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二政治 -> 初二下学期 -> 第十五课 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界做斗争

第一节 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7 22:47:21阅读:nyq
字号:|


扩展资料

学生见义勇为该不该鼓励

(2001年05月11日 15:25)

  大洋网讯 昨日(5.10),南京市人民中学决定设立“见义勇为奖”,第一个获此奖项的高三(7)班余江同学,被授予“见义勇为好学生”荣誉称号,同时获得一台微型收录机奖品。校团委、学生会还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向余江同学学习,坚持正义,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而余江的父母此前却请求学校低调对待此事。同样对待见义勇为行为,学校和学生家长的不同心态令人深思。

  据人民中学书记叶小元介绍,“五一”长假后开学第一天,学校收到南京某研究所卢女士的一份感谢信,对余江同学见义勇为表示感谢。原来,4月29日中午,卢女士在南京中山大厦门口取车时,一男青年从她背包中将钱包偷走,卢女士浑然未觉,正当她准备推车走时,忽然听见有人大声问她丢了东西没有,卢女士回头看到一位瘦弱的戴着眼镜的中学生,正吃力地抓着一名男青年左手,男青年右手拿着一把尖刀,指点着该学生想挣脱。卢女士一掏背包,果然钱包被偷了,该学生喝令男青年交出钱包,男青年乘其不备扔下钱包,挣脱后逃走了。卢女士拾起钱包后,看到那位中学生已经走远,赶紧追上前,一再追问才得知他的学校、姓名。卢女士在感谢信中写道:余江同学面对歹徒的尖刀毫不畏惧,勇于同犯罪分子作斗争,可能许多成年人也很难做到,这从当时周围一些“看客”冷漠的眼神中可以证实。

  人民中学领导接到卢女士的感谢信后认为,这是一个用身边人身边事对学生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极好教材,决定设立“见义勇为奖”,第一个就奖励余江。但余江父母听说后找到校领导,要求学校不要大张旗鼓表彰余江,因为他们虽也赞赏儿子见义勇为,但他们认为余江正值备战高考关键之际,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而那天万一被歹徒刺伤,就可能参加不了高考,影响一生前程;他们还担心树大招风,怕大张旗鼓表彰后余江会被歹徒报复。

  该校为此决定,就此事在全校师生中发起大讨论,并邀请家长参加。讨论中一些家长和师生认为,学生是弱势群体,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没有多大力气,思维也不成熟,本身就是需要保护的对象,如果过于鼓励他们见义勇为,他们可能会吃亏甚至无谓牺牲。但多数师生和家长认为,学生时代是一个人思想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期,要打牢道德素质基础,就不能口头一套行动另一套。因此,应当旗帜鲜明地鼓励学生们见义勇为,当然在与歹徒做斗争时也应讲究策略和技巧,善于保护自己。




扩展资料

用生命实践理想

——追记见义勇为的青年壮族法官廖威

《中国青年报》记者 王尧

  “法院百分之一的错案,对个案当事人来说,是百分之百的灾难。有的人一辈子可能只打一次官司,法院如果不能提供公正,那么将给他留下一生的遗憾,也使他一辈子不相信法院。”

  廖威把这段话写在自己巴掌大的工作手册里。这段话刻在这个壮乡青年法官的心里。

  正是他,在学校师生安全受到持刀歹徒威胁时,赤手空拳挺身而出。搏斗中,罪恶的一刀刺中了他的心脏。

  正是他,用36岁的短暂生命实践了自己“除恶扬善”的理想。

  一个法官的最后一天

  5月12日,一个普通的星期六。周末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育才学校校园里依然很热闹,这个学校有700多个住校生。这些从壮乡瑶寨到县城来读小学念初中的孩子,很多人一个月回一次家。

  学生宿舍的灯亮了,校长廖文元守在学校大门口,今晚他值班。学校治安,一直是他头疼费心的事。夜里10点半,来了两个“社会崽”,嚷嚷着要进学校找人。

  “学生要休息了,学校不能随便进。”廖文元校长不让他们进去,这惹怒了要闯进去的曾礼明,他开始辱骂这位教了四十多年书的老教师。闻声而来的学校保卫科老师把他们赶走了。曾礼明悻然离开,留下一句话:“以后有你们的麻烦。”

