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一地理 -> 高一下学期 -> 第七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第七节 国际贸易和金融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21:41:00阅读:nyq
字号:|


扩展资料

世界金融市场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纽约、苏黎世与伦敦并列,成为三个主要的国际金融市场,即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二次大战后,由于伦敦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相对削弱,纽约和苏黎世国际金融市场乘机崛起,与伦敦并列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由于传统的历史原因,伦敦仍然保持了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地位,大量的国际金融业务和经营这些业务的金融机构仍然集中在伦敦,使伦敦一直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金融中心。纽约成为世界主要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美国凭借其在二次大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建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中心地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资金供应者和国际金融领域的霸主,因而纽约成为战后国际贸易的美元结算中心和西方最大的国际资金市场。苏黎世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原因则主要是由于瑞士是二次大战的中立国,它保存了经济实力并是西欧各国中始终保持其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因而它发展了自由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与伦敦、纽约一起成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

  第二阶段,欧洲货币市场的建立与扩展,60年代,由于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措施,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步伐放慢。此时,美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巨额逆差,黄金外流,美元的国际信用开始动摇,美国的资金外逃严重,美国被迫采取了一些限制资本外逃的措施,导致大量美元为逃避管制而纷纷流向境外金融市场,形成了“欧洲美元市场”。后来,由于类似的原因,又出现了“欧洲英镑市场”,“欧洲西德马克市场”等其他欧洲货币市场,与欧洲美元市场一起统称为欧洲货币市场。这是一种新型的国际资金市场,其特点突出地表现在信贷交易更加国际化,摆脱了各国金融当局的管理约束,突破了国际金融市场必须是国内资本供应中心的旧传统,因而为后来国际金融市场的分散化创造了有利而重要的前提条件。欧洲货币市场建立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其交易量急剧增加,很快就超过了传统的国际资金市场而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当代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成了以欧洲货币市场为主体的真正国际化的金融市场。 第三阶段,国际金融市场的扩散。欧洲货币市场的出现,打破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所在地必须有充足的、经常不断的资金供应来源的局限,为国际金融市场扩散到非经济高度发达的主要资本输出国创造了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纷纷获得独立,并在发展民族经济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建立和发展了自己的金融业,一些国家还建立和扩展了自己的金融市场。特别是自七十年代以来,在西方货币动荡不安的情况下,主要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采取了各种不同的外汇管制措施,国际金融市场相继扩散,在亚大地区、加勒比海地区等原来并不引人注目的地区,逐渐形成了许多新兴的国际金融中心。现在,除伦敦、纽约、苏黎世、法兰克福、东京、巴黎以及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米兰、斯德哥尔摩、蒙特利尔等传统的金融市场外,一些新的市场如卢森堡、新加坡、香港地区等,甚至一些不大知名的地方如巴哈马、开曼群岛、马尔他、拿骚和巴林等地,也成为具有一定重要性的国际金融市场。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断得到提高。



扩展资料

世界三大金融市场

1.纽约金融市场

  纽约是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获得了很快的发展。它的崛起,主要是由于美国凭借两次大战期间膨胀起来的经济实力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金融霸主的宝座,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使美元成了主要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的缘故。70年代以后,美元的地位有所衰落,但至今仍是国际主要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纽约金融市场在国际金融市场中仍占重要地位。

2.伦敦金融市场

  伦敦是资本主义世界最早的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它位于伦敦的泰晤士河北岸2.54平方公里的地区内,又称为“伦敦城”。在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贸易扩展尤为迅速。这样,英国经济和政治的中心伦敦便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英镑也成为最主要的国际支付工具。伦敦金融市场的国际信贷、外汇交易量均居世界第一,证券交易居世界第二,外国银行的集中程度也超过纽约、东京居世界第一。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伦敦的国际金融地位大为削弱,但由于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广泛的联系和便利的市场条件,至今仍然保持着作为一个重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50年代末欧洲美元市场在伦敦的形成,以及后来以伦敦为主要基地的欧洲货币市场的迅速发展,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把伦敦的地位推到新的高度,重新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3.瑞士苏黎世外汇市场

  苏黎世是一个有历史传统的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交易中处于重要地位。这一方面是由于瑞士法郎是自由兑换货币;另一方面是由于二次大战期间瑞士是中立国,外汇市场未受战争影响,一直坚持对外开放。其交易量原先居世界第四位,但近年来被新加坡外汇市场超过。

  在苏黎世外汇市场上,外汇交易是由银行自己通过电话或电传进行的,并不依靠经纪人或中间商。由于瑞士法郎一直处于硬货币地位,汇率坚挺稳定,并且瑞士作为资金庇护地,对国际资金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瑞士银行能为客户资金严格保密,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瑞士。所以苏黎世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交易大部分是由于资金流动而产生的,只有小部分是出自对外贸易的需求。




扩展资料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迈入21世纪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冷战后时代的一场巨大变革,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总体格局正在逐步形成,这是由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科技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必将对国家和企业的经济活动和发展战略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把握经济全球化形成的机遇、争取航天产业和所属企业在这一演变过程中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和损失的最小化,已经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过程,都被纳入一个以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联结起来的全球性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进入9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信息全球化、网络化开始形成;由航空业、远洋运输业、高速公路网连成的全球性高速交通网也正初具规模。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明显加快。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是:

