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义务
扩展资料
40岁儿子逼父母养 专家:老人不再有抚养义务
张老太的儿子已经40岁,可他仍以户口未迁出为由,要求父母为他买房。15日,丰台司法局工作人员告诉张老太:子女已经成年,老人不用尽这种抚养义务。 张老太共有5个子女,其中4个成年后,都将户口迁出去了,惟独大儿子户口还和他们在一起。现在大儿子已经40多岁了,最近,他一直要求老人出十几万元为他买房,理由是“我的户口落在这儿,我的事儿户主就得管”。老人不同意,大儿子就以到法院起诉相威胁。老人又气又急,可由于不懂法,心里不免有些担心。15日,张老太在公园散心,恰好看见了丰台司法局的工作人员在作义务法律宣传,遂过来咨询并要求司法人员提供帮助。
司法局工作人员认为,老人的儿子的这个要求是没有任何法律依据的。因他早已成年,老人不用再尽抚养义务。
根据《民法通则》、《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有关规定,老人的儿子早已成年,在法律上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从事任何合法的民事行为,与他人无关。同时,由于子女已经成年,老人没有任何抚养义务。户籍只是为便于人口管理而创设的一种制度,户主与户下其他人没有人身依附关系,因此老人的儿子要求老人出房款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我国法律规定,18岁以后即属于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张老太的大儿子不仅无权要求父母尽所谓的抚养义务,还应该对老人尽赡养义务。不过有一种情况例外,如果这房子的产权属于她的大儿子,那么,一旦遇到修缮房子等事宜,则可以向一起住的父母提出适当资金资助的要求。不过,根据张老太的情况,明显不属于这种,所以,张老太没有义务为她大儿子提供购房款项。
扩展资料
宝宝要回家
徐贵利是北京市门头沟区的普通居民。2000年12月21日下午,徐贵利的妻子住进门头沟区妇幼保健院准备分娩。分娩过程从夜里一直到下午,产妇已经很疲劳了。后来经诊断,孩子枕位是枕横位,这在产科上属于一种异常情况。在征得徐贵利和妻子同意后,医院对徐贵利的妻子实施了胎头吸引术,帮助其分娩。
孩子终于生出来了,是个女婴。可这刚出生的女儿却把徐贵利吓了一跳,脸小头大,像个畸形儿。医生说,这是因为出现血肿,是一个正常的并发症,并不是因为异常的操作造成的。医院解释说,给产妇实施胎吸术后很容易引起新生儿,头部呈帽状血肿,这种正常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况且,血肿几天后就会慢慢散去。
而徐贵利和妻子却不这样认为,他们担心胎吸术有什么样的后果,会不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后遗症。毕竟十月怀胎,等了这么长时间,没想到孩子出来是这个样子,这让徐贵利十分不满。而且孩子除了头皮有血肿外,还出现了面色苍白、轻微抽搐等症状。
第二天一大早,徐贵利就赶紧将女儿转到北京市儿童医院进行治疗。儿童医院对孩子的入院诊断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在儿童医院治疗了23天之后,孩子的病全面好转,生面体征也趋于平稳,儿童医院同意孩子出院。徐贵利夫妇这时也给女儿取名叫小迪。门头沟妇幼保健院支付了小迪在儿童医院住院期间的一切费用。
本以为孩子的病痊愈以后徐贵利夫妇会主动把孩子抱回家抚养,可令保健院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徐贵利居然直接把女儿从儿童医院又送回了门头沟妇幼保健院。他要求医院写一份保证书,保证如果将来这个孩子出现什么问题,应该由医院承担责任。
可医院无论如何不愿答应徐贵利的要求。医院认为,在徐贵利的妻子难产的紧急情况下,主治大夫使用胎头吸引术帮助其分娩,这样的处理是完全正确的。况且,孩子都已痊愈,医院更没必要对孩子今后的健康负什么责任。见无法与医院达成调解,徐贵利夫妇将孩子放在医院的病床上后就径直回家了,并且声称如果医院不答应,他们就永远不接孩子回家。而这时候小迪出生才仅仅一个月时间。
孩子是无辜的,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医院不得不暂时承担起抚养小迪的责任。医生们给小迪买来奶粉、衣服等日用品,并轮流对小迪进行喂养,而且还进一步对小迪进行康复治疗。大家对小迪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的,全院职工都主动奉献自己的爱心。可毕竟医生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由医生轮流喂养这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医院每月花700块钱聘请了一个叫雪姨的保姆专门负责照顾小迪。