  夜里11点半,学生们都睡了。“叮呤咣啷”摇晃铁门的声音打破了宁静的校园。来人让校长开门,谎说自己是初二的学生,要回宿舍睡觉。

  “校长别开门,他们有刀!”对面楼上的老师大声提醒。被老师识破不是学生后,这些人开始用砖头猛砸铁门。后来据上思县公安局调查,拿着七寸长的牛角尖刀到学校报复的,除了曾礼明,还有因盗窃摩托车被判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三年的梁建强,其余的同伙躲在黑暗中。

  危急时刻,住在学校的县人民法院法官廖威来了。正值“严打”期间,法院事很多,他正在家写判决书。这天上午,他去月亮湾河边教儿子游泳,下午又买了10个花盆回来,校园里有很多他种的花。法官制服还在身上穿着。

  “谁在闹事?”廖威从学校侧门冲出去,很快抓住了曾礼明。挣脱不开的曾礼明掏出了七寸长的牛角尖刀。

  “你再不放手,我就捅死你。”

  在与一伙歹徒搏斗中,廖威被刺中两刀,他身负重伤追了50多米,终于倒下了,被送到医院后再也没有醒来。公安部门连夜将曾礼明等6名涉案嫌疑人抓获归案。

  法官廖威倒下的时候,孩子们正在熟睡。歹徒们没能够打碎他们的梦。“廖威哥哥”不在了的消息第二天清晨揉碎了他们的心。

  法官的名字印在护送学生回家的轮值表上

  “哥哥牺牲十几天了,我每天都想起他。”育才学校初二学生刘瑞豪难过地说。这个16岁的瑶族少年把36岁的法官廖威称做哥哥,而教会他打篮球的廖威叫他“豪”。

  豪说:“认识哥哥以后我知道,法官,就是像哥哥这样的好人,正直,公正,人品好。”

  廖威除了乐于帮助学生,还主动担负起他们的,守护任务。在他的办公室玻璃板下,压着一张自己书写的“除恶扬善”的小条幅。廖威既不是警察,也不是学校保安,可是他的名字却印在学校的值班表上。

  这张护送学生回家的轮值表,至今还贴在学校办公室的墙上。

  自从廖威的家搬进学校,每个周末,只要不出差办案,他都会和老师一起组成“护送队”,把回家的学生送到安全大路口,周末再把编队的学生接回来。在廖威倒下的那条小路上,不知他护送多少学生走了多少个来回。

  去年4月1日下午,一个学生在上学路上被小流氓搜身抢了从家里带来的饭钱,哭着跑到学校告诉廖威。正在吃饭的廖威马上去追,5个小流氓逃窜到县看守所附近,在值勤武警的帮助下,5个小流氓一个都没溜掉。

  廖威见义勇为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近几年来,廖威曾先后把十几个滋扰社会治安的流氓、小偷扭送到公安机关。

  有人对廖威说:“这么小的一个县城,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得罪人干吗?”

  “我最看不惯邪恶的事。”廖威回答。

  “拿了人家的钱物就不能当包公”

  “拿了人家的钱物,就不能当包公。”1990年,廖威从教师岗位上被招考选调到法院,他对家人这么说。

  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从小就被父亲要求做一个正直、勇敢的人,他说:“收人家东西,就做不到公正,这是爸爸说得最多的话。”

  从经济庭、民庭,到审判监督庭,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到审判员,这个壮乡青年法官明白一个法官在山里人心里的位置。

  百姓心里有杆秤。上思法院执行工作有个改革的新办法———执行法官接案后不能按期执行完结的,申请人有权另选法官。此举一出,廖威的工作量大增。“我们愿意找廖法官。”这是百姓的声音。

  今年3月,廖威审理执行完结一起债务纠纷案。杨姓当事人终于领到了自己认为不可能追回的2.6万元钱。在办公室里只有廖威时,当事人塞过来5000元。推来让去,廖威生气了:“你搞这个,是让我拿到纪检组去?”虽然没有送成礼,老杨很高兴:“这样的法官,哪个打官司的人不信服?”

