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三政治 -> 初三上学期 -> 第二课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第二节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7 22:47:21阅读:nyq
字号:|


"五年计划"的编制

   建国之初,新中国的领袖们渴望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里实现工业化,以把中国引向富强。为此,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开始编制"五年计划",在全国范围掀起了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

  由于长年战乱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腐朽统治,1949年前夕,中国经济已处于全面崩溃的境地,新生的共和国百废待兴。从1949年到1952年,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经济恢复工作。1953年,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的编制从1951年起步,到1953年一面开始执行,一面继续讨论修改,先后历时四年,五易其稿,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计划以发展重工业为主,重点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在"一五"计划的指导下,中国人民焕发出空前的建设热情,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1957年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9%,农业增长25%,国民收入总额增长53%。鞍钢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一批大型工矿企业相继竣工投产,武汉长江大桥、青藏康藏公路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从1958年开始,中国又陆续编制了八个"五年计划"。在这些计划的指导和实施下,中国经济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保持了有条不紊的高速发展。"二五"期间〈1958-1962〉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0.65%;"三五"〈1966-1970〉9.95%;"四五"〈1971-1975〉7.76%;"五五"〈1976-1980〉7.84%;"六五"〈1981-1985〉10.72%;"七五"〈1986-1990〉7.9%;"八五"〈1991-1995〉11.8%;"九五"〈1996-2000〉正在执行中。

  1999年6月,中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在北京透露,第十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也已全面启动,他同时表示,"十五"规划将改变过去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经济高增长的老路子,改变政府"包打天下"的思想,转而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做到依靠市场、反映市场、引导市场、调控市场。可见,中国今后将继续在"五年计划"的指导下步入市场经济的快车道。

返回


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三大改造

   1953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第二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就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后,三大改造运动随即展开。

  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具有决定的意义。土改以后,中国农民虽然分到了土地,但生产工具和资金都严重缺乏,而且由于个体农业的极端分散性,决定它不能兴办较大规模的农用水利建设,遇到灾害,连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鉴于此,中央发出开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数的96.3%,其中加入以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又占总农户的87.8%。

  与此同时,个体手工业也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最具特色。因为马克思曾提出对资产阶级进行"赎买"的构想,列宁将这一构想付诸于实践,但没有成功。毛泽东则创造性地提出采取和平改造的方式。改造首先经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再进一步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使之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到1956年,各行业普遍实现了主行业的公私合营。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继土地改造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后,消灭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返回


新中国五十年重大发展成就 

  1.新中国成立50年,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建国初期经过三年恢复,1952年为679亿元,到1998年已增加到79553亿元。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平均每年增长9.8%,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国家。

  2.自力更生基本解决了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我国人口多,耕地少,人均粮食占有量低。到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已达到4000亿公斤,全国人均粮食达到400公斤。到1985年"六五"计划结束时,我国终于实现了自力更生解决温饱问题的宿愿。经过改革开放20年,我国粮食生产已形成年产约5000亿公斤的综合生产能力。在我国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由2.5亿人已减少到4200万人,而且将在本世纪末基本脱贫。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一成就令世界瞩目。

  3.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全国工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到60年代末我国已建成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1998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已达33541亿元。

  4.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政企分开迈出重大步伐。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对一些重要行业进行了调整,取得初步成效。兼并破产了一批企业,同时组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上海宝钢集团等一批特大型企业集团。

  5.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1980年开始,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鼓励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到1997年,全国已少生了近3亿人。1998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下降到9.53‰。

  6.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解放初期我国城市比较少,到1978年全国城市总数发展到193个,经过20年改革开放,全国城市蓬勃发展,到1998年底,全国城市已发展到669个。
  7.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1997年乡镇企业增加值为2074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27.7%,占全国税收收入的20.4%。

  8.我国蓄牧业发展迅速,肉类产量已基本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1998年生产猪牛羊肉4355万吨,平均每人肉类占有量达35公斤。

  9.我国渔业发展成就显著,从1990年至今,我国的水产品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人均占有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整个渔业已发展成为一个由养殖、捕捞、加工、流通、渔船工业等组成的比较完整的产业。1998年水产品产量达到3854万吨。

  10.全国水果生产面积扩大,产量增加,供应充足。1998年水果产量已达549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平均每人水果占有量已超过43公斤。

  11.城镇居民生活从生存型向小康型转变。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不断提高,1978年为378元,1984年增加到680元,1997年又增加到4186元。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1994年第一次突破50%,之后每年下降,1997年为46.6%。这已成为小康模式的明显标志。199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5425元。

