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三政治 -> 初三下学期 -> 第五课 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第二节 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7 22:47:21阅读:nyq
字号:|


扩展资料

巴格达:文明摇篮几多血腥 巴比伦见证王朝兴衰

  巴格达:文明摇篮几多血腥

  美索不达米亚,人类文明的源头之一。但血腥的政权交替、侵略、战争、起义和屠杀构成了那里6000年的历史。如今的伊拉克又面临同样命运。美国历史学家戴夫·柯卡姆评论道:“为了保卫文明世界而对文明的摇篮开战,历史就是如此讽刺”。

  在伊拉克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之间富饶的新月地区,曾经繁育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比世界其他任何地方的文明都要古老。在这里诞生了最早的人类文字、轮子、农业和灌溉技术、畜牧业、历法以及数学。种植谷物的经验由新月地区向北方传播,到了基督元年,已经向西传到大西洋,向东传到太平洋。这里的天文学家和哲学家给古代的希腊思想家带去了启发。

  美国芝加哥东方学院的资深考古学家麦圭尔·吉布森说:“考虑到它在历史学上的重要性,美国攻打伊拉克应该三思而后行。人们不知道,就历史遗迹来说,伊拉克比埃及更具价值。这个国家本身就是一个考古点。”早在埃及建起第一座金字塔的1100年以前,游牧狩猎民族就已经在这里建起村庄,种植庄稼。

  开天辟地的发明数不清

  迄今为止发现的美索不达米亚最早居民是苏美尔人。他们在6000年前就居住在独立的城邦之中。到公元前3200年他们已经发明了最早的人类文字——楔形文字。他们用铁笔在柔软的泥版上写下楔形字母。如果写错了可以用手指涂掉。写好之后,他们将泥版烘干以便保存。要想成为一个熟练的抄写员需要很多年的时间,在他们的字母表中有550个不同的字母。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是史诗《吉尔伽美什》,这是一部关于吉尔伽美什的苏美尔人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公元前2700年乌鲁克国的国王。

  苏美尔人首先将小时分为60分钟,将圆分为360度并且发明了代数和几何。啤酒也是美索不达米亚的发明之一,它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啤酒根据身份的不同而限量。贵族一天可以饮用5升,而平民只能饮用2升。

  此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还有许多项“人类文明第一”,如作物种植(公元前8000年)、有轮子的车辆(公元前3200-公元前3100年)、天文学、历法、灌溉技术、运河、堤坝、驯养家畜、犁耕、打制金属、鹅卵石铺设街道、测量工具、染印织物等等。

  巴比伦见证王朝兴衰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最著名的城市是巴比伦,以该城市为中心,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兴盛了2600年,一个个王朝轮番交替,上演了一出出“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历史剧。

  汉莫拉比(公元前1795-公元前1750年)是古巴比伦王国最著名的一个国王。在他当政时期制定了被认为是人类社会有记录的第一部法典——《汉莫拉比法典》。该法典奉行“以牙还牙”的原则。如果建筑倒塌造成人员死亡,建筑承包商会被处以死刑。如果在手术后,贵族患者死亡,医生会被截去一只手以示惩罚。法典还规定了工资、贷款利息水准。它允许妇女拥有财产并且从事商业。它规定如果人们冒犯了神职人员以及贵族将受到严惩。

  汉莫拉比死后50年,巴比伦王国被赫梯族推翻。500年后亚述人又统治了那里。最雄心勃勃和有为的统治者当属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5-562年)。他的军功使巴比伦王国的疆土由波斯湾推展到地中海。他占领了耶路撒冷,打败了埃及,征服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尼布甲尼撒二世还监督修建土墙和古巴比伦建筑,并且重新修建和加固了运河。与此同时,他修建了巴比伦空中花园,它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据说这个拥有精密灌溉网、位于地面300英尺之上的豪华花园,是为了取悦于他的妻子而建的,因为后者来自一个遥远多山的国度。

  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国的缔造者大流士的军队乘着战象和装有砍腿镰刀的战车,征服了巴比伦。大流士未放一箭就轻取了这个城市。

