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河流和湖泊概况
河湖水文状况严重恶化
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80年代以来,淡水资源短缺和许多河湖水文状况严重恶化已经成为中国许多地区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成为中国北方地区和部分沿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河流断流
随着全球出现于暖化趋势和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水资源消耗急剧增加,导致全国中小河流数量减少,长度缩短,水资源量在减少乃至耗竭。其中西北地区、辽中南地区、胶东半岛以及一些沿海城市尤为突出。全国缺水城市达300多个,严重缺水的130多个。由于缺水,许多农田得不到充足的灌溉,每年因此而减产250多万吨。
黄河流域大部分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十分贫乏,而用水量却在逐年增加,致使下游断流日趋严重。黄河干流自1972年出现自然断流现象以来,断流频率越来越高,断流河段越来越长,断流天数越来越多。1995年利津断面断流121天,河口地区断流153天,不仅山东全境断流,还延伸到河南境内,全长近700千米。黄河断流给沿岸经济、社会发展和基本生态过程带来了严重危害,污水增加、水质恶化,改变了下游和河口地区生态演替规律,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等。1972-1996年黄河下游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工农业经济损失286亿元,年均损失14亿多元。其中90年代,由于断流日趋严重,年均损失已达36亿元,农田受旱面积7042万亩,粮食减产98.6亿公斤。1995年山东省东营市在断流期间受旱面积350万亩,其中不能耕种的面积达230万亩;胜利油田直接经济损失4亿多元,其中农业损失9154.5万元,采油损失3.1亿元。由于断流和小流量,改变了河道冲刷模式,泥沙淤积,河道萎缩,给防汛带来潜在威胁。断流还使海水入侵加重,滩区沙化、盐渍化发育,致使植被破坏。恶化的水质又使下游鱼类种群急剧减少,使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湖泊、水库萎缩
中国许多湖泊、水库正在日益干涸、萎缩、消失,以及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
由于四川、湖南上游地区开荒面积不断扩大,植被受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流入洞庭湖的长江、和湘、资、沅、澧4水泥沙含量不断增加,使洞庭湖成为泥沙淤积最严重的湖泊。1996年长江发生了历史上最大的洪水,受损最大的是洞庭湖地区,人工水库因蓄水不足或水土流失造成淤积而不能发挥作用。
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国际界河
美丽富饶的黑龙江,源远流长。它的上游有南北两源:南源为额尔古纳河,发源于我国的大兴安岭;北源为石勒喀河,发源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北部肯特山东麓。流经蒙古、苏联和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及黑龙江省,全长4510公里,最终注入鞑靼海峡。途纳额木尔河、呼玛河、泽雅河、布利亚河、松花江、乌苏里江等大小支流91条,流域面积达184万平方公里,其中在中国境内流域面积约90万平方公里。从黑龙江南北源汇合起点,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会合处止,为中苏两国界河,长达2700多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国际界河。
黑龙江,神奇而古老。我国最早的地理书《山海经·海内经》记载?quot;北海之内,有山名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北海即今之贝加尔湖,幽都之山即大兴安岭,黑水即黑龙江。清《黑龙江外记》说:"黑龙江水黑,古称黑水,土人亦称黑河。"我国各民族对黑龙江的称呼,虽然发音各异,但其意则十分相近。满语称为"萨哈连乌喇"。"萨哈连"意为"黑","乌喇"意为"江";蒙古语称其为"哈拉穆尔",达斡尔族称为"卡拉穆尔",均为黑水或黑河的之意。"龙"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帝王权力的象征,黑龙江水微黑,婉蜒曲折,状若游龙,故名黑龙江。元代诗人刘因《题金太子允恭墨竹》待曰:"黑龙江头气郁葱,武元射龙江水中。"这是我国古代诗人对美丽浩瀚的黑龙江的吟咏之一。
马克思在1857年曾经指出:"黑龙江两岸的地方是当今中国统治民族的故乡"。从唐代起,黑龙江流域一直在中国历代王朝政府管辖之下。唐朝在黑龙江流域设河北道室韦都督府、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后来,辽代设东京道;金代设辽阳行省开元路、水达达路;明代设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包概384个卫、24个所;清代设宁古塔将军和黑龙江将军等行政和军事机构管辖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黑龙江原是中国的内河。十七世纪中叶,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我国各族军民奋起抗击,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谈判,中国政府作了重大让步,两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是中国的领土。当时我国东北部疆界,北到外兴安岭,东至大海,包括库叶岛。十九世纪中叶,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沙俄通过不平等的中俄《瑗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割去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黑龙江遂成为界江。
黑龙江流域冬季严寒,气温达到零下30℃左右,干支流都有很长的冰冻期。冰期长达6个多月。黑龙江每年5月至10月的开江期间,干流可通航大型江轮;冰冻期间,江面冻冰达1米多厚,可行驶汽车。黑龙江盛产鲤鱼、鲢鱼和"三花五罗",尤以鲤鱼和大马哈鱼闻名于世。鳇鱼体重达千斤,被称为"淡水鱼之王"。黑龙江的水利资源极为丰富,年径流总量达3465亿立方米,超过了黄河年径流量的7倍之多。黑龙江的水利资源潜力很大,尚待进一步开发。