  12.农村居民生活显著改善。1949年,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平均为43.8元,经过5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农民收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98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160元,是1949年的49.3倍。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也大为改善,一些地方建起了小康式的住宅。

  13.对外贸易发展迅速。1952年我国的对外贸易仅有19.4亿美元,到1998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已增加到3240亿美元,出口额上升到世界第9位,进口额上升到世界第11位。

  14.设立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省5个特区,确定上海浦东为经济开放区。开放了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特区的建立促进了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

  15.钢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并开始压缩产量提高品种质量。建国之后,经过3年恢复,1952年我国钢产量仅135万吨,到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达到10124万吨,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位。以后几年均保持在1亿吨以上的产量,1998年为11435万吨。1999年开始对钢铁生产品种产量结构进行调整,做到"限产、压库、促销",降低库存量。

  16.原煤产量,由原来供应不足,已变为供大于求,1998年开始,国家对煤炭工业确定了"下放、并井、监察"三项措施。解放初的1952年,我国原煤产量为0.56亿吨,1996年已增加到14亿吨,成为世界第一产煤大国。近两年因煤炭供大于求,开始限制产量,1998年产量为12.5亿吨。

  17.石油工业高速发展。1949年我国的原油产量只有12万吨,根本满足不了我国的需要。1961年我国创建成了第一个大油田--大庆油田,从此结束了依赖"洋油"的历史,以后又逐步建成了胜利油田、中原油田、江汉油田、华北油田、塔里木油田、吐鲁番--哈密油田、准噶尔油田及海上油田。1998年,我国的原油产量达1.6亿吨,是1949年的1330多倍。

  18.电力工业发展迅速,除个别地区外,已基本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新中国诞生之初,全国电力工业装机容量仅185万千瓦,发电量43亿千瓦时。1953年至1957年,每年增加装机容量50万千瓦;1978年至1987年,每年新增装机容量接近500万千瓦;从1988年起,每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一直居世界各国之首。1987年中国发电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以后,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就稳居世界第四位,到1996年又上升到第2位。1998年我国发电量已达11760亿千瓦时。

  19.铁路建设里程成倍增长。营运里程由建国初的2万多公里增加到6万多公里;电气化线路里程和内燃机车牵引线路里程比重由15.6%提高到70%;货物周转量和旅客周转量成倍增加。1998年铁路货运量为12292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为3724亿人公里。

  20.全国公路建设逐年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的近20年高速公路发展更快。1979年全国公路里程为88万公里,到1997年全国公路已增加到121万公里。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建设进度不断加快,已达到4735公里。到1998年公路货物周转量已增到5438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已增到5950亿人公里,占社会客运量的56%,已远远超过了铁路。现在全国所有的县和90%以上的乡通了公路。

  21.新中国航空事业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蓝天网络逐渐形成。到1997年,民用航班机场达到142个,民航运输飞机增加到485架,民用航空里程增加到142万公里。我国已同美、俄、日、德、法、澳大利亚、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个城市通航。1998年民航货物周转量为33.5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为800亿人公里。

  22.水路运输特别是远洋运输迅速发展,港口建设硕果累累。沿海主要港口1978年货物吞吐量只有2亿吨,1997年已增加到8.8亿吨。1998年水运货物周转量已达19363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达到138亿人公里。

  23.邮电通信业突飞猛进,技术装备不断提高。邮电通信的建设已形成以北京为中心、联络广大城乡、沟通国内外、四通八达的邮政通信网络。我国主要通信设施已接近和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卫星地面站、数字微波、光缆通信干线陆续建成。移动电话、无线寻呼等许多电信业务迅速发展。电话普及率由1980年的每百人0.43部提高到1998年的每百人10.6部,其中城市达到27.7部,农村67%的行政村通了电话。已建成京汉广、西兰乌、京沈哈、京呼银兰、兰西拉等干线光缆,全国长途光缆线路总长达到17.3万公里。1998年程控交换机已达4219.9万线;移动通信设备已达2215.2万部(信道)。

  24.航天事业从无到有,成就辉煌。从1958年我国在酒泉组建第一个卫星发射中心起,已先后建起了酒泉、西昌、太原三个现代化航天基地,形成了研究、设计、试验、生产的完整航天工业体系,建立了全国范围的科研生产协作网。我国航天技术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主要包括: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卫星测控技术、高能低温燃料火箭技术、地球静止卫星发射技术等。

  25.我国金融业不断改革,增强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1998年在周边许多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我们权衡利弊,坚持人民币不贬值。1998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达1450亿美元。