  牺牲前一个月,廖威执行一起案件中,依法查封了韦某的一辆汽车。小小的县城,韦某托了好多熟人说情:“出去一起坐坐。”坐坐的愿望没有实现,当地的几位“大款”也出了面。这位当事人还搬出了县里“颇有名气”的某部门领导,甚至有人在廖威的政治前程上许愿。最后,在这位年轻的“黑脸包公”面前,当事人只好交清了执行款。

  “人事交流择优上岗时,廖威是院里各庭的‘抢手人物’。”上思县法院院长姚佩衡说。当书记员时,廖威是一流的书记员,审判长抢着要他做记录。进法院没多久,他就被评为市级法院的“十佳书记员”。

  上思县法院对他有这样一句评价:“廖威进法院以来,担任记录案件430件,无一差错;主办案200多件,件件是铁案。”

  在十万大山深处,一个普通的法官把“忠诚法律、信仰法律”的种子埋在了人们的心里。

  为了褒扬廖威的英雄事迹,中共上思县委、县政府追授他“十万大山卫士”称号;防城港市追授他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法院为他追记一等功;自治区民政厅批准他为革命烈士;5月29日,自治区政法委、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隆重召开大会,追授他“见义勇为好法官”称号。

(《中国青年报》2001年05月31日)




扩展资料

北京新学生守则不鼓励见义勇为受到各方认同

  北京2003\2\17日电 今天是北京各大中小学校正式开学的日子,也是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试行第一天。记者发现,此前曾倡导了多年的“敢于斗争”已在新守则中被删去,其务实性受到了校方、家长及学生的多方欢迎。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倡导青少年儿童敢于牺牲,见义勇为,而经过媒体的大肆渲染,一些舍己救人的小英雄们更是被推崇为世代学习的榜样。

  主管学校德育工作的北京八十五中校长白连芬对此发表观点说,以前提倡中小学生见义勇为,其间的尺度不好把握,多数情况是事情没有解决,却牺牲了孩子。中小学生本应是被保护的对象,因此这种得不偿失的作法不宜提倡。

  从报纸上看到新守则的学生家长张先生对于这一改变也表示欢迎。这位此前总担心上小学的儿子逞能扮英雄的父亲认为,将敢于与坏人做斗争的提法列入学生守则的提法大有不妥,这实际是在倡导“拿鸡蛋去碰石头”,做无谓的牺牲。

  看到新修订的学生守则,长期以来受“舍己救人小英雄”影响的中小学生们也纷纷表示会珍爱生命。目前就读于北京铁路职工子弟小学三年级的王军同学说,以前班级的板报和德育读物上总在介绍英雄少年的故事,而自己也老会想着在危急时刻去和歹徒做斗争,现在的新守则告诉我们要自救自护,我会去学习遵守。

  另外,北京新修订的学生守则还增加了“孝敬父母”、“不妨碍他人”等条目。此间教育学家认为,这些明确责任义务的新条目将引导独生子女改变“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的心理,更加侧重解决新问题。




扩展资料

长沙一男子见义勇为独斗歹徒 数百市民冷眼旁观

  周围数百群众无一援手,受害人在挽回了损失后悄然走开,26岁的李继辉在一个月内两次独斗劫匪,每次都鲜血满面。昨天,李继辉带着一身的血迹被送进了医院。

  18日下午1时许,在长沙市小吴门某大型商场做保安的李继辉看到在商场门口有两个歹徒抢夺两位女士的皮包,两个女士大叫抓劫匪,但在周围的数百名群众竟无一人挺身而出,李继辉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劫匪看到有人出来见义勇为,连忙仓皇逃跑,李继辉马上紧抓住劫匪的摩托车尾部,但无奈车的惯性太大,将李继辉摔倒在地,李当场血流满面,昏倒在地。劫匪也趁机逃走,而被抢的女士拾起歹徒遗落的皮包后,扬长而去。周围的群众也和那两位被抢的女士一样,在看完了一场“好戏”后四散离去。

  李继辉在地上慢慢苏醒过来后,自己回到单位才被其他同事送进了医院。据医生介绍,李继辉的右鼻翼至鼻尖全层断裂开,鼻根部也有约8厘米的裂伤。目前,李继辉仍在医院接受治疗,能否完全康复还很难说。

