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一政治 -> 初一上学期 -> 第四课 能够承受挫折 勇于开拓进取

第一节 人生难免有挫折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7 22:47:21阅读:nyq
字号:|


"狂人"画家凡高

  荷兰后期印象派大画家凡高,是一位以其独树一帜的画风、荒诞不经的行为、令人悚然而惊的举止和对艺术的热烈追求闻名遐迩的传奇式人物。塞尚曾称他为"狂人"。意大利艺术评论家小文杜里认为:"凡高对后来的野兽派和表现派都有极大影响,他的艺术成就比马奈和塞尚对后继者有更大的作用。"然而,这样一位艺术大师生前却备受社会的冷漠。长期的恶劣条件下无休止的作画,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萦绕心头的忧愁和郁闷使他患了精神病。除艺术之外,他得不到一丝人间的温暖。最后,他终于毅然决然地自己结束了那短促而宝贵的生命。

爱情的破灭
  温桑·凡高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北部布拉邦特省的一座小市镇,父亲是一个牧师。笃信宗教的父母企望让他承继父业,凡高却秉性孤僻,急躁易怒;其貌不扬,却有一颗仁爱之心。父亲送他去邻近城镇的一所寄宿学校上学,学校生活十分清苦,但他从不戚戚于粗粝薄衫的生活,喜欢独自一人收集植物和昆虫标本,或躲在一旁发呆,同学视他为"小野兽"而对他避而远之。

  1869年秋天,因家境日趋贫困,16岁的凡高不得不独自谋生。经叔父介绍,在海牙的古比尔美术商行当一名小职员。他诚实可靠,聪颖勤奋,不久成为一名模范职员,被晋升后派往伦敦分行。在伦敦,他突然对房东太太的女儿厄休拉一见钟情,这位姑娘在郊区一家卖洋娃娃的商店工作,兼任幼儿园的保姆。单相思的凡高认为她是位绝代佳人,对她一往情深,为之神魂颠倒。凡高外表丑陋,大脑袋上满头红色短发,大鼻子,高颧骨,紧蹙的浓眉下一双深陷的绿色小眼睛,紧抿的嘴唇显示出一副凶狠的模样;额头上布满了皱纹,走路时佝偻着背,活像一个小老头。这样一副面孔自然不会使姑娘喜欢。厄休拉用冷言冷语和讪笑回答他的追求,使款款深情的凡高初恋破灭,精神非常痛苦。他满怀忧伤地离开伦敦去巴黎。凡高工作了6年后,1876年美术商行老板嫌凡神经过敏而将他辞退,更增添了他内心的痛苦。

一位热心的小教士
  在巴黎,他住在蒙马尔特大街,受失恋和生活无着的煎熬,夜间孤身一人,形影相吊,便不断地吸烟,读《圣经》、狄更斯和左拉的作品以解愁。1876年春,他返回伦敦,在贫民区的学校教法语。旧情依依,感情笃厚的凡高仍去找厄休拉,发现她已出嫁。绝望的凡高无心继续教书,接受了一位卫理公会教士的邀请到怀特柴泊贫民窟做慈善工作。这工作使他目睹狄更斯笔下所描绘的贫苦人的悲惨处境,使他第一次萌生了想利用绘画表现心中所感受的愿望。弟弟提奥建议他去学画,但他突然决定象父亲一样做个牧师,便来到布鲁塞尔神学院。1878年夏天,他在比利时南方一个矿区传教,他对矿工的悲惨生活深感情,他教孩子读书,安慰老人,照顾病患者。当时正值疫病流行,他不顾个人安危,日夜守护着工人,并将自己的衣食用具等分给穷人,自己宁愿睡在草袋子上。这种做法越出教规,惹怒了教会,1879年7月被解除教职。

