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一地理 -> 初一上学期 -> 第四章 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

第三节 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21:40:59阅读:nyq
字号:|


扩展资料

与气象有关的节日

  在所有气象要素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降水和光照,水是生命的源泉,光是万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认识到了这两个要素的重要性,并产生了与之相关的节日。
  雨雪是最常见的降水形式,与降水直接相关的节日有雨节和雪节。每年7、8月份亚洲南部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大多数地区都晴朗无雨,这时泰国的婆罗门教徒就把神像抬到烈日下,教徒们在神像前诵经求雨,这就是泰国一年一度的雨节。美国俄亥俄州威斯别尔格的雨节在7月29日,这天凌晨,居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广场上仰望甘霖的降临。由于受海洋潮湿气流的影响,每年这天总有降水发生,偶尔也只相差1、2天。当雨降下之后,人们载歌载舞地庆祝。
  雪节一般只有中高纬度地区才有,日本北海道札幌市的雪节在一年中气温最低、雪最多的2月初举行,为期5天。节日期间要进行冰雕、雪塑比赛,还有丰富多采的文艺和体育活动,慕名前来观光的外国的游客数以百万计。加拿大的雪节一般在每年的12月举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艺术爱好者和旅游者,这里既有各式各样的冰雪艺术作品,还有高难度的滑冰表演。除了雪节之外,还有许多与雪有间接关系的节日。例如奥地利每年2月28日的滑雪节,全国各地都举行滑雪活动,不管男女老少,参加者都要滑完5000米。罗马尼亚的滑雪节在元月份,既有滑雪运动健儿们激烈的角逐,也有滑稽滑雪队幽默、风趣的表演,吸引者无数忘记严寒的观众。
  太阳是地球的最主要的能源来源,没有太阳,地球将沉沦于永恒的黑暗之中。人们对阳光总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讨厌黑暗、喜欢光明是人类的天性。生活在南美洲秘鲁中部的库斯科萨印加人自称是“太阳的子孙”,他们把每年南半球经过白昼最短之后的6月24日(相当于北半球冬至后的二三天)作为“太阳节”,并举行隆重的祭太阳神的仪式。节日这天四周的乡民穿着漂亮的服装,带着自己家里的美味佳肴,汇集到库斯科城北部的萨科伊瓦曼古城堡的广场和周围山顶上,等待太阳神的到来。太阳神由当地声望最高的人来装扮。当十几个大汉从太阳庙中把太阳神抬出来时,各种民族乐器一齐响起,男女老少载歌载舞欢声雷动,在祭司和有关官员的指挥下,向太阳神奉献祭品,还要当场宰杀一头健壮的骆马,将骆马的心脏敬献给万古燃烧的太阳。典礼结束之后,还有各种文艺表演。类似这样的节日在北半球也有。
  由于日照时间存在纬度越高变化幅度越大的规律,高纬度地区的居民对日照长短的变化也就敏感一些,特别是极昼和极夜的出现,给当地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总是希望黑夜早点过去,白昼延续的时间越长越好,这从流行在欧洲北部的“太阳日”和“仲夏日”就可以看出:每年的1月21日是挪威特罗姆瑟人的太阳日。特罗姆瑟人生活在北纬69度43分的地区,这里从11月25日前后开始见不到太阳,一直要到来年1月21日太阳才露出几分钟的脸,时间虽然短暂却给在黑夜中生活了50多天的特罗姆瑟人带来新一年的希望,他们在这一天要吃“太阳面包”、“太阳巧克力”,推选当地最漂亮的女孩为“太阳公主”,规模浩大的游行、舞会和音乐会,把庆祝活动推向高潮。瑞典人的“仲夏日”一般在每年的6月20日到26日之间的星期五和星期六举行,仲夏节是瑞典规模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节日期间瑞典北部终日可见阳光,南部地区晚上10时才是黄昏。人们除了唱歌、跳舞之外,还要举行拔河比赛等体育活动。青年人也利用聚会的有利时机来寻找伴侣。每年6月24日是芬兰人的仲夏节,庆祝活动一般在晚上举行,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晚上造型各异的篝火,这些篝火有的像挂篮、有的像宝塔、有的像水桶,式样有数十种之多 ,并且还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在朦胧的夜色下,熊熊的篝火映照着唱歌跳舞的男男女女,别有一番情趣,反映了当地人喜欢光明、向往幸福的美好愿望。




