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二数学 -> 高二上学期 -> 第八章 圆锥曲线方程

第一节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8 18:03:15阅读:nyq
字号:|


扩展资料

导出椭圆标准方程的新途径

  在化简方程: 导出椭圆的标准方程时,用的是两次平方,将无理式化为有理式,过程比较长,运算繁杂.下面介绍两种简便快捷的方法.

方法一:用均值换元法

  设

   ,即

  将 代入①式得     

  将③式两边平方得

  即

  因为 ,设 ,整理得

方法二:用三角换元法

  设

  

  即

  即 代入④式得

以下同方法一略.



扩展资料

我们周围的圆锥曲线

  圆锥曲线的发现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在笛卡尔直角坐标系中,这些曲线的方程是二次方程,所以圆锥曲线又叫做二次曲线.对于二次曲线的价值大概还没有人会估计得过高.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处处都有圆锥曲线.例如,我们的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太阳系的其他行星的运行轨道都是椭圆.这个事实是由开普勒第一定律确定的.
  之所以沿着椭圆轨道运动,是因为每一个行星在每一个瞬间都有不超过某一个值的速度.事实证明,假如这个速度过大了,运动就会沿着抛物线或双曲线轨道进行.相对于一个静止的物体,并按照万有引力定律受他吸引的物体运动,不可能有任何其他的轨道.因此,二次曲线实际上是以我们的宇宙为基础的.
  又如,如果让抛物线绕其轴旋转,就得到一个叫做旋转抛物面的曲面.在抛物面的轴上,有一个具有美妙性质的焦点,任何一条通过该点的直线由抛物面上反射出来之后,在指向上都平行于抛物面的轴.而这意味着如果把探照灯做成抛物面的形状,并且把灯泡放在焦点上,那么从抛物面上反射回来的所有光线就形成一束平行光束.这显然是一个很大的优点,因为正是这样一束光线在空间中,甚至于在离光源距离相当大的情况下,很少扩散.当然,实际上我们得不到理想的平行光束,因为灯泡不是一个点,但对于实用的目的来说,只要接近于这样的光束就够了.
  天文望远镜上的反射镜也是利用抛物面的形状制作的.它的作用刚好和探照灯的作用相反:探照灯的反射镜把光线反射到空间,天文望远镜的反射面则把来自宇宙的光线聚焦到自己的焦点上.只要用放大镜组瞄准这个焦点就行了,这样,我们就会得到聚焦到其光线的那个星球的信息,这比肉眼观察所能提供的信息要多的多.
那条不穿过双曲线的对称轴叫做双曲线的虚轴.如果使双曲线绕这条轴旋转,那么,形成的曲面(这样的曲面称为单叶双曲面)也有许多实际用处.单叶双曲面是直纹曲面.上面有两组母直线族,各组内母线彼此不相交,而与另一组母线永远相交.正是这种性质在技术中得到了应用.例如,用直立木杆造水塔,如果把这些杆垂直地放置,那就只能得到一个很不牢固的建筑物,他会因为非常小的负荷而损坏.如果立杆时,使他们构成一个单叶双曲面(就是两组母线族),并使他们的交点处连接在一起,就会得到一个非常轻巧而又非常坚固的建筑物.许多化工厂或热电厂的冷却塔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在尝试解决古代名题的过程中,所发现的各种美妙曲线远不限于螺线,蚌线和圆锥曲线.可是,不管找到了多少美妙的曲线,他们还是解决不了古代名题.要知道,正像我们还记得的那样,要求不只是解出这些名题,而是除了直尺和圆规外,不准利用其他任何工具.而仅仅利用这两种工具能否解决其中任何一个问题呢?这个问题该如何回答呢?
  如果这个答案存在的话,对这个问题给予肯定的回答,原则上显得比给予否定的回答更容易,只不过需要尝试才能找到这个答案.经过或多或少,接连不断的寻找,这种题解通常可以找到.
  在题解不存在的情况下,事情则难办的多.这时,只有停留在普通的几何直观上,几乎不可能得到所需要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问题进行精确的代数分析,以便用归结为完成某些代数方程问题的不可能性证明解答这个问题的不可能性.这样,就要求助于代数!