  1880年,27岁的凡高在忠实的弟弟的帮助下,决心去学画,便开始去博物馆临摹伦勃朗、米莱的画,渴望能去布鲁塞尔美术学院学习。这时他依靠在画店工作的弟弟提奥的接济,但这点钱只够他糊口,没有多余的钱购置衣服和绘画材料,不得不常常只吃栗子充饥。这年冬天,他一直努力学画,去博物馆学习荷兰风俗画。长期节衣缩食,使他的身体日渐衰弱。

对生活的憧憬
  1881年,他回到埃登和父母住了半年。他已厌倦孤寂的独身生活,对新寡的表妹吐露了倾慕之情,但遭到了拒绝。这时他对宗教也改变了看法,一次竟与父亲很动感情地吵了起来。他喊道:"对你们资产阶级的宗教我领教过了,你们全是些伪君子,我和你的宗教永远分手了,我追求的是艺术的福音。"他毅然弃家去海牙跟他的堂兄毛威学画,但他不满意毛威让他不断去画石膏像的那套古典式教授方法。一天,他把石膏像摔个粉碎拂袖而去。他写信给弟弟提奥:"我要画的是人性!人性!是人性"

  有一天,他在街头偶然遇见一个怀孕的不幸女子,便把她带回家做模特儿,他不断地画她,并答应一旦有钱便娶她为妻。但那女子是个酗酒无度、一张麻子脸、一嘴恶臭的不可救药的妓女。凡高却对她亲如手足,为她节衣缩食,热心照料,在画室放上摇篮,像对待亲生孩子一样给新生的婴儿洗澡。那女人却偷他的钱去酗酒取乐。如果不是弟弟提奥出头帮他摆脱困境,他或许会断送在那寡廉鲜耻的女人手里。最后,他写信给她:"再见吧,我虽不相信你会改邪归正,但你至少要诚实,即使你不过是个不幸的妓女,只要有了孩子,你就是一位真正的母亲。"

  后来,当他住在布拉邦特省时,又爱上一位女子,这次他被爱神之箭第一次射中了。那女子年长于凡高,她看中了凡高的好心肠,两人幸福地过了数日,但终因那女子父母的干涉而只得分手。

美的追求
  1885年,凡高进入渴望已久的安特卫普美术学院,但这座美术最高学府却令他失望。在上课时,他随意吸烟,大声讲话。有一次画维纳斯雕像时,他竟然给这位女神画了一双荷兰主妇般的肥腿,使教师大为气愤,将他的画笔夺去。他便对教师喊道:"你不知道女人是啥样子,一个女人必须有大腿、臀部和骨盆才能生孩子!"凡高被赶出了学院大门。此时他正患伤寒病,贫病交加的凡高已经33岁了,刚刚开始学画就遭受挫折。他决定去巴黎寻求弟弟的保护。1886年初,他再次来到巴黎,结识了许多印象派画家:劳特累克、毕沙罗和修拉等人,特别是从开始就对他有很大影响的高庚成为他心目中的偶像。他从高庚那里学到了毕沙罗的技法,吸收了印象派明亮的色彩和对外光的表现,一扫荷兰时期那种阴暗的色调。他尤其欣赏德拉克罗瓦的浪漫主义和日本的浮世绘,他采用点线结合,不象印象派那样准确再现眼前所见事物的手法,而采取浪漫派那种用色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这也就是凡高的艺术理想。

  巴黎这座大都市的市尘声嚣和光怪陆离的生活令他厌倦,他渴望回到荷兰恬静的大自然中去,渴望明媚的阳光和温暖的天气。在弟弟的帮助下他来到法国南方的阿城,住在小客店里疯狂地作画,有时一天就画出十几幅油画。凡高作画时往往很激动,除画笔外,还用手指、画刀、有时干脆把颜色从筒里挤到画布上。他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对穷苦的不幸者寄于深切同情,他曾说?quot;我愿以我的作品表现出一个普通人心中的激动。"
凡高生活在阿尔农民中间,和他们情投意合。店主人罗林是个邮递员,他与店主一家相处融洽,为罗林画了许多肖像。此时他颇感幸福,"艺术家公社"的理想又呈现在他面前。他邀请高庚到阿尔同住。1888年10月,怀才不遇、玩世不恭的高庚来到阿尔,他的到来却给凡高带来了一连串的不幸。