扩展资料

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

  我们已知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气温的高低也随纬度而变化,同时气压也跟着变化。
  辐射越强,气温越高;辐射越弱,气温越低。
  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气温越低,气压越高;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大气总是由气压高的地方,吹向气压低的地方,从而在地球上形成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
  (1)赤道低气压带:在赤道及其两侧,是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地带,这里受太阳光热最多,地面增温也高,接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这样在南北纬5°之间的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气压带一赤道低气压带。
  (2)副热带高气压带:由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的气流,由于气温随高度而降低,空气渐重,在距地面4-8公里处大量聚集,转向南北方向扩散运动,同时还受重力影响,故气流边前进,边下沉,各在南北纬30°附近沉到近地面,使低空空气增多,气压升高,形成了南北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它是因为空气聚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属暖性高压。
  (3)极地高气压带:在地球南北两极及其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这里的太阳高度角最小,接受的太阳光热也最少,终年低温,空气冷重下沉,地面空气多,气压较高,形成南北两个极地高气压带,它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冷高压。
  为了区别以上两个高压,需要指出在一般条件下,气温高的地方,因近地面大气受热膨胀,到高空堆积起来,使高空空气密度增大,那里的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周围的气压都高,形成高气压,于是空气便从高气压向周围气压低的地方扩散,这样气温高的地方,空气质量就减少了,地面上随承受的压力就减低,形成低气压;气温低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高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这是周围的空气就会来补充,使气温低的地方空气柱的大气质量增多,地面气压因而增高,成为高气压。所以近地面空气受热,气压下降,空气冷却,气压升高。高空气压的高低与地面气压经常是相反的。因为气温高的地方,空气上升后在高空堆积,密度增大,形成高压;气温低的地方,空气下降后,在高空密度减小形成低压。这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空气中的高压和低压。
  (4)副极地低气压带:这个气压带在南北纬60°附近,由于这个地带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是一个相对的低压带。
  这样,在假设不自转的地球上,就形成了上述的七个气压带。
  地球是在一刻也不停地自转和公转着。因此,在上述七个气压带的形成过程中就伴随着空气的运动。而空气运动的方向总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因为大气是紧紧围绕着地球表面,大气在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运动过程中,同时也随着地球一同自西向东转动着。这样大气还要受到一个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力的影响,这个力就是地球自转偏向力,它在北半球总是使运动着的大气向右偏斜,在南半球总是向左偏斜。这样,风的运动方向就不是正直的由高压指向低压,而是在北半球发生了右偏,北风变成了东北风;南半球发生了左偏,南风变成了东南风。在七个气压带之间就形成了六个风带。




扩展资料

海洋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气候型。总的特点是受大陆影响小,受海洋影响大。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气温的年、日变化都比较和缓,年较差和日较差都比大陆性气候小。春季气温低于秋季气温。全年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比大陆性气候的时间晚;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气候终年潮湿,年平均降水量比大陆性气候多;而且季节分配比较均匀。降水量比较稳定,年与年之间变化不大。四季湿度都很大,多云雾,天气阴沉,难得晴天,少见阳光。
  温和、多云、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给人们以舒适的感觉;其实这种气候对植物生长并不有利。19世纪末就有人发现,在欧洲,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生产长的小麦,蛋白质含量小,至多只有4~8%。随着深入大陆,到俄罗斯欧洲部分,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增高达9~12%,在比较干燥炎热的地区,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增高到18%,甚至在20%以上,原苏联科学家证明:一个地区的气候大陆性越强,小麦的蛋白质含量也就越高。在气候温凉潮湿的地方,小麦的淀粉含量增加,而蛋白质含量却降低。人们为了补充蛋白质的不足,只好借助于肉类,但是又带来脂肪过多的缺点。可见,海洋性气候对农业并不很有利。其实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生活,气候虽然温和,但是阴沉多雨的天气,并不利于人类精神和情绪的发展。