  公元前331年,历史的这一幕重新上演。亚历山大一世未遇抵抗就进入巴比伦。当时亚历山大才33岁。他很高兴可以不必围困这个城市。迎接他和他的军队的是花环。8年后,他死在这里。

  11年后,希腊的塞琉古王国征服了美索不达米亚,并且将商业中心由巴比伦搬到了塞琉西亚。再后就是希腊人、罗马人和波斯人在美索不达米亚长达1000年之久的争夺,直到新的美索不达米亚中心在巴比伦东南部建立。

  巴格达融汇东西文化

  8世纪初,伊斯兰教席卷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以及东至与中国唐朝接壤、西至西班牙的广大地区。而建于公元762年的巴格达城迅速成了依斯兰世界的宗教、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方商业、教育和意识形态交流的中心。伊斯兰教最高统治者哈里发即住在巴格达。

  在9世纪,欧洲正处于黑暗时期。巴格达的哈里发统治者为宗教学者、学生、法学家建立了一座“智者之屋”,它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各路学者和思想家。在“智者之屋”,各种观点被自由讨论。由骆驼以及海上商队带来的各种文学作品在这里得以保存、研究和翻译。

  伊拉克人称,公元800年左右是学问的黄金时代。的确如此,那是闻名于世的文化多样化时期。基督徒、犹太教徒、穆斯林以及其他教徒可以在公开场所宣扬他们的信仰,并且展开辩论。按照习惯,辩论者不得照读经文或者是大声压倒对手,而必须是有理有据。

  公元1258年,蒙古人攻占巴格达,巴格达遭到屠城。在接下来的400年中,土耳其人、蒙古人和波斯人轮番占领又失去巴格达。直到公元1640年,奥斯曼帝国最终征服了巴格达。现代巴格达城即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


扩展资料

血泪新闻照片

《血的见证--中国驻南使馆被炸目击记》

  3月25日,当第一枚导弹在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爆炸的时候,感觉战争离我们还很远。但是在5月8日,当5枚导弹轰炸了我驻南联盟大使馆的那一刻,我震惊了!战争,那罪恶的战争,竟打到我们家里,炸死炸伤我的兄弟姐妹,我的三个优秀同行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投下的炸弹夺去了年轻的生命。我愤怒,我悲伤,我的心在流血……

  开始在报纸上看到同行们发回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新闻照片,还只是作为普通读者来读新闻报道,有一种距离感。5月8日以来,再看报纸上同行们发回的新闻照片时,看到的竟是死难同行的鲜血和幸存同行的眼泪……

  比生命还宝贵的"本能"

  5月9日《人民日报》用了将近3个整版报道这一骇人听闻的严重事件,除文字外,刊登10张照片,把我三名遇难记者的头像、牺牲时的惨状、被炸毁的馆舍、以及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统统展示出来。三版上的独家新闻《血的见证--中国驻南使馆被炸目击记》和三位烈士的照片,以及他们遇难时的样子,我今生今世都不会忘记。读这些报道,看这些照片时,我的心都碎了,我是一边哭着一边读完的。

  可以想见,我们的英雄记者吕岩松作为住在使馆记者中唯一的幸存者,当时他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拍下这些照片、写出这些报道的。当使馆被炸的那一刻,在万分危险和紧急的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躲藏和逃命,而是"来不及多想,出于一种本能,迅速走到窗前拿起照相机、摄影包和海事卫星电话朝门口冲"。15分钟后,他就第一个把这个震惊世界的噩耗传回国内,第一个在报道中准确地说北约"蓄意用五枚战斧式巡航导弹从不同角度轰炸中国大使馆",第一个首先在因特网上报道了这一事件,第一个在网络上用图片报道了我三名记者遇难,而那3张英烈遇难的照片又是《人民日报》的独家新闻照片。面对这些照片,我深切地感受到,吕岩松这种"本能"是一种多么自觉、多么高尚的敬业精神,他早已把用文字报道新闻和用摄影报道新闻看作比他的生命还重要、还宝贵,以至于变成了一种潜意识的"本能"!5月21日,吕岩松在《环球时报》的一篇文章中说,三位烈士"都是我的好朋友,撕心裂肺般的痛苦不堪承受。然而职业使记者丧失了痛苦的权利。当惨不忍睹的遗体从废墟中抬出时,我必须拍照。"