在雪姨的精心照料下,小迪一天天地长大,变得与其他孩子一样聪明可爱。徐贵利夫妇在等着医院给个答复的同时,偶尔也来雪姨家看看小迪,给小迪带一些吃的和衣服,但每次只是看看就走,而且隔很长时间才来探望一次。而徐贵利夫妇却说,他们也是很爱自己的亲身骨肉的,每次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他们也会感到难过,只是他们这样做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小迪长到半岁的时候,门头沟区妇幼保健院主动向门头沟区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对徐贵利的妻子分娩一事做医疗鉴定。门头沟区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作出的结论是,入院诊断明确,产程进展顺利,处理及时,不构成医疗事故。但过早将产儿交由家长看护是在新生儿观察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而面对这份鉴定结论,徐贵利夫妇却坚决不予认可。他认为卫生局的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做出的这个医疗事故鉴定是不公平的,就和“爹给儿子鉴定”是一个道理。我国法律规定,不服医疗事故鉴定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医疗事故鉴定机构再次提出鉴定申请,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可是徐贵利夫妇这两条路都没走,他们说,就是要等待医院自己承认错误。
就在徐贵利夫妇与医院的矛盾越来越激烈之际,已经长到1岁半的小迪对自己的亲生父母也越来越疏远。最让徐贵利夫妇难以接受的是女儿怎么都不愿意喊他俩作爸妈。而是管雪姨叫妈妈,管雪姨的丈夫叫爸爸。可即使这样,徐贵利夫妇还是不愿意去领回孩子。
迫于无奈,去年8月份,医院以小迪扰乱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为由将徐贵利夫妇告上法庭,要求徐贵利夫妇将小迪接回家抚养,并向徐贵利夫妇追索拖欠医院的医疗费、护理费、 伙食费等共计3.3万多元。
本以为自己是受害者的徐贵利一下子成了被告,他怎么都想不通这一点。令医院也没有想到的是,徐贵利在法院第一次开庭时就立即向法院提出了反诉申请,申请做司法鉴定。由于徐贵利夫妇对门头沟区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作出的不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结论不予认可,法院同意再做一次司法鉴定。法院指定北京市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对小迪产生“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原因及其目前的健康状况进行鉴定,结论是医院实行胎头吸引术时,手术时机把握不当,操作技术存在缺陷,与新生儿的缺血缺氧有较大的因果关联。但经过治疗,小迪的身体已基本恢复健康。而门头沟区医疗鉴定委员会所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构成医疗事故,这个鉴定结论只是作为本案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有了这份鉴定报告,徐贵利更觉信心倍增。又随即向医院提出了12万元的赔偿要求,并明确表示医院不赔钱,就坚决不接孩子回家。
在法院的多次调解下,原被告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由于近两年来医院为小迪的生活费和治疗费已付出了6万多元。因此医院答应再赔偿徐贵利夫妇人民币4万元,并负责小迪今后因脑病直接导致的后遗症的治疗费用。
这样,徐贵利夫妇也同意将小迪领回家抚养。调解倒是令双方都满意了,可是雪姨却在一旁偷偷难过,毕竟,两年来的朝夕相处已经使她和小迪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快满2岁的小迪现在还不懂从她出生到现在大人们究竟都为她做了些什么,她现在必须要面对的就是在自己的亲生父母家里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扩展资料
广州:12岁小女孩被生母虐待
一个年仅12岁的小女孩,现在本该坐在小学六年级的课室里,但她却被母亲关在家里长达一个多月,她还被规定不准走出家门,不准接触其他人,包括爷爷奶奶和学校老师。这个广州女孩名叫小敏(化名),她本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是她却时常遭受自己母亲的打骂,更多次被赶出家门、露宿街头……
1:这样做是不是虐待?
