批中国移民是1858年从美国旧金山来的。1860年加拿大共有华人7000余人。中国劳工在加拿大历史上,为加拿大的经济繁荣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加拿大政府为此曾立碑纪念。

  近年来加拿大的华人人数剧增,成为全加人口增长最快的族裔。1994年时加拿大华人占加拿大全国总人口的2.5%,大约有71万人。2001年人口普查统计数字显示,加拿大的华人已成为全加最多的少数族裔,人数已达120.94万人,占全加总人口的3.5%。在各族裔中,仅次于英、法、德、意而居第五位。在全国最大城市多伦多,华人占的比例达到7%。在西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省份不列颠哥伦比亚,1994年华人的比例达到9.2%。在温哥华市,甚至达到11%。

  现在的加拿大华人大多住在多伦多、温哥华、蒙特利尔等大城市。这些城市里都有华人聚居的“唐人街”或“中国城”,并已成为当地的旅游点。在中国城里,不仅商店的招牌上有中文,而且路标、邮局、银行、医院和警察局等的牌子上也有中文。所以,当你一走进中国城,就如同到了香港或广州的街道上,唐人街上的一大特点就是,中国餐馆特别多,“正宗粤菜”、“地道川菜”、“湖南风味”、“上海小吃”等,到处都是。

  加拿大华人具有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在华人聚居的地区内一般都有中文报纸和学校,有的大城市还有中文电台和电视台。华人都愿意送自己的子女去中文学校。

  过去,由于历史原因,华人在加拿大社会中的地位不高,近20年来大有改进。华人的平均教育程度为加拿大之首。华人在加拿大的学术和专业领域内表现突出,成绩显著。华人文化在加拿大社会中受到普遍尊重。相比之下,华人在加拿大政治上的成就则略显逊色。从本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曾有两位华人当选为加拿大议会议员,80年代至今反而没有了。1987年多伦多华人黄景培当选为安大略省省议员后被委任为该省能源部长。1988年温哥华华人林思齐被联邦政府委任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总督,是华人在加拿大政坛上得到的最高荣誉。



扩展资料

加拿大的经济发展

  加拿大是西方最大、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之一,其经济具有多样化和多机会的特点。目前,加拿大经济正处在高产出、低通货膨胀率、单位劳动力成本下降、出口急剧上升阶段,并拥有一个健康的商业投资环境。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加拿大政府一贯致力于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加拿大最主要的三个大行业分别为:自然资源业,制造业和服务业。

  多年以来,自然资源一直在加拿大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现在,自然资源仍然重要,但在生产总值中持续下降,农业、采矿业、伐木业和其他工业占经济生产总值的不足8%。自然资源业也包括林业、渔业、采矿业和能源业。这些行业为促进加拿大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水利资源是加拿大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水力发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四分之三,仅次于美国、俄罗斯,是世界第三大水力发电国。

  加拿大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林业非常发达,对加拿大的经济至关重要。矿产资源是加拿大最宝贵的资源。加拿大拥有现代经济所需的几乎所有矿产品。它出产60多种矿物。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原油、天然气、铁矿石、镍、锌、石棉和钾盐。加拿大镍和锌的产量居世界首位,钾盐的产量为世界第二,金、银的产量分别为世界第三和第四。加拿大有丰富的铀和铝资源,是铀的主要生产国。制造业在加拿大经济中占重要地位。1995年制造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主要产业有汽车制造和食品加工等。加拿大制造业产品主要包括纸张、技术设备、汽车、食品、服装等等,是世界最大的木材和新闻纸的出口国。加拿大制造业最大的贸易伙伴是美国。加拿大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以服务业占经济主导地位。

  今天,加拿大是西方七国组织中服务业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的国家,服务业占加拿大经济生产总值的67%,并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约70%的工作。涉及的领域包括:运输、教育、保健、建筑、金融、通信和政府部门。目前加拿大70%以上的劳动力从事于服务业。