  从吕岩松的战地摄影展中,从吕岩松已经见报的120篇文字和59幅(3月25-5月26日)新闻照片中,我读解到吕岩松是怀着满腔悲愤,用自己的笔和照相机同邪恶的霸权主义作战,他"本能"地、强烈地想把他目击到的真实情况,用文字和照片告诉广大读者。所以他的文字报道字字千斤,所以他的摄影报道真实感人,使看到他照片的人动情落泪,以至失声痛哭,悲愤不已。他的新闻照片浸透了同胞同伴同行的鲜血和自己的泪水,是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横行霸道、侵我主权、滥杀无辜野蛮暴行的血泪控诉。

  举国哀悼的悲愤长卷

  我驻南使馆被炸、三名记者遇难的消息当天经网络、电台、晚报、电视台报道后,全国人民悲愤交加,北京、广州、上海等地的大学生立即自动组织起来,到美国使馆、领事馆游行抗议。自5月9日起,全国报纸以空前的速度和篇幅,大量、详尽地报道了这一严重事件以及全国、全世界的反映,特别是刊登的大量的现场新闻照片,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9日凌晨4时50分《羊城晚报》、《新快报》联合出版了《号外》,共刊登了32张照片,除7张报道南联盟被炸的情况外,全是有关我使馆被袭击的报道。同日的《北京青年报》用37幅照片报道了这一严重事件。接下来,10日《人民日报》六版刊登吕岩松的图文通讯《异国恸哭诉悲愤》中朱福来抱着女儿朱颖遗体放声痛哭的照片、专门小组成员慰问受伤人员的照片,同日《中国日报》一版武治义的示威者高举着三位烈士遗像抗议的照片,11日《中国青年报》一版黄文的朱福来与女婿许杏虎最后诀别的照片,12日《北京晚报》一版樊如钧、张风、翟伟的《英雄儿女今天回家》中胡锦涛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前往机场迎接的照片,五版黄文的《祖国接你们回家》中曹磊抱着母亲邵云环的骨灰,低头将脸紧贴在骨灰盒上无声流泪的照片,13日《人民日报》一版刊登的新华社记者拍摄的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前往新华社、光明日报社看望并慰问烈士亲属的照片,天安门广场降半旗志哀的照片,四版刊登王忠家的专门小组接回三位烈士骨灰悲愤地走下飞机舷梯的照片、新华社记者拍摄的首都新闻界沉痛悼念三位烈士的照片,以及《中国青年报》一版刊登刘占坤的通栏大照片朱福来抱着女儿、女婿骨灰痛苦地走下飞机的镜头,等 等。这些照片无论在气势上、数量上和篇幅上,都构成了举国上下一致哀悼为正义和祖国,为党的新闻事业而捐躯的三位烈士的悲愤、肃穆、壮观的长卷。

  北京时间5月8日5时45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一刻,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丧心病狂地袭击了我驻南联盟大使馆,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烈士不幸遇难。

  三位人民的好记者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敬佩战斗在南联盟的所有中国新闻记者。

  我再次祝他们平安!

