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二语文 -> 高二上学期 ->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四首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15 19:28:29阅读:nyq
字号:|


别林斯基:论普希金的抒情诗

  普希金出现的时代,恰逢作为艺术的诗在俄国刚刚有可能出现的年代.一八一二年是俄国历史上伟大的年代.以他的影响来说,是彼得大帝以后俄国史中最重大的一年.和拿破仑的决死斗争唤醒了俄国的沉睡的潜力,使她在自身上看出了以前未曾意想到的力量和作用.……
  我们如果评论普希金的作品,就必须严格地按照写作年代的顺序来观察.普希金之所以和他以前的诗人不同,就在于从他作品的顺序不仅仅可以看出他作为一个诗人的不断发展,而且可以看出他作一个个人和个性的发展.他在任何一年中所写的诗,不只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和以后一年所写的必然不同.因此,他的诗不能象杰尔查文,茹科夫斯基和巴林科夫的诗似的,按照类别来印行.这一点很重要:它说明了普希金的巨大的创作天才,并且指出了他的诗充满着有机的生命.这有机的生命的源泉是在于:普希金不仅推寻诗,他还以生活的现实和永远优美的思想作为诗的土壤. ……
  把普希金"中学时代"的诗和以后时期的诗作一比较的话,就可以看出他的诗才是多么迅速地生长和成熟.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在他"中学时代"的诗作中还可以见到他和他以前诗人的历史的联系.显然,在他成为独立的诗家以前,他首先做过茹科夫斯基和巴杜式科夫的优秀学生.……
  "中学时代"的诗不太富于诗意,但却常常以韵文的优美和精巧使人惊讶.这些诗的风格完全不是普希金的,它是茹科夫斯基和巴杜式科夫的.就诗而论,普希金--那时他还是不到十六岁的青年--虽然远逊于这两个诗人,但在韵文上,不仅有时毫无逊色,甚至是更大胆、更丰富.……
  《皇村中学的回忆》是以铿锵有力的诗句写出来的,虽然全篇不过是词藻和夸张而已.………
  "中学时代"的诗有几篇已经超脱模仿,透露出纯粹普希金的诗的因素.我们认为这样的诗是:《窗》, 《心愿》……等.它们好坏不等,然而有几篇以那时代的标准看来,简直是优美地很.那个时代是不够精细、不甚求全责备的.
  ……(普希金在中学毕业以后所写的诗)可以称为"过渡时期"的诗.从这些诗中已经能看出普希金来了;但是,他仍旧或多或少地忠于文学传统,仍旧是他的前代诗家的学生,尽管是常常"青出于蓝".他成了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但还没有独树一帜.他只是孕育着--如果可以这么说--普希金,却还不是一个普希金.在"过渡时期"的诗中可以看到普希金和他以前的文学的活的历史联系.……
  我们认为这"过渡时期"的诗是:《安纳克利融的坟墓》,《黑色的披肩》, 《我耗尽了我自己的愿望》, 《贤明的奥列格之歌》, 《生命的驿车》, 《酒神之歌》, 《你和您》……等.
  为了使读者更清晰地理解所谓普希金"过渡时期"的诗是什么,我们想举出纯粹普希金的诗来作一个对照.这些是从一八一九年就有的,顺序如下: 《独处》 (这首诗只在内容上,而不是形式上,可以算作纯粹的普希金的诗), 《给N·N》, 《多丽达》, 《白昼的明灯熄灭了》, 《葡萄》, 《海的女神》, 《缪斯》, 《征象》, 《你憔悴而缄默》, 《致大海》,……
  在"过渡时期"的诗中,普希金首先仍旧是前代诗家--尤其是巴杜式科夫--的学生,不过是"青出于蓝"了.他的诗已经比老师们的诗更为优美,而且,就整体而言,有一种成为他的特色的更深厚的坚韧.普希金所特有的因素是主宰这些诗的一种哀歌似的忧郁.从起头就可以看出来,忧郁比欢乐和玩笑更投合、更切近于普希金的缪斯.常常是这样,他的一篇诗开始带着高兴和玩笑的调子,最后以忧郁的情绪收场.这忧郁的情调,仿佛是一篇乐章的最后的旋律,只有它留在你的心灵上,并且把以前的各各印象都盖过了.……普希金的忧郁绝不是温柔脆弱的心灵的甜密蜜的哀愁,不是的.它永远是一颗坚强有力的心灵的忧郁;它对读者具有一种魅力,在读者的心底深刻而有力地回荡着,和谐地振撼着他的心弦.普希金从不沉溺于忧郁的情感;的确,这种情感时常在他心里振鸣着,但并没有抹煞心灵别种声音的合奏,以至成为单音.有时候,他在一阵沉郁以后,会狮子耸动鬃毛似地突然摆摆头,想把那悒郁的阴云逐开.这种强烈的乐观情绪尽管没有完全把悒郁抹去,却给了它一种特别的爽气,使心神振作.……在普希金"过渡时期的诗中,最好的是那些诗作,它们或多或少地透露出忧郁的情调.因此, 那些完全没有这种情调的诗,就显得平淡有如散文;而有了它呢,没有意义的诗也成为有意义的了.举例说, 《我耗尽了我自己的愿望》这首诗,尽管很薄弱,却会使读者不自主地注意到它的最后一节:

  就好象当初冬凛冽的风
  盘旋,呼啸,在枯桠的树梢头
  孤独的感于迟暮的寒冷,
  一片弥留的叶子在颤抖……

  ……在"过渡时期"的诗中,我们认为最薄弱的是: 《黑色的披肩》……。……
  《贤明的奥列格之歌》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诗人知道怎样给这一篇抒情意味多于史诗意味的诗投上一层诗意的朦胧,这朦胧,对于古代英雄和事件以及关于他们的缥缈的流传是很合宜的。因此,这篇作品充满了诗的美,这种美又为蕴蓄其中的哀歌情调和纯俄国风格的叙述加强了。普希金甚至能将奥列格的马说得津津有味,使读者也和奥列格一样急欲看看他的战斗的老伙伴的遗骨:

  英武的奥列格上了马,走出庭院,

  还有伊格尔王子和年老的宾客
  随他来到第聂伯河边,果然看见

  高贵的马骨在丘陵上暴露着;
  它受过雨水的冲洗,又蒙上尘埃,
  附近丛生着野草,在风中摇摆。

  这首诗在情调和内容上都能一贯地保持含蓄;最后一节很成功地总括了全诗的意义并且在读者的心上留下了充足的印象。
           (以上摘译自《亚历山大·普希金的作品》第四章)


金森生平简介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年12月10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镇一个律师家庭。祖上是当地的望族,父亲曾一度出任国会议员,家庭以保守的传统自诩。她从小受到正统的宗教的教育,青年时代的生活单调而平静,很少外出,仅作过一次旅行。20岁开始写诗,早期的诗大都已散失。1858年后闭门不出,70年代后几乎不出房门,文学史上称她为"阿默斯特的女尼"。研究者至今仍不明白她长期隐居的原因。
狄金森于1886年5周15日逝世。她的亲友曾选编她的遗诗,于19世纪末印出3集,但逐渐为人忘却。自到美国现代诗兴起,她才作为现代诗的先驱者得到热烈欢迎,对她的研究成了美国现代文学批评中的热门。
从1921年起,狄金森的书信陆续选编出版。其中有许多表现出与她的诗相仿的谜一般的意趣,这也说明她的生活内容过于狭隘。

华兹华斯生平及作品

  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英国"湖畔派"诗人之一。他出身于律师家庭,很早就成为孤儿,由亲友抚养长大。中学毕业后进剑桥大学学习。因受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唯情论"和"回到大自然"的思想的影响,向往法国革命,曾在1790年亲自到法国去。但他倾向于温和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即古伦特党,所以当雅各宾党专政政策开始后,就感到悲观失望而离开法国,从此逐渐背离启蒙思想,日趋保守。中年以后政治立场转向保守甚至反动,其诗才焕发、佳作迭出的鼎盛时期只持续了十年左右,此后即渐趋笔涩神枯,基本没有重要作品问世。
1798年~1799年,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去德国游历,回英国后在温得米尔湖畔度过了余生。晚年曾获得了"桂冠诗人"的称号。
华兹华斯的主要诗作有1798年和柯勒律治共同发表的《抒情歌谣集》。其中著名的有《我们是七个》、《昆布兰的老丐》、《听潭寺左近所作诗》、《早春》等。此外还写有长诗《隐士》、《远游》和许多十四行诗。华兹华斯虽然也写有赞美民族独立和自由的诗,但大部分是描写大自然,欣赏贫苦农民辛勤的劳动、朴素的习惯以及他们"听天由命"的生活态度。

普希金生平及作品简介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年)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造者,更是19世纪世界诗坛的一座高峰。
  普希金是时代的宠儿,也是时代的旗帜。他作为民族意识的体现者,反映了俄罗斯人民要求民族尊严、国家独立、社会进步的愿望和心声。普希金对俄罗斯本国作家影响巨大,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其他国家的诗人能与之相比。

普希金的青少年时代
  普希金1799年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早年受到农奴出身的保姆阿琳娜·罗季昂诺夫娜的影响。1811年进彼得堡皇村学校。 1812年战争所激起的爱国热潮给少年普希金极大鼓舞。在校期间,他与未来的十二月党人丘赫尔伯凯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时,他的诗歌才能已经开始显露出来。1814年,他朗诵的《皇村回忆》一诗,深得在场的老诗人杰尔查文的赞赏。 1817年,普希金毕业后在外交部任职,并先后参加了"阿尔扎玛斯社"与"绿灯社"。在十二月党人影响下,这时期普希金写下了不少政治抒情诗,抨击专制制度、歌颂自由和同情人民的不幸,如《自由颂》(1817)、《致恰达耶夫》 (1817)、《乡村》(1819)等。他还写了一首叙事诗《卢斯兰与柳德米拉》。 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此他被沙皇政府政治流放到了南俄。