  1994年1月1日生效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使得加拿大经济更紧密地同美国经济联系在一起。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队伍,高效的基础设施,充足的自然资源,优良的投资环境使加拿大越来越得到国际投资者的青睐。另外,如电子、生物、环保等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和日益增长的国际企业的介入,为加拿大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加拿大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主要农产品为小麦、燕麦和大麦等,加拿大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小麦的产区主要是平原三省,这里土地肥沃、降雨量充足、土地平坦,适于农机耕作。这个地区生产的粮食是如此之多,以至人们不但把它称为加拿大的粮仓,而且也把它称为世界粮仓。据估计,一个加拿大农民生产的粮食足够养活55口人。



扩展资料

加拿大的历史

  早期

  加拿大最早的居民是远古时期从亚洲东北部越过白令海峡来到美洲的印第安人。16世纪,人口达到20万。他们多以狩猎和捕鱼为生,使用石器工具,用兽皮制作衣服。部分人为半定居居民,从事农业生产。

  10-11世纪,北欧人从格陵兰岛渡海来到今纽芬兰省海岸。16世纪是探险家的世纪。许多航海家为了寻找黄金和通向亚洲的西北通道,纷纷扬帆北美,从南至北探察了大西洋沿岸,揭开了北美新大陆的帷幕。1534年法国航海家多次到加拿大东海岸探险,并把这一带称为“新法兰西”。他们行至圣劳伦斯湾,沿圣劳伦斯河上行,到达今魁北克、蒙特利尔地区,打开了通往加拿大内陆的道路。

  新法兰西殖民时期

  17世纪初,欧洲人开始殖民加拿大。1603- l608年,法国人在芬地湾建立居留地,在圣劳伦斯河流域建立了魁北克城。新法兰西逐渐发展成为皮毛贸易基地。1663年,新法兰西殖民地成为法国的一个行省。18世纪初,其统治范围北达哈得孙湾,西至大湖区,南到密西西比河口,建立了以新奥尔良城为中心的路易斯安那殖民地。法国的皮毛营商、探险家和传教士还深入到西部地区。

  英国殖民时期

  17世纪,英国、法国展开了争夺加拿大的斗争。1670年,英国占领纽芬兰岛,并宣布对哈得孙湾及其周围地区拥有主权和贸易垄断权。形成从南、北两面对圣劳伦斯河流域的法国领地夹击之势,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0-1713年)结束后,哈得孙湾地区、纽芬兰和新斯科舍归属英国。1759-1760年,英国占领了魁北克和蒙特利尔,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后,签定《巴黎和约》,新法兰西殖民地转属英国,加拿大成为英国殖民地。1793年,苏格兰移民、探险家A·麦肯齐沿皮斯河越过落基山脉,到达太平洋沿岸,首次完成了横跨大陆的探险。19世纪上半叶,英国向加拿大移民激增,殖民地经济发生变化。

  联邦国家的建立

  1837年,加拿大爆发小规模武装起义,迫使英当局进行改革。资本主义工商业初步发展。运河的开挖、铁路的修筑使东部各孤立地区的经济联成了一体。并开始向中西部和太平洋沿岸地区移民,19世纪50-60年代,加拿大在英国的支持下进入谋求联合和争取自治的时期,1867年英国议会通过《英属北美法》,成立了联邦制国家加拿大自治领。此间,加全大形成两大政党:保守党和自由党,1870年加拿大自治领以30万英镑和部分土地为代价从英国手中取得西部、西北部的土地所有权,先后建立了马尼托巴省、萨斯喀彻温省、艾伯塔省和西北地区、育空地区。1871年和1873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和爱德华王子岛加入联邦。至此,除纽芬兰外,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半个北美大陆已统一于加拿大自治领中,1880年英国政府将北极群岛交给加拿大。

