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586亿美元——中国拥有厚厚的家底
截至2001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2122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截至2002年9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又增加了464亿美元,达到2586亿美元。
巨额外汇储备是我国经济实力增强、对外开放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外汇储备的增加,有利于吸引国外投资,有利于到国外发行债券,从而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高额外汇储备不仅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在国际社会的政治地位,而且表明了我国已经有能力参与国际事务,有能力为亚洲乃至全世界的繁荣与稳定做出贡献。
——《北京晚报2002/10/26》
发展的硬道理有多硬?
二十多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切入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贯穿其间。依仗此理,在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特别是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其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经济建设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想当初,中国面临的是“球籍”开除与保留的问题。到如今,中国依次实现了“翻一番”、“翻两番”的前两步,人民生活由“温饱”进入了“小康”。中国的GDP年均增长之快,堪称世界之最,特别在国际经济发展趋缓的大背景下,中国依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GDP排名已跃升世界第六位。
居民消费
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指出,根据当前中国居民的收入状况,居民消费将逐步进入新一轮消费周期:将以家电在农村普及,住房、轿车、电脑逐步进入城市家庭为主要标志。
这位负责人指出,居民消费建立在经济实力之上。截至2000年年底,城市居民家庭户均金融资产已达到6万元,具备一定的购买潜力;农民收入也具有购买千元以上商品的消费能力。
引领消费龙头的商品首推住房,去年个人够房可望占商品房销售总数的八成以上。中国房地产业目前已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的上升期。
住房之后的第二消费大件当推汽车。这位负责人称,个人消费已占到汽车销售量的七成以上。
在消费方面,通信、电脑、教育、旅游都是热门领域。2001年7月底,中国移动电话业务收入首次超过固定电话业务收入,成为国内第一大通信业务。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06亿,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经济日报》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列世界第七
2001年《世界发展指标》报告说,由于东亚特别是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全球平均每天生活费在1美元以下的人口所占比重已经从1990年的29%下降到了1998年的23%,赤贫人口的总数减少了约1亿,降到12亿。报告显示,中国在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从1990年到1999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7%,名列世界前茅。从总额来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列世界第七。
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波澜壮阔
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是,中国经济曾经面临崩溃的边缘;1978年之后,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领着我们打开未知领域之门。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使我们的根据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20年改革开放,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综合国力增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位世界银行家评价说:“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
20年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对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是我们取得的更内在、更本质、更具有深远意义的成就。
邓小平理论指导我们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路线。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忠诚地实践着邓小平理论。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决策;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乘前启后、继往开来,保证全党继承邓小平同志的遗志,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胜利前进的大会。党的十五大丰富和发展着邓小平理论,使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走进新时代?人民画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代表全国4600余万名党员。会议主题是加快和深化改革。邓小平主持大会开幕式。赵紫阳受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托作了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党章部分条文修正案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赵紫阳致闭幕词。
"入世"带来第二次改革
国家体改研究会副会长迟福林提出,中国加入WTO带来最大的、最深刻的变化将体现在我们的经济体制上,它将带来中国的第二次开放、第二次改革。
文章指出,中国加入WTO最实质、最根本的问题是改革开放,是由政策性开放走入全面的体制性开放。我们在对WTO问题的关注上,过去主要集中在产品、行业、企业等方面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上,多是从微观层面考虑问题,而对于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经济运行机制这些宏观的深刻问题却思考甚少。
事实上,中国加入WTO对于中国的巨大挑战是体制性挑战。在过去20年里,我国的改革和发展战略基本上是按照国内的需求和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来确定的,而现在整个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要适应WTO及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必须把中国未来的发展放到国际大环境中来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实行正确的改革开放战略。这是一个全局性、决定性的问题。
文章认为,开放倒逼改革将成为一个大趋势。加入WTO后中国的改革面临着一个新的形势,概括为"开放倒逼改革"。体制上的挑战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现行经济运行机制;二是人才机制;三是经济法律体系。所以,如果我们仅仅看到加入WTO对某些产品、某些行业的挑战,不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更实质、更根本的问题上来,就会显得非常被动。
--《改革与开放》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