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二语文 -> 初二下学期 -> 第五单元

25 诗词五首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15 19:28:28阅读:nyq
字号:|


扩展资料

  一、作者介绍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都不详。长安(今属陕西省西安市)人。生活在玄宗时代,开元十五年(727)与王昌龄同榜进士,曾任盱眙(今江苏盱眙县)尉。天宝末隐居于鄂州武昌县江滨。一生仕途很不得意,常优游名胜以自娱。常建的诗多写山水田园,风格平淡自然,意境幽深,词句简洁,感情曲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

  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别云间》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南明诗人,抗清将领。清朝顺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江南一带抗清义士蜂起,夏完淳随父夏允彝起兵抗清。允彝兵败自杀后,夏完淳仍为抗清而奔走、顺治四年(1647),在故乡被捕,随后被解往南京,因拒绝清政府的诱降,痛骂洪承畴,被杀害。所作诗赋,抒发政治抱负,反映其斗争经历,慷慨悲壮。传世的有《南冠草》等集,另有记明末史事的《续幸存录》(传本不全),今合编为《夏完淳集》。

  《水调歌头》

  苏轼(1037—1101)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裿进全。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满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卒后追溢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明朗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蒙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但也有些作品表现出保守的政治观点和消极情绪。词具豪放风格,对后代很有影响。擅长行、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并上溯晋、宋请名家,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水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竹石图》等。

  《醉花阴》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年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人入据中原二人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二、破山寺的传说

五言律诗《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所写。破山寺,就是常熟的兴福寺。在唐代诗人的笔下已称之为“古寺”,可见它历史的久远。

  兴福寺,位于常熟北郊虞山北麓。南齐时由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初名大慈寺,梁大同三年(537年)改名兴福寺,唐咸通九年(868年)懿宗赐“破山兴福寺”额。唐代诗人常建作《题破山寺后禅院》诗后,寺名声更盛,历代文人名流题咏甚多。寺屡经兴废,文革中尽毁。1980年起,特别是1983年列入全国重点寺院后,寺得到全面恢复,成为常熟最大、最著名的寺院及游览胜地。

  据地方文献记载,在佛教大盛的南北朝的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初名“大慈寺”。至梁大同年间,拓建寺基时挖到了一块石头,清除石上泥土后,发现此石纹路左看如“兴”字,右看象“福”字,于是,这块“兴福石”便保留了下来,而寺名也因此而改成了“兴福寺”。常建称之为“破山寺”:据古籍载,相传唐代贞观年间,虞山出现一条白龙,白龙变化为白胡子老翁,常到兴福寺听高僧讲经。高僧问他从何处来,老翁答:我不是人,是龙。问:可以看看你的本相吗?答:可以,但你别害怕。老翁现出原形,果是一条张牙舞爪的白龙。高僧见了感到恐惧,连忙口诵咒语,召来揭谛神,揭谛神化作一条黑龙与白龙相斗,白龙不能胜,冲山而去,寺前山坡为之破裂,故称“破山”。破山寺因此而得名。而寺前破裂的山坡则形成了一条山涧,称为“破山涧”,因与龙有关,又称为“降龙古涧”。

  唐代的武则天倡导佛教,但到会昌年间,武宗李炎却厌恶佛教,诏废天下寺庙,破山寺遭到了极大破坏。唐宣宗即位,佛教又得以复兴。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懿宗特赐破山寺一口大钟。咸通九年又赐“兴福寺”匾额,于是又恢复了兴福寺原名,延用至今。

  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背景

  陕西扶风县法门寺。法门寺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这里有镇寺之宝——佛骨。为了这节佛骨,韩愈曾差点儿丢了性命。当时,信佛的唐宪宗把佛骨迎入宫中,于是在京城长安引起轰动。针对这一事件,韩愈写了《论佛骨表》,指出信佛对国家没有好处。文中提到,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惹得怕死的唐宪宗勃然大怒,非要处死他不可。由于大臣们苦苦求情,他才算捡回一条命,被贬到广东潮州。韩愈起程去潮州时,路过陕西蓝田县的蓝田关,写了这首给他的侄孙韩湘的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四、韩湘子蓝关度叔

  韩湘子名湘,字清夫,传为韩愈之侄孙。韩湘神诞之日为十一月初九日。相传韩湘自幼学道,追随吕纯阳,后登桃树堕死而尸解登仙。韩愈官拜刑部侍郎时,宾客盈门,朋僚宴贺。韩湘子劝韩愈弃官学道,韩愈则勉韩湘子弃道从学。韩湘子以径寸葫芦,酌酒遍饮宾客,数斗不竭。又以盆覆土,开花两朵,上有金字之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后来,韩愈以谏迎佛骨事,贬谪潮州,别家赴任,途经蓝关,值大雪,马惫于道。韩湘子冒雪而来。韩愈问其地,即蓝关,嗟叹韩湘子预言之灵验。后韩湘子护愈抵任,复随愈移袁州,最后度其叔韩愈入道。

  五、《醉花阴》的故事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元伊士珍《琅嬛记》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城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不论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单从这故事的流传就足以说明李清照的生活体验不是一般文人所能体验得了的;他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技巧,也不是一般词人所能模仿得了的。

  六、李清照与酒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真乃一世奇女子,一个女子,喝得晕乎乎的,连回家的路都找不着了,即使在今天,也不多见。但李清照又是绝非滥酒之人,以词中所写,某日黄昏,一个妙人儿,独自驾着小船,一边游湖一边品酒,那该是一种多么浪温惬意的情景啊。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女诗人的魁首,而其爱酒之深,亦可与李白、苏轼等同列。在李清照笔下,酒与她的诗词一样,随着她人生经历的跌宕起伏而变化,显得多姿多彩。

  早期,李清照的词主要是写少女情怀的浪漫,以及与赵明诚的相亲相爱。此时,清照词中的酒,也是一种浪漫、潇洒与祥和的美丽,前面这首《如梦令》便是例证。另外还有“雪里已知春有意,寒梅点缀琼枝腻……共赏金樽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等等。

  李清照的词被人吟唱最多的就是那首《声声慢》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靖康之乱,诗人仓皇南渡,国破继之以家之,爱人赵明诚病逝,清照流离失所,老来无依。在饱经了人生的炎凉风霜后,李清照已不再是当年闺中抒情的少女,此时的酒,已满是凄凉之意。另一首同样有名的是《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其人其情其酒其词可知。

  另外,李清照还有一些写离别之情的,如“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间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蝶恋花》);有写思乡之情的。如“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旺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鹧鸪天》);有写相思之愁的,如“莫许怀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浣溪沙》),等等。这些词中,女诗人的诗才与酒香一起流光溢彩。

  李清照爱酒在女子中少有,而其为人亦刚烈,又可令多少须眉男子生出愧色。一首短短五色,“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真成了千古绝唱。只是没办法考证,李清照为人的刚烈与她之爱酒,有什么内在联系。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