  近代发展时期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横贯大陆的铁路干线建成,以铁路为主的全国交通运辅网开始形成。大批移民西进,大片土地被开垦,农场数目激增,西部草原成为世界最大谷仓之一。新的矿产资源接连被发现,采矿、电力、钢铁、铁路设备、农业机械等近代工业部门发展。一批新城市出现,蒙特利尔和多伦多成为全国经济文化的中心。加拿大资本主义进入迅速发展时期。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加拿大均对德宣战。世界大战削弱了英国对加拿大的控制。1931年,加拿大在英联邦内获完全独立。1949年英国将纽芬兰岛移交给加拿大。1949年,加拿大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战后,加拿大经济迅速发展,1970年按入口平均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3位。1976年以来,参加了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首脑会议,成为西方七大国中的一员。1982年,《加拿大宪法法案》取代《英属北美法》,成为加拿大宪法。



扩展资料

加拿大的象征

  加拿大的国歌将国家描述为“极北强大的自由之邦”。其独特的国旗为全球所公认。加拿大生活的其它象征包括海狸,一种特有的盾徽、加拿大皇家骑警、枫叶、加拿大议会大厦及其它。

  加拿大国旗

  加拿大国旗十分容易辨认,中间为独具风格的红色枫叶,该图案是根据对加拿大历史的强烈感悟设计而成的,是几位加拿大人集体合作的结晶。

  枫叶是加拿大的象征。枫叶旗是加拿大的国旗。说起枫叶旗,还有一段很长的历史故事。加拿大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那时加拿大的国旗不是枫叶旗,而是叫作CANADIAN RED ENSIGN。旗上有英国的米字旗,非常像现在的安大略省和马尼托巴省的省旗。1925年首次有人提出加拿大应该设计自己的国旗,但当时加拿大国内的亲英情绪极其强烈,这个提议立即就被否决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加拿大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日益高涨。于是又有人提出设计新国旗的建议。加拿大议会终于在1946年通过设计新国旗的决议。于是,各式各样的设计蜂拥而出,前前后后竟有一千五百多种设计图案!结果搞得大家眼花缭乱,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为好。议会十八年内做不出决定。

  1964年,皮尔逊政府选出其中得票最多的图案。图案为白底,中间有三片红色的枫叶,左右各为一道蓝边,代表加拿大国徽上的箴言“从海洋到海洋”。加拿大是一个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国家,并引以为荣。许多大公司提起他们全国性的服务网点,也总是说COAST TO COAST。

  这个方案依然通不过议会。仍然有人嫌图案复杂,并把这一款国旗设计方案戏称为“皮尔逊彩旗”。后来经过各方激烈辩论,最终确定了现在的红白色枫叶旗。新国旗白底,左右各有一条宽宽的红边,中间是一片大大的红色枫叶。图案简洁,色彩明亮,美观大方,人见人爱。

  1965年2月15日,新国旗第一次在渥太华国会山前升起,举国欢呼。这一天就成了加拿大的国旗日,枫叶也从此成为加拿大的国家象征。从1946年到1965年,近二十年的民主讨论,终于有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红白两色的结合首先见于维多利亚女王颁发的三军服役奖章上,随后于1921年这两种颜色被国王乔治五世定为加拿大国色。白底上面单片红色枫叶多年来逐步演化成为加拿大国徽,并自1904年以来,所有加拿大奥林匹克运动员都佩带此徽章。

  加拿大盾徽

  加拿大联邦成立后的头几十年中,英国皇家纹章可任意用作识别加拿大政府机关的标志.随后,一种显示新联邦最初四个省份(安大略省。魁北克省、新斯科舍省和新不伦瑞克省)纹章的设计逐步被采纳,成为加拿大盾徽。

  随着其它各省加入加拿大联邦,人们试图将这些新省份的纹章加进联邦复合图案中,其结果是该图案变得拥挤和杂乱无章。因此,一种新盾徽便被设计出来。该盾徽得到批准,授予加拿大的纹章被指定,并于1921年11月21日,由国王乔治五世颁布后,有些小的改动。