扩展资料

与气象有关的节日

  在所有气象要素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降水和光照,水是生命的源泉,光是万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认识到了这两个要素的重要性,并产生了与之相关的节日。
  雨雪是最常见的降水形式,与降水直接相关的节日有雨节和雪节。每年7、8月份亚洲南部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大多数地区都晴朗无雨,这时泰国的婆罗门教徒就把神像抬到烈日下,教徒们在神像前诵经求雨,这就是泰国一年一度的雨节。美国俄亥俄州威斯别尔格的雨节在7月29日,这天凌晨,居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广场上仰望甘霖的降临。由于受海洋潮湿气流的影响,每年这天总有降水发生,偶尔也只相差1、2天。当雨降下之后,人们载歌载舞地庆祝。
  雪节一般只有中高纬度地区才有,日本北海道札幌市的雪节在一年中气温最低、雪最多的2月初举行,为期5天。节日期间要进行冰雕、雪塑比赛,还有丰富多采的文艺和体育活动,慕名前来观光的外国的游客数以百万计。加拿大的雪节一般在每年的12月举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艺术爱好者和旅游者,这里既有各式各样的冰雪艺术作品,还有高难度的滑冰表演。除了雪节之外,还有许多与雪有间接关系的节日。例如奥地利每年2月28日的滑雪节,全国各地都举行滑雪活动,不管男女老少,参加者都要滑完5000米。罗马尼亚的滑雪节在元月份,既有滑雪运动健儿们激烈的角逐,也有滑稽滑雪队幽默、风趣的表演,吸引者无数忘记严寒的观众。
  太阳是地球的最主要的能源来源,没有太阳,地球将沉沦于永恒的黑暗之中。人们对阳光总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讨厌黑暗、喜欢光明是人类的天性。生活在南美洲秘鲁中部的库斯科萨印加人自称是“太阳的子孙”,他们把每年南半球经过白昼最短之后的6月24日(相当于北半球冬至后的二三天)作为“太阳节”,并举行隆重的祭太阳神的仪式。节日这天四周的乡民穿着漂亮的服装,带着自己家里的美味佳肴,汇集到库斯科城北部的萨科伊瓦曼古城堡的广场和周围山顶上,等待太阳神的到来。太阳神由当地声望最高的人来装扮。当十几个大汉从太阳庙中把太阳神抬出来时,各种民族乐器一齐响起,男女老少载歌载舞欢声雷动,在祭司和有关官员的指挥下,向太阳神奉献祭品,还要当场宰杀一头健壮的骆马,将骆马的心脏敬献给万古燃烧的太阳。典礼结束之后,还有各种文艺表演。类似这样的节日在北半球也有。
  由于日照时间存在纬度越高变化幅度越大的规律,高纬度地区的居民对日照长短的变化也就敏感一些,特别是极昼和极夜的出现,给当地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总是希望黑夜早点过去,白昼延续的时间越长越好,这从流行在欧洲北部的“太阳日”和“仲夏日”就可以看出:每年的1月21日是挪威特罗姆瑟人的太阳日。特罗姆瑟人生活在北纬69度43分的地区,这里从11月25日前后开始见不到太阳,一直要到来年1月21日太阳才露出几分钟的脸,时间虽然短暂却给在黑夜中生活了50多天的特罗姆瑟人带来新一年的希望,他们在这一天要吃“太阳面包”、“太阳巧克力”,推选当地最漂亮的女孩为“太阳公主”,规模浩大的游行、舞会和音乐会,把庆祝活动推向高潮。瑞典人的“仲夏日”一般在每年的6月20日到26日之间的星期五和星期六举行,仲夏节是瑞典规模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节日期间瑞典北部终日可见阳光,南部地区晚上10时才是黄昏。人们除了唱歌、跳舞之外,还要举行拔河比赛等体育活动。青年人也利用聚会的有利时机来寻找伴侣。每年6月24日是芬兰人的仲夏节,庆祝活动一般在晚上举行,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晚上造型各异的篝火,这些篝火有的像挂篮、有的像宝塔、有的像水桶,式样有数十种之多 ,并且还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在朦胧的夜色下,熊熊的篝火映照着唱歌跳舞的男男女女,别有一番情趣,反映了当地人喜欢光明、向往幸福的美好愿望。