割掉一只耳朵
  凡高悲剧性的短促的一生总是和保罗·高庚奇特地纠缠在一起的。高庚傲骨铮铮,骄狂蔑众,很难与人相处。从一开始他就不断嘲讽、揶揄凡高的绘画,并经常取笑他的情场失意,同时又妒忌凡高的艺术和他对艺术的忠诚,两人常常争吵不休。但生性淳朴憨厚的凡高总对朋友宽宥容忍,主动要求和解。有一次,高庚怂恿这个红发荷兰佬去逛妓院,他预先买通妓女,尽情当众侮辱和奚落凡高,羞辱交迸的凡高怒不可遏,与高庚大闹一场愤然离去。圣诞节即将到来的一天,高庚买通一个小妓女故意耍弄凡高。那女人对凡高说:"你若给我五个法郎,我便好好接待你,否则要用你的大耳朵送我做圣诞礼物。"喝得半醉的凡高在一阵激动下,抓起一把锐利的剃刀将自己的右耳割下,随后包在一块画布里派人送到妓院。那妓女见到血淋淋的耳朵便吓昏过去了,凡高则因失血过多被送进医院。后来,他曾画了许多自画像,其中割了耳朵的自画像最为著名。

悲剧的结局
  1889年5月9日,弟弟提奥赶来将凡高送进圣雷米疯人院。后来又把他转到奥维尔一座较好的疗养院。他请求弟弟留下他心爱的颜色和画板,在医院附近的田野,凡高画了150幅油画和数百幅素描。此时他画风突变,色调不那么强烈了。他特别为骄阳下金黄色的麦田着迷,整日画这些景色,他对看守人高喊:"金黄色!多么美的金黄色呀!"那绚丽的金黄色占据了他的整个身心。1890年他曾

请求出院去国外写生,但半途旧病复发。
  一天下午,他坐在小客店的树荫下,恍惚看见父亲的教区和花坛,教堂坟地的高大树木;看见了厄休拉、矿工们和蒙马尔特大街;看见了南方、高庚和那些"姑娘们",听见他们的笑声,这时他深知自己疯了。便不断地喊道:"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在寂静的田野里,面对着灿烂的阳光,他用手枪朝自己的胃部开了一枪。随后,平静地收拾起画具象往常一样走回旅店。他熬了两天,痛楚难忍,但他未喊叫一声。临终前,他不断吸烟,和弟弟提奥谈论着艺术,终于1890年6月29日去世,嘴里还叼着点燃的烟斗,时年37岁。他被埋在奥维尔,他的挚友和医生加歇在他的墓边种了他喜爱的向日葵以安息这伟大的灵魂。一向热爱哥哥的提奥受不了。这沉重的打击,半年后在故乡也因疯逝世,后来也被安葬在哥哥的墓旁,永远和他长眠在一起。



适者生存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这个环境中,同时又生活在社会这个环境中。其间,要面对许多陌生的小环境和陌生的事情。我们应如何面对它们呢?这好比动物界的生存竞争,强者必然是胜利者,适者生存。我们如果能够适应社会竞争,适应各种逆境,泰然处之,那么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生活是丰富多彩并充满了艰难险阻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顺水、逆水都要行船,只要掌握好舵,就不会触礁、翻船。我们要经得起磨炼,面对各种复杂的环境,应该积极地摆脱逆境,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著名音乐大师贝多芬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他是一位富有天才的音乐家,他的《英雄交响曲》、《田园交响曲》都给人类留下了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他对音乐的灵感超过一切,音乐是他的生命。但就在他正走向辉煌的明天时,命运给了他一个大打击,他的耳聋了,听力相当差,这对于一个音乐家采说,等于失去了眼睛。可贝多芬没有屈服命运:他凭着自己惊人的毅力和丰富的想象,还有对事业狂热的执著和追求,依旧顽强地创作交响曲。这是强者的热战。他就是这样创作了《命运交响曲》。

