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艺体 -> 体育 -> 正文

试论体育素质薄弱学生的转化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20:53:17阅读:
字号:|

  试论体育素质薄弱学生的转化

  【摘要】体育素质薄弱学生由于体育成绩差而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影响着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体育为素质教育服务是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做好体育素质薄弱学生的转化工作,对于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学生 体育 素质薄弱

  体育素质薄弱学生是那些或是由于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或是由于后天培养的缺陷,致使其身体条件、运动素质、体育知识技能不如其他同学,在体育教学中跟不上进度,难以完成任务的学生。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做好体育素质薄弱学生的转化工作,对于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做好体育素质薄弱学生的转化工作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素质教育具有全球性、全面性、基础性和主体性等基本特征。它要求提高每位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素质教育尊重学生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它要使每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不求个个升学,但求个个成才。因此,我们必须把培养人格的着眼点放在全体学生身上。体育素质薄弱学生的进步,往往是逼出来的,他们往往有特长,要培养这些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就要尊重他们的心灵自由,开发其潜能资源,促使其把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自觉行为,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二、如何做好体育素质薄弱学生的转化工作

  1.深入调查研究,弄清体育素质薄弱学生形成的原因

  了解体育素质薄弱学生形成的原因,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前提。在实际教学中的学生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环境,因此教育的程度不同,个体差异较明显。例如:有的学生矮小、瘦弱或胖,有的学生是过去缺乏锻炼,运动素质较差。如:身体高大的学生进行协调技巧类的项目时较差,进行耐力跑练习时,心肺功能差的学生普遍感到焦虑或恐惧,意志品质薄弱;有的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针对体育素质薄弱学生形成的不同原因,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必须采取不同的办法,只有“对症下药”,方能凑效。

  2.提高心理素质

  体育运动与学生的心理、情感、意志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以竞争性、创造性、教育性为媒介,使人获得心理方面的改善,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体育可以培养学生乐观、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锻炼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等优秀品质,教人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增强自我调节心态的能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创造性和自信心,养成豁达、开朗的个性。

  3.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

  教师应根据体育素质薄弱学生的不同情况,帮助他们制定符合实际,经过努力可以达到不同的教育目标,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因材施教,指导他们一点一滴地学习,对他们主要不是要求限期赶上或超过其他同学,而是实现自我超越,鼓励他们,逐步达到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在保证共同内容完成之后,留有一定时间,采用运动处方的形式进行区分。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伙伴、场地、器材、思考练习方法,使教学与学生的锻炼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实效。

  4.加强教学过程评价,使学生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

  对于体育素质薄弱学生的转化,必须加强教学过程评价。教师不应把注意力盯在他们完成了什么动作,达到什么标准等学习结果上,而要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练习积极性、付出的种种努力与得到的点滴进步上。因为前者他们都是可以做到的,而后者正是他们由弱变强的转化条件。如:在教排球的上手发球时,一名学生就是发不过去,我让他站前面一点发球,结果球发过去了,能发过去就是一种进步,就是一种自我超越,这就是一种成功。适时地、恰当地给予激励性评价,有助于他们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和新的学习动力。5.发挥群体的力量,加强意志力的培养

  教师应把体育素质薄弱生的转化工作置于班集群体之中,发挥群体的力量。如:把后进生排在最后,利用优生影响后进生,这种秩序不但可以活跃气氛,激发练习动力,还能引发学生“比、帮、带”,影响有恐惧感的学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教师通过风趣诙谐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即时消除学生胆怯的心理。如:“他能做,我也可以完成”,“你的技术差点超过他”等。同时,要教育素质强的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后进生而不是排斥他们,鼓励他们而不是讽刺他们。例如:当弱生胆怯时,信心十足地说一句:“我给你担保,保证没问题!”当弱生取得一点进步时,发自内心的喊一声:“好!”都将对弱生产生强烈的震憾,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与此同时,教师还必须站在育人高度上,在转化过程中,加强体育意识的培养,利用体育特殊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制定一些必要的特殊规则,强制参加,让体育素质薄弱的学生由不习惯到习惯进而主动参加,使其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上来,真正体验到体育的乐趣和无穷的魅力。

  体育素质薄弱学生的转化,得到的决不仅仅是他们体育的进步和素质的提高,更主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强身健体,最终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宝兰:《教改形式下中学生的体育素质的训练》[J],科教园地,2009

  [2] 王娴:《培养中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的途径探讨》[J],经验交流,2008

  [3] 郑华伟:《试论学校体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兼谈“体育尖子生”与“体育素质薄弱生”的辩证》[J],体育世界?学术,2007.1

  [4] 张蕾:《学生自我体育素质能力培养的四环教学模式》[J], 体育师友,2001.2

  [5] 王芳:《做好体育素质薄弱幼儿的转化工作》[J],研究与探索,2000.11

上一篇: 试论体育教学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