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的性格各不相同
关于性格
凡是精神状态正常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性格是人的一种心理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人已经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上。
科学研究表明,由于人的基因和遗传因素不同,每个人身体内的某些微量金属元素及化学物质含量的不同,以及其它种种因素使人的性格千差万别。人类在改造世界,推进社会进程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发展、完善其自身。所以说性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都有一个改造自已性格的任务,使之有利于社会和自身的健康。
医学研究证明,人的性格与疾病的关系极为密切,不少人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生活的影响,形成了有害于身体健康的某些性格特征。如性情急躁、缺乏耐性、怨叹忧郁、妒贤嫉能、易激动爱发怒等。因不良性格而罹疾,甚至身亡的事例,古今中外,屡见不鲜。三国时期的周瑜,因妒忌诸葛亮的才能和胆识,气愤过度而悻悻而死,英国化学家亨特,爱发脾气,后来在一次医学会议上被人顶撞,盛怒之下心脏病突发,当场死亡。在现实生活中,因悲愤、发怒、大笑过度导致脑心血管疾病突发死亡的例子也时有所闻。
有损健康的性格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对人体大脑、内脏及其它部位产生危害。例如,忧郁时大脑过度抑制,造成免疫功能失调,从而引起营养性功能紊乱,使人体虚弱早衰。发怒时,胃的出口处肌肉骤然收缩,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甚至造成器质性损伤。愤怒和痛苦的情绪还可使人的交感神经极度兴奋,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大大增加。由于外围动脉血管阻力增加,血小板聚积力增高,血清胆固醇平均浓度增高,导致心脏收缩压升高,慢慢地会导致高血压即冠心病。
脾气多变的人患严重疾病的可能性要比性情平和的人大得多,早衰、早逝的可能性也大得多。性格内向、忧郁、消沉、多虑的人容易患溃疡病、神经官能症、内脏下垂、哮喘病、癌症、便秘等。爱嫉妒的人容易患急性胃炎和出现头痛、食欲减退、失眠多梦等症状。喜怒无常、忧郁多虑的性格在精神病患者中所占比例最大,所以有人说这种性格已接近精神病。相反,性格开朗、活跃乐观、心直口快 不违心说话办事的人,不易患精神病,也不容易患重病和慢性病。即使患了病痊愈也快。
性格的不同也影响着疾病的变化,癌症不经治疗而自行消失者大多是性格乐观、无忧无虑的人。高血压、冠心病会因患者性格急躁,容易激动而加剧;也能因患者性格平和、情绪稳定而好转。胃溃疡病会由于患者性格抑郁、焦虑而使疼痛加剧甚至恶变。而性格乐观开朗的人即使得胃溃疡,溃疡面愈合也较快。性格脆弱者会因一次精神上的打击而发生精神病,而性格坚强凡事处之泰然者则不易得病。性格的变化也能反映出身体疾病的变化。正常儿童的性格应是天真、活泼、勇敢。若发现他们变得孤独、冷漠、动作简单呆板或者变得容易愤怒、烦躁不安,甚至出现逃学、破坏和攻击行为,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则很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或躁狂忧郁症的早期反映。青年人应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如果较长时期情绪低落,性格孤僻,自卑寡语,思维迟缓,动作呆板,那可能是患了忧郁症。一贯性格温顺的中年人,一反常态变得急躁易怒、固执己见,同时伴有头昏、失眠等,很可能是脑动脉硬化的初期表现。
如何使这些不良性格有所改变?首先要认识到这种性格对自己身心健康的危害性,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看问题、思考问题要从大处着眼、宽以待人,大度处事,不钻牛角尖。其次,要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业余生活,充分利用、占据思维空隙去从事各种体育、交友、旅游、娱乐等活动,从而培养乐观的情绪和豁达的性格。
人心不同 各如其面
——个性的个别性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世界上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个性不同,存在着差异性。这就是我们要说的——个性个别性。
心理学中的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个性具有稳定性、整体性、社会性和个别性等特点。个性的个别性是个性四大特性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这个人很有个性”,这里所说的个性与心理学中所说个性有所不同。它指的是人的个别性、特殊性或个别差异。如,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行为举止、音容笑貌令人难以忘怀;而有的人则很难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有的人虽曾见过一面,却给别人留下长久的回忆;而有的人尽管长期与别人相处,却从未在人们的心目中掀起波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个性在起作用。一般来说,鲜明的、独特的个性容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平淡的个性则很难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个性也容易产生一些误解,往往认为一个“倔强”、“要强”、“坦率”、“固执”的人很有个性;而“文雅”、“平和”、“斯文”、“柔弱”的人没有个性。