  加拿大国歌

  “啊加拿大”1880年6月24日首次被演唱,但直到100年后的1980年7月1日才被宣布为加拿大国歌。国歌由卡力沙·拉瓦雷作曲。在过去的年代里,人们谱写了许多不同的英文歌词,英文国歌正式的歌词基于罗伯特·斯坦利·韦尔法官1908年写的歌词。而法文歌词由阿多尔夫·贝西·卢提尔爵士所作,未作改动。



扩展资料

港口城市-温哥华

   19世纪初温哥华还是一片荒野;只有一些土著过着原始的渔猎生活。在19世纪时,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及新的矿产资源的发现;因此加拿大的经济从此开始发展。在19世纪末期时,成为加拿大的主要港口。1867年时,绰号“Gassy”的贾大顿来到此地,他在盖士镇的华特尔街,即现址的盖士镇,盖了一个木造的沙龙酒吧供四面八方来的拓荒者憩息,这就是温哥华的第一家饭店的起源。在城市西迁后盖士镇的经济便开始走下坡,在1971年时,卑诗省政府将盖士镇划为文化保留区,古老建筑物因而得以保存;如今,盖士镇已成为独特的观光区,维多利亚式的建筑,铺着圆石的街道,露天咖啡座,以及古董店、精品店和餐厅,使盖士镇成为逛街、购物及用餐的好地方。在盖士镇有难得一见举世仅有的蒸气钟,每15分钟喷出蒸气一次。温哥华在1886年正式成为城市,并公推贾大顿为第一任市长,同时温哥华是贾大顿与他的幕僚决定为纪念白人船长乔治·温哥华,于1792年为找寻西北通路而来到此地,故将此城市命名为温哥华。而盖士镇则是为了纪念他的贡献而命名的。

  温哥华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内,是全省的工业中心,也是加拿大的第三大城,三面环海。温哥华的中心坐落于朝西扩展的英伦湾,而成为一个向东北突出的半岛。半岛的前端为史丹利公园,以狮门桥与对岸的北温哥华相连接。它的下方为英伦湾,上方为贝立德湾。而市区以贝立德、格兰佛两座桥相连接。

  温哥华的中国城邻接于盖士镇的南侧,号称北美第二大中国城。住在这里的中国人是19世纪中,为了至加州淘金因寻找金矿而北上至加拿大,后来便在此落地生根的。现在温哥华已有华人移民四十多万,为北美华人人口比例最大的城市。所以加拿大从国会议员到政府部长都有华人出任,最近更有华裔女性伍冰志,代表英国女皇出任加拿大总督,由此可见加拿大华人在该国的影响有多大。温哥华的中国城应是北美最具规模的中国人社区,这里不但有整洁的商店,还有一个坐落于中国城内中华门牌坊后面的中山公园,这个由加拿大政府与中国合作建造的明朝风格的花园,悬挂着明朝式样的灯笼,据说是在苏州以手工打造的,中国风味十足。还有碧绿的池水,和园中花草相互辉映。

  温哥华紧邻美国,是东西横贯加拿大全境的大铁路的终点,是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重要港口,也是加拿大最大的港口城市。由于受太平洋季风和赤道暖流的影响,这里四时不冻,因而一年四季航运繁忙,港口每小时装卸煤炭9000吨、粮食7000吨、硫磺6000吨、钾肥2500吨。加拿大是著名的粮食出口国,尤以出口大宗小麦着称;温哥华港有10个运粮码头负责处理加拿大40%以上的粮食出口任务,其中两部传送带每小时可装运小麦1000吨以上。在世界9个最重要的小麦装运港口中,温哥华首屈一指,每年出口小麦800万吨左右。目前,全港的吞吐量高达8000万吨以上,相当于我国上海港的水平。



扩展资料

加拿大的华人社会

  中国移民到加拿大已有140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第一批中国移民是1858年从美国旧金山来的。1860年加拿大共有华人7000余人。中国劳工在加拿大历史上,为加拿大的经济繁荣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加拿大政府为此曾立碑纪念。