打骂禁闭虐童“有理” 孩子父亲撒手不管
据了解,小敏9岁时才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之前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开始小敏还是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每每这时她母亲便奚落她“神经病”;小敏一旦做错事,便会招来一顿打骂。以致到了后来,小敏坐着一声不吭,她母亲也会骂她:“ 为什么不和我说话?是不是又想着爷爷奶奶?”然后又是一顿打。有一次小敏甚至被她母亲关在自家18楼阳台上,不给吃不给盖地过了一夜。
据小敏的姑姑介绍,两三年来,小敏经常被她母亲无缘无故打骂,然后被赶出家门。小敏只能跑到爷爷奶奶家寻求保护。而她母亲知道孩子不见了,却从来不去找,甚至连打电话到小敏的奶奶家问一下都没有。而一两个月后来接小敏时,总是把公公婆婆一顿大骂,其理论就是:孩子敢离家出走,是因为你们收留了她。以致后来小敏被妈妈赶出家门,跑到爷爷奶奶家,他们也只能先把孩子送到派出所,然后让警察通知家长来接人。在一次打得特别厉害的时候,小敏的父亲曾经劝阻过一次,结果连带他也被小敏的母亲赶出来,从此撒手不管。别人要他劝劝妻子,他却表示无能为力,说:“我管不了,也管不着。”
事情发展到后来,小敏被她母亲赶出家门后,因为不敢回家,又怕连累爷爷奶奶不敢去爷爷奶奶家,竟两次露宿街头。一次小敏在新大新公司的阶梯上过了一夜,第二天实在受不住饥寒,找到出来买早餐的奶奶,大家才知道这件事,心疼地直掉泪。第二次在街头露宿一夜后,第二天则躲在同学家里过了一夜,姑姑不敢去接,叫人通知小敏的母亲去接时,她非但没有感激别人,反而打电话骂小敏的同学的家长。
不准上学形同监禁为隔离不惜录像监控
从9月22日至今,小敏一直被不准上学。在此期间,小敏的姑姑、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和某区妇联、街道都做过调解和劝说工作,但均无功而返。
据了解,9月底,小敏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上门做家长工作并看望小敏时,小敏的父母都不在,躲在铁门后面的小敏却不敢开门,她说:“我不敢开门,不然妈妈回来又要打我骂我了!”结果师生只能隔着铁门说话。
小敏的姑姑马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她们只能趁小敏的母亲不在时,偷偷打电话给小敏,每次通话小敏都紧张万分,带着哭腔说:“姑姑,我怕!我想回学校和老师同学们在一起。”当记者问:“为什么你不过去看小敏呢?”马女士一脸苦笑, “他们在电梯上安装了电子摄像机,外人和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能监视到。我去了,孩子她妈知道了,孩子要遭一顿打骂不说,她还会打电话‘警告威胁’我们的。”
2:这一切究竟因何而起?
婆媳不和埋下祸端
据了解,小敏的父母结婚后即先后到日本留学打工,生下小敏后将她托付于爷爷奶奶抚养。小敏的母亲和爷爷奶奶的关系一直很紧张。据说小敏三四岁时很喜欢看当时热播的动画片《星仔走天涯》,讲的是一个孩子走天涯寻找亲身父母的故事。小敏自小就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对此很敏感。一次在越洋电话里她对她母亲说:“妈妈,你为什么不要我?”小敏的母亲认为孩子会这样说,是爷爷奶奶教的,离间她们母女的感情。以后每次打电话回来,她都要将家公家婆等臭骂一通,然后教女儿说:“爷爷奶奶都是坏人,你不要听他们的话!”小敏的母亲还写了两封绝交信给婆婆一家,表示断绝关系。
在小敏读小学二年级时,父母先后回国定居,把她接到身边抚养。由于缺乏共同生活的基础,母女难以沟通关系和相处,小敏的母亲便把原因归结为是爷爷奶奶教坏了孩子。最初笼络女儿的耐心失去之后,小敏的母亲开始打骂小敏。因为小敏想爷爷奶奶,开始约定周六周日可以去爷爷奶奶家,但最终变成空谈。在小敏因想爷爷奶奶闹得厉害的时候,她就把小敏带到爷爷家楼下,扒掉小敏的衣服,甚至在冬天也只让小敏穿一件衬衣和一条小裤衩上去,教她对爷爷奶奶说:“就是你们把我害得这么惨!”