  贸易国际化经过有关国际组织和各贸易国几十年的努力,世界贸易障碍逐步消除,贸易自由化程度得到提高,国际贸易额迅速增长。与此同时,国际贸易手段、商品标准和合同样式逐步统一和规范。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世界贸易将进一步规范化。

  生产活动全球化这一点突出表现在所谓"无国籍"的跨国公司上,它正在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传统的、以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为基础的分工格局被打破,开始向以现代工艺技术和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分工方向发展。正在形成的世界性大生产网络中,国界开始模糊,各国都是商品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生产活动之间的相关程度大大提高。

  资本流动国际化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是引起资本跨国流动的主要因素之一。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数量激增,1996年跨国公司就已达到44000多家,所属企业达到27万余家。通过跨国公司的收购与兼并,跨国公司的规模得到迅速扩大。二是各国相互开放资本市场,实施了500多项放松外资管制的措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数量均大幅度增加。三是随着各国投资基金和保险基金的迅速增长,国际上形成了巨额游资,促进资本流动进一步加大。

  金融活动全球化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10多年中,世界各国相继放松金融管制,推进金融自由化。这种自由化的结果,导致了减少对外资金融机构的限制,加快了金融业的整合,银行之间以及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兼并、收购活动方兴未艾,使金融市场日益全球化。如在外汇、信贷、期货、证券市场,以及市场主体、交易制度和规则的国别界限越来越模糊。以计算机、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相联系的各国市场,正在逐步走向统一的国际大市场。

  劳动力流动国际化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阶梯性",使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出现了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经济发展的低梯度国家向高梯度国家输出劳工,而技术人员、专业人才、管理人员又从高梯度国家流向低梯度国家。能适应多个国家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国际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国际型人才"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二)

  经济全球化反映了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规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可以从这种经济资源的国际配置中得到好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很多发展机遇:一是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由于经济全球化遵循共同的规范,投资者寻找项目的成本和管理的成本都会降低,发展中国家可以比较容易得到外资和开展对外投资活动。二是经济全球化将使发展中国家比较容易获得新技术、新知识、新的管理方法和加快信息传递的手段。三是由于外国资本的流入和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活动,加速了发展中国家优化产品结构的进程。四是有助于促进国内竞争,提高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生产经济效率,也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整体经济改革。

  在带来机遇的同时,经济全球化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问题,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是资本流动的冲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资金流出的可能性加大,国外资本的过多流入,也会造成本国经济对外国资本的过度依赖,一旦出现恐慌性撤资,便会给本国经济造成灾难性的打击。目前,世界上平均每天有12000多亿美元在金融市场上流动,加上金融所具有的杠杆机制,会使其冲击力放大10倍到20倍,一旦游资集中起来针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势必对该国或该地区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二是可能会削弱发展中国家的主权。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动力,但它又很容易对国家主权构成侵害,因为跨国公司形成了自己的内部体系,在经济活动中往往打破投资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经济规则而自行其是,从而破坏投资国原有的秩序。现有的国际条约和惯例,往往与发展中国家的管理制度存在着较大差异,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受制于发达国家。三是可能会加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电子信息技术和智力资源成为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一般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地位正在逐渐消失,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格局中所处的地位不太有利,使各国之间和国家内部 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更加加剧。

  所以,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它一方面推动了各国的经济发展,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经济运行的风险,并带来诸多的问题。因此,在关注经济全球化这一大趋势的同时,一定要对其负面作用保持清醒的认识,采取对应的策略。

(三)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与其被动地接受,不如主动地参与,充分利用这一机遇为发展本国经济服务。对于我国来说,参与经济全球化面临着一个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问题,即由重速度的发展向重质量的发展转变;由产业保护向开放市场转变;由引进产品向引进技术转变;由出口最终产品向出口与投资并重转变;由间接融资为主向间接、直接融资并举转变等等。多年来,国内实行的是速度战略,将高速增长作为首要目标;政府强力干预经济,扶持大企业集团;推行出口导向和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这种模式在经济成长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这一模式遇到了新问题:其一,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性开始超过速度的重要性,重速度、轻质量的增长,经不住市场环境变化的冲击。其二,政府扶持弱质产业的做法,已经难以适应全球竞争的新形势,长期习惯于政府保护的企业,往往会因竞争能力的退化而难以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其三,国际贸易格局正在由异质商品贸易的互补型向同质商品贸易的占领型转变。今后国际贸易的主流将是占领市场份额的较量,如果继续以低技术、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去交换高技术、高附加值、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将使自己越来越陷于被动 地位。
  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型国际分工中,企业的综合经营能力,即从研究开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销售,一直到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全过程的管理经营能力,开始成为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这种实质性的变化无疑对我们现行的管理体制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要抓住机遇,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针对航天产业这方面的薄弱环节,加快市场化进程。同时,要充分发挥航天系统的智力资源和系统管理优势,加大对开发能力和技能素质的投资,建立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开发生产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国际交换,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谋求航天科技和航天产业有一个优质高效的协调发展。




扩展资料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专题网站

  地址:http://www.ahetc.gov.cn/wto/
  有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详细情况。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