  近年来加拿大的华人人数剧增,成为全加人口增长最快的族裔。1994年时加拿大华人占加拿大全国总人口的2.5%,大约有71万人。2001年人口普查统计数字显示,加拿大的华人已成为全加最多的少数族裔,人数已达120.94万人,占全加总人口的3.5%。在各族裔中,仅次于英、法、德、意而居第五位。在全国最大城市多伦多,华人占的比例达到7%。在西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省份不列颠哥伦比亚,1994年华人的比例达到9.2%。在温哥华市,甚至达到11%。

  现在的加拿大华人大多住在多伦多、温哥华、蒙特利尔等大城市。这些城市里都有华人聚居的“唐人街”或“中国城”,并已成为当地的旅游点。在中国城里,不仅商店的招牌上有中文,而且路标、邮局、银行、医院和警察局等的牌子上也有中文。所以,当你一走进中国城,就如同到了香港或广州的街道上,唐人街上的一大特点就是,中国餐馆特别多,“正宗粤菜”、“地道川菜”、“湖南风味”、“上海小吃”等,到处都是。

  加拿大华人具有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在华人聚居的地区内一般都有中文报纸和学校,有的大城市还有中文电台和电视台。华人都愿意送自己的子女去中文学校。

  过去,由于历史原因,华人在加拿大社会中的地位不高,近20年来大有改进。华人的平均教育程度为加拿大之首。华人在加拿大的学术和专业领域内表现突出,成绩显著。华人文化在加拿大社会中受到普遍尊重。相比之下,华人在加拿大政治上的成就则略显逊色。从本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曾有两位华人当选为加拿大议会议员,80年代至今反而没有了。1987年多伦多华人黄景培当选为安大略省省议员后被委任为该省能源部长。1988年温哥华华人林思齐被联邦政府委任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总督,是华人在加拿大政坛上得到的最高荣誉。



扩展资料

加拿大的经济发展

  加拿大是西方最大、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之一,其经济具有多样化和多机会的特点。目前,加拿大经济正处在高产出、低通货膨胀率、单位劳动力成本下降、出口急剧上升阶段,并拥有一个健康的商业投资环境。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加拿大政府一贯致力于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加拿大最主要的三个大行业分别为:自然资源业,制造业和服务业。

  多年以来,自然资源一直在加拿大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现在,自然资源仍然重要,但在生产总值中持续下降,农业、采矿业、伐木业和其他工业占经济生产总值的不足8%。自然资源业也包括林业、渔业、采矿业和能源业。这些行业为促进加拿大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水利资源是加拿大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水力发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四分之三,仅次于美国、俄罗斯,是世界第三大水力发电国。

  加拿大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林业非常发达,对加拿大的经济至关重要。矿产资源是加拿大最宝贵的资源。加拿大拥有现代经济所需的几乎所有矿产品。它出产60多种矿物。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原油、天然气、铁矿石、镍、锌、石棉和钾盐。加拿大镍和锌的产量居世界首位,钾盐的产量为世界第二,金、银的产量分别为世界第三和第四。加拿大有丰富的铀和铝资源,是铀的主要生产国。制造业在加拿大经济中占重要地位。1995年制造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主要产业有汽车制造和食品加工等。加拿大制造业产品主要包括纸张、技术设备、汽车、食品、服装等等,是世界最大的木材和新闻纸的出口国。加拿大制造业最大的贸易伙伴是美国。加拿大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以服务业占经济主导地位。

  今天,加拿大是西方七国组织中服务业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的国家,服务业占加拿大经济生产总值的67%,并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约70%的工作。涉及的领域包括:运输、教育、保健、建筑、金融、通信和政府部门。目前加拿大70%以上的劳动力从事于服务业。

  1994年1月1日生效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使得加拿大经济更紧密地同美国经济联系在一起。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队伍,高效的基础设施,充足的自然资源,优良的投资环境使加拿大越来越得到国际投资者的青睐。另外,如电子、生物、环保等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和日益增长的国际企业的介入,为加拿大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加拿大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主要农产品为小麦、燕麦和大麦等,加拿大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小麦的产区主要是平原三省,这里土地肥沃、降雨量充足、土地平坦,适于农机耕作。这个地区生产的粮食是如此之多,以至人们不但把它称为加拿大的粮仓,而且也把它称为世界粮仓。据估计,一个加拿大农民生产的粮食足够养活55口人。