  李继辉说,下次遇到这样的事他肯定还会上。但他告诉记者,当他带着满脸血迹独自一人爬起来向同事求援的时候,他心里有撕裂般的疼痛

文章来源: 湖南日报 于 2002-9-20




扩展资料

老英雄救人献身 被救学生和家长拒绝承认

  (2000年07月27日)为了在深达三四米的河水中救几名小孩,52岁的他永远离开了人世。当有关部门准备将他树为见义勇为先进典型时,被救孩子及其父母却不承认他救人的事实……

  紧要关头老英雄挺身而出

  5月1日下午,河南省洛阳市郊区古城第三初中的学生李帅帅、焦俊杰、焦伟伟与洛阳市郊区焦屯村小学的学生焦纯洁、焦涛、郭伟伟来到水深达三四米的洛河中游泳。

  12岁的焦纯洁才学会游泳不足1年,水性不好,在跟随别人游向距南岸六七十米的河心岛时,他体力不支,连呛了几口水,好不容易才游到河心岛。一会儿,当另5个孩子游回南岸时,岛上只剩下他孤零零一人。他吓得哭了起来。这时候,郭伟伟、李帅帅又游回河心岛。

  洛河南岸有一对青年男女,他们游过泳后坐在岸边晒了一会儿太阳,此时扛着一个救生圈正欲离去。游到南岸的3个孩子向这对青年借救生圈,他们却置若罔闻,扬长而去。孩子们便在岸上找寻塑料泡沫,以便给焦纯洁当救生圈,结果没找到。没有办法,他们高呼救人。

  当时,洛浦公园(沿洛河两岸建设的)临时工李合亭(又名李二旦)、李三虎、李全义(女)、李麦兰(女)正在洛河南岸大堤上翻挖平整土地。听到呼救声李三虎赶到河边,发现3个孩子困在河心岛上。李三虎安慰岛上的孩子们说:“不要乱动,先休息一会儿再过来!”正在这时,52岁的李合亭来到河边,二话没说,脱下衣服,手持皮带,游向河心岛。

  李三虎见状也脱下衣服,跳进水中,并对孩子们说:“下水吧,我在这边接应!”3个孩子下水向南岸游了过来,李合亭在后边护送。游到中间时,焦纯洁惊慌地叫道:“哎呀!我没劲儿!”李合亭当即把他向前推了几把,焦纯洁渡过了难关,勉强与其他两个孩子一起游了上来。6个孩子上来后,穿上衣服就跑回了家。李合亭仍在水中,向李三虎呼救,说他没劲了,头往下沉。李三虎急忙向他游过去,用右手抓住他的手。但李三虎的右手有毛病,将李合亭往回拖了三四米后,在换手之际,李合亭沉入了河底。李三虎潜水寻找,始终未能再见到他。在岸上的李全义、李麦兰连忙去洛浦公园叫人,很快,李建国、焦丙臣、聂永强赶到事发现场,在水中潜来潜去,寻找李合亭,但没有找到。

  不久,公安局、园林局、洛阳军分区、李合亭所在的安乐镇茹凹村等有关单位的各路人马赶赴现场进行打捞。5月2日下午2时30分,李合亭的尸体终于打捞上来。在现场守候多时的李合亭的家属顿时哭成了一片,其妻子陈宝珍瘫倒在地上,李家失去这个顶梁柱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据茹凹村村支书刘周彦介绍,李家上有84岁的老父亲,年迈多病,下有十几岁的女儿(另一个大女儿已出嫁),李合亭与爱人陈宝珍都是洛浦公园临时工,每月工资加起来不足600元。再加上陈宝珍体弱多病,动不动高血压就犯了,头晕、四肢无力。所以家庭的重担大多落在了任劳任怨的李合亭身上。如今他撒手人世,使这个本就清贫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尴尬万分见义勇为被否认

  李合亭舍身救人的壮举传开后,有关部门准备将他树立为见义勇为先进典型,在整理其事迹时,情况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几名被救的孩子及其家人都异口同声地否认李合亭救人的事。消息传开,众人哗然。

