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一历史 -> 初一上学期 ->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

第四课 辉煌灿烂的先秦文化二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18:31:53阅读:nyq
字号:|


扩展资料

秦的统一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出现,到秦统一「焚书坑儒」的结束,前后形成极大的反差,值得认真加以思考总结。诚然,「百家争鸣」的出现,首先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而这个时期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成为「百家争鸣」的前提条件;次之,当时正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阶级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斗争交织在一起,使得阶级关系出现了新变化,他们都要从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出发,寻找自己的代言人,推销自己的主张;再次之,「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士的解放,这也是「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原因。但是,更深一层的原因,恐怕天下当时还没有统一,还有一个比较宽松的学术环境,及至于秦统一,定一尊,诸子遂绝。

诸子学派综述

  西周以前学术文化由贵族掌握,所谓"学在官府";东周初年和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的长期动荡,西周以来贵族垄断学术文化的局面逐渐被打破,私人讲学之风愈来愈盛。春秋晚期孔子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到战国时代学派渐多,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对此有一段概括而形象的描述:孔北老南,对垒互峙,九流十家,继轫并作。如春雷一声,万绦齐茁于广野;如火山乍裂,热石竞飞于天外。壮哉壮哉!非特我中华学界之大观,亦世界学史之伟迹也。

  "九流十家"的说法出自《汉书·艺文志》:"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皆相成也。"十家包括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其中最重要的学派当是儒、墨、道、法诸家。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儒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大显学,由孔子创立,孔子身后"儒分为八",八个支脉以孟学和苟学为重镇,此后儒学薪火相传,连绵不断,一直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把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稍晚于儒家而产生,其创始人是战国初期的墨子。墨子身后"墨离为三",墨子后学一般称后期墨家。墨家在战国时代风靡一时,但在秦汉以后却几乎成为绝响,这种文化现象亦颇引起学人的关注。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道家创始人一般认为是与孔子同时的老聃,战国中期的庄子也是道家的重要代表。此后汉代黄老学派、魏晋玄学,大抵都属道家的后传,故学术界有人直接称谓其?quot;新道家"。道家思想在当时及后世,基本上属于与"庙堂之学"迥然有别的"山林之学",但它却常常作为儒学的补充物而出现,至于说它对我国文学、艺术、宗教、科技等方面的影响,却丝毫也不亚于儒学。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伤法',此其所长也。"法家在春秋战国这一社会转型期,审时度势,不法故常,勇于革新,更加以奖励耕战,重视功利,以法治国,因此它对推动当时社会进步、国家统一,起到了其他任何学派都不能比拟的作用。中国封建社会各个时代的统治阶级都非常重视学习、运用法家思想,通过某种方式汲取法家的思想资料。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前期,法家代表人物有子产、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这一文化格局的出现是一个重要标志,它标志着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作为一种成熟的观念形态,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就已经形成,而且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是多元的复合物,而不是一无的简单体,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动力接连不断、哲学慧根日益萌发的精神源泉。

返回顶部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