  当今的社会上,有许多人,尤其是还未成熟的青年人,他们往往有着狂热的热情却缺乏毅力,往往嘴上爱说大话而不愿付诸行动,往往受了挫折就悲观、失落,这些都不是强者的表现。如果有意逃避现实,更是弱者的怯懦。面对浩繁的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事业的失败,人情的冷漠……我们总会痛心,会难过,但应看到,生活是美好的,我们应该为了美好的人生奋斗,不能停滞不前,要适应环境,勇于摆脱逆境,才不愧为一个强者。



小错压垮一个人

  一张脸常常会无端地浮到我的眼前来。这张脸很独特,它毫无血色,苍白得像是一张人造脸。脸型则是横置的椭圆,横椭圆上的那双眼睛又小又惊慌,无论何时,总是偷偷瞥上一眼,就慌里慌张即刻收回,急切地看着自己的脚指头,或者透过腰肢看自己的背,这张脸和这张脸上的一贯神情三十几年前我是那么熟悉,熟悉得几乎是镌刻在脑海里,所以随着年岁增长,阅历加深,我是越来越常常记起她来,而且越来越心疼她,越来越替她惋惜,替她慨叹。

  那时她大概十岁吧,我则只有六七岁。我常常跟着外公到她父母开的小店去买东西。她的父母说她胆怯,不喜欢到学校去,所以常常呆在店里帮忙。

  外公买完烟丝,常常要和阿端(她叫阿端)的父亲海楠伯抽烟聊天的,我则正好可以和阿端玩,有时我们踢毽子,有时我们走跳棋,有时则什么也不玩,只是对面坐着,一人一块桂花糖啪塔啪塔使劲嚼。

  那天我系了一块新买的棉质红格头巾,鲜艳而亮丽。阿端凑过来看,一副十分羡慕的神情,我看她很喜欢的样子,就解下来让她瞧。然后我和另一个到铺里来的小孩子玩起沙包来。离开杂货店的时候,我己玩得满头大汗。外公催我回家,我擦擦汗就跟外公走了。
第二夭我自然想起我那漂亮的红头巾,我一路小跑着到杂货店向阿端要。

  阿端却满脸通红地否认店里有我的红头巾。她的眼眶里甚至渐渐有眼泪跑出来。她那费劲的、勉强的、痛苦的神情使我大受震动,我对她顿生怜悯。我不再坚持要我的红头巾了。我默默地,有些惆怅地回家几天后我再到杂货店去,店里已经没有阿端那张横椭圆的苍白的脸。

  她从此不到杂货店来了。她甚至连家门都不再迈出一步。

  我那时年纪虽小,却隐隐觉得阿端的闭门不出和我的红头巾有些关系。我真想让她知道这事不算什么。

  有一天我终于走进她的家。她的家一楼几乎全是空的,因为潮也因为暗、只有灶间仍近在咫尺。

  我同正在灶间烧饭的阿端母亲荷莲婶打过招呼,便踩着摇摇晃晃的楼梯上去找阿端。但我立刻看到一个身影从二楼中厅飞掠而过,消失在前房的门后。那身影肩上披正是那条醒目的红格头巾。然后是阿端的父亲海楠伯走到楼梯口来,有些口吃有些费劲地 告诉我阿端不在家。我有些惊讶,但我想了想还是转身下了楼。

  从那以后,我不再想着去找阿端了,因为我从此明白这个镇上阿端最不愿见的就是我。但我心里一直盼着阿端不久就会丢开那件事重新走出那地窖似的阴暗的家。

  可是胆怯的阿端,老实的阿端却始终磐石般顽固地闭门不出。

  怕见任何人,整整二十年了,她没在镇上露过面。而她那简陋的家是那样阴暗、潮湿,缺少阳光、空气甚至还缺少风。她的寂寞冷清孤独可想而知。

  直到二十年后,阿端才被迫出家门。这时,阿端已经是个老姑娘了。她是那样瘦小,樵悴,苍白,不安,她甚至比二十年前还要矮小,还要单薄。她的同龄人都早已经结婚生子了,她们至少是健康强壮,生气勃勃的劳动者。而可怜的阿端除了那条她一直珍藏着的红头巾和她那病弱的躯体,一无所长,一无所有。