  仍沉浸在悲痛之中的陈宝珍向笔者倾诉道:“为救3个小孩,老李把命都搭上了。过了好多天了,人家连个照面都不打,也没有一句感激的话。其实,人已死了,我们也不指望他们报答我们,更不会要赔偿了,只希望他们能还老李一个清白……”话未说完,她已悲愤得泪流满面。站在一边的两个女儿手捧父亲的遗像,泪如雨下,此情此景令在场的邻居也唏嘘不已。他们纷纷向笔者讲述李合亭生前助人为乐的所作所为,缅怀英雄的过去。

  村支书刘周彦说:老李自幼家里贫寒,年幼时便参加沉重的体力劳动。他为人老实,任劳任怨,村里每次有修路、打井、挖渠之类的突击任务,他总是踊跃报名、冲锋在前。

  邻居范香兰说:今年3月中旬的一天早晨,李合亭在上班的路上遇到一个骑自行车摔伤腿部的小姑娘。他当即掏出50元钱,交给她,让她去附近的医院包扎一下。我恰巧看见了,问李合亭是不是他骑车撞伤的。李合亭说,不是。我说不是你碰的,你怎么掏钱。他笑了笑说,小姑娘怪可怜的,帮帮她,有啥?

  村民李香莲告诉笔者:有一次,老李单位有位临时工,因父母有病向他借钱,老李手头也没钱,可他又确实想帮帮忙,便回家将爱人准备买自行车从姑姑家借来的400元钱拿来,交给这个临时工。到现在人家还没有还这笔钱。

  刘支书及众村民讲述李合亭的所作所为是缅怀英雄,更是为了证明李合亭确实是个助人为乐的好人,他有舍己救人的思想基础,是为救人而牺牲的,这无需置疑!

  在洛阳市郊区古城第三初中,笔者见到了该校的教导主任付新民。付新民说未经校长同意,不能见当天游过泳的3名学生。而校长出去了,不在学校。

  据付新民介绍,事情发生后,学校对该校5月1日在洛河游过泳的李帅帅、焦俊杰、焦伟伟进行了调查。这3名学生说,焦纯洁在水中遇险后是由李帅帅、郭伟伟护送的,快到岸边时李帅帅把焦纯洁推了上来,并未得到李合亭的任何救助。李合亭是下河洗澡的,而且学生们听到李合亭说:“这长时间没洗过澡了,下来洗洗。”

  付新民表示,事情发生后学校加强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我们对李合亭的死表示同情。但他是否构得上见义勇为,我们还弄不清楚。

  离开古城第三初中后,笔者来到另3个孩子所在的焦屯村小学,见到了郭伟伟、焦涛、焦纯洁及其母亲张月琴。

  3个学生讲述他们被救的经过时说,当他们被困于河心岛上时,南岸上有两个正在干活的妇女(也就是李全义、李麦兰)对他们吆喝:“快游过来,河水快要涨了!”于是,他们都游回了南岸,只剩下焦纯洁在岛上。焦纯洁急得直哭,这时郭伟伟、李帅帅又游回了河心岛。一会儿,河边来了一个老头(李三虎),让岛上的3个孩子歇一会儿再过来。10分钟后,另一个老头(李合亭)也来了,并游到了河心岛,他说:“这些年没有游过泳,几乎不会游了。”一会儿工夫,郭伟伟在前开路,焦纯洁在中间,李帅帅殿后,3个孩子游了回来,焦纯洁体力不支时,李帅帅帮他游到了河边。上岸后发现老头才从岛上下水,游到离岛有二三米远时,就在水中一沉一浮地挣扎。岸边的老头抓他的头发,想救他,但是不久就松手了。孩子们说,他们并没有得到老头的帮助,还说老头的腰带系在腰间。

  焦纯洁的母亲张月琴接受笔者采访时委屈地说:“出事后我问过纯洁,他说老头没有救他,是李帅帅将他推到河边的。老头没有救俺孩儿,连摸也没摸到,怎么让我们去感激他?假设他真救了孩子,哪怕摸了一把,如果我们不报答他,说明我们没良心。”