因为被限制,爷爷奶奶忍不住想看孙女时,只得去学校,后来被小敏的母亲知道了,小敏便免不了一顿皮肉之苦。为了孙女的安全,爷爷奶奶将近一年没有见小敏,只能偶尔打个电话或在街上远远地看一眼。
人为禁锢小敏失学
今年9月初,适逢小敏的生日,爷爷奶奶为小敏买了一套学习用品送她,不敢走进学校,只是在校门口将生日礼物给了小敏。这事给小敏的母亲知道后,逼着校方和爷爷奶奶要向她道歉。刚好中小学“一费制”确定,要学生交学费,小敏不敢跟妈妈要,向爸爸拿钱的时候被妈妈看见了……自此,小敏被她母亲喝令不准上学。
小敏学校所在区的妇联同志听说这件事后,联合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上门做工作,却被小敏的母亲骂出来,打电话更是被骂“八婆”。
现在,小敏整天被迫呆在家里,不准看电视,不准接触其他人,接听爷爷奶奶和姑姑的电话时,还得随时警惕被妈妈打骂。捧着心爱的课本,小敏拼命地啃书,在她的心底,也许希望自己有机会快点重回课堂……
扩展资料
她把毒手伸向亲骨肉
魏凤珍及其儿子高某因涉嫌盗窃而先后被警方抓获。令人震惊的是,在审讯中,年仅13岁的高某出人意料地伸出遍布针眼的手臂,向警方诉说母亲给他注射毒品使其上瘾后迫其一同行窃的隐情。
常言道,虎毒不食子。魏凤珍怎么会狠心向亲生骨肉下此毒手,把未成年的孩子拖上吸毒犯罪的道路呢?
38岁的魏凤珍是湖北人,嫁到上海几年后与前夫离婚,带着高某暂住在情夫家中。没过多久,她和情夫就把离婚时分得的20多万元财物挥霍一空,变得一贫如洗。而高某自打小学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进过学堂。
谁知此时魏凤珍又染上了毒瘾,为了筹措毒资,魏凤珍带着儿子一次次去前夫家哭诉,一次次向亲戚朋友编造谎言,千方百计地借钱。当债台高筑时,她决定铤而走险,而且还对儿子动起了歪脑筋。
高某回忆说,9岁时母亲第一次给他打了毒针,当时他感觉想吐、头晕,母亲还安慰他说不要紧,等会儿就好了。当孩子必须依赖母亲每天提供的两针毒品时,魏凤珍便以继绝毒源相协,要求儿子高某服从她的控制。于是母子俩一个掩护,一个盗窃,在本市各大商场频频作案。
而警方同时发现,因贩毒被捕的魏凤珍的哥哥也被其妹妹注射过毒品。虽然魏凤珍的哥哥难抵挡金钱诱惑,冒险贩毒,但他深知吸食毒品带来的危害。当他眼见年幼的外甥身陷毒瘾难以自拔时,决定带孩子回家乡戒毒。
高某说只要跟妈妈在一起,他就戒不了,就离不开这个犯罪行当,终于东窗事发,母子俩都被警方抓获。
如今高某被亲生父亲接去,终于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也不再吸毒,对母亲,他只说:"把我害成这样,我希望她(妈妈)一辈子都别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