  1999年5月30日

  (原载1999年6月14日《中华新闻报》)

  《人民日报》5月9日一版突出刊登吕岩松采写的文字报道和我驻南使馆被炸毁的新闻照片

  《北京青年报》用37幅照片报道了这一严重事件

  《中国青年报》一版刊登刘占坤的通栏大照片朱福来抱着女儿、女婿骨灰痛苦地走下飞机的镜头

 


扩展资料

全球600城市近千万人同时举行大规模反战游行

  新华网北京2003年2月16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近1000万爱好和平的人士15日在全球约600个城市同时举行反战游行,反对美国试图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这是自越南战争以来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规模最大的反战游行。

  在美国纽约,10多万和平爱好者冒着严寒,举着“反对战争、坚持核查”,“行动起来、阻止战争”等标语牌,高呼“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等口号,在曼哈顿中城的主要街道游行后聚集在距联合国总部不远的街道上。来自马里兰州的艾伦说,她驱车300多公里赶来纽约的目的,就是要让全世界听到美国人民的反战呼声,美国政府的战争政策并不代表民意。

  在大西洋彼岸的欧洲,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都爆发了有上百万人参加的大规模反战游行。在英国伦敦,150万民众高举着反战标语、拎着喇叭、挎着鼓、打着横幅,从伦敦的地铁站、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公共汽车站和街头巷尾涌出来,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队伍。年约六旬的里歇尔·赫斯特太太坐着轮椅,从游行起点随人群一直行进到游行终点。她说:“战争是可怕的,应当继续谈判,没有联合国授权不能开战。但即使联合国同意,我也反对战争。”

  而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参加游行的人数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300万。游行队伍中有朝气蓬勃的姑娘小伙,有怀抱婴儿的妇女,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稚气未脱的孩童。他们高举“反对战争、争取和平”、“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等字样横幅,高呼着“要和平,不要战争”,呼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

  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和北方城市阿勒颇,100多万叙利亚各界群众走上街头,他们高举着“要核查,反对侵略伊拉克”、“反对美国控制中东”等标语,高呼着“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抗议美国在中东实行双重标准”等口号。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也举行了大规模示威游行,数万巴格达市民手举萨达姆画像,高举着抗议美国对伊发动战争威胁及支持萨达姆的标语和横幅,呼喊着反战和支持政府的口号表示他们的决心。

  同一天,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泰国、古巴、墨西哥、巴西、摩洛哥、巴拿马、智利等30多个国家也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战游行。


扩展资料

世界太不公平 粮食可以作证 全球八亿人饿肚子

李国祥

  6月10—13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总部召开了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五年回顾会议,对当前世界粮食安全形势进行评估,探寻确保全球粮食安全、消除饥饿与营养不良的新途径。会后,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指出,反饥饿斗争“现在将开始和时间赛跑”,以实现2015年将世界8亿饥饿人口减半的目标。

  粮食安全事关重大

  中国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消除粮食不安全,是人类的共同理想。何为粮食安全?通俗地讲,就是让人吃饱、吃好、吃得安全。当今世界,仍有8亿人口忍饥挨饿,无法获得健康生活所必需的食品。这些人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其中最不发达国家情况最为糟糕,绝大部分人口食不果腹。

  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基本上解决了粮食供给问题,但它们面临着怎样吃得安全的问题。新出现的药物残留等对人类粮食安全构成了新的隐患,尤其是疯牛病、口蹄疫,现在人们已经谈之色变。

  粮食不安全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吃不饱,或者营养不良,影响人类自身的发展。世界上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因食品安全问题而残疾,常年有近2亿5岁以下的儿童得不到身心充分发育所必需的营养,这些儿童今天营养不良,明天就有可能头脑迟钝,智力低下,认知困难,甚至失明。饮食不足、抵抗力下降,还容易感染、传播各种疾病。一些国家粮食供给存在很大的缺口,而本身又没有购买能力,无法从粮食富有国家进口它们所需要的粮食。为了生存,不得不过度开垦土地,使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全世界100多

个国家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36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28%。目前沙漠化以每年大约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年吞噬耕地2100万公顷。

  8亿人在挨饿

  食物权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权,已经得到各国普遍认同,并在1996年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上得到了肯定。但是,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召开5年后,世界上仍有大量人口面临饥饿威胁。

  据粮农组织最新估计,1997—1999年期间世界营养不良者人数为8.15亿,大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5%,其中33个国家的6000多万人口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威胁,他们每天能够吃的粮食不足营养需要的1/3。即使对于一些粮食基本平衡甚至过剩国家,由于收入分配不均等原因,仍然有一定人口忍饥挨饿。