  焦屯小学的张万卿校长告诉笔者:学校无人在出事现场,所以对事情的经过只能听学生说,学校也不知道真相。但是,我们对老人的死表示同情。

  采访至此,李合亭的死因仍然扑朔迷离。为了解真相,笔者从该事件的关键人物———现场的目击证人李三虎、李全义、李麦兰身上寻找突破口。

  证人作证拨开迷雾始见日

  在事发地点,3位目击证人接受了采访,他们指出:李合亭是为救人才下水的,在护送小孩返回途中沉入河底。小孩们说李合亭裤带系在腰上,这是谎话。实际上李合亭下水时穿着带松紧带的三角裤头,没必要系裤带。他手持皮带,纯粹是为了救人。尸体打捞出水后,他仍手握皮带可以证实这一点。

  另外,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孩子们说李合亭是下去洗澡,而不是为了救他们,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按规定,公园员工上班时间不准私自开小差,当别人正在干活时,李合亭是不会也不敢下河洗澡的。公园对临时工管理很严格,稍有闪失就会被辞退。李合亭绝对不会在上班时间,冒着砸饭碗的危险去洗澡。对此,洛浦公园政保科科长程金发也作了证实。

  在洛浦公园政保科办公室,笔者采访了程金发科长。他向笔者透露:3个目击证人中有一个是游泳小孩的亲戚,她的证词应该是比较客观而公正的。她在按有指印的证明材料中说,李合亭确实是为救人而下河的。

  程金发说:经过全面而细致的调查,我们认为李合亭是为救人而下河的,这一点不容置疑。只是救人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因为这次事件中是小孩自己下水的,并非直接落水,所以李合亭的救人行为就不如直接救人那样明显和壮烈。但无论如何,这并不影响李合亭见义勇为的事实。我们已于5月9日将李合亭救人的材料上报到郊区综合治理办公室,同时郊区公安分局出具了一份证明李合亭系救人而死的材料。5月中旬,综治办认定了李合亭的见义勇为行为,并将有关材料上报洛阳市见义勇为基金会。

  但是时至今日,此事仍未得到妥善处理。李合亭这位老实本分的农民死后好多天,人们依然对其死因争论不休。

  呼唤立法别让英雄泪满襟

  李合亭的爱人陈宝珍泪眼婆娑地告诉记者:因为老李救人动机未弄明白,尽管他的尸体5月2日当天就送到了火葬厂,但直至5月22日仍没有火化。

  人们或许会纳闷,为何老李见义勇为的行为已成事实,6个小孩及其家长仍然不敢或不愿承认呢?

  程金发科长揭开了谜底:之所以会出现被救学生及其家长不承认的现象,是因为老李为救学生死了,人命关天,家长怕承担经济责任,加上出事的当天夜晚,公安人员曾将学生带到派出所询问有关情况,给学生及家长增加了心理压力。所以他们有可能统一口径,极力否认这件事。

  正是因为家长的患得患失心理才导致了老英雄救人义举被否认的尴尬局面,也使李合亭后事的处理变得棘手起来。茹凹村村支书刘周彦说:“按说,老李的后事我村也可承办,毕竟他是我们的村民,为我们脸上添了光彩。但是,他同时还是园林局下辖的洛浦公园临时工,再说他的见义勇为行为还未认可,所以后事由谁来办,也不好确定。”

  洛浦公园程金发科长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思:“李合亭虽说是我们的临时工,但是我们为他见义勇为的壮举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可以承办他的后事。可我们是吃财政饭的,这笔款得拨下来。再说,关键是老李得有个名分,否则,以后的家属抚恤还是个大问题。”

  按理说,洛浦公园与茹凹村的表现都是无可挑剔的。但是,学生及其家长始终不肯承认事实,有关部门也迟迟难以给死去的老英雄及其亲属一个明晰的说法。这引起了李合亭亲属及茹凹村村民的极大义愤。众多村民自发地组织签名请愿,要求被救学生及家长不要玷污英雄的义举,也恳请有关部门早日给一个说法,让老英雄安心于九泉之下。

  近年来,类似的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事件层出不穷。发生在河南洛阳的这件事只是众多类似事件中的一个。但是,它却给人们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加强立法,保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是多么迫在眉睫!

  值得庆幸的是,前不久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并拟定于8月1日起实施。虽说这是一部地方性法规,但它起码让人看到了一些亮色和希望。人们有理由相信,离一部类似的全国性法律出台之日不远矣!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