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一语文 -> 初一上学期 -> 第一单元

2 背影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15 19:28:27阅读:nyq
字号:|


清芬正气--朱自清故居踏访

  朱自清故居在今扬州城安乐巷27号,大门朝东。进门北向,有小院一区,内有客房两间,乃朱自清的住处。此宅二道门内,有上堂屋三间,下堂屋三间和两侧厢房,系朱自清的父母及姐妹们的住所。
  烟花三月到扬州,古运河畔,踏访飘逸着"清芬正气"的朱自清故居。
  我走过一条条通幽小径,穿过一间间流溢明清古风的宅院,绕过一处处民居,来到安乐巷27号一座典型的扬州小四合院,三间两厢一照壁,青砖瓦房,墙上挂着红底白字的匾牌:"朱自清故居"。这里便是朱自清1930年春以后居住13年之久的扬州故居。
  步入敞开的黑漆大门,有一门堂,其右首是厨房,左首是柴门,向北小门内有客厅两间。走进正中一间简朴的客厅,厅中央黑色大理石底座上是一尊汉白玉朱自清塑像。塑像上方悬挂着江泽民主席1992年10月题写的"朱自清故居"字样。客厅两侧悬挂着几位名人的条幅字画,客厅一侧的江泽民主席为纪念朱自清逝世40周年的题词耀眼夺目,这首诗韵味深长地描述了朱自清"清芬正气"的文风和人品。
  客厅右侧的第三陈列室,便是朱自清的卧室,老式的地板房,竹篾的平顶。屋内的摆设体现着主人的性格和气质,靠窗的一张书桌上,摆放着一枝毛笔和一只烟斗,靠墙有两张普通木椅,中一小茶几,书桌对面是一张老式木床,挂夏布蚊帐,铺蓝白花粗布薄被,由此可见朱自清的清贫亮节。
  天井右侧是原来的生活起居室,已辟为《朱自清生平陈列》,分为两个陈列室,通过照片、资料和实物,褒扬了朱自清为人刚正不阿、为文严谨认真的一生。内容介绍分为四部分:"我是扬州人---朱自清的青少年时代"部分,墙上挂着朱自清祖父母和父母及父亲朱鸿钧与朱自清子女合影照片,玻璃柜中摆放着朱自清的手稿、遗物和各种版本的文集。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出生于江苏东海县,在扬州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在"新文学开拓者的时期"部分,展柜中有关朱自清的实物和著述,记载了朱自清作为新文学的开拓者,积极参加文学社团活动,创办文学刊物,积极投入创作,给后人留下许多精美的华章。在"著名学者、教育家时期"部分中,记述了朱自清长期在清华大学担任教授,在古典文学领域研究以及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批评史方面的建树。墙上挂着他与叶圣陶等在一起的照片,展柜中摆放着他与叶圣陶合著的《国文教学》等著述,表现了他为推动祖国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在"民主战士时期"部分中,记述"七七"事变后朱自清的拳拳爱国心,他随清华南下辗转西南各地,经受了颠沛流离民生凋敝、社会腐败的苦难。1948年,朱自清在自己 生命的最后时刻,背着沉重的家累,带着一身重病,毅然在抗议美帝收买中国知识分子的宣言书上签字,书写了他一生最重要最辉煌的一笔。毛泽东曾赞扬道:"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清芬正气",正是朱自清的"自清"精神和民族气节的写照!朱自清以自己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书写了一首"清芬正气"的"朱自清颂"!
  驻足"清芬正气"的朱自清故居,时时为他的文采所激动,时时为他的清芬正气所感染,精美的华章,崇高的气节,完美的人格,久久萦绕在我的脑海。此时,我记起在客厅看到柯蓝题写的条幅:"匆匆而去,背影长留",深感朱自清的"清芬正气"如同他的名篇《背影》、《匆匆》、《荷塘月色》一样,美名常存,清芬长留,正气轩昂。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11月13日)


作者自叙

  朱自清在《背影》篇末写道:"我北来后,他(指作者的父亲)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作者在《〈背影〉序》文里说:"我意在表现自己。"1947年7月1日作者在答《文艺知识》编者关于散文写作问题时又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朱自清先生在西南联大任教时,课余之暇,随便散步,学生向他请教,谈到陶渊明诗,也谈到《背影》。他的回答很简单,就是"我在《背影》里写出了可贵的性格。"

 

 


本文写作意图

  其一,朱自清的弟弟说:"1923年,大哥(指朱自清--笔者)以他的前妻为主角写了一篇小说,名为《笑的历史》,大意是说旧家庭婆媳关系中缺乏欢乐,笑也难得,父母读后有些误会,大哥察觉后,又写了《背影》一文,感谢二老养育的功劳。"这段史料是朱自清先生的三弟朱自华提供的(见87.4.5《解放日报》),它进一步证实作者写《背影》的动机确有自责,表示歉意的一面。

  其二,作者北上以后,收到父亲的信,信中写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这段富有深情的话语更加触动作者的情思,所以"在晶莹的泪光中",作者发出了一声长叹:"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一声长叹,是思念,是悔恨,是歉意,还是兼而有之,从他写好《背影》后的行动也可以找到答案。"大哥(指朱自清)对父母很孝顺,《背影》刚发表,他立刻把书寄回扬州东关街仁丰里家中。我赶紧捧上楼去,先给父亲看。父亲读了以后很高兴,又说给母亲听,细细作了解释,一家人尽释前嫌。"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

  李广田在《最完整的人格》一文中说:"《背影》一篇,论行数不满五十行,论字数不过千五百言……由于这篇短文被选为中学国文教材,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这里说的是解放前的情况。至于解放后,选《背影》的少了一些,而《荷塘月色》一文,则因其文笔的优美,一直被选作教材,为大中学生所吟诵。

  为什么朱自清的散文如此为人所推崇?主要因为他的散文具有真、善、美的品格。真,就是内容真实、感情真挚。善,是指作品表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是进步的,作者是非爱憎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致。美,当然包括很多方面,而特别为一般散文作品所不可企及的,是它的语言秀美而富有韵味,既如溪水般清澈流畅,又如橄榄般甘美耐嚼。

  朱自清在散文创作中是怎样追求真、善、美的呢?

  从内容看,朱自清写的都是他亲身经历的事情。不仅大的事情有根有据,就是一个细节,也力求真实准确。他不能容忍自己的散文中出现丝毫不真实的地方。有这样一件事:他的《荷塘月色》里有一句话:"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后来有一个读者写信告诉他,说蝉子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觉得自己那晚确是听到了蝉声,但为了稳妥起见,他还是问了好几个人,并写信向某昆虫学家请教。结果大家都认为蝉子夜晚是不叫的,只是偶尔才叫。朱自清因此怀疑自己是记错了,准备在散文集《背影》再版时,删掉蝉叫这个句子。可是后来,他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而一般人对月夜蝉叫的认识不准确。他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说明观察事物之不易。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朱自清在对待写作内容的真实性方面,态度是多么认真严肃。

  朱自清散文感情的真挚更是有口皆碑。他的《背影》、《给亡妇》等,被称为"天 地间第等至情文学"。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揉造作,而有动 人心弦的力量。他在《论逼真和如画》、《论标语口号》、《钟明<呕心苦唇录>序= 等文章里,强调"真""就是自然",强调"修辞立其诚",强调"宣传与写作都不能 缺少……至诚的态度"。正是这种"至诚的态度",使他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都倾注在 字里行间。而这种从心灵深处流露出来的喜怒哀乐之情,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