南方流放时期
  普希金于1820 年5月来到南俄后,先后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和基希尼奥夫等地逗留,并曾赴高加索和克里米亚等地。南俄一带是十二月党人南社的据点,普希金和他们关系密切,在思想上受他们的影响。流放生活和南方的自然风光也在这一时期普希金的创作中留下了印记。南方流放时期是普希金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高潮时期。在这几年里,他写下了四部著名的浪漫主义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和《茨冈》。1823年,普希金在基希尼奥夫开始创作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南方流放的后期,普希金与奥德萨总督关系恶化。1824年当局截获普希金的一封"冒犯"上帝的私人信件, 并以此为借口,将普希金放逐到他母亲的领地普斯科夫省米哈伊洛夫斯克村, 软禁了起来。

乡村幽禁时期
  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十分偏僻,只有老保姆陪伴着他。他中断了与十二月党人的联系,但接近了农奴制度下的农村生活和俄罗斯普通的人民。他在这二年里经常到集市上听农民谈话和唱歌,并十分注意收集民间故事和口头传说。普希金从那里学习人民的语言,吸取了许多有益的养料,这一切对普希金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两年里,普希金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如《囚徒》、《致大海》、《致凯恩》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几十首抒情诗 ,叙事诗《努林伯爵》,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以及《叶甫盖尼·奥涅金》前六章。
  就在他被软禁在乡间的时候 ,彼得堡爆发了十二月党人起义。普希金一直关心着时态的发展。起义失败后,新上台的沙皇尼古拉一世为了拉拢诗人为其服务,决定将其召回莫斯科。

重返京城时期
  这时期,普希金写下了不少热情赞扬十二月党人的崇高志向的诗歌,《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1830年秋天,普希金因故滞留波尔金诺,这三个月成了普希金创作中的丰收时期。他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别尔金小说集》(其中包括《射击》、《暴风雪》、《村姑小姐》和《驿站长》等)、四部小型悲剧和几十首抒情诗。
  普希金与冈察罗娃结婚后,定居彼得堡。他的行动仍受到沙皇政府的监视。这一时期,普希金在创作上仍不断有优秀作品出现,如小说《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杜勃罗夫斯基》、叙事诗《波尔塔瓦》、《青铜骑士》、抒情诗《致诗人》、《秋天》和《纪念碑》等。30年代中期,普希金与当局的矛盾日益加剧,此时一个法国流亡者丹特士又放肆地追逐他的妻子,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普希金于1837年 2月8日与丹特士决斗,身负重伤,两天后去世。

希金的创作特色

  普希金对俄国文学的贡献是巨大的,全面的,并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童话等各个领域都给后世留下了卓越的典范。他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全》是"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别林斯基语)。他塑造的贵族进步青年的典型,俄罗斯妇女的形象,农民起义领袖的形象,"多余人"和"小人物"的形象,都被以后的俄国作家所继承、发扬。他对自由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对普通人的同情,对沙皇暴政和农奴制度的批判,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普希金创作中的水晶般纯洁透明的浪漫主义,严格大胆的现实主义,鲜明突出的民族性、人民性和独创性。以及高度规范化的俄罗斯语言,都是以后俄国所高度珍视的艺术宝藏。
  在普希金所有创作中,抒情诗无疑占据最重要的地位。普希金一生创作的抒情诗总量在800首以上,这些诗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颂歌、赠诗、哀歌、情诗、短歌等。普希金在哀歌中唱出时代的痛苦,在赠答诗中对一代人发出行动的号召,在田园诗的画面背景下展现农奴制的丑恶,是表现最隐秘感情领域的爱情诗发出历史风暴的回响。
  从风格上来说,前期诗作多引吭高歌,或嬉笑怒骂,或讥讽权贵;后期诗作趋向含蓄,富于哲理,低吟浅唱,倾吐心中的苦闷。但总的来说格调清新明朗。
  普希金所写的以当代重大社会政治题材为内容的抒情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影响极大,对俄国贵族革命运动的发展期了推动作用,故而普希金有"十二月党人运动的歌手"之称。著名的政治抒情诗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
  普希金的爱情诗较少写那种强烈的暴风疾雨般的热情,而更多是表现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默默的柔情。他把一见倾心的爱慕、长相思的痛苦、嫉妒的折磨、绝望中的倾吐、回忆中的甜蜜、欲言又止的羞怯等都写得十分真挚感人。《一切都已结束》、《倾诉》《我曾经爱过你》。《不 ,不,我不该……》《致凯恩》等诗都是普希金抒情诗中的名篇。
  普希金的风景诗往往融合着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诗人注意细节的具体、准确、力求捕捉到俄罗斯自然风光的特色。著名诗篇有《致大海》《冬天的早晨》《秋天》《我又重新造访》等。诗人笔下的山峦、大海、河流、花朵、树木都显得诗意盎然,令人神往,使人陶醉。他所描绘的一幅幅画面都清新宜人,意境则各不相同。
普希金抒情诗的语气单纯、朴素、准确、简洁,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突出的造型效果。  诗人笔下没有眩人耳目的华美词藻,没有矫揉造作的虚浮描绘,正如别林斯基所说:"他不夸大,不粉饰,不耍弄效果;他到处都显示着本然的样子?quot;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