扩展资料

加拿大的历史

  早期

  加拿大最早的居民是远古时期从亚洲东北部越过白令海峡来到美洲的印第安人。16世纪,人口达到20万。他们多以狩猎和捕鱼为生,使用石器工具,用兽皮制作衣服。部分人为半定居居民,从事农业生产。

  10-11世纪,北欧人从格陵兰岛渡海来到今纽芬兰省海岸。16世纪是探险家的世纪。许多航海家为了寻找黄金和通向亚洲的西北通道,纷纷扬帆北美,从南至北探察了大西洋沿岸,揭开了北美新大陆的帷幕。1534年法国航海家多次到加拿大东海岸探险,并把这一带称为“新法兰西”。他们行至圣劳伦斯湾,沿圣劳伦斯河上行,到达今魁北克、蒙特利尔地区,打开了通往加拿大内陆的道路。

  新法兰西殖民时期

  17世纪初,欧洲人开始殖民加拿大。1603- l608年,法国人在芬地湾建立居留地,在圣劳伦斯河流域建立了魁北克城。新法兰西逐渐发展成为皮毛贸易基地。1663年,新法兰西殖民地成为法国的一个行省。18世纪初,其统治范围北达哈得孙湾,西至大湖区,南到密西西比河口,建立了以新奥尔良城为中心的路易斯安那殖民地。法国的皮毛营商、探险家和传教士还深入到西部地区。

  英国殖民时期

  17世纪,英国、法国展开了争夺加拿大的斗争。1670年,英国占领纽芬兰岛,并宣布对哈得孙湾及其周围地区拥有主权和贸易垄断权。形成从南、北两面对圣劳伦斯河流域的法国领地夹击之势,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0-1713年)结束后,哈得孙湾地区、纽芬兰和新斯科舍归属英国。1759-1760年,英国占领了魁北克和蒙特利尔,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后,签定《巴黎和约》,新法兰西殖民地转属英国,加拿大成为英国殖民地。1793年,苏格兰移民、探险家A·麦肯齐沿皮斯河越过落基山脉,到达太平洋沿岸,首次完成了横跨大陆的探险。19世纪上半叶,英国向加拿大移民激增,殖民地经济发生变化。

  联邦国家的建立

  1837年,加拿大爆发小规模武装起义,迫使英当局进行改革。资本主义工商业初步发展。运河的开挖、铁路的修筑使东部各孤立地区的经济联成了一体。并开始向中西部和太平洋沿岸地区移民,19世纪50-60年代,加拿大在英国的支持下进入谋求联合和争取自治的时期,1867年英国议会通过《英属北美法》,成立了联邦制国家加拿大自治领。此间,加全大形成两大政党:保守党和自由党,1870年加拿大自治领以30万英镑和部分土地为代价从英国手中取得西部、西北部的土地所有权,先后建立了马尼托巴省、萨斯喀彻温省、艾伯塔省和西北地区、育空地区。1871年和1873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和爱德华王子岛加入联邦。至此,除纽芬兰外,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半个北美大陆已统一于加拿大自治领中,1880年英国政府将北极群岛交给加拿大。

  近代发展时期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横贯大陆的铁路干线建成,以铁路为主的全国交通运辅网开始形成。大批移民西进,大片土地被开垦,农场数目激增,西部草原成为世界最大谷仓之一。新的矿产资源接连被发现,采矿、电力、钢铁、铁路设备、农业机械等近代工业部门发展。一批新城市出现,蒙特利尔和多伦多成为全国经济文化的中心。加拿大资本主义进入迅速发展时期。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加拿大均对德宣战。世界大战削弱了英国对加拿大的控制。1931年,加拿大在英联邦内获完全独立。1949年英国将纽芬兰岛移交给加拿大。1949年,加拿大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战后,加拿大经济迅速发展,1970年按入口平均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3位。1976年以来,参加了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首脑会议,成为西方七大国中的一员。1982年,《加拿大宪法法案》取代《英属北美法》,成为加拿大宪法。