  1996年召开的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提出:以1990—1992年为基准期,到2015年将世界营养不良人口减少一半,这样平均每年需要减少营养不良人口2200万。就发展中国家的情况而言,最近6年间减少的忍饥挨饿人口不到4000万,年均减少仅仅600万左右。据推算,如果按照现有递减速度,要到2060年才能实现减半目标。换句话说,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所确定的目标很有可能要落空。

  谁在忍饥挨饿,是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出发点。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良人口大约为7.77亿,超过全球忍饥挨饿人口的90%。更有讽刺意味的是,几乎3/4的贫困和饥饿人口生活在生产粮食的农村地区。余下的1/4贫困和饥饿者是那些每天靠不足1美元来生活的失业或未充分就业的城市居民。非洲是饥荒最严重的地区。在该地区,每3人当中就有1人缺乏足够的粮食。

  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萧条,加剧了低收入国家的外汇短缺,2001年有67个低收入国家的粮食安全状况恶化。全世界面临严重粮食短缺的人数从去年同期的大约5200万急剧增加到6200万,增加的许多人口居住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粮食增产不容易

  世界粮食安全状况改善进程过于缓慢,有多种原因。天灾人祸,往往非人力所能左右,是世界粮食安全形势难有起色的两大因素。

  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出现了许多地区冲突和战乱。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成为新时期局部地区战争最主要的导火线。而民族和宗教问题往往是历史形成的,很难在短时期内消除。在一个极不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显然无法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战争无法消除,自然灾害更加频繁。工业化给部分国家带来富裕的同时,也使全球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使灾害发生的次数增多,给农作物造成的损失加重,范围扩大。非洲是最缺粮食的地区,那里旱灾、水灾连绵不断。在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伊朗、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富汗、朝鲜、蒙古、柬埔寨和孟加拉国,有数百万人深受旱灾之苦,这些地区估计有3000万人面临粮食危机。

  此外,从当前科技水平来看,全球粮食增长所面临的资源约束越来越大。世界上大部分可作良田的土地已经被开垦、耕种,大部分适合灌溉的区域已被开发。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的扩张,农业还要面临来自城市和工业使用者在水资源方面日益激烈的竞争。

  发达国家粮食过剩

  出现饥饿问题,并不完全是因为没有粮食。发达国家粮食严重过剩,它们生产的粮食接近全球粮食总产量的一半。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人少地多,土地肥沃,粮食产量很高,这些国家的政府不得不通过给农民补贴严格控制粮食产量,同时到处寻找买主,推销自己国内过剩的粮食。欧盟平均每公顷耕地花费几百美元要求农民放弃粮食种植。为了粮食能够多出口,欧盟、美国间的贸易补贴战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发达国家每天花费大约10亿美元在农业上,保护了本国少部分人的利益,实现了局部的粮食安全。

  贫困造成了缺粮者买不起粮食,富有者剩余粮食找不到出路。目前估计世界粮食过剩每年大约有3亿—4亿吨,而其中只有不到2%的粮食通过援助等方式转到需要粮食的人手中。不仅如此,贫困还进一步加大了世界粮食生产能力的巨大差异,使全球粮食安全的实现难度加大。

  美国和西欧国家,农业已经完全实现了机械化,每个农业劳动力可以耕种成百上千公顷的土地,1%的农业劳动力养活了99%的人口,生产的粮食还有过剩。与发达国家相比,那些严重缺粮的贫穷国家,科技水平不高,农业生产率低下。目前基本上还主要依靠人力耕种粮食,生产出来的粮食99%供自己消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谷物人均产量水平极低,只有大约138公斤,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值得关注的是,在一些缺粮最严重的非洲国家,艾滋病流行,占世界11%人口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占到全球感染此病毒人数的近3/4,农业劳动力严重短缺,对粮食生产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发达国家应当出力

  今年召开的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五年回顾会议,由近70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令人不安的是与会的国家领导人多数来自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只有意大利总理和西班牙首相出席了会议。