  而且她的父母相继去世,毫无生活能力的她连缩在家里都不可能了。

  她终于由她那在外地工作的兄嫂做主,嫁给乡下一个四十多岁的鳏夫了。

  矮小的阿湍,单薄的阿端,有些佝偻的阿端穿着蓝幽幽的衣裳,挽着一个小包袱从她那阴暗的家惊慌地走出时,强烈的阳光射在她的脸上,她顿时昏了过去。

  她那毫无血色的脸上、臂上极鲜明地漂浮着一条又一条蚯蚓似的青筋。

  昏厥的阿端终于被她的哥哥抱到鳏夫的自行车后座上,被推到乡下去了。

  我不知道怯弱、敏感、自我封闭了二十年的阿端醒来时,面对陌生的鳏夫、陌生的家,会不会再度昏厥过去了。

  我是越来越无法忘却她的故事。我常常想,一个人终其一生,大概没有不犯错误的。当我们犯下错误时,我们最应该避免的,是被这个错误打倒;被这个错误压垮。因为当我们被这个错误死死缠住而不能自拔时,我们其实已经又犯了一个错误,这个错误,很可能更大、更致命。



妙文欣赏

信念无敌

  一片茫茫无垠的大沙漠。一支探险队在负重跋涉。

  阳光很剧烈,干燥的风沙漫天飞舞。而口渴如焚的探险队员们没有了水。

  水是探险队员们穿越沙漠的信心和源泉。甚至是苦苦寻求的求生的目标。

  这时候,探险队的队长从腰间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是在穿越沙漠之前,谁好不能喝。

  ---一壶水。那水壶从探险队员们的手里依次传递开来。沉沉的。一种充满生机的幸福和喜悦在每个濒临绝望的脸上弥漫开来。

  终于,队员们一步步地挣脱了死亡线,顽强地穿越了茫茫沙漠。他们喜极而泣的时候,突然想到了那壶给了他们精神和信念以支撑的水。

  拧开壶盖,汨汨流出的却是一壶沙。在沙漠里,干枯的沙子的时候可以是清冽的水--只要你的心里驻扎着拥有清泉的信念。

  "这个世界 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的话。"这是著名的黑人领袖马丁 路德金的名言。

另起一行

  人生有好多条路,你只能走好其中的一-条,我们都是凡夫俗子,谁都不能圣人一般地把自己的脚印叠加成一个个正确无误的路标。有时候,我们难免迷迷糊糊地误入歧途,或者神思恍惚地走上一条远离目的地的叉道,等你陷入了生活的怪圈,才会突然觉得早就应该把自己执著的目光拓展成人生的跑道。

  面对这个可爱又可恨的世界,真的让人感到既兴奋又无奈,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恰当的生活方式,有的人天生是个能把落叶弹成音符的钢琴家,于是,她把长长的头发悠扬成动人的旋律;有的人命中注定是个能把云霞泼成一幅精雅的国画的人,于是,他把夜色磨成一池墨汁。