黑龙江流域土地肥沃,森林茂密。大小兴安岭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杨、桦、冷杉等上百种树种,森林面积和立木蓄积量居我国首位,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林区内有多种野生珍贵动物及大量的贵重药材。著名的三江平原盛产小麦、大豆、甜菜,被称为"北大仓"。黑龙江沿岸盛产黄金,有千里黑龙江岸"金边镶"之说。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是长江中游的重要调蓄湖泊。洞庭湖平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水产、森林资源丰富。洞庭湖流域水系航运发达,各处河流形成以洞庭湖为纽带的水运网,全流域通航里程达1.66万千米。
洞庭湖经历着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演变过程。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在君山附近有个原称巴丘湖的小湖泊,长江洪水期间,与一江之隔的云梦泽相连。由于江湖水关系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云梦泽不断缩小,迫使长江水更多地进入巴丘湖,湖面不断增加,至18世纪20年代,湖面扩大到约6000平方千米,世称“八百里洞庭”。以后,随着长江和其他河流夹带的泥沙入湖沉积,以及人类不恰当地围湖垦植,湖面和容积逐渐缩小。“八百里洞庭”现在仅仅剩下2600多平方千米了。
贵州已成千湖省
位于西南的贵州已经成为我国又一个“千湖省”。建国以来,修建的1200多个水库,使高峡出平湖成为现实,人工湖与天然湖在贵州高原交相辉映。
省会贵阳市方圆百里之内,就被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等20多个风景如画的湖泊风景点环绕。
位于贵州西部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草海,是省内最大的高山淡水湖泊,最低海拔2000多米,有“贵州屋脊之湖”之称,其面积有5个西湖大,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有黑颈鹤等100多种珍稀鸟类来此过冬,成了典型的“鸟类王国”。有57平方公里湖面的红枫湖,犹如镶嵌在贵州高原腹地的一颗璀灿明珠。这座贵州省最大的人工湖泊有70多个风景点,湖内有178个大小岛屿,景色美不胜收。
罗布泊——地球“干极”之一
“罗布泊太干了,干得连细菌都无法生存,所以我们虽没有足够的水用来洗澡,却无人染上任何疾病。”工程师王立国在罗布泊腹地的一个土堆边对记者说,无意中道出了一个反复被专家们论证的事实:荒凉的罗布泊地区是地球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
气象学家戴维孝连续30年对罗布泊地区的气候进行了监测,他说,罗布泊堪称“火地”,这里虽温差大,但年均气温仍比同纬度地区高5度,六、七月份气温常在40℃以上,地面温度常在70℃以上。
戴维孝说:“罗布泊还是一个‘风库’,每年一半的时间刮大风,6级以上的大风常连续吹七八十个小时。” 罗布泊地区的年降水量仅为20毫米,而蒸发量几乎是降水量的100倍,这使地表变得越来越干,越来越硬。埋葬在这里的尸体、木简等文物,历经千年沧桑,仍能保存完好。
青海湖——我国最大的湖泊
青海湖——我国最大的湖泊,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它像一面银光闪闪的大镜子,高悬在海拔3179米的山上,周围有大通山、日月山和青海南山三山环抱,布哈河自西北注入湖中。
青海湖水天一色,波光潋滟,流云雁影倒映湖中,风光十分迷人。汉族人民给它取名为“青海湖”,即说明了湖水的颜色,又反映了湖区之大。蒙古族人民管它叫“库库诺尔”,藏族人民称它为“错温布”,都是青色的湖的意思。青海省也由此湖得名。
青海湖中有个大名鼎鼎的鸟岛。这里水草丰美,生态环境保持较好,吸引了大批候鸟来此栖息。这些鸟不远万里,从印度次大陆、马来半岛出发,分别越过高高的喜马拉雅山脉及横断山脉,来到这里生儿育女。这里已被划为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离鸟岛不远处还有一个蛋岛。蛋岛的面积更小,只有110平方米,上面分散地摊放着一个个的鸟蛋。
又咸又苦、冰期又长的青海湖,是西北地区的水产基地。这里出产的一种湟鱼,遍体无鳞,又称青海湖裸鲤。它肉质细嫩,最大的可长到10多千克。
青海湖的水源不足,蒸发量又大,湖泊的水位已比原来下降了100多米,面积小了1/3以上,而且还在不断缩小中。
水系和流域
在气候和地貌的制约下,我国水系的地域分布很不平衡。在夏季风所能到达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河网众多,水量丰富或比较丰富,绝大多数河流直接注入海洋,成为外流流域。不受或少受夏季风影响的区域,地表水贫乏,河网稀少,河川径流不能直接注入海洋,是为内陆流域。外流流域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64%,内陆流域约占36%。内、外流域的分界线大致北起大兴安岭西麓,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日月山、巴颜喀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而止于西端的国境线。这条分界线大致和年降水量400毫米等值线相近。此线以东,除鄂尔多斯高原、松嫩平原及雅鲁藏布江南侧的羊卓雍湖等地区有小面积的封闭型的内陆流域外,河川径流均分别注入太平洋和印度洋,但以太平洋水系为主。此线以西,除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的喀拉海,属北冰洋水系外,其它河流均不能注入海洋而注入就近盆地,或潴水成湖,或消失在沙漠之中。
外流区河流的干流,大部分起源于三大阶梯隆起带上:
第一河源带是青藏高原的东南。发源于此的都是亚洲大陆的巨川大河,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怒江流入中南半岛称萨尔温江,经缅甸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澜沧江进入中南半岛后称湄公河,注入南海。雅鲁藏布江进入印度半岛后称为普拉马布特拉河,是恒河的重要支流。印度河的两条主要支流森格藏布(狮泉河)和朗钦藏布(象泉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西南,第二河源带为第二阶梯边缘隆起带,即大兴安岭,冀、晋山地和云贵高原一带。发源于此的河流有黑龙江、辽河、海河、淮河、西江等,也都是我国主要河流。第三河源带是长白山地、山东丘陵和东南沿海丘陵。发源于此的河流主要有图们江、鸭绿江、钱塘江、瓯江、闽江、九龙江、赣江以及珠江的另两条支流东江和北江。这些河流逼近海岸,流程短、落差大,水力资源比较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