  “9·11”事件后,反对恐怖主义成了各国领导人关注的焦点,发达国家经济普遍不景气,失业率居高不下,国内矛盾激化,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这些国家领导人对全球粮食安全的注意。但是,世界粮食不安全主要表现为粮食生产资源和能力与消费分配的不对称,平衡国家间粮食供求矛盾,没有发达国家参与是很难做到的。

  粮食援助一直是改善低收入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2000年谷物援助估计有850万吨。此次五年回顾会议,多数发达国家领导人没有参加会议,使许多人产生了担心。

  科学技术是解决世界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高新技术的开发、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给人类最终解决自身的粮食安全带来了希望。但是,这些技术大多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低收入国家根本没有能力来开发这些技术。发达国家首脑不参加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影响了这些技术在实现人类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作用。

  与此同时,消除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应用中附带产生的不良影响也需要发达国家积极参与。转基因食品能够高产,有助于改善粮食数量方面的安全,但也可能会使人类吃得不放心,这必然影响到高新技术在解决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作用的进程。如果发达国家能够重视这个问题,开展对话与合作,无疑会有助于在高新技术解决全球粮食安全利与弊上找到平衡点,让全人类因此受益。


扩展资料

英雄王伟活在全球华人心中
美国林则徐基金会主席黄克锵

  闻听海军航空兵英雄王伟牺牲的新闻,笔者心如刀割,肝肠痛断。尽管王伟的家人和战友、全国人民、全球华人都在期盼着他能够平安归来,但最终还是收到英雄王伟为国捐躯的噩耗。

  王伟牺牲了。他为阻止美间谍机闯入中国领空如入无人之境,肆无忌惮进行间谍活动而献身,他用他的宝贵生命立下了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空中界碑,国家痛失一位难得的军事人才,中华民族痛失一位护国英雄。然而,在全世界炎黄子孙心目中,我们的英雄没有死。他大无畏挑战美间谍机的英勇事迹,激励更多的边境哨卡的战士们下定决心誓死保卫中国领空领海的每一寸神圣土地,鞭策着更多的中国人深刻意识到,中国必须强大统一、中国不能在国际社会中示弱。

  霸权的美国跑到中国大门口搞间谍活动,将中国的飞机撞个机毁人亡,无论是蓄意挑衅还是一时的疏忽大意造成的,都应该向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作出解释。中国站在人道主义立场和出于中美关系大局的考虑,将二十四名美军官兵提前释放回家,让他们同家人共度复活节。然而,美方却将“撞机”事件的责任推在中华民族英雄飞行员王伟的身上。这种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出尔反尔的霸权行径令全世界炎黄子孙愤慨,也令一向自称是世界各国“民主、自由、人权、法制”楷模的美利坚合众国蒙羞。

  翻开中国近代史,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面对亡国灭族的危险,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毅然踏上了救亡图存之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中国的历史才发生了重大转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军队经历了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民族解放战争,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中华民族开始了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挺起腰杆子当家作主人了,海外华人华侨从此扬眉吐气,在旅居国的地位逐渐提高。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惜和平,却不害怕为和平而战。中国人民信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问题上从来没有含糊过。抗美援朝、中印边战、珍宝岛战役、西沙海战……热血男女气贯长虹,保家卫国威震海天,终于让世人刮目相看。正是这般“中国新时代长城”的人民子弟兵,使得民族分裂分子分裂祖国、国内外反华分子颠覆中国的阴谋无法得逞。

  一直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美国飞机闯入中国领空搞间谍活动,中美双方在空中较量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了,这次王伟和赵宇受命对美间谍机进行跟踪监视,美间谍机突然大动作向王伟驾驶的飞机方向撞压,美国人以为王伟在最后一定会闪开,万万没想到王伟就是不信邪,就是敢与魔鬼争高下,这是何等英雄气慨!

  英雄王伟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全世界炎黄子孙向中华民族英雄王伟烈士致敬!(中新社纽约四月十五日电)

  中国新闻社2001年4月17日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