扩展资料

加拿大的象征

  加拿大的国歌将国家描述为“极北强大的自由之邦”。其独特的国旗为全球所公认。加拿大生活的其它象征包括海狸,一种特有的盾徽、加拿大皇家骑警、枫叶、加拿大议会大厦及其它。

  加拿大国旗

  加拿大国旗十分容易辨认,中间为独具风格的红色枫叶,该图案是根据对加拿大历史的强烈感悟设计而成的,是几位加拿大人集体合作的结晶。

  枫叶是加拿大的象征。枫叶旗是加拿大的国旗。说起枫叶旗,还有一段很长的历史故事。加拿大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那时加拿大的国旗不是枫叶旗,而是叫作CANADIAN RED ENSIGN。旗上有英国的米字旗,非常像现在的安大略省和马尼托巴省的省旗。1925年首次有人提出加拿大应该设计自己的国旗,但当时加拿大国内的亲英情绪极其强烈,这个提议立即就被否决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加拿大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日益高涨。于是又有人提出设计新国旗的建议。加拿大议会终于在1946年通过设计新国旗的决议。于是,各式各样的设计蜂拥而出,前前后后竟有一千五百多种设计图案!结果搞得大家眼花缭乱,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为好。议会十八年内做不出决定。

  1964年,皮尔逊政府选出其中得票最多的图案。图案为白底,中间有三片红色的枫叶,左右各为一道蓝边,代表加拿大国徽上的箴言“从海洋到海洋”。加拿大是一个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国家,并引以为荣。许多大公司提起他们全国性的服务网点,也总是说COAST TO COAST。

  这个方案依然通不过议会。仍然有人嫌图案复杂,并把这一款国旗设计方案戏称为“皮尔逊彩旗”。后来经过各方激烈辩论,最终确定了现在的红白色枫叶旗。新国旗白底,左右各有一条宽宽的红边,中间是一片大大的红色枫叶。图案简洁,色彩明亮,美观大方,人见人爱。

  1965年2月15日,新国旗第一次在渥太华国会山前升起,举国欢呼。这一天就成了加拿大的国旗日,枫叶也从此成为加拿大的国家象征。从1946年到1965年,近二十年的民主讨论,终于有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红白两色的结合首先见于维多利亚女王颁发的三军服役奖章上,随后于1921年这两种颜色被国王乔治五世定为加拿大国色。白底上面单片红色枫叶多年来逐步演化成为加拿大国徽,并自1904年以来,所有加拿大奥林匹克运动员都佩带此徽章。

  加拿大盾徽

  加拿大联邦成立后的头几十年中,英国皇家纹章可任意用作识别加拿大政府机关的标志.随后,一种显示新联邦最初四个省份(安大略省。魁北克省、新斯科舍省和新不伦瑞克省)纹章的设计逐步被采纳,成为加拿大盾徽。

  随着其它各省加入加拿大联邦,人们试图将这些新省份的纹章加进联邦复合图案中,其结果是该图案变得拥挤和杂乱无章。因此,一种新盾徽便被设计出来。该盾徽得到批准,授予加拿大的纹章被指定,并于1921年11月21日,由国王乔治五世颁布后,有些小的改动。

  加拿大国歌

  “啊加拿大”1880年6月24日首次被演唱,但直到100年后的1980年7月1日才被宣布为加拿大国歌。国歌由卡力沙·拉瓦雷作曲。在过去的年代里,人们谱写了许多不同的英文歌词,英文国歌正式的歌词基于罗伯特·斯坦利·韦尔法官1908年写的歌词。而法文歌词由阿多尔夫·贝西·卢提尔爵士所作,未作改动。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