  26.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发展平稳。截止1998年底,我国开办证券公司90家,兼营证券业务的信托投资公司237家,下属证券营业部2420家。全国在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开户的投资者已有3800多万户。1998年全国共有120家企业在境内外发行股票,157家企业完成A股配股,2只可转换公司债券成功发行。

  27.保险业发展迅速。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但到1958年除了涉外保险外,国内保险业全面停办。1980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后,发展迅速。截至1997年底,在我国境内营业的保险公司已有25家,其中中资保险公司13家,外资保险公司7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5家。1998年,全国保险费收入达1247亿元
  28.我国城镇住房建设发展迅速。"六五"期间城镇住宅竣工面积5.63亿平方米,平均每年建成1.126亿平方米。"七五"和"八五"期间城镇住宅竣工面积进一步增加,1998年我国房屋竣工面积为58705万平方米。

  29.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重视小城镇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目前全国已建 成小城镇5万多个,修筑道路32万多公里。近10年,小城镇已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近1亿人。

  30.我国商业在改革中发展,已经形成多种经济形式、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局面。由于经济发展,短缺经济悄然逝去,买方市场初步形成。199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9153亿元。

  31.我国成功地进行了价格改革。合理调整了粮食购销价格,放开了棉花等农副产品价格。这些改革对促进生产,搞活流通,活跃市场,方便人民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32.旅游业发展迅速。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海外来华旅游人数逐年增加,1998年海外客人入境人数达6348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达126亿美元。

  33.经过改革,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制度逐步完善。对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建立了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职工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保障线。1998年末,99%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全国有8505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2755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1590万职工参加了大病医疗费社会统筹;152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医疗费用统筹。

  34.社会福利事业得到发展。1998年末,全国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106万张,收养80万人。城镇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6万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6629个。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的达7208万人次。

  35.环境保护工作日益被重视,环保事业迅速发展。全国已建立各级环境监测站2144个,建立自然保护区926个。1998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9575个。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开展,淮河和太湖流域已基本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达标排放。

  36.我国提出科技兴国的战略,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较快发展。1998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918万人。全国共有县级以上国有独立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办科研机构、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办科研机构19918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86万人。科研成果大量涌现。

  37.各类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国人民文化水平得到提高。到1998年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73%,"普九"验收的县(市、区)总数达到2242个;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93%;全国初中在校生5450万人,入学率为87.3%;普通高中13948所,在校生938万人,各类高级中等职业学校17106所,在校生1126万人;普通高校1022所,在校生341万人;成人高校962所,招收本专科生100.14万人。

  38.文化事业健康发展。1998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635个,文化馆2915个,公共图书馆2721个,博物馆1289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4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为88.2%,1000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83座,电视人口覆盖率89%。全年生产电影故事片82部,出版全国性和省级报纸195亿份,各类杂志25亿册,图书73亿册(张)。

  39.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已有效地防止各种传染病流行,人的平均寿命提高。到1998年,全国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31万个,床位31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442万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5907个,妇幼卫生机构2724个。

  40.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奥运会上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群众性的体育运动普遍开展。1998年,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我国运动健儿获得了83个世界冠军;30人3队68次创31项世界纪录。

  (原载《时事资料手册》1999年第3期

返回


中国政府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自1979年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以来,中国政府制定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一系列对台政策。《告台湾同胞书》中表示,在实现国家统一时,"尊重台湾现状,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从此,打破了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进一步阐明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

  1983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客人时,第一次公开把解决中国统一问题的构想概括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并详细谈到了祖国大陆和台湾统一后的六条设想。邓小平说,统一后,台湾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拥有立法权和司法权(包括终审权),可以有自己的军队,中央政府不派军队和行政人员驻台,而且在中央政府里还要给台湾代表留出名额。

  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和实际步骤,来缓和两岸关系,推动和平进程,例如,停止对金门、马祖的炮击,提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三通",建立处理台湾事务的专职机构,欢迎和鼓励台湾同胞到祖国大陆探亲、旅游、考察和经商,通过各种学术交流增进相互的了解等等。

  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quot;祖国统一八项看法和主张",指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并重申用和平方式实现两岸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还就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和平统一谈判提出了具体步骤和构想。

  江泽民的这篇重要讲话,立即在海内外引起积极而又强烈的反响,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台湾的李登辉却逆历史潮流而动,居然在1999年7月抛出所谓的"两国论",而对李登辉的所做所为,中国政府再次重申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要求台湾当局必须回到"一个中"的立场上来。

返回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