扩展资料

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

  我们已知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气温的高低也随纬度而变化,同时气压也跟着变化。
  辐射越强,气温越高;辐射越弱,气温越低。
  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气温越低,气压越高;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大气总是由气压高的地方,吹向气压低的地方,从而在地球上形成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
  (1)赤道低气压带:在赤道及其两侧,是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地带,这里受太阳光热最多,地面增温也高,接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这样在南北纬5°之间的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气压带一赤道低气压带。
  (2)副热带高气压带:由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的气流,由于气温随高度而降低,空气渐重,在距地面4-8公里处大量聚集,转向南北方向扩散运动,同时还受重力影响,故气流边前进,边下沉,各在南北纬30°附近沉到近地面,使低空空气增多,气压升高,形成了南北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它是因为空气聚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属暖性高压。
  (3)极地高气压带:在地球南北两极及其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这里的太阳高度角最小,接受的太阳光热也最少,终年低温,空气冷重下沉,地面空气多,气压较高,形成南北两个极地高气压带,它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冷高压。
  为了区别以上两个高压,需要指出在一般条件下,气温高的地方,因近地面大气受热膨胀,到高空堆积起来,使高空空气密度增大,那里的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周围的气压都高,形成高气压,于是空气便从高气压向周围气压低的地方扩散,这样气温高的地方,空气质量就减少了,地面上随承受的压力就减低,形成低气压;气温低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高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这是周围的空气就会来补充,使气温低的地方空气柱的大气质量增多,地面气压因而增高,成为高气压。所以近地面空气受热,气压下降,空气冷却,气压升高。高空气压的高低与地面气压经常是相反的。因为气温高的地方,空气上升后在高空堆积,密度增大,形成高压;气温低的地方,空气下降后,在高空密度减小形成低压。这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空气中的高压和低压。
  (4)副极地低气压带:这个气压带在南北纬60°附近,由于这个地带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是一个相对的低压带。
  这样,在假设不自转的地球上,就形成了上述的七个气压带。
  地球是在一刻也不停地自转和公转着。因此,在上述七个气压带的形成过程中就伴随着空气的运动。而空气运动的方向总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因为大气是紧紧围绕着地球表面,大气在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运动过程中,同时也随着地球一同自西向东转动着。这样大气还要受到一个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力的影响,这个力就是地球自转偏向力,它在北半球总是使运动着的大气向右偏斜,在南半球总是向左偏斜。这样,风的运动方向就不是正直的由高压指向低压,而是在北半球发生了右偏,北风变成了东北风;南半球发生了左偏,南风变成了东南风。在七个气压带之间就形成了六个风带。




扩展资料

海洋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气候型。总的特点是受大陆影响小,受海洋影响大。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气温的年、日变化都比较和缓,年较差和日较差都比大陆性气候小。春季气温低于秋季气温。全年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比大陆性气候的时间晚;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气候终年潮湿,年平均降水量比大陆性气候多;而且季节分配比较均匀。降水量比较稳定,年与年之间变化不大。四季湿度都很大,多云雾,天气阴沉,难得晴天,少见阳光。
  温和、多云、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给人们以舒适的感觉;其实这种气候对植物生长并不有利。19世纪末就有人发现,在欧洲,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生产长的小麦,蛋白质含量小,至多只有4~8%。随着深入大陆,到俄罗斯欧洲部分,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增高达9~12%,在比较干燥炎热的地区,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增高到18%,甚至在20%以上,原苏联科学家证明:一个地区的气候大陆性越强,小麦的蛋白质含量也就越高。在气候温凉潮湿的地方,小麦的淀粉含量增加,而蛋白质含量却降低。人们为了补充蛋白质的不足,只好借助于肉类,但是又带来脂肪过多的缺点。可见,海洋性气候对农业并不很有利。其实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生活,气候虽然温和,但是阴沉多雨的天气,并不利于人类精神和情绪的发展。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