扩展资料

圆锥曲线的产生与发展

  希腊著名学者梅内克缪斯(公元前4世纪)企图解决当时的著名难题“倍立方问题”(即用直尺和圆规把立方体体积扩大一倍)。他把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A的平分线AO作为轴。旋转三角形ABC一周,得到曲面ABECE',如图 1。用垂直于AC的平面去截此曲面,可得到曲线EDE',梅内克缪斯称之为“直角圆锥曲线”。他想以此在理论上解决“倍立方问题。”未获成功。而后,便撤开“倍立方问题”,把圆锥曲线做为专有概念进行研究:若以直角三角形ABC中的长直角边AC为轴旋转三角形ABC一周,得到曲面CB'EBE',如图2。用垂直于BC的平面去截此曲面,其切口为一曲线,称之为“锐 角圆锥曲线”;若以直角三角形ABC中的短直角边AB为轴旋转三角形ABC一周,可得到曲面BC'ECE'。如图3。用垂直于BV的平面去截此曲面,其切口曲线EDE'称为“钝角圆锥曲线”。当时,希腊人对平面曲线还缺乏认识,上述三种曲线须以“圆锥曲面为媒介得到,因此,被称为圆锥曲线的“雏形”。  

  经过了约二百年的时间,圆锥曲线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是希腊的两位著名数学家奥波罗尼奥斯(公元前三世纪后半叶)和欧几里得(公元前300-前275)奥波罗尼奥斯在他的著作 《圆锥曲线论》中,系统地阐述了圆锥曲面的定义,利用圆锥曲面生成圆锥曲线的方法与构成,而且还对圆锥曲线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发现:(1)椭圆,双曲线任一点M处的切线与 为两定点,后人称之为焦点)的夹角相等;(2)对于椭圆, 为常数,且大于 )。(3)对于双曲线,  ( 为常数,且小于 )。 但是,阿波罗尼奥斯对抛物线没有发现这类性质。欧几里得在他的巨著《几何原本》里描述了圆锥曲线的共性,并给出了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即:平面内一点F和一定直线AB,从平面内的动点M向AB引垂线,垂足为C,若|MF|:|MC| 的值一定,则动点M的轨迹为圆锥曲线。只可惜对这一定理欧几里得没有给出证明。

  又经过了500年,到了3世纪,希腊数学家帕普斯在他的著作《汇篇》中,才完善了欧几里得的关于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并对这一定理进行了证明。他指出,平面内一定点F和一定直线AB,从平面内的动点M向AB引垂线,垂足为C,若|MF|:|MC| 的值一定,则当|MF|:|MC| 的比值小于1时,动点M的轨迹是椭圆,等于1时是抛物线,大于1时是双曲线。至此,圆锥曲线的定义和性质才比较完整地建立起来了。



扩展资料

折纸游戏——椭圆

  准备一张纸片(如图1

  (其中 点表示圆心, 点表示圆内除 点以外的任意一点。)

  将圆纸片翻折,使翻折上去的圆弧通过 点(图2),将折痕用笔画上颜色。继续上述过程,绕圆心一周。观察看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直线围成了椭圆(如图3).

  如图4,设折痕为 ,那么 点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 一定在圆弧上.连接 ,交 点,连结 ,则 =半径长(定值),所以 点的轨迹是椭圆.

   根据对称性,找到了折痕上一点满足到两定点的距离和等于定长,从而满足椭圆定义,得出结论.

   在这个问题中,怎么知道椭圆上的点恰好是图4中的点 呢?

   是直线 上的点到两点 距离之和最小的点(易证),由包络图可以知道,椭圆上的点应该是过该点椭圆的切线上到两点 距离之和最小的点(图5).这就从反面证明了,如果椭圆上的点不是折痕上的 点的话,那么 点就在椭圆内部了,这与图形不符.

  通过上述的折纸过程及分析、证明过程的讨论,使同学们对椭圆的定义有更深的理解,并且对椭圆的几何性质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这个问题中,涉及到很多的数学知识.如这些折痕实际上是椭圆的切线,在图5114)中,由对称性可知, ,这一点反映在椭圆的光学性质上——如果有一束光从 点出发,经椭圆反射后,反射光一定通过 点,北京天坛公园里的回音壁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建造的.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