  但是,生活常常阴差阳错,你对舞蹈迷得如痴如醉,命运却安排你去当电话守机员,面对铃声的此伏彼起,你的脚尖一点也不能芭它一蕾;你一想当一名电气工程师,但命运之手却把你摁进办公室, 让岁月把你雕塑成一把椅子,在报纸与茶水中,体验生活的寡淡无味。我想,人生得意的莫过于干自己所爱好的工作,这样不仅心情 舒畅,而且容易全方位地挖掘与发挥自己的潜力,爱因斯坦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我有一位从名牌大学企管系毕业的朋友,今年该分自己工作了,按常规应该顺理成章地进企管部门工作,但是通过对自已的性格及个性的彻底分析,她觉得如果那张毕业证书把她贴上"企管"的标签,她可能很难向社会淋漓尽致地推销自己。她觉得她敏捷的思维、不深也不浅的文学功底及一份专心致志的敬业精神更适合于干记者。于是,她多方奔波,终于在沿海一家颇有名气的省报谋得记者一职。如今,她马上就要走上工作岗位,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汗水与微笑了。我觉得她是一个成功者,前些时候打电话向她祝贺,想不到她竟淡淡在说:其实,这根本算不了什么,我只不过比较清醒地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而已,犹如高速运行的电子找到了一条最适合自己运行的轨道。说句良心话,谁都想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是你想干什么就让你干什么的。目前,有许多人是在自己并不喜欢甚至厌恶的岗位上,干并非自己所愿干的工作,于是人心不稳,人心惶惶。我想,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不要着急为好,所谓的生活其实就如写文章一样,当你发觉笔下的那一句不是自己最满意的言语,甚至是败笔的时候,那你就暂时停笔思考一下,等到精彩的华章诵向笔尖,何 妨另起一行重新抒写,直至满意为止。

  朋友的话给了我很大启发,放下电话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另起一行"的涵义绝不仅仅是指这些:譬如,当你失恋了,不必苦闷也不必彷徨,静心地对自己的过去重新思忖一下,相信有一个美丽的恋人会在某一个地方等你,等你把所有的烦恼统统抛光,等你把一束温情的月握成笔,重新在爱情信笺上另起一行。

  又譬如,当你事业受挫了,你不必灰心也不必丧气,相信坚强的信念定能点亮成功的灯盏,相信布满血丝与劳顿的眼睛,在总结失败经验的基础上,定会另起一行。

  不管怎么说,"另起一行"就是意味着永不松懈,永不萎靡,意味着在困境中重新崛起!

  "另起一行"就是意味着找到自己最佳位置,找准属于自己的人生跑道,这世界上的路有千条万条,但最难找到的就是适合自己走的那条道,走错了路不要紧,关键是能否从错误中吸取有益的教训,把身躯变成一支笔,跌倒在哪个地方,就在哪个地方重新另起一行!

此岸彼岸

  我认识一个朋友,被医师检查出罹患胃癌,只剩下三个月到六个月的寿命。

  朋友是公务机关的高级主管,事业蒸蒸日上,家庭幸福美满,突然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一时万念俱灰,决定不告诉家人,独力承担生病的痛苦,并利用仅存的时间安排后事。
"说来非常奇怪,从检查出癌症的那一天开始,平常兢兢业业耗尽心力经营的事业,变得一点都不重要了。平常被疏忽的亲人朋友,突然变得非常重要,几乎一天也舍不得和他们分开。思考的空间也突然从现实的世界跳出,会想到死亡,想到死后的世界,想到如何迎接死的来临。"朋友说。

  朋友饱受了许多心灵与肉体的折磨,一个半月之后,在另一家医院精确地检查,发现根本是误诊,他的胃一点毛病也没有。

  "真奇怪,从医师苦诉我胃癌的那一天开始,我的胃每天都疼痛不堪,要吃很多药来止疼,确定是误诊以后,胃痛就霍然痊愈了。"朋友说,可见心灵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

  知道误诊之后,他把一个半月的身心煎熬告诉妻子,妻子说:"怪不得这一个半月对我特别体贴,从没生过气,原来是这样呀。"

  他把事情经过告诉朋友,朋友都义愤填膺,问他是哪一家医皖,哪个医师,应该控告,请求赔偿。他说:"事实上,我很感激那一个医师,他完全打开我的心眼,想到了从前没有想过的问题;他也使我像死过一回,许多事都不再介意执著了。"

  但是,最使他震动的是他读中学的女儿,当他把误诊的经过告诉女儿,女儿问他:"爸爸,你不会只活三个月,那么,你究竟还可以活多久呢?"

  朋友当场怔住了,人终有必死之日,癌症病患者知道还有几个月可活,身心健康的人又能确知人生的岁月还有多久呢?