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至少说是不全面的。“倔强”、“要强”、“坦率”、“固执”是一种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精神面貌或者心理特征。由于这种倾向的个性特征比较鲜明、独特,往往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文雅”、“平和”、“斯文”、“柔弱”也同样是一种性格温和、希望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人带有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只不过这种倾向性的个性特征比较平淡而不鲜明,往往不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罢了。
由此可见,不管是哪一种倾向性的个性特征,不管这种特征是鲜明的还是平淡的,它都表明了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人人都有,精神面貌人人不可缺少。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个性的人。
个性的个别性反映一个人在个性方面与众不同的特性。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总是以自己特有的速度(反应的快慢)、强度(反应的强弱)、稳定性(反应持续的时间长短)、指向(心理活动指向外部世界还是内部世界)。即外向还是内向。外向的人爱社交、活泼开朗、情感外露,关心外部世界,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内向的人好沉思,善内省、孤僻、寡言、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些表现既与个人的社会环境、生活经验有关,也与个人的生理素质(遗传的特征、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生理结构的特点等)有关。个性的个别性突出地体现为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的差异。
个性的个别性与个性的普遍性,是个性的两个侧面。人的个性就是个性的普遍性个别性的统一。
性 格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性习说。他认为人生来禀赋差异不大,是后天造成了较大的差别。比他晚一个多世纪的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是善良的,“无羞恶之心非人也……”,环境与教育扶植善性,而不使之泯灭,并发展成“仁、义、礼、智”。相反,比孟子稍晚些的荀况则认为人生来就是“恶”的,环境与教育去恶育善。这些理论都强调了环境对人们性格的影响作用。在西方,较早研究性格的是公元前4——3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提奥夫拉斯塔。他广泛论述了人的个别特征。以后,弗洛伊德、荣格、埃里克森、班图拉、奥尔波特以及卡特尔等对性格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使性格心理学日臻完善。
性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心理特征。提奥夫拉斯塔在一篇论文中描述了30多种性格,每一种性格都是根据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很明显的特征标志加以描述的,如“伪装”、“谄媚”、“枯燥无味的讲述者”等等。科学心理学中的“性格”是取其狭窄的特定的含义。从这个角度而言,并非人的所有个别特点都是性格特征,象视觉敏锐、记忆迅速、智慧深邃等的一些个别心理特点,就被排斥在性格特征之外。假如我们要给狭义的性格下定义的话,那就是人对现实的稳定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性格表现既包括行为的方式又包括实践方式的方式和思维、意志、情感等心理活动的方式。这些心理特征在类似的情境中不断出现,有一定的稳定性、以至习惯化,这便形成人们独特的性格。如林黛玉的行为,总是受到他的那种冷漠的情感、孤傲的个性、多愁善感而又自卑的弱型气质等心理因素的制约,在大多数场合里总是有伤感、狐疑、嫉妒、冷漠,而缺乏热情奔放自信等行为表现。习惯化的心理风貌就是性格。那种偶然的情境性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为一个人的心理特征。
性格是个性最鲜明的表现,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性格不仅与气质、智力(综合性能力)的关系非同一般,而且,性格还具有情感特征和意志特征。
情感、情绪与人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情绪状态如果成为经常影响人的活动或受人控制的稳定的特点,就可被视为性格特征的一部分。这类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人们情绪反应的强度、快慢起伏的速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和主义情感、集体荣誉感、劳动义务感、责任感以及友爱感等社会道德感,都与这类情绪、情感的行为和发生表露的方式联系在一起。正是由于性格特征中带有情感色彩,因此培养美的情感、陶冶高尚情操,也是塑造人的性格的一个重要途径。
性格的意志特征就是对自己的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个性特点。坚强的性格体现了意志的坚韧性。有坚强的意志就会有坚强的性格,这从人们克服困难、不断追求的作为可以看出。意志是性格力量的主要源泉。养成好的意志,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塑造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