  女儿又追问他:"爸爸,如果你不知道可以活多久,你也没什么改变,那和被误诊前又有什么不同呢?"

  朋友受到女儿的刺激,生活的态度完全改变了,他说:"用心地努力工作,这是此岸;更用心地疼惜亲人,这是彼岸,处理紧急的事情,这是此岸;着力于重要的事情,这是彼岸。经营入世的事业,这是此岸;经营生死的解脱,这是彼岸……那个医师是我的老师,把我从此岸带到彼岸,我的女儿也是我的老师,帮我打破了两岸的界限。"

  我开玩笑他说?quot;这就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啊。"

  朋友说:"不是,这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身心都感到泰然轻安了。"
与朋友道别后,在返家的路上,我想到平常我们确实很少思维生死的问题,而且我们花了大多的时间在无谓的事情上,生命是如此短暂,我们又有多少的思考关于这有限的生命呢?

  回到家,我把灯开亮,看见黑暗与光明是同一个空间,点了灯就大有不同。黑暗的心与光明的心又有什么不同?只是心里点了灯罢了,对心中点灯的人,黑暗也无法拘限他了,何况是情感的风波呢?

创造奇迹的品格

  许多年前,一位倒霉的作家在股票交易中运交华盖,损失了一大笔财产而跌入贫穷的深渊,以后的日子,他勤奋写作,节衣缩食,打算靠自己微薄的稿酬来还债。为了帮助他,朋友们组织募捐,许多人都愿慷慨解囊,帮助他结束负债的生活;也有大公司、大财团想给他钱财,然后雇佣他终身来写广告词。这一切,都被他拒绝了。他把自己关在小小的书房,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随着他一本接一本轰动一时的新书问世,他很快偿清了所有的债务,建设起自己的新生活。

  这位作家不是别人,而是名垂史册的马克·吐温。在回顾这段人生经历的时候,他不无幽默地说:在英语里,有一个词的词义是完整;在数学中,完整的数字是整数,是不可分的。那么作为人的我又怎么能把自己破碎开,分成几半?!我写出真正的作品,是因为我一时一刻也不忘记那个激励我的英语单词:正直。

  一所大医院的手术室。

  一位年轻护士第一次担任责任护士,而且做一位赫赫有名的外科专家的助手。

  复杂艰苦的手术从清晨进行到黄昏,眼看患者的伤口即将缝合,女护士突然严肃地盯着外科专家,她说:"大夫,我们用的十二块纱布,您只取出于十一块。"

  "我已经都取出来了,"专家断言道,:"手术已经一整天,立刻开始缝合伤口!"

  "不,不行!"女护士高声抗议。"我记得清清楚楚,手术中我们用了十二块纱布"

  外科专家不理睬她,命令道:"听我的,准备--缝合!"

  女护士毫不示弱,她几乎大声叫起来:"您是医生,您不能这样做!"

  直到这时,外科专家冷漠的脸上才泛起一阵欣慰的笑容。他举起左手心里握着的第十二块纱布,向所有的人宣布:"她是我合格的助手。"

  早就有人说过,良好的品格是人性的最高表现。好的品格不仅是社会的良心,而且是国家的原动力,一个人正直的品格不需要多少特殊的举动,品格如水,流淌在他的日常行为里。

  或许正因为如此, 1858年亚伯拉罕·林肯在参加参议院竟选时,他的朋友劝告他不要发表某次演讲,但林肯回答:"如果命运注定我会因为这席讲话落选的话,那么就让我伴随着真理落选吧!"坦然的林肯的确落选了。但两年之后,他就成为了美国总统。

  人生在世,有许多力量可以诱惑你,扭曲你,强迫你做这做那。

  然而你想过吗?人世间,除权力、金钱等等之外,还有一个使人获得成功的百灵百验的秘诀,有了它,一个人的潜能可以成倍地施展出来。这个秘诀不是别的,而是奇迹般的品格:正直。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